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的日常(校对)第46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63/2006

  颜良只手舞动,寒光耀目,风雷阵阵。
  “好刀。”颜良眼中闪过一丝异彩。
  “若能胜,此刀送你。”周泰手中雁翎刀,亦是量身定做,名唤:钩玉。
  “钩吾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铜。有兽焉,其状如羊身人面,其目在腋下,虎齿人爪,其音如婴儿,名曰狍鸮(páo
xiāo),是食人”。狍鸮便是饕餮。
  “卸甲。”持刀在手,周泰一声令下。
  “喏!”身后虎贲这便上前,为周泰除去大氅甲胄。一身戎装,更显英武。颜良亦从怀中掏出青铜护心镜,扔给同伴。
  两人举刀入场,气氛一时凝固。
  却不知是谁,冷不丁打了个大大的喷嚏。喷嚏一响,两人同时出刀。
  叮——
  火星迸射。四方馆如遭巨浪兜头,陡然打横。地怎么会转?下意识的眨了眨眼,这才找回方向。四方馆仍坐北朝南,未动分毫。众人自也未动。而是场中互拼一刀的二人,各自移位。从东西瞬间变成南北。
  不及反应,双刀互斩。
  咣——
  光影再变。两人皆因受对方巨力而移位,众人却皆以为是黄金台转动不休!
  “速退!小心被金戈巨响震伤。”随周泰而来的虎贲出声示警,众人这才醒悟。原是音爆入耳,乃至神识震荡,变幻视听。难怪觉得天旋地转。
  众人这便纷纷掩耳后退。
  不急回头,两人再拼一刀。
  轰——
  火线与声音一同爆开。两耳嗡嗡作响,眼中尽是重影。待六神归位,只见场中二人,面似恶鬼,杀气冲天。
  手中贪饕和钩玉,虽是世之良兵,亦豁口如锯。
  “杀!”被激到暴走的周泰,状如疯虎,挥刀冲上。脚下青石板应声炸裂。钩玉破风而出,直扑胸前。
  这一刀有去无回。
  生死一线。颜良杀意横生。长刀高举,迎头劈下。
  眼看两败俱亡。众人吓得纷纷侧目。
  电光石火之间,忽有一道电光,后发先至。
  与将要相撞的刀锋,撞在一处。
  “叮——”
  三点交错,火光迸溅。
  两人上身一晃,踉跄侧移数步,这才堪堪站稳。
  抬头再看。乃是王傅黄忠,开三石硬弓,为二人解式。
  “依我之见,二人平手如何?”黄忠收回阴木弓,吐气开声。
  王傅身兼典军中郎将一职。代刘备总摄五营,节制诸军。今日正好领兵巡视至长安城,听闻黄金台新出一虎将,引周泰前往比试,这便赶来一观。万幸及时出手,才未酿成大祸。
  “多谢将军。”周泰已然醒悟。自己一时兴起,险误了大事。
  “谢将军为我二人解式。”颜良亦抱拳行礼。
  “能与幼平互斩三刀而不败,必是世之虎将。当领二千石校尉。”黄忠笑道:“且随我回宫面见王上,必有重用。”
  “敢不从命?”颜良这便抱拳行礼。两人生死一击,势如奔雷。竟被一箭射中着力点,应声崩去刀势。
  世上竟有此等射术,当真闻所未闻。必是号称万人敌之蓟国中流砥柱,黄忠黄汉升!
