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的日常(校对)第22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21/2006

  即便在炎炎夏日披着厚厚的熊皮大氅,刘备都觉得他的身体是凉的。
  然而。每当他提及自己的孩子们时,总会用一股无法掩饰的温情,从冰冷枯骨内慢慢溢出。
  这是位极为内敛的老王。
  刘备举爵:“有幸认识您,大王。”
  归义王亦笑着举爵:“得婿如此,老夫才是三生有幸。”
  刘备咧嘴一笑:“我比大单于如何?”
  归义王微微一顿,跟着言道:“你比他强壮,年轻,健康。”
  刘备轻轻点头:“关外故土,我必收回。”
  归义王亦点头:“那时,老夫若还在世,定为贤婿披荆斩棘,当一马前卒。”
  刘备在心底叹气:“草原英雄何其多。”
  归义王亦叹息道:“人生在世,短短数十载。便是长寿,亦不过百年光阴。汉家却绵延四百年。遥想四百年前,冒顿单于灭东胡,征楼烦,称霸草原。四年前,大单于檀石槐南劫汉郡,北拒丁零,东击夫余,西退乌孙,完据匈奴故土,东西万四千余里,南北七千余里。到如今,我与贤婿对面而坐。两位草原英雄皆已身亡,而汉庭犹在。草原比汉庭少了何物?”
  见刘备不语。归义王轻轻放下御赐酒爵,又道:“两百年前,西羌乃是汉庭生死大敌,如今羌乱亦渐平息。听闻西羌乃炎帝后裔。故而老夫以为:‘强者不能与敌,便与强者为伍’。”
  《后汉书·西羌传》:“羌乃三苗,姜姓之裔”。上古时,炎帝与黄帝结盟。并嫁二女与黄帝。从此中原大地,皆是炎黄子孙。
  归义王之心,刘备明白了。
  便不再言语试探。心怀敬畏,频频举爵。不觉已大醉。又强撑起身,恭送归义王上车,目送其驶出宫城。
  公孙氏出来搀扶。刘备轻轻挣脱她手,连着后退半步。站稳后,冲公孙氏长揖及地。
  公孙氏这便伏地回礼。
  再抬头,刘备目光清洌如水:“草原女子,命运多舛。万望夫人善待。”
  “妾知也。”
  再抬头。只见,立于东殿二层大平座上的副伏罗氏,已泪流满面。
  刘备笑着挥手,眉宇尽是阳光明媚。见他立足不稳,公孙氏轻轻上前,扶住肩膀。
  副伏罗氏急忙拭泪,伏地行礼。
  再起身,刘备已靠着公孙氏酣睡。
  刘备觉得。
  公孙烟、公孙岚合二为一后,自己难在公孙妍手下,走过三合。
  一流和绝顶,差距就是这么大。
  一觉醒来,神清气爽。
  公孙氏已先起。这便命人端来热水,为刘备敷面醒酒。
  整理好仪容,又恭送刘备前往正殿,与众家臣早堂堂议。
  临乡官吏普遍一日三餐。若遇夜宴,便是四餐。早堂商议不完的事,刘备便会设宴,主臣同殿而食。待午堂时,再接着议。
  许多家臣与刘备少时便已相识,相处日久,其乐融融。
  最近最大的事,自是御赐和亲。
  只是娶妻和纳妾的礼数,皆无法用于如夫人。
  还需结合草原胡人的风俗。故而许多细节,皆要商议。婚期临近,汗鲁王和归义王已住进临乡蕃邸。绣衣吏日夜守护,生怕有半分差池。若一个不留神,让心怀叵测者有机可乘。结亲变成了结仇,岂非不美。
  终于,赶在婚期前三日,商定全套礼数。
  婚礼举办地,也从楼桑搬到了临乡城。
  改迎亲为送亲。由归义王和汗鲁王将两位如夫人送到宫门。再由刘备迎入。
  《三国志·魏书·乌丸鲜卑东夷传》:“其嫁娶皆先私通,略(掠)将女去,或半岁百日,然后遣媒人送马牛羊以为聘娶之礼。婿随妻归,见妻家无尊卑,旦起皆拜,而不自拜其父母。为妻家仆役二年,妻家乃厚遣送女,居处财物,一出妻家。故其俗从妇人计,至战斗时,乃自决之。”
  意思是说。乌桓夫妻,先自行私通。半年后遣媒人送马牛羊以为聘娶之礼。男方带聘礼来到妻家,却并不能举办婚礼,而是来当牛做马,在妻家住下。不管是妻家什么人,每天早上都要去挨个行礼。却从不给自己父母行礼。起早贪黑,当牛做马两年后,男方便可光明正大的娶妻回。妻家亦会准备非常丰厚的嫁妆,且所有家当皆由妻家包办。
