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的日常(校对)第49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91/2006

  张小胖少时,没少在村中晃悠。抢食金熊胆,瓷娃娃一夜变黑炭头的典故,更是广为流传。每每吃酒,便有长辈笑容可掬的抚其背,唤一声:小胖。
  张飞总也憨憨的答一声:唉。
  蓟王起于微末。虽贵为一国之君,却从未洗去少时沾满身上的泥土,还有楼桑村里暖暖的烟火气。
  结婚如结盟。结拜便是同枝兄弟。楼桑刘氏,拿关羽亦不当外人。视为一脉。关羽乃是妥妥的红脸汉子。这暖暖的情义,皆聚在心腹之中,久久不散。自幼便喜看《春秋》,刀法亦有大长进。
  最近总感觉刀身重量不均,头轻脚重。便又请将作馆神匠夏公,在头与柄连接处,增造青铜龙形吐口。精锻之后,偃月刀重八十二斤。称“青龙偃月刀”。
  王傅黄忠,更是时常与关羽对练,助其刀法早成。
  四弟黄叙的眉尖刀,越发厚重。据说已达七十斤。待长成,妥妥的新一代万人敌。五弟太史慈,已能开三石强弓,亦毋须多言。
  还有马超、张郃……
  以及久未见面的赵云。
  蓟国一地,可谓卧虎藏龙。
  自西域石绵量产。结合楼桑的金丝毛毯编织技艺,用石绵线与细钢丝混合编织而成的“银鳞火浣布”,遂成为蓟国“鸾翼帆”的专属材料。称为“鸾毳裘”。
  那日海战。海贼放出小艇,欲火箭烧帆。结果射出去的乱箭被尽数崩飞,便是鸾毳裘的功劳。不仅水火不侵,还刀枪不入。你说气人不气人。何不披挂上身?太重是其一。楼桑兵甲远胜鸾毳裘才是主因。
  趁灅水还未冻结,东凌邑有赤铜锭不断运来。四出文钱,已铸够腊赐所需。铁矿亦被匠人寻到。东凌令杜夔正趁热打铁,尝试熔铸铁锭。杜夔精通铸铜,铸铁却一般。这便六百里上疏刘备,索要铸铁良工。
  这有何难。将作馆遂派蓟国良工前往。捎带还有土木工匠数百,为东凌邑造城筑墙。再造翻车,开辟陂田。
  十二月初,刘备七子呱呱坠地。
  辨清是麟儿,霜儿姐的担心终于落地。狄霜在七姐妹中排行第六。亦是排第六产子。孕中常梦到白山黑水,一片洁净冻土。七子取名:瀞(jìng)。意为清白无垢秽。
  七姐妹六人生子,月末亦将生产的苏绾姐,压力如山。刘备好言宽慰,必不会出意外。
  若真生到第八子,四大府丞,军司空、军正,六位谋主,皆拜为千石俸中庶子,亦不足够。
  六县已然不够分了。无妨,如此小事,又岂能难住天生刘三墩。
  雍奴长钟繇先前上疏。欲在“延芳淀”、“夏泽”、“佩谦泽”附近高地,另筑三城。便于就近圩田。两位国相认为可行。刘备也已应允。
  自西向东:“延芳淀”、“夏泽”、“佩谦泽”三淀泽,呈“品”字形排列。延芳淀东至潞县,方百余里,最大。夏泽位居中上,方五十里,最小。佩谦泽“渺望无垠”,约方百里,其次。
  为便于最大程度的利用地力,于是,钟繇在三淀泽外围取浅水高地,各筑一城。又山南水北谓之阳,山北水南谓之阴。故取名:延阴、夏阳、佩阴。
  墙基已夯实,正立桩柱。只需建起城墙,筑城易耳。
  待水退,又在“品”字形三淀泽,正中高地,造一大城。取名:京沚城。
  “小渚曰沚。”“淹低沚兮京沚。”“京沚即高洲也。”
