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的日常(校对)第54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45/2006

  先令阎忠以身饲虎,再让小女中离间之计。贾诩便是要……
  要我杀贼自证,以功抵过。
  好一记借刀杀人!
  见韩遂汗流浃背,浑身发颤。知其已窥破天机,安玄这便肃容下拜:“愿将军早做准备。”
  韩遂紧握双拳,强行开口:“三日后,王国设宴。此事可亦出贾丞之谋?”
  安玄轻轻颔首:“合众将军府中,遍地黄巾耳目。想必此时细作已入北宫伯玉、李文侯二人营中。料想,二人必不会束手待毙。酒宴当日,王国必死。将军被视为王国心腹,一旦北宫伯玉、李文侯二人铤而走险,定难逃牵连。”
  “我若不从,又当如何?”
  “将军不从,亦有他人出手。”安玄手指茱萸囊言道:“两头扎紧,只需一头松解便可。”
  贾诩神鬼奇谋,算无遗策。必留后手。正如安玄所言,即便韩遂不从,焉知边章、宋建之流,如何着想。
  “口说无凭。”此话既出,便意味着韩遂已然动心。
  安玄低声言道:“物证皆在军师之手。将军何不亲往查验?只需说‘故人别来无恙乎?’一切当自有分晓。”
  见韩遂沉思不语,安玄又道:“在下走得匆忙,未及告知边将军去向。恐夜长梦多,这便告辞。”
  略作思量,韩遂只得咬牙放行:“不送!”
  安玄走得轻松,韩遂却睡不踏实。辗转反侧,一夜未眠,鸡鸣时分这便披衣坐起。
  “备马!”
  “喏!”
  昨夜与安玄一席话,多是推测之言。究竟贾文和,是否真能算无遗策,决胜千里。当眼见为实。
  料想,此时北宫伯玉、李文侯二人,必不知已入彀中。还以为合众将军王国才是生死大敌。岂料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王国,亦不过是一颗棋子而已。
  韩遂自领一队亲随,快马加鞭抵达枹罕城。
  本想直奔合众将军府。岂料被拦在城外都亭。
  “韩将军,可是要见军师?”便有一亭卒,马前行礼。
  “正是。”韩遂心中一暗。
  “且入亭舍一叙。”马前卒笑容可掬,却难掩一身雄气。
  韩遂这便转入亭舍。
  登临顶阁。军师阎忠气定神闲,正自斟自饮。
  “见过军师。”
  “文约来了。”阎忠笑着伸手:“座。”
  “谢军师。”韩遂端坐阎忠对面,口出暗语:“故人别来无恙乎?”
  “文约所为何来?”阎忠笑容中尽是深意。
  “求一剂定心丸。”韩遂答道。
  “因何心神难定?”
  “身家性命,悬于一线。吉凶祸福,旦夕之间。辗转反侧,一夜未眠。”韩遂苦笑:“我之辛苦,军师必然感同身受。”
  阎忠叹了口气:“诚如文约所言,数月前我亦饱受煎熬。险撒手人寰。幸得安玄登门驱鬼,才重回人间。‘定心丸’在此。”说完便从榻下取出一竹筒。旋开筒盖,从内衬锦袋中,小心抽出一卷白绢,徐徐展开。
  没等来图穷匕见。只见一枚鲜丽无比的印章:『蓟王之玺』。
  玺印仿佛直入双目,烙在心尖。心头不由得一阵火烫。
  目光散乱,在白底黑字间游走。一行字猛然冲入眼帘:“表阎忠为凉州刺史。”
  凉州刺史!
  受此一激,韩遂热血沸腾,浑身犹如火烧。
  “军师……到底谋了个好出身。”出口竟嘶哑无比。
  阎忠微微一笑。便将蓟王表奏徐徐卷起,小心收入竹筒内衬锦袋。又抽出一卷白绢,示意韩遂自行展开。
  除去成亲当晚,解开夫人心衣时,韩遂从未如此这般,心狂跳,气狂喘,舌燥口干,浑身冒汗。
  深吸一口气,屏气凝神。这便伸出拇指,拳落桌面。只用指尖,将白绢缓缓碾开。
  “表_____为金城太守。”
  寻觅数遍,却没能得见,韩遂或韩约之名。
  不等心灰意冷,已幡然醒悟:“蓟王欲表何人为金城太守?”
