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的日常(校对)第30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01/2006

  “喏!”
  车驾直入酒肆院中。停稳后,刘备亲将女子背入后楼。命人打开一直空置的酒家安氏的三楼精舍。将美人送入。
  正值清晨。酒肆还未开张。回字形胡姬酒肆,院中并无酒客往来。堪称神鬼不觉。
  酒家安氏精舍,自与其余房舍隔离。
  正所谓大隐隐于市。此地人来人往,酒客如织,看似危险。然一众胡姬、酒保,皆是刘备家奴,却最是安全。尤其是酒肆一干人等从上而下,皆是安息人后代。想要混入一个细作亦不可能。比起刘备遍布眼线的府中,要安全数倍。
  今日值守的头牌舞姬,乃是安若素。刘备这便细细交代,日常所需皆足量供应,但务必要与胡姬等同。三楼精舍,亦要秘遣安息护卫日夜轮守。不得有失。
  安若素欣然点头。
  四大舞姬,安若素、安若水、安若梦、安若尘,早把自己视作刘备之人。足可用性命相托。刘备的嘱托,自当恪守,断不会有失。
  安顿好‘贵女’,刘备这便沿覆道,返回府中。
  先把种种疑团抛到一旁。刘备手握竹筒,步履生风,赶去与七位小姐姐相聚。
  后院中,两位义弟正与杨奉、徐晃等人苦练战技。刘备远远招手,直奔前院。
  张飞挠了挠头,继续苦练不提。
  见刘备无恙,主簿贾诩和李儒,皆长出一口气。
  贾诩何等人也,见小黄门从太仓顶上送下一女。这便了然于胸。又从女子口中听闻,刘备已赶去北邙,让众人速速前去接驾。这便想通一切。让史涣前去北邙,自行返回府中。安抚李儒等人,稍安勿躁。
  不久,刘备果安然返回。
  太仓顶上送下一女。
  单此匪夷所思之事,主簿贾诩便知,刘备无忧矣。
  若有心陷害,岂会当着贾诩、史涣等一众临乡侯府家臣之面,众目睽睽之下,从太仓楼顶,送下一女?
  此女,便是曹节等人的投名状!
  足可保刘备平安无事。
  刘备听闻。欣然点头之余,亦长叹了口气。此女又何尝不是刘备的投名状?
  如此明目张胆,亦说明曹节等人有恃无恐。背后靠山足够强硬。
  刘备有一种预感。
  此‘贵女’的身份,是一切谜题的答案。
第088章
未尽全功
  然而刘备又有一种更深的预感。一旦揭破‘贵女’的身份,随之而来的将是一场残酷而血腥的宫廷暴乱。
  “主公将‘贵女’安置何处?”李儒急忙问道。
  “胡姬酒肆。”刘备答道。
  “如此甚好。”李儒备想前后,这便言道:“以儒之见,蟾宫折桂乃是以大内官曹节为首的一众宦官暗中经营。与陛下、皇后,两位太后皆无关。”
  “为何?”刘备急忙问道。
  “此事,还需从秦宫的经历说起。”李儒目光如炬:“梁冀满门伏诛,只有秦宫和年十五的梁伯玉侥幸生还。其后,秦宫入宫服侍先帝。梁伯玉下落不明。试想,若先帝得知折桂馆诸事,又岂能无动于衷。任由此亵渎历代先皇,有损天家脸面之事,在眼皮底下进行?梁伯玉的失踪,反倒更像是宦官以人为质,胁迫秦宫将折桂馆继续暗中经营。正因一切皆是瞒天过海,故而曹节才想拖主公入瓮。主公贵为列候。又深得圣宠。主公将七婢身世交托给曹节,或许在曹节等人看来,乃是打草惊蛇,敲山震虎。”
  说完,李儒嘿声一笑:“曹节此举并非只为报‘续命之恩’。而是心生恐惧,不知主公知道折桂馆多少内幕详情。故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先拉主公下水,再和盘托出。如此,方寝食得安。”
  “文优所言极是。”贾诩亦赞同此说:“折桂馆中‘贵女’的来源,未必只有诸园贵人。正如主公七婢,乃是折桂馆为权贵‘定制贵女’。大将军窦武,尚且不能免俗。可见此事在勋贵中,并非秘密。”
  “为何无人泄露?”这才是刘备百思不解的。
  两位主簿隔空互视,仍有李儒开口:“主公可知先帝后宫又多少嫔妃,采女?”
