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的日常(校对)第21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15/2006

  “骨进,乌丸之王也。幼时力过于人,所部皆惧。汉末率部大入边,掠牛马、财物甚众。”
  以骨进为韩城侯,封邑在韩城,又称韩侯城。距方城县东南约七十里。距临乡城约六十五里。“今涿郡方城县有韩侯城,世谓之寒号城,非也。”
  且常道、韩城二地,皆在圣水沿岸。
  “圣水又东,导源东南流,右注白祀水,乱流东南径常道城西,又东南入圣水。圣水又东南径韩城东。又东过安次县南,东入于海。”
  圣水和巨马水,以八丈沟水相汇。八丈沟水交圣水于安次县东,交巨马水于益昌城东。
  “(巨马水)又东,八丈沟水注之,水出安次县东北平地,东南迳安次城东。”
  换句话说,位于圣水沿岸的常道、韩城二地,可经八丈沟水,直入巨马水。舟行临乡各地。
  此二城正好与位于益昌下游的东平舒城,呈三面包围之势。
  虽未遵循祖制,把三个东部鲜卑归义侯,皆封在涿郡。然却皆在临乡周围。朝廷用意不言自明。显然是行驱虎吞狼,制衡之策。督亢泽包围方城县。大泽之内,皆是临乡封地。
  刘备的都邑临乡城,距方城县城不过十里。各自五里官道,早被两地官吏修缮一新。正如涿县与楼桑。方城县达官显贵,休沐假期,便会乘车南下临乡,享受各种繁华便利。
  临乡侯与邻为善。待人以诚。治下诸多产业,总能令人宾至如归。
  常道、韩城,东平舒三城,皆是古城。年久失修,东平舒城更是毁于海侵。弥加、阙机、骨进三部大人,各率万余众南下,不日便将抵达封邑。
  刘备这便命匠人打造三脚耧车,割草车,准备苜蓿良种,又令阎志随时待命,赶往三地,广种苜蓿。
  因此次封赏未限户数。故而得到消息的三地乡民,纷纷举家迁徙。目的地,正是广纳流民,距离最近的临乡。为何分封无食,刘备不得而知。想必,陛下亦听说东部鲜卑各有部民。又怕胡汉杂居,多生争斗。故而分封未限户。于是下辖乡民皆可自由迁徙。
  刘备已令临近诸城接纳。
  对于将鲜卑归义侯封在治下,方城县官吏皆怨声载道。方城县夹在涿县和安次县之间。西南又被督亢大泽包围。本就狭小。若不是并入原良乡侯国,根本难以成县治。如今常道、韩城二地被割出,且有数万鲜卑胡民迁入。便只闻风传,二地民众已纷纷逃难。可想而知,一旦定居此地,南下胡人又岂能与邻近乡民秋毫无犯。
  两位家丞将方城官吏所忧,告知刘备。
  刘备深以为然。若无掣肘,两地胡人必成祸乱。
  这便召来素利、成律归二人,列席堂议,与众家臣一同商讨对策。
第128章
堂议三问
  素利、成律归,一身镶环具装铠。外罩蜀锦战袍,各领麾下十精骑,乘五百石车轮舰,沿濩淀水路前往临乡城。
  两人皆是部落勇士,少时被举为大人。故而颇通汉语。又在演武场进修,如今已能说一口流利的幽州官话。时下,四夷皆以汉化为荣。正如后世皆争做外国人是一个道理。
  谁都向往更高级的文明。
  两人并未有故大单于檀石槐的雄心。能守好自家部落已是万幸。若不是被上下夹攻,逼迫紧了。生活难以为继,实在是心寒。也不会举族南下,投靠刘备。定居西林后,便将老少妇孺一万多口的吃喝拉撒睡,全甩给了临乡侯。今只统领麾下千余游骑,自然是浑身轻松。
  草原不比汉庭。
  当部落大人,尤其是小部落的大人,绝对是个苦差事。事事冲杀在前。操心费力,出力不讨好。先前鲜卑强盛,还跟着大单于吃了几顿饱饭。自从白檀城下损兵折将,一战而溃。如今江河日下,又是何等的凄惨。
  若不是被高车与乌桓逼急了。弥加、阙机、骨进三部,亦不会齐齐南下,投靠汉庭。
  实在是没活路了。
  说起来。草原部族并无国家概念。谁最强大,便以谁为首。然而,此次不同往日。高车、乌桓,多掠夺鲜卑妇女南下,族中老弱却一概不要。不是兼并部族,而是掠夺人口!且被掠鲜卑女子,亦多被贩卖到临乡各城。这些鲜卑女生活安逸后,便会托胡商传话回草原。于是此女一家老小皆投奔临乡而去。眼看部落人口,日渐稀少。再被彻底拆散前,几位东部鲜卑大人这便举族南下,也好给自己谋个出身。
  事情的经过大概便是这样。
  临乡伴宫,正殿。
  居于上首的刘备,听完两位军候的述说,这才得知详情。
  临乡富足。
  治下十城,有民数万户。今年或可破十万户。如此一算。便是一户一个鲜卑婢。亦需鲜卑女子十万人。一个妙龄鲜卑婢女,可卖数十至百万钱。便是中年妇人,亦能卖钱十万。
  如此暴利,难怪高车和乌桓疯狂行事。不再兼并草原鲜卑部族。只掠夺鲜卑女子,却把男丁弃之不顾。男丁不值钱啊!
