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的日常(校对)第54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41/2006

  时下薄落津,乃是一处有名的津渡。却不在漳水故渎,而在枝津滏水上。
  “此汉时其地犹有薄落亭。”
  此处近大陆泽,水草丰茂,水流和缓。不似漳水湍急,一旦决堤,不可收拾。正适合掘渠。
  “然大营军心浮动,士气不振。强行驱策,外出掘渠,必适得其反。”审配不无担心。
  见卢车骑看来,苏越这便言道:“士气不振,乃因恐惧神鬼。只需破除黄巾邪术,心中无鬼。自当军心得安,士气重扬。”
  “明庭可有破解之法?”卢植问道。
  “有劳车骑将军领一支精兵,与我等同往沙丘平台驱鬼。”苏越起身言道。
  “如此,谁人愿同往?”卢植环视营中将校。
  见众将皆垂头不语,居于末位的朱灵昂然出列:“末将愿往。”
  “甚好。”卢车骑难得露出一丝笑容。朱灵之勇,或不在高览之下。
  “卑下愿同往。”审配亦开口。
  “正南病体初愈,不宜再过惊吓。”卢植婉拒。
  “‘子不语怪力乱神’。卑下那日所见,至今亦时常重现。整日坐卧不安,心绪难宁。若不亲眼窥破天机,此生恐再无寸进。”审配道出原委。
  “如此也罢。”心境对谋士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卢植这便问道:“何时出发?”
  “待薪柴涂抹硫磺毕,便可出发。”苏越答道。
  “谨守营盘,不得有误。”卢植朗声道。
  “喏!”
  三日后,诸事具备。数辆机关兵车,百辆柴车,数名良匠,五百河北劲卒,苏越、审配、朱灵、卢植,乘夜出发。
  人衔枚,马裹蹄,蒲裹轮。悄无声息,驶出大营。
  所谓“安车蒲轮,束帛加壁”。“以蒲裹轮,取其安也。”用蒲草缠裹车轮,以束帛加饰车厢内壁,常用于封禅或迎接贤士,以示礼敬。
  柴车裹轮,自是为噤声。
  黄巾贼龟缩地下不出,汉军又事先广布斥候。加之上次在晾尸台上被吓破胆,乃至兵退十里。料想,如何还敢前来。故一路勿扰,天空将将露白,便已抵达沙丘平台。
  五百河北劲卒随即护佑柴车,绕行一圈,散布平台四周。苏越自领良匠悄悄逼近台壁。沙丘平台凸立在地面之上。上次来时,卢植领军直登台上。而此次却不急登台。苏越贴着青石堆砌的台壁,侧耳倾听。又屏气凝神,取一炷香点燃。只见,袅袅升起的轻烟,竟诡异的飘入青石缝内。仿佛被平台吸入一般。
  所谓“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这座沙丘平台,更是四面透风。空气可以对流。
  换句话说,手指都无法插入的石缝,其实是空的。正是凭借这些常人难以察觉的障眼法,藏身台内的贼人,方能自由呼吸。
  “果然如此。”苏越欣然点头。
  如卢车骑所言。
  平台一览无余,只中置一革棺。地面皆夯实沙土,并无竹筒伸出。藏身平台之下的贼人若要换气,必另想它法。于是,四面透风的墙壁,就成了最佳选择。
  试想,若非如苏越这般,笃定平台之下暗藏玄机,必有活人,又岂会去贴近石壁。青石砌墙古时便有,乃是为保护夯实的沙土台基。并无异常。一般人又如何能想到,青石墙后,四四方方的沙土台基,早被人暗中掘空,包藏祸心。
  “用薪柴堆满围满四壁。”苏越言道。
  “好!”朱灵伸手一挥。五百劲卒,斗笠蓑衣,黑巾蒙面。扛起车上薪柴,一捆捆的堆在平台四周。
  涂抹了硫磺的薪柴,有一股特殊的恶臭。自然要做好防护。
  百车薪柴被五百精卒很快堆垒完毕。又将身上沾染硫磺的斗笠蓑衣,亦投入柴堆。留下百人,听苏越号令。余下精卒重新结队,与经停在十里外的卢植等人汇合。吐衔枚,解裹蹄,撤裹轮。一队人马浩浩荡荡杀奔沙丘平台而来。
  车马停在台下。朱灵领兵结阵,护佑卢植踏阶而上,登临平台。
  革棺犹在。
  “擂鼓!”朱灵一声令下。
  鼓声震天。
  似被活人吵醒。惊悚的场面,随之原景重现。审配毛骨悚然。便是朱灵等人,亦惊恐莫名。
  “慢藏诲盗,冶容诲淫。窃钩窃国,盗嫂受金。惑世盗名,欺天罔上。窃钩者诛,窃国者侯——”
  之所以台上阴声四起,忽远忽近。正因此声,乃是从四周台壁的缝隙内透出。再传到台上。
  而立在台下,贴近青石台壁的苏越等人,则听的十分清晰。
  “点火!”苏越一声令下,一百劲卒火箭齐发。柴堆顿时燃起大火。
  一时浓烟滚滚。
  台上。革棺自行竖起,棺盖咔咔移位。一身金缕玉衣,却失了金玉覆面的‘孝仁皇’干尸,猛然直立:“尔等不知死活,如何还敢叨扰孤……咳咳!”