  “据说有五六千之众。”刘备实在无法想象,五六千之巨的后宫,是何种盛况。
  “最多时,达万人。”李儒言道:“虽有大臣多次劝谏,让先帝放采女出宫。然而,真正出宫者,不过寥寥数百人。余下多数成为诸园贵人。史上有两位著名的诸园贵人。一位是只守陵一载便香消玉损的班婕妤。一位是得知成为诸园贵人当日,便自杀身亡的赵飞燕。可见,诸园贵人乃是一项苦差。这些诸园贵人,死了多少,逃了多少,失踪了多少。恐已无人知晓。除了各自家人,宫中也无人会去关心。臣料想,折桂馆也经营‘诸园赎人’的买卖。将在籍的诸园贵人,想方设法削去园籍。交由各自家人,悄悄领回。从此隐姓埋名,再无瓜葛。”
  刘备理解了:“所以。折桂馆经营项目有三:‘蟾宫折桂’、‘定制贵女’、‘诸园赎人’。”
  “或还有更多,只是我等无法尽知也。”贾诩叹了口气。
  怎么说呢。存在即合理。
  以曹节为首的大内官,确实有这个能力。而上至勋贵,下到贵人家人。皆有求于他们。或是定制、或是捞人,亦或是只求片刻欢愉。且以两汉开放的习气,只需你情我愿,不牵扯利益,也算不得什么大事。
  关于胡姬酒肆那位‘贵人’,饶是智多近妖的贾诩、李儒,亦窥不破她的身份。然而,曹节称之为蟾宫嫦娥,足见其出身高贵。那一身贵气,绝对做不了假。
  刘备甚至想到了先帝的几位公主。却都暗自否定。
  据刘备所知,眼下至少有三人知晓她的身份。大长秋兼领尚书令曹节,长乐太仆段珪,掖庭令毕岚。
  辞别两位主簿。刘备这便下到二层寝室。屏退左右。又命史涣领众绣衣吏,严防死守。
  刘备这便将竹筒从袖中取出。
  七人呼吸,瞬间急促而狭长。
  刘备正欲开口,不料七女中年纪最长的嫣儿姐却先说:“主人,姐妹们已经商量过。内中详情,不想悉知。主人只需告诉我等,姓氏、生辰足以,余下皆不想知道。”
  刘备轻轻点头。七位小姐姐的想法,刘备岂能不知。之所以只问姓氏、生辰,乃是为成婚六礼中,问名、纳吉,二礼之用。
  嫣、绾、缃、碧、黛、霜、黎,七姐妹之间皆相差数月到半岁不等。芳龄最大的嫣儿姐,不过比刘备大三岁余。然而具体生辰并不知晓。不知姓氏、生辰,如何行六礼?不行六礼,又如何言明媒正娶?时人生辰虽不见史书,却被父母长辈铭记在心。
  随刘备除去封泥,拧开竹筒。将由丝带系起的发黄的白绢卷轴徐徐展开。七人身世,终于揭开。
  出身鲜卑的大姐嫣儿,有一头艳如流火般的红发。与嫣色近。对比了发色、五官和体征。刘备确信她叫:慕容嫣。
  绾儿姐来自西域。有一头漂亮的亚麻色长发,与绾丝色近。对比了发色、五官和体征。刘备确信她叫:苏绾。出身乌弋山离,苏林王族。前汉把苏林家族治下的安息人与塞人杂居地区,称乌弋山离国。时下已被贵霜帝国吞并。
  有一头淡金色长发的三姐缃儿,出身于比高车还北的冰原。对比了发色、五官和体征。刘备确信她叫:拓跋缃。
  四姐碧儿,眸生碧波,发色金中杂白。乃罕见金银丝。因混有天生白发,便以眸色取名。出身贵霜王族,为“无名王”索特尔·麦格斯的直系后代。因“无名王”汉名为“阎高珍”,故而刘备确信她叫:阎碧。
  霜儿姐有一头罕见的银发。浅蓝色眸,肤如琼脂,白玉无瑕。性格外冷内热,最为冷艳。故以‘霜’色命名。据说有高车和鲜卑双重血统。七姐妹中排行第六。对比了发色、五官和体征。刘备确信她叫:狄霜。高车除十二姓外,还有六氏。分别为:狄氏、袁纥氏、斛律氏、解批氏、护骨氏、异奇斤氏。
  有着一头黄褐色长发的黎儿姐在七姐妹中,年纪最小。与刘备同岁,只大月份的黎儿姐,出身南蛮。因发色近‘黎’,遂以此色命名。对比了发色、五官和体征。刘备确信她叫:孟黎。
  唯一例外,便是排行第五的黛儿姐。
  黛儿姐峨眉似黛,青丝如墨。乃是七姐妹中唯一的汉家女。因年龄偏小,幼时记忆早已模糊,不知是何出身。竹筒中,这位‘安’姓安息国女子,无论发色、五官、体征,皆与黛儿姐有大出入。
  刘备本以为竹筒拿错。然而剩下六人,皆能对上。发色、五官、体征,皆一致。
  奈何只有黛儿姐完全不相符。
  只有一种可能。再将七婢打包出售前,其中一人被掉包更换。原来的安姓胡女,被换成了现在的汉家女,黛儿姐。
  感觉又被套路的刘备,无由来的一阵懊恼。
  这一日夜,深入虎穴,步步为营。与宦官虚与委蛇,差点搭上自己清白。到头来仍功亏一篑,未尽全功。
  如何能不懊恼。
第089章
终得圆满
  黛儿姐两行珠泪无声下落。众姐妹纷纷来劝。刘备更是心疼。
  这便柔声宽慰:“黛儿姐,此事或还有转机。六人皆有,又岂能独缺一人?料想……”
  见七姐妹纷纷看来,刘备混乱的心境陡然划过一道光:“我且去与两位主簿商议。姐姐们且稍待。”
  重登三楼书房。
  听刘备说完,李儒先开口:“主公,此事理应如此。”
  “为何?”刘备急问。
  “七位女公子既是前大将军窦武为陛下定制,当皆是胡女才对。怎会混入汉家女?”李儒言道:“正因与黛公子不相符,才佐证竹筒内的文字皆是真。”
  待刘备静心再想,果然如此:“又是何人,暗中掉换?又因何掉换?”
  贾诩笑答:“主公,欲求黛公子之变,且看此事如何转变。”
  刘备大喜:“愿闻其详。”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01/20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