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的日常(校对)第35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59/2006

  此都是年后的事。
  西域亦有汉裔。
  助戏掾史里应外合,兵不血刃,夺去疏勒桢中城的韦氏,便是定居疏勒的汉人。
  疏勒国中有韦氏部落。传言乃是匈奴别支。实则是古韦国灭亡后,融入西羌的韦国后裔。亦有从京畿杜陵沿丝绸之路迁入西域的汉化韦氏人。
  戏志才言道。韦氏有数子,可堪大用。
  刘备这便招募入府,授以官职。颇多重用。韦氏感其恩,举族迁入它乾城。投奔刘备。已聚拢百户千人。散落在各国的汉裔,亦纷纷迁来定居。
  疏勒地处葱岭,扼丝路咽喉。不可任其坐大,亦不可过度削弱。弑君篡位的和得,刘备要带回洛阳。生死当由朝堂诸公定夺。
  国不可一日无君。刘备便以西域长史之名,立先王长子为新王,并将王都重新迁回疏勒城。疏勒先王狩猎时,被和得所杀。其子虽侥幸逃得一死,却被全家禁锢。整日提心吊胆,噩梦连连。今能登基为王,一雪杀父之仇,自当对长史感激不尽,对大汉忠心不二。
  请刘备赐汉名:定国。又说,年底入京朝贺时,便会遣长子入朝为侍子。
  疏勒国人大悦,于是人心安定。
  待拘弥王定兴、于阗王安国,轻车入城时。雪花以悄然飘落。刘备这才知道,西域也会下雪的。
  西域使团云集它乾城,准备择日东去,入京朝拜。
  诸事繁杂,刘备今年怕是回不去了。万幸家中一切安好。家书时有往来,为他稍稍消去些牵念。
  既要以西域为藩,使三辅重为龙兴之地。借此根基,与教主掰掰手腕。那便要将西域,悉心经营一番。
  原理不复杂。西域诸国,河西四郡,三辅之地。皆不信太平。比起太平道根深叶茂,盘根错节的关东大地,张教主在关西的势力,最为薄弱。
  天下棋局,刘备落子关西。必是一着妙棋。
  因为从没有一个像刘备这样,‘身具皇室血脉又位列诸侯的西域长史’。
  尤其在铸钱都需用两种语言,胡俗汉化并举,亦重血统的西域诸国。刘备的炎汉血统,便是理所应当,令人信服的大汉代言人。即便先祖中山靖王生有百子,百子再各生百子……然而。随便拿出一个后裔到西域,也高贵无比。
  域外买一送一打的女奴,能在西域身价暴增千倍。
  还是那句话,物以稀为贵。
  为何迁入西凉的龟兹人,接连起义,拼死回归正统。正因曹魏篡汉,名不正言不顺。炎汉煌煌四百年,积威犹在。
  只可惜无论科技如何进步,后世再没能活出大汉的精气神来。
  熊大说,熊就要活出个熊样来。
  翻译过来就是:人要活出个人样。
  何为人样?
  来,且让刘备为诸君打个样。
第162章
统一货币
  前汉时,西域有三十六国。到今汉时,却变成五十五国。
  究其原因,乃是大汉。
  比如车师国。车师原名“姑师”。地处沿丝路中段北道进入西域的交通咽喉,乃兵家必争之地。又是匈奴进入西域的门户。故而从武帝到宣帝,大汉和匈奴曾反复争夺此地,史称“五争车师”。
  元封三年(前108年),武帝派鹰击将军赵破奴和中郎将王恢率兵击破姑师,改其国名为车师,分置车师前后王国及山北六国(十国)。
  换句话说。那些历史上实力强大的西域大国,皆被汉朝肢解。
  又例如号称控弦十万的乌孙。亦在最鼎盛时被大汉分裂。从甘露元年(前53年)起,乌孙便由大小昆弥,分疆而治。二王内讧迭起,冲突不断。终汉之世,汉庭都在想方设法为乌孙排难解纷。故史书有载,乌孙分立两昆弥后,“汉用忧劳,且无宁岁”。
  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道理很简单。
  从战略层面上说。肢解之后的西域,更符合大汉的利益。无法整合,更难一统。一盘散沙,非但不会对大汉构成威胁,还需大汉从旁护佑。
  两汉之交,西域逆乱。大国吞并小国,屡见不鲜。然待今汉腾出手来,班定远再服西域。第一件事,便是助被大国吞并的小国,再次复国。于是西域便从前汉时的三十六国,分裂成了如今的五十五国。
