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的日常(校对)第197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977/2006

第262章
猛虎伏青
  “猛虎飞云。”麋竺心领神会。
  青州牧孙坚麾下,飞云舰队,足可与袁术所夺翥凤,一较高下。
  “然也。”陈元龙言道。
  “陈公台,知否?”麋竺又问。
  “陈公台,当知。”陈元龙,摇头言道:“然司空乃行,阳谋也。”
  言下之意,即便陈宫窥破此谋,无论兴兵助袁与否,皆不出曹司空所料。且早有应对。
  落杯沉思。麋竺喟然长叹:“足多西凉十万精兵也。”麋竺出身商贾,损益算计,自心领神会。
  “别驾所言是也。”陈元龙亦叹。若言,兖徐二州,兵锋所向,旗鼓相当。然曹司空,却足多骠骑大将军张济麾下,十万精兵可用。此乃最大变数。
  “陈公台,当做何为?”麋竺再问。
  “‘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陈元龙言道:“必‘守雄城,据要冲’。坚壁清野以待曹公。”
  “元龙足智。”麋竺信服。曹司空,“倍则分之”。然陈公台,必坚守不出。以一当十。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是也。
  漠北都护府,完口津。
  年初,皇上命将作寺,于完水入海口之完浦(鞑靼海峡),修造津渡。以备将作工舡,逆入完水,探明水情,疏通航路。初时,乃将作营。后有大凌船,北上取冰。泊于此津,渐有人烟。周遭部民,亦多客庸。再加,皇上君流途径之地。故将作寺,不惜工本。将完口津,督造为邑。半载冰封半载融。完水中下游,已全年通航。夏秋二季舟行,冬春二季橇行。完水河面,冰冻三尺,便是辎车,亦无碍通行。
  皇上乘雏鸦号抵达时,完浦水面,已见浮冰。迟至日中,方才消融。邑中留守属吏言,不日当冰封。不出三日,随行角市丞来报,君流车驾,悉数运达。
  季汉百二十支干支海市,舟行七海。凡季汉立港之地,必遣海船开市。半岛自不例外。如前所言。凡我汉人,只需有载重千石商船,便可录市籍,入“枝分角市”。万石大船,可入“干支大市”。随海市往来各港,贩四海名产。
  距完口津最近,当属北乌稽大市。余下皆为角市。
  属吏谏言,雏鸦可入船坞,以御冰封。皇上携御姬,移驾馆舍栖身。却被皇上所拒。
  闻皇上欲趁溟海尚未冰封,乘雏鸦号,逆上终北之北。一众属吏,无不胆战心惊。角市丞进言,香花诸妃,身怀六甲,恐大期将至。皇上宜当存恤。
  此言大善。皇上纵不惧奇寒,焉不惜皇子乎?
  皇上遂消此念。一众属吏,无不暗自弹冠。三兴之初,若失明主,季汉国祚危矣。
  海市丞趁机进言,不若安居邑中。待来年春暖,再君流不迟。
  皇上必不纳此谏。谓“早去早回”。若等融冰,半载蹉跎。如何能三年而归。毕竟,十万里路,皆有鼓车记里。途中必有寒暑易节。岂能避难就易,裹足不前。
  皇上圣意已决。补足粮草辎重,百六十六辆君流车驾,整装待发。不等属吏列队恭送,皇上已先行。沿完水河谷逆上,经谷道穿行。达北海之滨。再渡剑水向西。
  此后,皆入穷发,不毛之地。除《山海经》上,寥寥数语。再不见诸夏书录。一切皆是未知。待终北之北始筑城邑,已是千年之后。
  据此可知,季汉无不领先千年。
  君流车驾,多为骈马所驱。鲜卑重耕马,能耐极寒。自入穷发,嘶鸣不断。正应风土之说。完水下游谷道,路途平坦。日行百里,轻而易举。不等日落,便有御姬来报,已觅得宿营地。
  待皇上车架抵达,见之不由莞尔。
  楯墙、望楼齐备。果然绝佳营地。
  营中虽空无一人。然制度规模,无异开拓营地。必出将作寺先造。换言之,许自皇上定下君流之期。便有一支将作寺良工,随行开拓先锋。循路而进,为皇上铺路架桥,先行凿穿君流之路。
  此事,皇上竟一无所知。必出,左右太宰。料想,多为右太宰耿雍。
  论与皇上,君臣同契。耿太宰,当居首位。少时为刘备四友。后为左右国相。今为左右太宰。数十年如一日,功不可没。
  见一众御姬,美目流转,忍俊不禁。
  皇上吐气出声:“即来则安。”
  纵九九八十一难。亦需先易后难。此亦在情理之中。越近诸夏,皇上天威所至。便有艰难险阻,亦迎刃而解。然距诸夏越远,皇上天威不至。自当,“居家千日好,出门一时难”。
  三月之间,开拓先锋,纵竭尽所能,日立一营。亦不过百座而已。日行百里,百座不过万里。尚余九万里,需皇上自去。此行之艰难,当真与流放无异。
  皇上为除季汉,家门之祸。君流十万里。自罪之重,上下五千年,亘古未有。或正应孟子所言,“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营中已积满草料,并蓄有水源。且处处与君流营地暗合。
  且说,神不神奇。
  置身终北之北。无论人马机关,皆需御寒保暖。人马自不用说。便是君流车驾,亦有别样机关。如被中香炉,车轮处,皆设“暖匜”。类比,长流银匜。居中可置炭火,以防轮轴冻结。即便冻结,亦可假暖匜之力,迅速融冰。蓟国本就地处北疆。漠北都护府,亦先立。冬季保暖,经验所累,皆施于君流车驾。只为护驾皇上,无失万一。
  三百余御姬,分工明确。或照料马匹,或守夜营地,或看护(希俄斯)姐妹,或侍寝中帐。不一而足。
  君流首夜,安然度过。
  不等日出,人马足食,拔营启程。
  御姬来报,昨日足行百二十里。
  皇上言善。
  毕竟,“万事开头难”。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知微见著。君流十万里,必假舟车之力。
  难不成,皇上九五之尊,跋涉十万里?