  “……”本已吓到崩溃边缘的朱灵,猛一激灵。
  兵士亦环顾左右,干尸……也会咳嗽的吗。
  “咳咳!咳……孤,死不瞑……呕——”
  为给干尸配音,而强行开口,伤及呼吸道。台下操控傀儡之人,干呕不止。
  听那此起彼伏的咳咳声,还远不止一个人。
  循声看向脚底,朱灵气势骤起。因惊恐而折损大半的武技,重回巅峰:“装神弄鬼!”
  沙丘平台,宛如一块四四方方的豆腐,凸立在地面之上。毒烟乘热风上扬,冷热对流。无孔不入,钻入缝隙。眨眼间便将整个平台遮蔽。
  “戴面具!”朱灵一声令下,兵士纷纷佩戴上来自蓟国的呼吸面具。
  须臾,台上又飞快隆起一个个土丘。只只手掌破土而出。黑衣蒙面的傀儡师,紧跟着将自己拔出。各自扼住喉咙,双目流血。跌跌撞撞,鬼哭狼嚎。无头苍蝇般的四处乱窜。
  朱灵龇牙一笑。手起刀落,将一黑衣人腰斩。
  热血喷涌。只剩半截身的傀儡师,肚肠齐流,爬行毙命。
  “哈哈!果然清白无鬼!”主将如此,麾下劲卒各个奋勇争先。
  砍瓜切菜,将傀儡师尽数斩杀。
  目视一切的审配,心结尽解。再无半分恐惧:“黄巾贼假托神鬼,操弄人心。该杀!”
  卢植平静开口:“太平妖贼,众人皆避恐不及,怕惹祸上身。惟独蓟王称之为邪教。今日我才领悟其中深意。”
  “人死血脉竭,竭而精气灭,灭而形体朽,朽而成灰土,何用为鬼?”审配一声长叹:“王仲任,果非……常人也!”
  审配得此历练,或将更进一步。
第184章
是个难题
  类似技艺,后世称“悬丝傀儡”。又称悬丝木偶、扯线木偶、扯线傀儡,不一而足。
  还俗称:吊线子戏。
  据传,起源于汉高祖白登之围。军师陈平出奇谋,以木头做美人,在东、西、南城门歌舞,城外匈奴皆聚拢在三处城门观看,只留北门空虚。于是高祖便从北门逃脱。俗有“陈平先师做傀儡,汉旨天下保万民”之说。
  后世《乐府杂录》亦有“(傀儡)起于汉祖,在平城,为冒顿所围,其城一面即冒顿妻阏氏,兵强于三面。垒中绝食。陈平访知阏氏妒忌,即造木偶人,运机关,舞于陴间。阏氏望见,谓是生人(活人),虑下其城,冒顿必纳妓女,遂退军。”的记载。
  《通典》亦载:“窟儡子,亦曰魁儡子,作偶人以戏,善歌舞,本丧家乐也,汉末始用之于嘉会”。
  换句话说。时下已有丧葬、嘉会并用,且具表演功能,尺寸与真人相仿的木偶。从后世出土的实物来看,其肢体由十三段木条组成,关节可活动,坐、立、跪兼善。活灵活现。
  言归正传。
  硫磺,苏越亦是初次使用。也是过量了。直到午后,余烟才散尽。好在见势不妙,卢植等人抢先撤到上风口躲避。未造成误伤。
  待毒烟飘散,苏越身着软而韧的连体羊革防护衣,从先前傀儡师破土而出的“藏尸洞”,钻入地下。暗藏的玄机,随之显露。
  正如苏越先前所料。外表看上去原封未动,历经沧桑的沙丘平台,内部早已被贼人掏空。由纵横的支架、轨路、齿轮和机关所替代。细细研究,从干尸制备、傀儡制作,声光效果,以及傀儡师的现场调度。各式机关器,应有尽用。
  当苏越命人拆除一件未及升出地面的“沙丘傀儡”现场为卢植等人展示时,最后一丝莫名的惊悸,亦随之消散一空。
  单套沙丘傀儡,被安放在一个四面露空的木质框架之中。傀儡体腔,内藏木质“机关支架”。后被刘备取名为“机关骨骼”。机关骨骼仿照人体结构,可由控绳操控。一能模仿各种人体动作。二能起固定作用。甚至被腰斩之后,只需上半部机关支架保持完整,仍能被控绳驱动。这便是半截尸仍能爬行的原理。
  框架亦是机关器,具有升降功能。可经由头顶事先挖空的顶板,升出地面。地面铺有一层具有特殊黏性和韧度的底泥。当沙丘傀儡冲破地面时,能形成类似“鼹鼠洞”一般的效果。匠人看过,附着在开孔顶板上的底泥,乃是滏水流域随处可见的“红胶泥土”。
  说起红胶泥,需提及一个典故——“毛遂自荐”。
  毛遂为战国时赵人,自荐与平原君,到楚国求救抗秦,促成赵楚合纵,于是便有了世人皆知的典故。而毛遂在治水方面的建树,却鲜为人知。
  话说,因毛遂请兵有功,赵王封其为谏议大夫,封邑曲梁。该地虽土地肥沃,却因地势低洼。滏水、洺水等,常泛滥成灾,百姓生活十分贫苦。毛遂到任后,先筑大堤,迫洺水改道北流。又令民夫用红胶泥土(黏土)和泥,将滏水河床皆抹厚四五尺,不留一丝空隙。此后,滏水不仅再无溃决之虞,且河道畅通,一泻千里。如此多措并举,使曲梁百姓丰衣足食、安居乐业(说书人注:料想,胶泥土经骄阳暴晒,再用火烤会硬化成类陶质,如此一来,毛遂可称得上是“河道硬化”的先驱)。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41/20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