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的日常(校对)第199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998/2006

  事已至此,多说无益。终归,“一朝天子,一朝臣”。无非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罢了。
  今为江东之臣,他日当如淮南群僚,俱为汉臣也。
  合肥侯乃出后汉宗室。虽认祖归宗,入季汉家门。然扪心自问,断难舍帝位。史侯,贬为县侯。此生不作他想。后汉宗室,唯合肥侯,延续国祚。皇上一日不归。后汉一日未亡也。
  淮南群僚,拖家带口,齐奔甄下。
  如长史杨弘,别驾韩胤,仍为袁司空公府属吏。淮南上将张勋、纪灵等,虽拜四方将军,仍以袁司空,马首是瞻。袁司空虽稍逊曹丞相一筹,然足称权臣。甄都一时,权贵云集。
  曹丞相上表,请开十八里浦漕渠。绕甄下,通雷泽。大河漕船,可经水砦,直入甄下。城港相济,繁华更盛。
  天子无不应允。
  甄都宫,亦多大殿扩建。曹丞相,久据关东之心,昭然若揭。飞云、盖海、翥凤,三大舰队,守护关东,甄都纵临河,亦有何惧哉。
  为彰陈元龙,袭取下邳之功。曹丞相,以伏波将军,持节,督长江防线。淮南水军将校如樊能、于麋、张英等,皆受其节制。征得袁司空首肯。以翥凤,为伏波将军旗船。立伏波将军大营于茱萸湾。兼领广陵太守,射陂屯田,并海陵仓米,俱为伏波营支取。
  陈元龙,声威大震。拜广陵功曹陈矫,为军师中郎将。励精图治,舟车楫马。常有南下之意。
  徐州四国一郡,长令皆出吕布僚属。
  曹丞相,悉数留任。然如张邈,张超等,皆却不愿苟且。携家小随吕布、陈宫,远徙条支。镇东八健将,成廉、宋宪、侯成、郝萌、曹性、魏越六人,亦各携心腹死士数十,举家徙条支。唯有曹豹、许耽,留守徐州。
  敖仓港。
  “见过吕将军。”海市令先礼。
  “罪徙之人,不敢称将军。”吕布回礼。
  海市令恭敬如旧,请吕布登旗船。待安顿好家小,干支海市,携白波大舡百艘,浩浩荡荡,顺下大河,乘冬初信风,南下象林。待补充辎重,再过顿逊海渠,经南天竺海,远赴条支。航程足有五万里。南州无冰期,一路畅行无阻。
  船上亦有良医。为陈公台诊治。然,“心病还须心药医”。陈公台,技不如人,棋差一着。心中愤恨,难以疏解。急火攻心,积郁成疾。
  吕布日夜探视,唯恐有失。
  于吕布而言。虽痛失镇东将军,并徐州牧高位。然毕竟豪杰心性。且保全有用之身,他日必得用武之地。大丈夫云游四海,何患功名不立。
  待旗船官婢,喂服汤药。陈公台,面色稍霁。
  “公台?”吕布榻旁轻唤。
  “将军。”陈公台,刚直壮烈。吕布虽非明主。然能同甘共苦,亦实属不易:“宫,平常自谓智计有余。今竟陷将军如斯,某之过也。”
  吕布笑道:“如公台所言,季汉三兴,不可逆也。”言下之意,徐州易主,不过早晚而已。
  “将军,所言是也。”陈宫喟然长叹。
  “闻,条支周回二千里,大城有七。两河沃壤,兼有水运之便。船户万余,皆出岭南。守相徐宣,亦是汉人。皇上赞其有‘社稷之节’。城中楼阁广厦、车马衣服,皆出汉制。”吕布将船上所闻,娓娓道来。
  闻条支并非蛮荒之地。陈宫心情,稍有起色:“皇上幼称麒麟,善识人。既赞‘社稷之节’,守相徐宣,可称国士也。”
  “闻,徐宣,字宝坚,广陵海西人。”吕布言指,徐宣乃徐州人氏。吕布主徐,又素施恩义。此去条支,正好投奔。
  奈何,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广陵之事,不提也罢。若非广陵太守陈元龙,奇袭下邳,我辈亦不会沦落至此。陈宫转而又问:“将军麾下,健勇几何?”