  按照钟繇的规划,广袤千里,径三百里之雍奴薮,以径长百里为限,辟为三县。北部以京沚城为中心,中部以雍奴城为中心。南部水大滨海,暂不考虑。
  京沚、雍奴二城,皆内中外三城,横竖五里,可纳民万余户。北部地势较高,只需束拢河道,筑造大堤,雍奴薮水位降低,再行圩田,事半功倍。待事成,“延芳淀”、“夏泽”、“佩谦泽”三淀泽将成为历史。只见其名,而不见其泽也。
  若一切如钟繇所想,一县变三县。蓟国将有八县之地。
  分给八子,亦是足够。
  想到这里,刘备亦替绾儿姐松了口气。
第116章
如日之升
  陛下金口玉言,赐婚蓟王刘备,和亲西域五十五国的消息,早已人尽皆知。蓟国时下两大热门谈资有其一。另一个自然是蓟王连得贵子。
  上行而下效。
  蓟国聘娶胡女成风。先有鲜卑婢,后有西胡姬。汉胡和亲频繁。士大夫一妻一妾。家中多有胡姬。正因相互结亲,汉胡、汉蛮关系才日益紧密。蓟国包容之风,冠绝北地。
  然在智者眼中。陛下用心良苦,乃是行美人计也。蓟国并六县为国,虎踞一方。刘备少年得志,如日之升。年方弱冠,便有八子。宫中一妃九侧,三百女卫,又来五十五国公主。照此速度,或不满而立之年,便可生百子。推恩令下,蓟国支离破碎,还有何所虑。
  兵不血刃,可解诸侯之祸。
  此计一出,朝廷内外对陛下交口称赞。恰逢国难当头,君臣一心,同仇敌忾。黄巾贼子,焉能不灭!
  西域乃城邦。风俗大同小异,汉化程度参差不齐。然时下四夷皆以汉化为荣,西域亦无例外。日常交流绝无问题。至于汉家礼仪,自有宫中女官悉心传授。待和亲典礼时,定能举止得体。
  试想,此乃御赐钦定,又并娶五十五国公主。五十五国国君,岂能自甘人后,令女儿在各国公主面前受屈。于是乎,这陪嫁,啧啧……
  想必陛下看了亦会直流口水。
  国中瑰宝,悉数送来。宝马成群,珠玉成山。各种稀世珍宝,闪瞎人眼。便是陪嫁的胡女便已成千上万。牛羊遍地,篷车如云。根本就是一座行走的金山。西域都护府两位府丞如何能不小心加小心。令徐荣、程普二位宿将,领麾下精骑沿途护送。更是广布斥候,但凡有风吹草动,便立刻扎下营盘,固守待援。
  一路马不停蹄,终赶在暴雪封路前,平安抵达蓟国。
  既是陛下御赐和亲,蓟国上下自不敢大意。王太妃令左右国相为正副迎亲使,率庞大迎亲使团修缮蓟国西北界亭,恭候西域送亲使团。
  早在赐婚诏书抵达蓟国时,二位国相便遣良工修缮增筑范阳县内长安城宫室,供使团暂居。范阳长安城,乃是仿前汉帝都而造。虽远不及那座宛如天空之城的巨都,却也有其三分气象。长安城亦是无郭之城,城池便是宫城。增修之后,用来安置西域使团,正当适宜。
  此次和亲,乃是陛下之意。蓟国上下,毕恭毕敬,不敢有丝毫大意。
  蓟国如此悉心安排。令各国上至公主下到使节,皆交口称赞,极为满意。
  龟兹长公主白卓与侧王妃乌莲情同姐妹。此次得返,自然备受瞩目。白卓旧事亦广为人知。曾随蓟王北上白檀,血战七日,相交莫逆。却不知她竟是女儿身。女师赵娥亦赞赏有加。已替王太妃先行探望,并遣宫人传授五十五国公主汉家礼仪。
  城外天寒地冻,大雪纷飞。城内却张灯结彩,热闹非常。各家各户,喜事不断。蓟王刘备乃一国之主,出席各种庆典,入则照顾妻儿家小。绾儿姐日渐临盆,国事家事,分身乏术。五十五国公主结亲之事,无需太过急迫。
  长安城内,宫室精美,温暖如春。五十五国公主日习汉家礼仪,专注而用心。趁机验明正身,更是重中之重。谨防鱼目混珠是其一。若有滥竽充数,巢倾卵破者,岂非坏了蓟王一世英名。
