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的日常(校对)第22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29/2006

  冬,有异星出现于狼星、弧星之间。
  刘备还记得家中七位小姐姐的来历。好像是陈逸‘少爷病’发,自曝身份,想让刘备为他招募婢女。刘备耻于蓄奴,楼桑也无女婢。于是托田氏商肆的主事去涿县购买。结果小事变大。主事又通报家主田韶。田韶以为刘备要蓄奴。这便将七位小姐姐高价买来。亲自送到楼桑。
  七位小姐姐,琴棋书画,女工庖厨,生活居家技能全满。虽未曾亲自验证,想必房中术亦是满级。
  后又随剑绝,苦练剑击。
  据说。七人合击术,已炉火纯青。剑绝未雨绸缪。为能在自己病情恶化,失控暴走时,还有人能掣肘压制。便将能克制天下剑术的神技,皆融汇于此合击术中。
  这些都是刘备最近才得知的。
  嫣、绾、缃、碧、黛、霜、黎,七位小姐姐,实在是,强大。
  看似单薄的锦衣下,皆身披一层内甲。由细密钢丝和复合软垫合甲而成。防御力,尤其是防穿刺堪比搪瓷札甲,仅次于吞光搪瓷甲。内衬“轻纱薄如空,举之若无”的素纱襌衣,亦大有不同。
  绾儿姐来自西域。有一头漂亮的亚麻色长发,与绾丝色近。故而母亲以‘绾’命名。为穿着方便,便用从母亲处学来的满级女红技艺,将‘轻烟笼身’的素纱襌衣,改造成了上下分离的西域款式。并沿边缘,用艳丽的丝线绣上繁花枝蔓。还巧妙的用盛开的花朵遮掩关键。
  少年刘备无意间瞥见,当晚便梦溢。
  所谓好事不出门。后来,七位小姐姐皆将素纱襌衣,改成了上下分离的样式。又被刘备酒醉失言提醒。这便将松松垮垮的足衣——绢面夹袜,换成素纱。时下的绢面夹袜,皆用整幅绢缝制而成。缝线位于脚面,袜筒向后开口,袜口有袜带。穿在脚上后,须用袜带系于脚脖处。颇为松垮。
  改良后的素纱足衣,浑然贴合,长过膝盖。袜筒上开,变前缝线为后竖线。袜口处绣满宽边繁花,并设细丝带固定。
  先是七位小姐姐换装,后有乌莲跟风。刘备的喜好,又如何能瞒过公孙氏?
  于是西域襌衣、素纱足衣,风靡宫中。
  实在是大爱。
  最先有孕的公孙氏,已颇显怀。副伏罗氏亦十分明显。刚刚有孕在身的乌莲,妊娠反应却比两人更为剧烈。甚至只能吃流食。担心她营养不够,刘备便用蜂王浆和果仙冻为食,并辅以各种珍稀滋补。
  家中侍医更是日夜陪护不提。
  醒时告诉刘备,梦见身披彩霞与刘备策马奔腾在塞外草原。问过家令士异,告知乃是吉兆。身披霞衣,必生贵女。
  贵不贵,不重要。关键是母女安康。这才是最重要的。
  三夫人皆有身孕。刘备如何敢大意。
  小雪前五日。细雨夹杂雪花,悄然落下。
  除了还在建造的粮仓,南广阳城的干栏重楼,南港船坞内的千石明轮船,忙碌了一季的临乡,终得空闲。
  两位家丞悉心准备上京事宜。黄门令左丰亦在洛阳,为刘备购置了一处据说位置颇佳的宅邸。此去洛阳,除了上计,便是要结好朝堂重臣。能拿得出手的礼物,自然也要尽量多备。还有进宫面圣的各种礼节,甚至上殿时的走位,皆要好好练习。
  刘备名义上是县侯。可治下十余城的规模,堪比几大诸侯国。地域虽窄,民众却多。且别无荒山险地,皆可辟为良田。从土地的利用率上来说,堪称第一。洛阳朝堂亦闻其名。
  与太史慈、黄叙,混成密友的张小胖,也央求同去。刘备想了想,便同意了。太史慈、黄叙年纪尚小。武技还需打磨,这次便不带去。宫中内外由士异掌管。麾下文武皆堪大用。两位家丞和统领三军的义父。可保临乡内外无忧。刘备一手建立的临乡官秩体系,运转良好。