  “六健将,百余人。”吕布答曰。
  “此去条支,当可一用也。”陈宫语透欣慰。
  “从军条支乎?”吕布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非也。”不料陈宫,早有定计:“可投两歧商会。”
  “哦?”吕布闻言一愣:“何故如此。”
  “时,秦后合条支城中,三家之势,而立两歧商会。”陈宫答曰:“卑下,窃以为。五帝之白,必称帝条支也。”
  “如七国马会。”吕布似有所悟。
  “然也。”陈宫轻轻颔首:“若假商会之名,拓土条支,割据海西。何愁功名不立。”
  “善。”吕布不由振奋。陈公台,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虽小挫于荀文若,然无损机智也。试想,海西番邦,还有何人,能望其项背。
  大丈夫,志在四海。此去,多不过三五载,定当扬名海西。
  有生之年,重归故里,亦非难事。
  吕布、陈宫。四目相对,心有戚戚。
第291章
上兵伐谋
  天子问政,曹丞相言,六雄不死。
  不出三日,关东尽知。再思,吕布、陈宫,徙条支。此必是,『真·天下棋局』,落子之处也。时皇上君流在即。纳阁妃进言,落子收官,起身离席。将天下棋局,托付谋主。料想,保全六雄,亦出谋主之意。
  窥一斑而知全豹。吕布、陈宫,远赴海西,徙条支七城之地。可知,皇上早有拓土海西之意。
  待,避实击虚计中之计,广为人知。御史中丞荀文若,一鸣惊人。陈宫足智多谋,数败强敌。尤其曹丞相,屡次三番,用兵未果。深忌陈公台之智略百出。犹在吕布,勇武之上。
  不料徐州智囊,完败荀彧之手。避实击虚计中计,荀文若,料敌于先。陈公台,所思所谋,皆不出荀彧所料。试想,陈公台,自诩“料事如神”。凡有所指,必有所中。沾沾自喜,自鸣得意。于是,一时大意,身入瓮中,“人为刀俎,我为鱼肉”,而不自知。才有淮泗交口,水陆相夹,四面埋伏之完败。
  无怪,皇上言荀文若,可入谋主之列。与贾文和,并著于世。
  时人皆知,贾文和,善连环计。平羌五连环,叹为观止。郭奉孝,凤凰于飞,继往开来。
  荀文若,所设“计中计”,与“连环计”,有异曲同工之妙。计出,皆是“半毒”。毒性深藏,引而不发。待环环相扣,计计相佐。“积羽沉舟,群轻折轴”。一朝毒发,一命呜呼。
  连环计,前后衔接。计中计,内外嵌套。
  智如陈公台,皆“不识庐山真面目”。何况中人之姿,碌碌无为之辈。如何能窥破。有道是:社稷奇峰,深藏廷中;寻常莫辨,偶露峥嵘。
  南阳运兵,龙亢屯粮,八道击淮,奇袭下邳,淮泗重围。荀文若所设,避实击虚计中之计。亦是内外嵌套,连续五奇谋。
  再深思。先前曹司空数败。荀中丞因何不设奇谋,反败为胜。如今,又何以改弦更张,助曹丞相奇谋破敌。
  正因季汉三兴,曹丞相坐实汉臣也。
  谓,“上兵伐谋”。论功行赏,荀文若首屈一指。
  天子问计丞相,荀中丞,当拜何位。
  曹丞相言,陛下少安。不日当有定论。
  言犹在耳。太上帝廷,诏命已至甄下。
  皇上加荀彧,帝廷少保,与贾诩并列。效少傅杨彪。荀少保,亦为帝廷上公,食万石俸。辅弼天子,匡扶汉室。
  甄下皆以荀少保,王佐之才。辅佐天子,平定关东,指日可待也。
  好比,袁公路,败四家联军,阵斩长涂二龙。坐实六雄之位。反而礼贤下士,虚怀若谷。曹丞相,总领朝政,手握五十万精兵。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何患荀文若一人乎?
  皇上得偿所愿,收荀文若归帝廷,曹丞相,亦乐见其成。
  此时再思,荀氏举族北上,独荀彧转投关东。可称,深谋远虑乎?
  荀氏一门,得食万石俸,足有三人。慈明无双授大司寇。荀公达尊大司仪。荀文若拜少保。季汉名门第一。
  剑水以西,坚昆乐越匿地。
  无名暖泉川谷。
  十日前,皇上君流车驾,风雪兼程,抵达此处。
  本以为,亦是冰天雪地中,一溪温汤水。岂料,整座山谷,温润如春。谷中雾气氤氲,绿草如茵,花开四季。谷中遍布,温泉沼泽。甚至有一条,足可冬浴之“热河”。类似山谷,后世称“蒸汽谷”。必有八方旅人,慕名而来,游人如织。时下却,人迹罕至。
  山谷之中,走兽众多。不乏虎狼猛兽。寻常探险,冒然侵入,必遭虎噬。君流车驾,汽弩连发。虎狼俱死。围绕谷中温泉眼,扎下营盘。薙车四出,收割草料。亚马逊狩猎谷中百兽,剥皮割肉,存以备用。
  数日之间,谷中深处,已悄然立砦。
  君流营砦,围绕泉眼,横跨热河,呈“Ω”形。亚马逊,围猎而生,择兽而狩。杀头虎,除群狼,并走兽多寡,皆有定数。断不会令谷中,生态失衡。
  温泉血洗,收获颇丰。
  白日外出狩猎,夜晚楯墙固守。谷中走兽,数次夜袭,皆惨死一地。数日后,已不见成群围攻。饶是如此,皇上亦不敢大意。
  希俄斯姐妹,产期临近。
  皇上从容不迫,子嗣为重。楯车所携粮草辎重,足支数月所需。更加狩猎补充,辎重无损。御姬已在营中,开垦田园,播种果蔬。君流车驾,专设“缶车”。车中内设暖阁,层叠陶缶。可于缶中,随时随地,播种花卉蔬果。
  如前所言。为皇上君流,将作寺,穷尽奇巧之能事。
  暖泉育种,将作寺技艺大成。足将开镰,前提一月。温泉池畔,播种果蔬。又有何难。即便土壤贫瘠,缶车开启,缶中督亢沃壤,足可一用。
  陶缶不够,亦无妨。另有“窑车”,取热河细泥,烧制即可。薪炭不足,伐木烧炭。林林总总,皆可自足。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998/20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