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的日常(校对)第42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26/2006

  另一派则光明正大与辅汉大将军刘备互通有无。
  再牵扯到悬而未决的皇储之位。局势越发明朗。
  以大将军何进为首的朝官,乃心向皇后与皇长子。
  貌似。种种迹象表明。辅汉大将军刘备,似乎更偏向于皇次子。
  当然,立何人为储君。全凭陛下,乾纲独断。
  陛下自以为春秋正盛。无需着急。但在百官,尤其是三公九卿看来,此事宜早不宜迟。
  待恩师登门,细说前后诸情。
  刘备这才恍然大悟。自己已不知不觉,身陷夺嫡之争。
  回想昨日夜宴。
  王美人口呼:王兄。
  刘备这才幡然醒悟。自己又被套路了啊。
  果然都不是省油的灯。
  “以后该当如何?”恩师平静发问。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刘备平常作答。
第032章
皇后召唤
  刘备准备再次对将军府,进行大刀阔斧的改建。
  它乾城的西域都护府。给了刘备极大的灵感。
  按照最新的规划。
  辅汉大将军府,亦由前堡、后堡,中垒,三部分组成。
  铜墙铁壁是终极追求。亦要兼顾美观实用。且还需尽量弱化军事堡垒的轮廓外貌。
  听上去复杂。其实很简单。
  辅助各种机关器,让这座崭新的辅汉大将军府。能在必要时,瞬间完成武装。从一座万石高官的华宅,变成一座铜墙铁壁的军事邬堡。
  这对蓟国匠作馆的能工巧匠来说。毫无压力。
  段太尉留下的地下密室,刘备亦准备利用起来。改造成地牢,以备不时之需。
  生官发财,大兴土木。亦是人之常情。本以为,辅汉将军,临乡侯,荣升为辅汉大将军,蓟国君后,便会迁入城中,远离殖货里。
  岂料,大将军却就地改造。原址重建。便是要长居殖货里。
  左邻右里,皆与有荣焉。
  为何多称刘备为大将军,而非蓟国国君。乃因此宅是大将军府。居住在大将军府中的,自然就是大将军。且依循惯例,官职为先。另一个惯例是,因地制宜,灵活变通。
  若刘备返回蓟国。称呼便会自然而然的转换为“王上”。
  然在大将军府内,何时可称‘孤’呢。在家臣和家奴面前,皆可。
  府臣和家臣,其实是泾渭分明的两个体系。
  刘备广开双俸,其实亦有意打破二者的界限。将府臣和家臣,归为一统。
  关于立储这件事。刘备实不想参与。
  奈何如今位极人臣。即便他自己不想选边站队。亦会有人逼着他选。
  这个人,便是皇上。
  黄门令左丰来请刘备赴宴时。刘备曾问:“此乃王美人之意,还是陛下之意?”
  左丰答道:“陛下、美人,皆有之。”
  但等刘备到了西邸。万金堂内只有美人,不见陛下。
  何故?
  陛下有意为之。
  造成一种辅汉大将军,蓟王刘备和王美人单独与会的情形。
  亦造成一种刘备与王美人,私交甚密的假象。
  陛下之所以如此安排。其用意,便不用多说了吧。
  暗示群臣,亦明示刘备。朕心仪的皇储人选,乃是王荣生下的二皇子刘协。
  所谓时势造英雄,英雄趁时事。陛下之所以对刘备,荣宠备至。乃因有立储这一件大事,等着他去办。
  陛下曾问杨赐:我比桓帝何如?
  即位后,又经常埋怨先帝不善持家。
  陛下精商贾,善经营。
  于是乎。站在一个富家翁的角度来说。当然想将自己积攒的万贯家财,传给一个同样善持家的后人。
  什么样的人善持家呢。
  自然是聪明人。
  所以在陛下心中,最心仪的储君人选。首当其冲,便是要精明。
  知得失,会算计。
  至于良善、德行、品貌、才情,皆是其次。
  甚至为了将卖官鬻爵积累的财富。能尽数传于后辈。陛下不惜废长立幼。
  然而对刘备和群臣来说。“废长立幼”四字的分量,绝非说起来这么简单。
  甚至说起来都不简单。
  前朝旧事皆不看。只看刘备身边的二好友。袁绍、曹操,皆一时人杰。却同样在立长还是立贤面前,举棋不定。
  足见立储这件事,可没有想的那么简单。
  陛下给了刘备无与伦比的优待。亦给他出了个巨大无比的难题。
  至于刘备的本意。在国祚的传承面前,已渺小得不值一提。
  果不其然。
  翌日,大将军府长史袁绍,便登门拜访。请刘备赴大将军何进宴。
  还去?
  见刘备不语。袁绍这便言道。“大将军亦是一片好意。如今朝中流言纷纷,朝臣人心惶惶。宦官未除,我等自当同心协力。
  时下本就朝政日非,若再被人趁机分化利用,悔之晚矣。故而大将军才命我,来请玄德赴宴。只为两家说和,同仇敌忾。铲除外忧内患,匡扶我四百年煌煌大汉。”
  “本初且实言相告,此乃大将军之邀,还是皇后之意。”
  “这……”袁绍一时语塞。
  刘备顿时了然:“本初与我相交莫逆。有一言,备本不当说。但事关生死,不得不坦言相告。自古以来,外臣参与宫闱之争,皆乃取祸之道。轻则性命不保,重则身死族灭。
  我如今位极人臣,家中良田美妻,百万国民。荣华富贵享之不尽,还有何所求?又何苦趟这趟浑水?”
  “玄德无意辅立储君?”袁绍这便问道。
  “确无此意。”刘备郑重点头。
  “既如此,绍这便去回大将军。”袁绍起身行礼。
  刘备自当恭送不提。
  一旦牵扯到利益之争,派系之别。再好的朋友,感情亦会淡。
  所谓党同伐异。
  陛下禁锢党人,这么看来,也有些道理。
  又所谓口说无凭。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26/20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