  各城防备亦是关键。思前想后,刘备调临乡城尉韩猛为大利城尉,率众移驻大利城。将原本由义父黄忠代为掌管的五百淮泗白毦,五百燕赵白毦,和一千丹阳白毦,合计两千人同归典韦账下。和义父麾下的一千板楯黄弩手一同驻守都邑临乡城。
  容城守军一千,多为燕赵健勇。由容城尉孙勉统领。
  平曲守军一千,由公孙犊统领。此人乃是平曲本地人士。颇有勇名。先前刘备大婚,亦来贺喜。乃‘天下公孙’之一。后滞留楼桑,赛马比武,皆高人一筹。且又善水。由黄盖保举刘备。
  刘备甚喜,这便拜为秩六百石军曲候,兼领平曲尉。公孙犊大喜,自行招募千余燕赵健儿,在演武场挥汗如雨,刻苦磨练一岁余,终得大用。这便领取兵符将令、楼桑兵甲,奔赴平曲守备。
  先有素利、成律归率部来投,乌莲自举族人乌尔达统领西乌铁骑,中有辽东、辽西健儿补齐鼍龙、射虎骑。后有陈纪、孙勉、公孙犊先后领兵。
  临乡兵力,已有一万八千五百余人。
  皆是精兵悍勇。一身楼桑制式兵甲。经由演武场试炼,可堪一战。
  九月上计,西林编户亦破万。先前忙于稻作,无暇他顾。今落得清闲,这便择吉日,擢升阎柔为西林令。秩比千石。
  阎柔年不过十六。已身居高位,领千石俸。临乡上下一片艳羡。
  刘备已托西域胡商打听火浣布的出处。若能大量开采,织成石棉布,用来制作军帐,自然极好。试试看。不行也无妨。
  大雪纷飞前,赛马场决出年度总冠军后,闭馆歇业。
  不出所料,第二届年度总冠军,被张小胖收归囊中。白蹄乌何等神骏,饶是张小胖虎躯颇重,亦举重若轻。临乡赛马会这一年又未在博马上盈利。然而几位股东却身家倍增。赛马的增益效应,越发显现。
  君侯自然也盈利颇丰。
  单是收取北地世家王侯租用马间的费用,便赚了个盆盈钵满。更何况还有门票、租金、税费,诸如此类。全年八十九场赛马,收入门票五百万钱。一百马间、二十精舍,租金收入五百万钱。两项相加,竟高达千万。
  一座赛马场的盈利,便可媲美君侯诸多产业。
  还有客舍、酒垆、汤池……
  若把这些算做君侯私钱,未录入临乡集薄的收入加起来,约有一亿钱。
  刘备确无需与民争田。
第149章
圣上好驴
  刘备原本准备了十匹上等鲜卑良马,准备献给陛下。结果黄门令左丰来信说,圣上不好马,好驴。
  刘备问,这是何故。
  黄门令答曰,所谓高头大马。马背高耸,且马速亦快,骑之甚危。故而陛下喜好矮小速缓的驴马。
  莫非陛下恐高?
  不对。记得陛下少年登基时,常登永安侯台。喜居高远望。如今长大,为何反不喜高?
  究其原因,还是受了宦官们的蛊惑。
  因宦官怕各自逾制在洛阳城中建起的高楼,被天子所见。就诓骗说,天子不应登高。陛下深信不疑。从此便不再登亭台楼阁。自然也就不会看见宦官们在洛阳城中逾制修造的豪宅了。久而久之,原本那个喜登高楼的少年天子,变成了如今畏高的皇帝陛下。
  足见,宦官影响之大。
  年岁六十三钱的献费,缴入中署。中署,便是禁中内府。乃陛下私库。中署的钱库便设在西邸之中。卖官所得,亦存在西邸钱库。据说西邸库满,多到无处存放,陛下便将卖官所得,分别存于身边中常侍在洛阳城中的豪宅之内。
  驴好办。明轮船盛行。底舱皆由数头、数十头渤海黑驴交替驱动。前些年,临乡便开始囤积上等渤海黑驴。如今,北地最好的黑驴皆在邑中。
  刘备这便命人选了四头脾气温顺,毛色光亮,颇为神骏的渤海黑驴,充作献礼。此四驴,乃驴中千里驴也。
  北地雪大。此行皆是大轮高车。数量不多,也就十余辆。驾车骏马,皆是极为耐寒的鲜卑良马。随行人员也已定下。刘备、七色婢、张小胖。史涣领一百绣衣吏,入京护佑。
  此去洛阳,辗转两千里。所幸皆是大道,一车双马,一日可行百里。二十余日可达。为防雪大路封,通行不便。亦不可太晚,最迟十一月底便要出发。
