刘备的日常(校对)第195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956/2006

  何况,皇上种田二十载。爵民日多,爵位渐长。十五年,可升大夫爵。岁俸二百五十石。授田五顷,授地五宅。另有海外寄田,十五顷。一户美田,足比五户。分户东境,势在必行。皇上之所以,征战四方,辟土开疆。除分封子嗣。亦为蓟人分户。此亦是,《圩田制》订立之本意。历代帝王,皆需拓土不断。方能分户不析产。以求,生死均衡,人口不增。
  先前,皇上所虑,国土不足,便分河北;河北不足,再分海外。今为天下共主,内外兼修。分户国中,分户海外,可齐头并进,相辅相成。
  譬如迁二十万户入丰州。便行分户海外之举。虽约定五载归期。料想,户户得一顷乃至数顷,三登美田,丰衣足食。更加丰州汉风盛行,渐与国中趋同。谓“即来则安”,又谓“此心安处是吾乡”。窃以为,丰州汉人,多不愿再徙。
  客籍十载,再满五载,必得大夫爵。十五载之间,家中必有子女长成,成家立业。数载之间,二十万户,足分四十万户。一妻一妾。妻为汉人,妾为丰州民。足可与四十万户,丰州民联姻。千二百万丰州民,亦不过百余万户。不出三代,皆为汉人。何况,王爵妻妾不过四十;关内侯一妻八妾;五大夫一妻二妾;公士一妻一妾。
  天下法蓟:天子和亲,诸侯和蕃,国人和戎。
  三代之后,天下大同。
  六月辛丑,天狗西北行。
  《史记·天官书》:“天狗,状如大奔星,有声,其下止地,类狗。”注曰:“星有尾,旁有短彗,下有如狗形者,亦太白之精。”
  谓“陨星”是也。天狗所过,必有大战,“夜见赤虹,光照数百里。天狗陨,雨血三日,流星坠其营内,有声如雷”。
  太皇范太后,遣人问四海令左慈。
  左慈上疏奏曰,皇上君流,必起刀兵。
  山中无虎,猢狲称王。太皇范太后,喟然长叹:“‘日月逝矣,岁不我与’。”
  上公之争,可窥关东之事。谓,“党同伐异”。曹党背后,错节盘根,皆是关东世家豪门。不愿坐以待毙。负隅顽抗,只为苟且偷生。以求,皇上虑及损益。不得不,委曲求全。季汉三兴庙堂,亦有关东豪右,一席之地。
  曹司空,急于一统关东。此亦是主因。拼命壮大,不求势均力敌,只求足可匹敌。不战而屈皇上之兵也:“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
  “十则围之,五则攻之。”
  再假大江大河,天险相助,足可对垒。
  曹司空如此想,群雄亦如此想。
  果不出陈公台所料。
  镇西将军兼领益州牧刘焉,遣使入徐。欲以女妻吕布,结二家之好。
  吕奉先,先娶发妻严氏,又聘次妻丁氏,再纳下妻魏氏。已有“三妻”。
  妻妾尊卑有别,断不可乱。
  “妻者齐也,与夫齐体,自天子至庶人,其义一也”。故秦法,“夫有一妻二妾,则刑聝(huò,左耳),夫有二妻则诛,妻有外夫则宫”。汉律,“坐乱妻妾位,免”。
  再聘刘氏入家门,当不可为妻也。
  “如夫人,可乎?”吕布问陈宫。
  陈宫反问:“尊卑何如?”
  乃问,如夫人,位比三妻,孰高孰低。
  吕布言道:“如夫人者,(如)同夫人也。”
  言下之意,刘氏女,当与发妻严氏位同。高于次妻丁氏,下妻魏氏。
  陈宫又问:“丁、魏二夫人,岂无怨乎?”
  吕布一笑了之:“何患之有?”
