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的日常(校对)第25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57/2006

  中轴线两侧的四排宫殿与中轴线平行,布局规整,错落有序。更凸显主体宫廷的气势和威严。
  此南北五排建筑,若按与中轴线直交的横向排列,又可分为八排。如此一来,每座宫殿建筑的前后左右皆有直道与相邻宫殿相通。若站高台俯视南宫,会看到一个甚是规整的格子布局。尽显汉式建筑规整、对称的建筑风格。对后世影响深远。
  南宫宫殿群,除了彰显雍容大度的皇家气派外,也是庞大政府机构所必须。
  却非门内却非殿,本是南宫正殿。建武元年十月(25年),光武帝车驾入城,幸却非殿,定都洛阳。却非殿便成了光武帝处理国家大事的朝堂。许多军国大事均由光武帝和大臣在此议决,进而发布全国。明帝永平年间,造崇德殿,代却非殿为南宫正殿,直至汉末。
  左丰说,今汉初时,北宫年久失修,故而一切事务皆在南宫处置。明帝即位后,方才大修北宫。
  刘备欣然点头。做一个好黄门令的前提,必然要先做一个好向导。
  嘉德殿在明光殿北,殿前有嘉德门,乃周时九龙殿旧址。九龙殿汉时已毁,只有九龙门尚存,九龙门时为嘉德殿正门。九龙门立三铜柱。每柱有三龙缠绕,故而称为九龙门。陛下继位后,追认亡父为孝仁皇(只称皇,而非帝),尊称母亲董氏为孝仁皇后。奉居嘉德殿,改名为永乐宫。
  换句话说,陛下并未尊自己的母亲为太后。时下,称太后者,只有窦太后一人。
  然而。陛下既已为帝,从尊号的继承关系上说,孝仁皇后自然而然就成了孝仁皇太后。
  故而南宫有二后。
  太后召见外臣,必设屏风。
  由亲随中常侍通禀。刘备这便趋步入殿,自跪屏下:“臣,刘备,叩见太后。”
  “抬起头答话。”颐指气使的声音,自屏后传来。
  “喏。”刘备缓缓抬头,只见屏风后人影婆娑。居中正坐的自是太后,围拢在身旁的多半是陛下妃嫔。
  “先前所献之物,朕甚欢喜。临乡侯费心了。”
  “谢太后。”刘备再拜。
  “听闻是要了段太尉的宅子,住在殖货里?”董太后亦问家事。
  “正是。”
  “前些天,大长秋抱恙入明光殿请下圣谕。专为临乡侯开洛阳小市。小市一开,必然日进斗金。听闻临乡侯善经营持家,朕先前还不信。如今算是信啦。”
  明光殿在鸿德门内。东临却非殿,乃尚书郎奏事之所。今汉设尚书台代三公主政。内设尚书令一人,掌官员选举以及尚书仆射、尚书上奏之事。尚书仆射秩六百石。分左右仆射,助尚书令处理事务,尚书令不在时,可代为上奏。其下为尚书。主管公卿、刺史、吏、外国及少数民族事务,下设左右丞各一人。六曹有侍郎三十六人,每曹六人,令史十八人。尚书令及属吏奏事,皆在明光殿进行。
  因手握官员升迁,人事任命之权,尚书令权利极大。
  甚至许多官员要先往曹节府叩谢,再赴尚书台办理交接手续。足见曹节权势之盛。还是那句话,他若不死,何来十常侍。
  然而。太后此言是何意?
  略作思量,刘备这便醒悟:“托陛下与太后洪福。若能日进斗金,臣必四时进献。”
  “咯咯咯……”太后笑道:“都说临乡侯天家麒麟,果然聪慧过人。朕,先谢过啦。”果然是索贿来着。
  “臣,不敢。”刘备再拜。
  “朕又听闻,临乡侯喜事将近。正妻公孙氏,这便要诞下麟儿。”
  “正是。”提及发妻,刘备不由语气一柔。
  “两位侧室,亦有身孕。”
  “是。”
  “临乡侯后继有人,可喜可贺。”此句发自肺腑。先帝无子,乃至皇位无法延续。当今陛下采女虽多,亦少子。听闻后宫有一王美人即将临盘。陛下颇多爱惜。
  “谢太后。”
  “朕有一问,临乡侯可答可不答。切勿挂怀。”太后又道。
  “臣,洗耳恭听。”
  “有道是‘吃嫩娶小’。为何临乡侯如此人物,却要娶长母之妻?试想。再过十年,临乡侯风华正茂,可发妻已垂垂将老。如之奈何?”
  “韶华易逝,容颜易老。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孔席不暖,墨突不黔。人生在世,匆匆百年。若能有一红颜相伴到老,夫复何求?”