  刘备这便问道:“二位军候部落中,可有女子在我临乡?”
  素利这便直身答道:“回禀主公。有,且多。”
  左丞耿雍微微一笑,这便问道:“听闻便是定居西林后,亦有许多鲜卑女子自愿为婢。不知是否属实?”
  成律归答道:“属实。”
  素利再抱拳:“除去放牛喂马,族中女子并无多少手艺。为婢,月可得钱数千。且皆是些日常家务,甚是轻快。故而多有自愿为婢者。”
  刘备点了点头,又问右丞崔钧:“可有虐待?”
  崔钧岂能不知主公之意。
  这便直身答道:“并无虐待。雇佣皆有劵书。月月庸金,乃由赀库发放,且入个人户头。临乡宽法严律,无人敢以身试法。主公大可放心。”
  素利急忙答道:“正如右丞所言。并无虐待。主公且宽心。”
  刘备轻轻点头,转而又问:“弥加、阙机、骨进三部,情况是否亦如此?”
  素利心中一叹,面上却倍加谦卑:“正是如此。”
  见堂内诸家臣,皆面有喜色。一想自己也是家臣,素利这便松了口气。
  主公之英明,远超故大单于!
  刘备巡视众臣,朗声说道:“素利、成律归,听令。”
  “臣在。”二人躬身出列,自跪堂上。一举一动,合乎礼节。看来这段日子没少下功夫。
  “命你二人为使。领麾下部曲,前往常道、韩城二城驻扎。”
  “喏!”二人领命入列。
  “阎柔、阎志。”
  “臣在。”阎柔、阎志皆少年英雄,还未取表字。
  “你兄弟二人,稍后启程。为常道、韩城二地,开荒种苜蓿。两地民众皆逃入临乡,荒地无人耕种,皆种上苜蓿。城中旧宅,亦可先行打理。”
  “喏。”
  待两人入列,刘备又冲两位家丞言道:“凡避入临乡之民,皆可用原先常道、韩城之宅院、田地,等量置换临乡各城宅院、田亩。原籍下田宅诸产,可向方城计吏调阅。”
  “喏。”
  换句话说。刘备将常道、韩城两地的宅院、田地全都置换出来,交由阙机、骨进二部。至于被封到东平舒城的弥加。则不着急。
  东平舒城在巨马水路下游。曾受海侵。城郭被毁,民众早已逃难。下辖一片野草荒地,少有人家。正合适放牧。待常道、韩城二地安置好,亦不迟。
  待众人入列,刘备忽问:“听闻大单于在时,鲜卑有控弦十万?”
  见众臣皆看向自己,素利这便直身答道:“然也。”
  刘备又问:“若临乡有民十万户。可纳十万鲜卑否?”
  素利五体投地:“足以!”
  刘备三问:“听闻乌桓‘贵少而贱老,怒则杀父害兄,却不害母亲’。不知鲜卑可有此风俗?”
  “塞外草原语言、风俗,大略相同。鲜卑亦是如此。”素利愈发恭敬。
  刘备笑着点头:“我家自立朝以来,便胸怀天下。对四夷多行包容汉化。如今临乡多雇鲜卑妇人,便是如此。”
  主公三问,皆有深意。
  一问,鲜卑最强盛时,不过十万户。
  二问,临乡十万户民,若每户雇佣一名鲜卑婢,足可纳十万户鲜卑妇、女。
  三问,鲜卑‘贵少而贱老,怒则杀父害兄,却不害母亲’。母亲、姐妹,皆在临乡。又如何敢轻言叛逆!
  正因临乡鲜卑婢风靡。才使得草原风俗大改。往日多行整族兼并,如今却只掠走女子。女子生活安逸,便会唤全家南下。部中人口不断减少。如此大量失血,别说南下劫掠,便是生存都难!
  对鲜卑婢风靡临乡,刘备并未阻止,便是此因。
  当然,此乃是从战略层面而言。多少显得有些冷酷无情。
  回归日常生活。鲜卑婢与定居在常道、韩城、东平舒城三地的家族,多加走动。互相往来,两家情感自生。又如何对姻亲、挚友,轻举刀锋?
  何须百年。一来二去,再行通婚教化,鲜卑便早早汉化。
  堂中众臣细细回味。方知主公此计之高妙。
  堪比史上最温柔的绝户计。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15/20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