  经女师赵大家,逐一验正。公主各个完璧归蓟,如假包换。
  书报宫中,王太妃终是放心。又请四方馆长,依次看过面相。言,皆是富贵旺夫命格。
  俗话说“小富靠勤,大富靠命”,“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我命由我不由天……”
  时人深信天命所归,王太妃又岂能例外。
  长安长便是甄逸。长子病愈,发妻顺产。甄逸感激不尽。这便前往四方馆,登三层楼,被二位国相授予三百石长安长一职。恰逢迎接西域使团,增筑长安。正如蓟国长公主汤沐邑称“令”类似,划归为西域五十五国公主汤沐邑的长安城,一城之长,亦擢升为长安令。由上蔡令迁为长安令,同食一千石高俸,且保全一家性命。一饮一啄,莫非前定。
  甄逸岂能不鞠躬尽瘁。
  楼桑这几日,最热闹之事,莫过沮授迎娶乐隐之女。
  要说这择婿的手段,乐隐堪称神鬼莫敌。虽不能料事于前,却也先人于前。沮授之能,何必多言。如此乘龙快婿,到哪里找去。
  蓟国官吏互相结亲,亦是刘备所乐见。
  所谓家事亦国事。举贤不避亲与结党营私,最大不同,源于吏治。蓟王明以照奸。蓟国高薪养廉,吏治清明。少年长吏们,各个火眼金睛,可容不得一粒沙子。更何况还有两位国相掌管的绣衣吏与斥候细作。
  何为百业兴盛?一言蔽之:“农不易亩,市不回肆”。若国民皆苟延残喘,惨淡经营。又何来兴盛。
  只需到市中商肆转一转,便可知一地民情。
  徐荣、程普二将及麾下一众将士,等不及参加主公的和亲大典。与家人小聚数日,便领兵折返。护佑蓟国上计车队,奔赴洛阳。今季人岁六十三钱的献费,蓟国足足缴了二亿二千余万。还不算替六国所纳。
  钱币无需从蓟国转运千里。洛阳金水小市,足够支取。正因无铜身轻,上计车队才能轻车简从,早早抵达洛阳。出发之日,刘备亲送十里。与徐荣、程普诸将,依依惜别。
  是夜,绾儿姐腹中绞痛。刘备急忙唤来侍医。鸡鸣时,第八子呱呱坠地。母子平安。
  绾儿姐清白无梦,睡得极为安稳。只有昨夜梦见一狐面白马,背生双翼,蹄踏卷云,驮着她上揽九天,下游四海。后撞入怀中,醒时腹痛如绞,遂产下麟儿。
  刘备急忙请来四方馆长,大相者朱建平,代为解梦。
  大相者言道:“此马名叫乘黄。天马入怀,乃是大吉之兆。”
  “白民之国在龙鱼北,白身披发。有乘黄,其状如狐,其背上有角,乘之寿二千岁。”
  “人岂能寿二千岁。”刘备将信将疑。
  “回禀主公,非指人寿,而是国祚也!”朱建平躬身答道。
  “原来如此!”刘备大喜。
  乘黄者,上古异兽也。刘备八子,遂取名:异。
  果不出意外,七位小姐姐皆诞下麟儿。刘备连得七子,一时举国同庆,皆大欢喜。
第117章
七国马会
  一场暴雪之后,便看出两面坡顶的优势。厚厚的积雪,在尖尖的斜坡上,根本留存不住。一旦积攒到足够多时,便会成片滑落地面。减轻梁柱的承重,不至于被积雪压塌屋脊。
  陆路已断绝。巨马水却仍未结冰。这条几乎贯穿蓟国全境的黄金水道,船只往来蓟国各港口,接送走亲访友的旅人。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91/20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