  除去贵霜、康居、安息等五国因距离中原“绝远”,而不属都护外。其余五十国均为汉庭禁脔。
  然而,如此一来。却也产生了刘备无法容忍的弊端。
  币制混乱。
  时下。在西域诸国流通的,除了大汉的五铢钱外。还有贵霜钱币、罗马钱币、于阗王私铸的二体钱。更有以物易物。丝绸、骏马,皆是硬通货。
  币种更是金、银、铜,皆有。
  太过混乱。
  乱发货币,危害实在太过剧烈。前汉便是前车之鉴。
  以后世的眼光来看,刘备决不允许藩国有独立的货币体系。
  这才是招于阗王安国前来的主因。
  待于阗王安国入长史府拜见。刘备面前矮几上,正放着一小袋于阗币。
  汉佉二体钱有两种。六铢‘小钱’,和二十四铢‘大钱’。大小钱之间的兑换比率,亦为四比一(4:1)。与重量相当。换句话说,大小钱币材质一样。
  币型乃仿贵霜钱币。制造工艺分为两道:先做出规定大小的钱坯;然后趁热打铁,利用模具在正反面上打印出不同的铭文与图案。模具有不同的版本,人力锻打的位置也各不同。理论上绝对不会出现一模一样的钱币。此种钱币,称之为打压币。
  而汉朝五铢钱,乃为铸造币。
  显而易见,一个模子铸出来的五铢钱,更精美,也更统一。
  “参见长史。”虽是国王,可见到代天子行使西域的长史时,于阗王安国亦先行礼。
  “见过大王。”刘备肃容回礼:“请坐。”
  “谢坐。”
  宾主落座。刘备寒暄两句,便直入正题:“请大王来此,乃为此事。”
  顺长史手指。于阗王安国往矮几一看,这便醒悟:“今季的岁贡(诸侯或属国每年向朝廷献礼),临来时我已命人装车,想必此时已在路上。”
  刘备摇头:“非为岁贡,而为此钱。”
  于阗王一愣:“此钱?”
  “此钱太过粗陋。”刘备笑道:“且重六铢。与我五铢钱,不好兑换。”
  “长史以为如何?”于阗王这便问道。
  “下官的意思是。大王何不将铸币匠人,尽数遣来。为下官铸造兵甲。至于现存的‘于阗钱’,我以六枚五铢钱换五枚‘小钱’,以二十四枚五铢钱换五枚‘大钱’,全部兑换。”
  于阗王这便醒悟:“长史要用五铢钱,等重换取我国钱币。”
  “然也。”刘备笑道:“不仅如此。贵霜钱币、大秦(罗马)钱币,还有各国铸币,皆用等值五铢钱,或马蹄金饼兑换。从此以后,西域只用五铢钱,大宗交易可用马蹄金。(武帝亦曾铸‘白金三品’银币,发行后,却遭大规模盗铸,元鼎二年(前115年)罢废,前后共历时5年。)”
  于阗王这便拱手道:“正因受缺钱之困,鄙国才私自铸币。若能换成五铢钱,自然再好不过。然若所换钱币用完,敢问长史,又当如何?”
  刘备展颜一笑,露出八颗白牙:“大王可知赀库?”
  “不知也。”
  刘备便将临乡赀库的功能,细细道来。而后言道:“大王放心,赀库将先在此城建起。而后西域五十国国都,将另建分库。所需钱币,将从关内源源不断运来,存在赀库之内。需要时,便可到赀库支取,兑换。绝不会有缺钱之忧。”
  现代银行业强悍的吸金(血)能力,又岂是两千年前的一个藩邦国王,能够知晓。
  想着如流水般从关内源源不断运来的五铢钱。于阗王这便欣然点头:“既如此,谨遵长史之命。”
  兵不血刃,刘备便解除了于阗国的铸币之权。
  送走于阗王安国,刘备又见拘弥王定兴。
  定兴与安国,有杀父之仇。
  且强横一时的拘弥国被于阗攻破后,国民逃亡大半。国力衰弱,不复先前。
  若无大汉调停,早被于阗吞并。
  刘备招他来,除了好言以安其心。也谈到了币制问题。拘弥国无力铸币,更无力兑换足量的五铢钱。刘备找他来,想谈的其实是另外一件事。
  “国债?”拘弥王定兴满头雾水。此词从未听闻。
  “对。”刘备和煦一笑:“下官听闻。拘弥国自先王薨后,便屡遭磨难,一蹶不振。所谓‘远水不解近渴’。故想向大王提供一笔资金,助拘弥渡过难关。因是‘举国借债’,故称国债。”
  拘弥王懂了:“长史欲借钱与鄙国?”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59/20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