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的日常(校对)第39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92/2006

  分明就是点睛之笔。
  关键是寓意太好。试问历代天子,谁不想寿比南山。
  “难为临乡侯了。”
  见陛下颇为动情,中常侍张让不由心中一叹。
  送礼送到视钱财如粪土,铜钱堆积如山乃至麻木的陛下感动。普天之下,也只有临乡侯了吧。
  单单这块寿比南山石,足可敌国。
  旁人皆视西域如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唯独临乡侯慧眼识金,收归麾下。果真天家麒麟也。
  中常侍张让,心念至此,一时神游天外。
  所谓拿人钱财与人消灾。
  又说明码标价,童叟无欺。
  堪比后世款到发货,三日送达的神速。陛下这便召集三公九卿,入尚书台议事。
  我朝尚简。崇尚清静无为。
  从名字便可窥知一样。时人取名多取一个字。若取二字为名,便是贱民。封地也是一样。
  取名一个字的封地,皆是历代先皇的肱股至亲。
  一般诸侯,皆是二字。
  从命名规则来说。多以山水指代地名。且多以山为王,以水为侯。诸如此类。
  陛下受巨额献金一激。脱口而出‘燕王’,其实有些想当然了。
  正常情况下。刘备应被封一个二字王。即便陛下一个人喜到癫狂。朝堂还有三公九卿文武百官,虎视眈眈。岂能让刘备轻易蒙混过关。
  类似诸侯因功加封,大致有两种。
  增封,是有爵位者,在原有食邑的基础上,另行增加食户或食邑。
  徙封,是有爵位者,从原封地改封为现封地。
  众所周知。我大汉朝有实授,虚封之分。
  诸侯原本各有封地,南北朝改为遥领;隋唐改为食禄不封疆;明代就藩不临民;清代藩王不离京城。
  作为最后一个裂土分封的封建王朝的一名高贵的列侯。
  刘备本就有三百里富庶临乡,治下有城池十座,民众百余万。
  料想,陛下定不会把他徙封别处。
  原因不复杂。刘备和陛下有深切的共同利益。百余万民众,人税六十三钱的献费,每年陛下能收钱一亿。此钱直入中署。而不入国库。为陛下私人所有。
  一旦将刘备徒封到别处。将临乡变成涿郡下一县,不仅人税六十三钱的献费再不可得,临乡一地税收亦皆入国库。从此与陛下再无半分干系。
  家国天下。
  穷了自家,富了人家。
  如此本末倒置之大缪,精明如陛下,又岂能会犯?
  增封是必然的。
  如此一来,也就意味着,刘备的新封地,定是以原有旧封地为中心。摊大饼一般向外扩张。
  如遇临近封国,则需避过。绝不能将他人封地,归为己有。
  临乡周围大的封国,有中山国,河涧国。次一些的有安平国,逎国。小的封地更多。
  尤其是虎踞幽州南界的河涧国和中山国。完全堵死了刘备南下增封之路。两国国君皆无错,陛下又岂能夺他人之地分给刘备。
  往北便是涿郡郡治涿县城。往西又有逎国拦路。想来想去,只能向东。
  “安次县?”陛下亦皱眉头。
  “正是。”司徒袁隗这便答道:“安次与临乡相接。其南境益昌一地,已先行归入临乡。如今再将北境一并归入,亦算是全人之美。”
  历史上,安次确被封侯国。
  《后汉书·灵帝纪》有:中平三年,江夏兵赵慈反,杀南阳太守秦颉,六月,荆州刺史王敏(王叡),讨赵慈斩之,因有功封安次侯的记载。
  “临乡侯本就是县侯。又屡立大功,焉能不赏?县侯之上,便是郡国。增区区半县之地,如何能封国?”陛下笑问。
  “这……”司徒袁隗确实考虑不周。
  安次县南境先已封出,如今只剩一半。哪有封半个县为郡国的道理。
  太尉许彧这便出列:“方城县距临乡不过十里,何不一并划归。”
  陛下欣然点头:“太尉此言,甚慰朕心。”
  司空张济又道:“有道是三县为郡。范阳县亦在临乡之畔,今汉初,亦为侯国。可一并归入。”
  陛下亦点头:“司空老成持重,乃国之栋梁也。”
  便是饱受荼毒的玄菟郡亦辖三县,因功封国岂能少于三。
  如此一堂和气。
  又怎能短了尚书令,兼大长秋曹节锦上添花:“刚满三县,封国略显局促。何不将那只剩一半的安次县也加上,充做添头。”
  “知我者,老大人也。”陛下抚掌长叹。
  诸如与刘备相熟的崔烈、杨赐等人皆沉默不语。面上虽古井无波,心中却也乐见其成。
  下辖范阳、临乡、方城、安次四县为郡国,虽说并非前无古人,绝无仅有。然纵观两汉四百年,因功封国者也是少有!
  陛下,不少了。
  本以为就此作罢。岂料陛下忽指大汉山河图上一处问道:“此是何地?”
  三公九卿,急忙伸头看去。
第200章
六县为国
  “回陛下,此乃雍奴薮(sǒu)。”司徒袁隗答道:“雍奴,薮泽之名。四面有水曰雍,澄而不流曰奴。雍奴薮甚大,广袤千里,东极于海。有鱼、盐、枣、栗之饶。”
  《尔雅·十薮》注曰:“薮,大泽也。”
  时下雍奴薮与海相连。捕鱼和煮盐业均甚兴盛。
  “泽中是何处?”陛下再问。
  “乃是雍奴县。”袁隗再答。
  “为何四面困于泽中?”陛下三问。
  “启禀陛下,乃因海侵。海水漫灌,与大泽相连。乃至县城被困。”尚书令曹节伏地答道:“两汉之交,风起云涌,怒潮滔天。海水反灌,淹没良田。雍奴县以西,前汉时另设泉州县,正因被海水淹没,民众多已逃难。今汉虽未撤县,却也离撤不远。”
  “尚书令,所言极是。”司徒袁隗亦道:“渔阳郡下辖九县:渔阳、狐奴、潞县、雍奴、泉州、平谷、安乐、虒奚、犷平。九县人口之和,只比一大县。老臣以为,许多县皆可废矣。”
  渔阳郡,东临渤海。两汉之交,饱受海侵之苦(详见《卷二:临乡·107
九河之地》)。
  尤其是南部诸县,家园被毁,良田被浸。民众举家逃亡,十不存一。
  “何不将雍奴薮一并划入?”陛下试问。
  “这……”殿上三公九卿,瞠目结舌。
  如将雍奴薮划入封国。便要将泉州、雍奴二县一并划入!
  如此一来。临乡侯将下辖:范阳、临乡、方城、安次、泉州、雍奴,六县为郡国!
  横跨三郡,六县为国。
  好似一头卧虎,横亘在幽、冀二州之间。与中山、河涧三足鼎立。
  “不知众卿,以为如何?”陛下又问。
  “老臣并无异议。”司空张济率先表态。
  太尉许彧随即出列:“臣,附议。”
  殿上杨赐、崔烈等老臣,各自叹息。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92/20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