  阎忠目光清冽,面上古井无波:“初时,我亦百思不得解。便是今日,端坐在顶阁之上,我亦不知要与谁人相见。直到见到文约当面,这才窥破天机。得蓟王举为金城太守者,必是文约。”
  寻得日期,知表奏乃是数月之前所书。韩遂这才全信:“贾文和,神鬼奇谋。今若不从,他日必死无葬身之地也。”
第189章
争权夺势
  韩遂其人,素怀大志。且心机深沉,杀伐果断。又得西凉人脉,乃边疆一枭雄。
  故与,被叛军胁迫,不肯助纣为虐欲愤然就死的名士阎忠不同。给韩遂的表奏,并未书录其名。
  从授意韩遂长女,千里赠茱萸开始,贾诩便给韩遂设下了“夺势”之局。
  “夺势”者,夺也。
  雄关二座,守将二人,皆可二选其一。金城太守一职,并非你韩遂莫属。若要得此高位,还需抢在边章之前。不然,悔之晚矣。
  为何如此行事。
  正因贾诩已窥破韩遂为人。先投汉,又从贼。见风使舵,待价而沽。若表奏上,直书其名。韩遂反而会加倍谨慎,不敢轻下决心。
  讨价还价是其一,风险太大是其二。
  不书录其名。便让韩遂以为,他不做,还有旁人做。且慢一慢,便会被人争先。
  如此“夺势”已成。
  只需有人去争,便无讨价还价的余地是其一。心知贼将中非他一人降汉,亦能分担风险是其二。
  此计出自贾诩。
  论揣度人心,因势利导。贾文和堪称此间罕有,无可匹敌。
  吃下定心之丸,韩遂下定决心。无论如何,也要赶在边章等人之前,杀贼立功。夺得金城太守高位。
  “敢问军师,合众将军大宴,当如何行事?”
  阎忠答道:“将军府守卫森严,若大张旗鼓调兵遣将,必被发觉。北宫伯玉、李文侯二人,即便早有准备,亦不会调动兵马,大军围城。所持,必是安插在将军府与枹罕城内的黄巾细作。料想,不过寥寥数百人。”
  韩遂轻轻点头:“只需关闭府门,杀尽王国党羽,安抚三十六部羌渠。北宫伯玉、李文侯二人自可夺权篡位。”
  “然也。”阎忠笑道:“‘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只需等北宫伯玉、李文侯二人与王国火并。斩杀王国后,将军可振臂一呼,必有回应。”
  韩遂幡然醒悟:“可是要尽收三十六部羌渠之心?”
  阎忠欣然点头:“文约果然大才。”
  此次举兵,起因北宫伯玉、李文侯为首的太平道,重金贿赂羌渠。换句话说,三十六部羌渠,乃贼军主力。平日各聚山寨,占据要冲。需得合众将军将令,方能调动。王国之所以敢设鸿门宴,将二人拿下,解其兵权。正因北宫伯玉、李文侯二人,在军中大肆鼓吹太平道,吸纳黄巾信众。激怒了三十六部羌渠。
  王国乃众人共推,此次又是为羌渠出头。若因故被北宫伯玉、李文侯二人反杀。于情于理,二人皆难称大义。
  韩遂若此时,振臂一呼。真能一呼百应,合在场三十六部羌渠之力,再反杀北宫伯玉、李文侯。
  事后,必被举为首领。则大事成矣。
  此中有些细节,韩遂并不知情。比如,等他振臂一呼时,何人会响应。
  然而,正如他先前所叹,“贾文和,神鬼奇谋。今若不从,他日必死无葬身之地也”。出于对贾诩的信赖,便没有追问。依计行事,坐等水到渠成。
  这便心怀忐忑与敬畏,返回营地。
  青石关,山下营地。
  白日收到传语,雕零浑遂夜访藩商草庐。
  顶阁密室,宾主落座。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45/20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