  大汉邮路通畅,十里一亭。亭中设馆,往来歇息。《汉书·百官公卿表》:“大率十里一亭。其民稠则增,稀则旷”。既是说。若居民密集,亭的间距要相应的减少里程;若居民稀少,则相应增加里程。
  秦时首建驰道。亦是历史上最早的“国道”。秦统六国,始皇帝于二年(前220年),下令修筑以咸阳为中心,通往全国各地的驰道。著名的驰道有九条,上郡道、临晋道、东方道、滨海道、武关道、秦直道、秦栈道、西方道等。
  驰道宽约五十步,路面由铁椎夯打牢固,高出地面呈龟背形,坡度有利排水。为便于计算里程,驰道两边因地制宜,每隔三丈植树一株,或青松杨柳,或槐柏榆桧,绵延间隔,壮观而秀美。
  《汉书·贾邹枚路传》:“(秦始皇)为驰道于天下,东穷燕、齐,南极吴、楚,江湖之上,濒海之观毕至。道广五十步,三丈而树,厚筑其外,隐以金椎,树以青松。”《汉书·贾山传》亦有:“秦为驰道于天下,东穷燕齐,南极吴楚,江湖之上,滨海之观毕至。”的记载。
  汉代秦后,郡国并行。在秦驰道的基础上,广修邮路。称‘五尺道’、‘新道’等。路网如叶脉,以秦驰道为主动脉,邮路纵横,连接郡县乡里。无所不至,无处不通达。
  驰道宽阔而平坦,驾车、纵马速度很快。时人在驰道上驾车,半日可飞驰两百里。秦人施工异常严格,筑路亦非常坚固。在距驰道修成六、七百年后的魏晋南北朝,其中很大一部分仍能正常通行。
  此去洛阳,线路为:先入上郡道,再入临晋道,转东方道前往洛阳。半日飞驰两百里。驰道绝对是最早的高速公路。何须二十日。若无阻碍,十余日便可抵达。
  已近岁末,正是一年中最悠闲的时节。
  临乡姻婚嫁娶,喜事不断。
  随邑中汉胡和亲盛行,胡式家什亦开始流行。
  最近最流行的送嫁之物,便是来自西域的“鸡鸣枕”。
  最普通的鸡鸣枕,由淡黄色对禽对兽纹绮(单色丝织物),缝制而成。两端下垂,呈鸡头造型。枕面以‘锁绣法’绣满蔓草纹样。有深蓝、浅蓝、褐、草绿、米黄、灰、棕红等七色丝线。枕头两端各缝缀四瓣形花叶状红色绢饰,末端缝缀黄色丝穗。
  还有一种鸡鸣枕,乃用绣以“延年益寿大宜子孙”的蜀地甘地句文锦,缝缀而成。此枕形似雄鸡。尖嘴、圆眼、细颈、鸡冠等,一应俱全。以白绢为底,上又叠放三层圆形红绢片,组成鸡眼造型。鸡冠则由天青和白绢做成锯齿状的高冠。枕芯填充稻草茎秆。活灵活现。
  鸡,“吉”也。时人以为是“祥禽”。
  刘备家堪称老寿星的斗鸡,亦是侯府“祥禽”。搬入临乡伴宫,此鸡亦一同带来。以前天天打鸣,尚且不觉得。如今隔三差五的叫唤两声,左右皆珍贵的不得了。人老无用,鸡老不鸣。且供起来,好生善待。家有一老,亦是福分。
  鸡鸣枕来自西域鄯善国。原本只有藩商胡姬枕用。随着越来越多的鲜卑女加入汉家,鸡鸣枕日渐风靡。
  刘备乐见其成。先血脉融合,再到文化融合。博采众长,兼容并蓄。才是我大汉应有的气度。
  远行前的这段时日,刘备深居简出。陪伴在娇妻、慈母身侧。三位夫人皆有孕在身。不宜久座,亦不宜妄动。饭后,到楼顶花园走一走,亦有助生产。宫中侍医日夜陪护。接生无需华大夫亲临。侍医便可。
  生子,对时下妇人来说,乃是生死大事。尤其是头胎,极易难产。好在几位夫人身形修长,皆易生之相。夫君器宇轩昂,硕大无朋。撑霆裂月,日日深藏不露。亦多有裨益。
  原本腊日的赏赐,也因君侯洛阳上计,而酌情提前到冬至。
  今年腊赐,甚是丰厚。汉胡器物、各地名产、各种票证、黄金美玉、缯絮锦帛、钱粮若干。临乡官吏皆辛苦一年。年终自当奖励一番。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29/20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