  “大哥!”见颜良信步而出,众兄弟急忙呼唤。
  “你等耐心等候,我去去便回。”颜良两眼重又变回一口无波古井,再看不出丝毫心意。
  “大哥早去早回。”众兄弟纷纷抱拳,恭送颜良离去。
  周泰收回贪饕和钩玉,数处豁口端是心疼无比。急忙返回营地,寻良匠修补不提。
  七楼馆丞,犹在高声唱喝:“颜良荣升黄金阙——”
  留下众人各自嗟叹。
  “旧时得闻‘周典并进’。今日亦知‘难分良泰’。蓟国又得猛将,颜良必将名扬。”耿彧忽畅想无限。
  “‘泰,极也’。‘凡治道,去其泰甚者耳’,果然难分良泰!”闵纯欣然点头。
  难分良泰,遂成典故。意为不分伯仲,难分高下。诸如此类。
  淳于水砦。
  昔日扼守绝壁,环抱海湾,依山傍水,易守难攻的营砦。此时只剩下残桓断壁,一片焦土。
  海滩巨大的灰堆里,还未烧尽的骸骨依稀可辨。海风一吹,扬起漫天骨灰。
  披星戴月,历尽艰辛赶回家园的海贼管承。心如刀割,热泪横流。
  “此仇不报,誓不为人!啊啊啊——”
第077章
各有封赏
  蓟王宫,正殿。
  送走颜良,刘备不由得一声长叹。
  饶是奇谋百出的幕府左丞荀攸,亦难料到,颜良竟是那个被泰山太守张举收买的琅琊贼酋。而此行目的,是为混入蓟国,里应外合,伺机纵火。
  岂料误打误撞。登顶黄金阙,获黄金千两,二千石高官。
  见刘备礼贤下士,欲当场拜为校尉。颜良何须再做遮掩。这便将实情悉数道出。
  听完满堂哗然。刘备遂命颜良先下去等候,先与群臣商议。
  “该当如何?”环视群臣,刘备开口。
  见二位国相并未答话,荀攸这便起身言道:“将计就计。”
  “颜良身份已破,如何将计就计?”刘备问道。
  荀攸笑道:“世人皆知有名唤颜良者,登临黄金阙,得千两黄斤,获二千石高位。又岂知此颜良是彼颜浪?”
  “李代桃僵。”刘备恍然大悟。
  “胡辅改名荐书,着实是一步妙棋。”荀攸又道:“只需为颜良安一个妥当的出身,世人又岂能生疑。”
  刘备看向两位国相:“国中可有合适之地?”
  “蓟国并无颜氏聚落。”左国相崔钧少时曾领崔氏商队往来北地,这便言道:“今安平国堂阳县有颜氏村邑。可假此出身。”
  “如此甚好。”刘备一想,似乎不妥:“安平属冀州,乃太平道大本营,日久必会露出破绽。”
  荀攸答道:“无妨。祖籍不同于营生之地。颜良少小离家,漂泊异乡亦是常理。且说,只需待此战事了,颜良身份当不公自宣。就此与过往一刀两断,忠心辅佐王上,岂非两全其美。”
  “如此,二位国相且去安排。只说是堂阳颜良,而非是琅琊颜浪,登临黄金阙。”刘备这便笑道:“颜良来投,真乃天助我也。”
  “主公,可否等颜良等人立功自效,再封赏不迟。”耿雍言道。
  刘备看向荀攸:“左丞以为如何?”
  “回禀主公,臣以为,此事宜早不宜迟。”荀攸答道。
  “左丞何出此言?”耿雍这便起身相问。
  “孟子曰:‘位卑而言高,罪也’。又曰:‘君以国士待我,我当以国士报之’。主公授以二千石高俸,令其为国士。颜良必投桃报李,效以死力。”荀攸答道。
  “原来如此。”耿雍这便行礼道:“雍,受教了。”
  荀攸亦回礼,起身后又献一策:“颜良此行有心腹数人。如他所言,五人称‘泰山四寇’。可一并封为六百石军曲候。授以:印绶、兵甲、战袍,官服、良马等,命其招安余众。若能策反泰山贼众,反戈一击。张举、张纯,必败。如此一来,南路贼军便不足为虑。只剩北路数万乌桓。此战易耳。”
  “如此……且听左丞之言。”刘备利落果断。两害相权取其轻。泰山贼不妨先用之。待事毕,再整顿军纪,诛杀害群之马不迟。
  事不宜迟,刘备这便召来胡辅。由他陪同颜良返回黄金台,宣布王命。
  见颜良去而复返。移居剧辛小金台独栋别馆内的,孙康、孙观、吴敦、尹礼、昌霸等人,终是放心。又见书生胡辅,亦各自心安。人皆如此,总是信熟疑生。故而刘备才会让与颜良等人有一面之缘的胡辅前来宣诏。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63/20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