  结婚后,所有家庭事务全由妻子决断。但有一点例外。当乌桓遭遇纷争时,丈夫可自作主张。
  看似蛮荒粗鄙。细想之下,似乎和现代婚俗很像啊。
  先自由恋爱,再同居试婚半年。若相处的来,便去女方家提亲。任劳任怨,当牛做马两年。若此时还能忍受,便可真正结为夫妻。
  嗯……
  好像,有些道理啊。
第137章
百无禁忌
  婚礼当日。
  乌莲和副伏罗氏由临乡蕃邸出发。却不乘车,而是头戴幂篱,独自骑马于队伍之中。
  送亲队伍中的乐伎舞姬,吹拉弹唱,喧闹嬉戏。还有伶人一路载歌载舞。好不热闹。此情此景,与典雅肃穆的汉家婚礼,完全不同。
  《礼》:“嫁女之家,不绝火三日,思相离也。娶妇之家,三日不举乐,思嗣亲也。”《礼记·昏义》:“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下以继后世,故君子重之。”
  结亲如结盟。有道是歃血为盟。既是结盟,如何能不见血?
  对吧,终归要溅点血。
  于是乎。在汉人看来,结婚是一件很庄重严肃的事情。故而面上并无欢颜。
  而在胡人看来,却是一件天大的喜事。一路锣鼓喧天。想想也是,在岳丈家做牛做马两年,如今重见天日,再世为人。且所有钱银皆是老丈人支付。如何能不欢喜。定要跳起来,唱起来。舞动起来。燥起来。
  北地胡人亦多。尤其是涿郡,曾有胡人七国。且临乡胡汉相杂,常有胡人结婚。嬉戏喧闹,无所不用其极。临乡民众已见惯不怪。
  皆知君侯奉诏和亲,围观人群纷纷欢呼叫好,未觉异常。
  汉胡杂处,最怕各说各话。
  能看到彼此的不同,并容纳不同,兼容并蓄,才是关键。
  倒是骑在马背上的乌莲和副伏罗氏,一路羞涩难当。好在还有幂篱遮身。若是抛头露面,骑大马穿街过巷,颇通汉礼的二人,不要羞死才怪。
  刘备无所谓。
  皆是治下民众,百无禁忌。便是高唤一声“刘三墩”,亦笑脸抱拳。
  两支送亲队伍,各自绕城一圈,齐齐在西门止步。正所谓客从西来。
  东主西席。
  刘备骑黄駥马,与迎亲队伍一同迎出。
  两位如夫人换乘御赐安车,队伍合并一处,入宫门,前往正殿。将送亲队伍一干人等安排入席。
  剩下礼仪,皆是汉式。
  对,还有幂篱。交拜礼前,取下幂篱遂成为临乡婚礼的固定仪式。称:揭幂礼。
  尤其是副伏罗氏。揭幂时,倾国姿容引来堂上堂下,一片惊呼。
  国色天香,玉色琉璃。
  果然能配我家君侯。
  这边乌莲亦不逞多让。少时髡发踞蹲,如何能辨雌雄。如今落落初成,秀发如瀑,肤白如玉。潋滟无双。母亲、义母、左看右看,不住点头。倒是义父举止如常,送上贺词。
  刘备和两位如夫人拜谢。再去北殿,行同牢合卺,结发为妻。
  如夫人当比后世之平妻。
  分别将二位如夫人安置在东西二室。刘备这便下楼,赶往正殿,大宴宾客。
  归义王和汗鲁王,自然喜气洋洋。尤其是汗鲁王。三郡乌桓却有四部。原本数他最为孱弱。自从交往刘备,便一飞冲天。实力暴涨。如今已有三千余落,麾下四千铁骑。且皆身披临乡具装铠,弓箭难伤。实力早已冠绝三郡乌桓。人马虽不是最多,装备却最是精良。临阵对敌,不能破甲,人多亦是被屠杀的份。
  财货有价,人命无价。
  单此三套镶环具装铠的价值,便难以用金钱计算。
  刘备如此大方,自没把乌延当外人。乌延三千铁骑,加上东部鲜卑三位归义侯的数千人马,南匈奴的一万狼骑。北地还有谁?
  结亲如结盟。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21/20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