  “……”许久,屏后响起一声长叹:“君侯乃是长情之人。”
  又说了些闲话,董太后便放刘备离去。
  刚出殿门,便有先前代为通禀之中常侍,快步赶来。将一块凤鸟螭龙纹玉牌呈给刘备。言道,凭此玉,便可进出南宫。刘备谢过不提。
  出永乐宫,黄门令左丰这便领刘备前往云台,拜见窦太后。
第036章
再见太后
  云台在白虎门内,亦为周朝所建。
  亲随中常侍,入殿禀报。
  言,太后凤体微恙,小憩未醒。请临乡侯稍待。
  左丰谢过,这便带刘备参观云台。台上有高阁四间,是贮藏珍宝、图书的皇家宝库。
  明帝永平初,命图画光武帝时名臣、列将像二十八人于云台,独不画马援。时马援女已立为皇后。东平王刘苍观二十八宿将图后,问明帝为何不把伏波将军列入宿将行列?明帝笑而不答。
  黄门令左丰言道,明帝不画马援,表示不重后家,免蹈前汉外戚亡国的覆辙。于是云台二十八将里,皇亲国戚皆未曾列入。如光武帝从兄来歙功劳很大,最后亦未被列入。
  刘备轻轻点头。可见防外戚干政,亦是今汉历代帝王之通例。更是引为心腹大患。
  黄门令悄看刘备,又低声言道:光武先帝既是明主,更兼忠厚长者。云台诸将未有重蹈前汉韩(信)、彭(越)覆辙者。除冯异(建武十年薨)、岑彭(建武十一年卒)、祭遵(建武九年卒)、刘植(建武二年薨)早亡,余者皆得善终。可谓得其时,遇其主也。
  刘备欣然点头。英主不杀忠臣。
  云台除阁藏图书、珍宝外,也是祭祀场所。
  黄门令又说,永平十五年(72年)秋,京师久旱无雨,明帝曾亲登云台,占卜求雨。次日京师普降甘霖,缓解旱情。
  难怪时人相信天人感应。
  朝廷更是专设太史令一职,秩六百石。“掌天时、星历。凡岁将终,奏新年历。”“凡国祭祀、丧、娶之事,掌奏良日及时节禁忌。”“凡国有瑞应、灾异,掌记之。”下置丞一人。明堂及灵台丞一人,二百石。二丞,掌守明堂、灵台。灵台掌候日月星气,皆属太史。
  就不知。是掌守明堂、灵台的太史令,夜观天象,先奏报明帝。曰:近期有雨,可行大雩。于是明帝登云台求雨。翌日果然大雨。
  还是说。本无大雨,明帝登台求之。上苍怜惜,这便普降甘霖。
  反正,太史令与陛下之间,必然颇多默契。
  试想。大雩祈雨前,陛下必有一问:朕欲行大雩,太史令夜观天象,可知何日为宜?
  太史令或答:明日为宜。三日后为宜。近期皆不宜。诸如此类。
  于是,君臣心照不宣,心有戚戚。
  窥一斑而知,天文地理的重要性。
  正如孔明借东风。如此神鬼莫测之能,与之敌对,岂能不未战先怯?
  云台有广德殿。乃是历代帝王寝殿之一。建武二十年六月(44年),光武‘风眩’病重。便住在此殿调养。侍中阴兴殷勤服侍。光武帝病愈后,以阴兴护理有功,想封其为大司马,阴兴叩头谢恩,却不就大司马职。阴兴者,光烈皇后阴丽华同母弟也。
  此时,广德殿为窦太后寝宫。
  云台上转了一遍,刘备居高远望。内城、外郭,气象万千。再看北邙,绵延瑰丽,苍翠欲滴。不由感叹:“听闻孔夫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虽未曾登临泰山之巅,今登云台,却也能感受圣人心境。只可惜……”
  “君侯惜从何来?”黄门令将刘备之语,铭记在心,这便笑问。
  “只可惜,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刘备脱口而出。
  黄门令左丰虽不知其意,却亦有喜色。
  再回头,内官已趋步赶来。言,太后召见。
  刘备这便与黄门令左丰赶去拜见。
  脱鞋入殿,刘备趋步躬身,跪在屏前。
  “臣,刘备叩见太后。”
  “君侯免礼。”声音一如既往的如沐春风。传言窦太后善妒。先帝灵柩尚在前殿,便杀宠妃田圣。刘备两次相处,感觉并非如传闻那般。或许,此一时彼一时。先前大权在握,如今被禁云台。形势不同,心情亦大不相同。
  “君侯所献之物,朕甚是欣喜。今召君侯来,乃为面谢。”
  “臣,不敢。”刘备再拜。
  “所献皆是临乡名产?”太后又问。
  “是。”
  “听闻陛下金口玉言,为君侯另开小市?”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57/20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