第263章
兴兵伐袁
  襄阳,镇南将军兼领荆州牧,刘表府邸。
  “明公需防,曹孟德,假道灭虢。”军师祭酒祢衡进言。
  “军师所言是也。”此亦是刘表心中隐忧。
  先前,借道南阳与史侯,欲行嫁祸安国。不料汉中十万大军,尚未一战,便悉归曹孟德所驱。嫁祸安国,遂成引火烧身。南阳郡与南郡,一水之隔。汉水之北,襄樊二城虽仍为刘表所辖,并屯有重兵。然十万大军压境,刘表焉能不,如芒在背。
  皇上君流不过三日。曹司空已传檄关东,欲逐袁术过江。盖海顺下鸿沟,经停陈国。再下颍尾,拔羊石城之意,昭然若揭。
  然若曹孟德,强攻羊石城。正中袁术下怀。自曹孟德,掘环渠火攻寿春,逐合肥侯过江。盖海所携百艘斗舰,水战威力,有目共睹。尤其霹雳发石车,远射千步。纵有铁壁铜墙,亦难抵石丸雨落。更加油瓮纵火,无往不利。先掘外渠,毁城防诸器,再掘内渠,轰城中守军。士气低迷,涣散军心。围三阙一,不战自乱。
  痛定思痛。袁术自窃据寿春。凡山川要冲,必筑雄城坚守。更加淮南水军,得翥凤相助。战力不在盖海之下。且羊石城乃淮南门户。此城若丢,淮南近在咫尺。袁术岂肯,门户易主。可想而知。若攻羊石城,必是一场血战。
  谓“杀敌一千,自损八百”。毋论孰胜孰负。盖海、翥凤二舰队,必元气大伤。此消彼长。少则三五载,多则十载。甄都朝堂,再无剪除群雄之力。
  “坐山观虎斗”,自是刘表所乐见。
  唯一所患,曹孟德素狡诈。当真,不惜损兵折将,血战以逐袁术乎?
  刘表焉能大意。
  遂命荆州上将,蔡瑁、张允。谨守襄樊二城,陈兵夏口。以防曹司空,声东击西。
  乐安郡,千乘城。
  镇北将军,兼领青州牧,孙坚府邸。
  世人皆知。江东猛虎,善攻城拔寨,弓马娴熟,又利水战。青州乐安郡,扼大河之口。诸水汇流,水运便利。自主青州,孙坚先立水砦于蓼城,船泊鱼龙湾。而后招募能工巧匠,督造青州治。
  又于千乘南北二城,濒临会水,各建良港一座。再掘环渠,将南北二城,并南北二港,连成一体。效北都临乡。以会水为中渠,凿“日”字环渠。将向去二十余里,南北千乘,并为一城。
  南城为县治,北城为州治。且为防水耗,“微涓绝流”。孙坚又命工师,穿津通渠,引诸水汇入。并凿“会济渠”。连通济水并会水。再无水枯之忧。
  今,南北二港皆已筑毕。并以环渠,通连二城。号“日字千乘”。为青州第一雄城。与蓼城镇北将军营,并鱼龙湾内飞云舰队,互为犄角,拱卫大河之尾。
  经鱼龙湾出海,逆入河口,甄下十八里浦,旦夕可至。经鱼龙湾,逆入会水,再经会济渠,入济水。四渎八流,通江达海。便是楚都寿春,亦朝发夕至。
  孙坚拜南阳阴瑜,为镇东将军长史。位列僚属之首。青州属吏,去留与否,皆由阴瑜,详加甄选。如北海相孔融等,悉得重用。二载之间,兵强马壮,府富民丰,一州大治。远胜长涂二龙,刘岱治时。
  加长史阴瑜,为军师中郎将。
  “天子诏命,兴兵伐袁。”孙文台,居高言道。
  阴瑜遂问:“淮南袁术乎?”
  “未可知也。”孙文台,昂然虎躯,尤胜当年。
  “哦?”阴瑜遂取甄都诏命一观。果如孙坚所言,甄都诏命,模棱两可,竟未明言。
  谓“反常则妖”。见阴瑜沉思无语,孙文台笑问:“军师可知,二袁者何?”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阴瑜灵光一现:“正是二袁者也。”
  孙坚必有此问:“天子欲分某之兵,同伐二袁乎?”
  “非出天子,乃司空之意。”阴瑜已窥破天机:“卑下,窃以为。毋需分兵,足可同讨二袁。”
  “军师明言。”孙文台求教。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977/20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