  陈宫眼中忧思,一闪而过。先前,如张邈、陈宫等,皆劝吕布,不可自降身份,与麾下结亲。下妻魏氏,有弊无利。言犹在耳,刘氏入门。
  试想,诸侯之女,心高气傲。岂能屈居人下。尤其下妻魏氏,出身寒门。其兄无非吕布麾下健将。唯恐,不能相容。刘氏入门,魏氏遭殃。
  家和万事兴。若家中妻妾,争斗不休。必累吕布分心。恐为曹孟德所乘。
  然二家联姻,亦是时势所趋。不可不为。
  虑及此处,陈宫斟酌言道:“‘先入为主’,‘长幼有序’。将军,宜当‘小心谨慎’。”
  吕布随口答曰:“公台,所言是也。”
第227章
科察并举
  汉中乃益州门户。
  史上,刘焉先遣张鲁住汉中,断绝谷阁,杀害汉使。又上书,言米贼断道,不得复通,图谋自立。昔日史侯据汉中。刘焉虽奉其为主,却谨守关隘,不放五斗米入巴蜀。俨然独立于外。乃至史侯暗生间隙,欲谋巴蜀之心不死。
  今史侯被废,汉中并东三郡,悉归甄都所辖。唯恐有失,刘焉遂将州治,由绵竹迁入成都。退保基业之心,昭然若揭。岂料董侯为皇上九子,季汉开朝之君。刘焉又急忙遣使甄都,上表称臣。前倨而后卑,臣节尽失矣。
  然终归,贼心不死。闻袁术遣使襄阳,与刘表结亲。刘焉亦遣使入徐,与吕布联姻。皇上不及君流,群雄连横之势成。
  南中、荆南、江东,共扼长江天堑。即便关东失守,仍可负一隅而顽抗。
  皇上自罪君流。让群雄觅得喘息之机。
  看似,有机可乘。实则,大势已去。于太上宫府,众谋主而言。“过犹不及”,“适得其反”,“欲速则不达”。丰州初定,扶南未平。河北归心,稳中求进。更加,季汉取代后汉。必有前朝遗老遗少,心意难平。埋藏祸心,欲谋不轨。此等社稷隐患,家国毒瘤,皆需雷霆斩之。
  终归,“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委曲求全,明主不为。
  三载之后,皇上君流十万里而归。当传檄天下,定鼎江山。敢有不从,顷刻间飞灰湮灭。身死族灭,亦不过旦夕之间。
  君流十万里,于皇上而言。正可谓,少年得志,中年危机。
  蓦然回首,总有往事,不堪入目。九子即将长成。然身为人父,皇上竟浑然未觉,全然未知。
  万幸,有太傅杨彪,虎贲中郎将王越,黄门令左丰等,代尽人臣之事。才保全九子性命。皇上诏命,太傅杨彪,改任少傅,位列太上公卿。封虎贲中郎将王越为都亭侯,升黄门令左丰为中常侍,以表前功。
  太上皇帝,天子亲父,天下共主。凡出太上宫府之皇上家臣,皆尊天子为“少主”。君臣亲近,可见一斑。故太上皇廷,公卿皆位高一等。称上公,上卿。杨彪出身弘农杨氏,可与汝南袁氏比肩。其子杨修,年方十八。今季秋闱,名列龙门。为进士及第,百人之一。名入前十,殿试扬名,指日可待。
  无怪,祢衡狂言:“大儿孔文举,小儿杨德祖。余子碌碌,莫足数也。”
  孔文举,乃孔融。杨德祖,正是杨修。
  太学四子,随庞德公入四海仙馆,修习课业经年。各有所成。四人之中,周瑜年岁最长,且已出仕,正远征扶南。司马懿与庞统同年,论月而长。诸葛亮,年岁最青。故本季秋闱,庞德公遣司马懿应试。
  司马懿,“少有奇节,聪明多大略,博学洽闻,伏膺儒教”。兄弟八人,与长兄司马朗,共号“司马八达”。河内司马氏,满门出仕。如同姓司马芝、司马直等。更有“三马同槽”,为世人津津乐道。论季汉名门,河内司马氏,不弱颍川荀氏。
  史上,“魏武帝为司空,闻而辟之,帝(司马懿)知汉运方微,不欲屈节曹氏,辞以风痹,不能起居。魏武使人夜往密刺之,帝坚卧不动”。“及魏武为丞相,又辟为文学掾,敕行者曰:‘若复盘桓,便收之。’帝惧而就职”。
  此举,不失汉臣,亦识时务也。
  今,季汉三兴,神器定鼎。司马懿当不负汉臣,不损汉节。
  来年再出,庞士元,后年当出,诸葛孔明。
  如此,三季秋闱,皆可高居榜首,比二千石出仕。十年寒窗,二千及冠。岂不妙哉。
  论人才鼎盛,无出汉末之右者。
  人才辈出,各领风骚,必因材施教。朝野无人,世无名臣,必因学术没落。同理可证,名臣与风化,息息相关:“风化之美,未有若东汉之盛者。”
  窥名臣,可见一斑。
  不出所料。复试前十,杨修、司马懿,赫然在列。余下诸人,皆有才名。亦如先前,张榜于九龙门下。
  择日入宫,灵辉殿试。
  毕竟秋闱首开。除科考举士,另有察举取士。郡县可举孝廉,光禄大夫可举四行。
  且及选茂才、孝廉、贤良方正、惇朴、有道、明经、宽博、武猛、治剧,侧重各有不同。正如皇上选贤用能,需德才兼备。纵学业稍逊,然德行出众,必不至明珠蒙尘。
  绝非,一考定终身。
  毋论,家国同构,郡国并行。亦或是皇上所兴,显学合流,科察并举。炎汉双轨制,日臻化境。
  北宫,瑞麟阁。
  早膳毕,皇上登阁理政。
  内阁诸妃,已将今日条陈理毕。
  士贵太妃,头条所陈,正是扶南战事:“岭南连兵,围王城,百日余。扶南假王,已被城中乱军所杀。”
  “善。”皇上言道:“善待家小,不可滥杀。”
  “喏。”士贵太妃,遂命人书录。稍后传达少府。
  “闻扶南女王,自幼流亡顿逊,女市容身。若无夫君相助,复国本无望。”安贵太妃言道:“故轻扶南王位,而欲入我家门。”
  “然也。”马贵太妃,亦如此想。以己度人,可知柳氏心意。且前女王柳叶,亦举国托于异国夫君。可见,柳氏此举,亦非先例。
  再者说来,自幼混迹于顿逊女市,饱尝人间冷暖。所求不过一日三餐。并无女王野心。更无治国之力。大仇得报,此生无憾。扶南反成,难负之重。何不交由夫君,再分封子嗣,不迟:“(混填)遂治其国,纳柳叶为妻,生子分王七邑。”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956/20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