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的日常(校对)第5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5/2006

  已将大半时间留在楼桑的简雍,也有自己的一栋宅院。位置与刘备家很近,平日由从老鸦渡带来仆人和护卫打理。
  这日上学,见一车从校馆院中驶出,车上一人着官服,面露愤愤之色。
  等进了校馆,甘陵人陈奔已先到。刘备问了方知,州郡遣人来征先生为官,又被一口回绝。
  此时上的都是大课。
  宗人和附民子弟与刘备等人一起,一排排跪坐在堂内。先生坐于堂前高台,焚香一支,用于醒脑亦用来计时。所讲经文刘备大半学过。理解起来并无困难。
  午时散学,各自回家,午后再来。正月开馆,岁末散馆。亦有寒暑等节假,年年如此。
  此时习文,有三个阶段。
  三、四岁到六、八岁,为蒙学;六、八岁到十二、十五岁,为馆学;二十、二十五岁到三十、三十五岁,甚至上至七十,为官学。
  开蒙为教常识,授礼仪,六岁以前一般不读经,读经要‘详训诂、明句读’。幼童多难以领悟。
  馆学的主要任务才是读经,也有习字、练武等活动。
  官学时期,一般会去县学、府学继续学习。内容多为解经,也包括琴棋书画、诗词文赋、经史子集等内容。解经不是训诂,是讲义理。
  刘备开蒙早,家学渊源。在这群半大小子中间,所学所知,皆高出一头。先生诵读的名篇,刘备张口就来,倒背如流。这日也是一样。检查昨日布置的课业,刘备又是第一。
  下学后,卢植将刘备单独留下。
  对他说,以后课时可不必来了。改为晚上单独授课。
  刘备点头称是。
  晚饭后,刘备准时前来。只见学堂内铺着一整张山川地形图。卢植背手而立,站在地图一角。言道,今日起,便传你行军调度,兵阵战法。
  刘备大喜,急忙拜服,行三跪九叩之礼。
  卢植会不会打仗?平蛮乱,灭黄巾。又怎能不通兵法!
  刘备所学文章,皆是家传,底子甚厚。可对行兵打仗,却是一窍不通。卢植既肯教,他焉能不喜。
  行军打仗,便从一张大汉地形图说起:
  大汉十三州,西高东低。边缘凸,而中间平。大河分割南北,高山阻断巴蜀。四夷虎视在外,家贼窝藏心腹之地。内忧而外患,已到了生死存亡之际。
  你是中山王族,汉室宗亲。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舍你其谁。纵百死,亦无怨无悔。
  这段话,若换成别人,刘备早就爬地而起,道一声祝君晚安好梦。然而口出卢植,刘备却一百个相信。
  这便重重叩首。
  此时刘备方知,为何在酒垆初见,卢植便答应在楼桑开馆授课。
  大乱将至,所有人都在做着各自的准备。卢植将毕生所学倾囊相授,便是在为大汉做着准备。
  午夜时分,夜市内仍熙熙攘攘,人头攒动。刘备独自归家,母亲和公孙氏正相伴立在廊下。母亲问,先生都教了些什么。
  刘备答曰:大道。
  母亲轻轻点头,又道:大道至简,知易行难。
  刘备轻轻伸了个懒腰:那就,走着看?
  母亲卟哧一笑:还不快去睡觉。
  刘备躬身行礼,笑嘻嘻的从母亲身旁走进堂内。
  母亲是怕他有压力。刘备的反应,让她很满意。
  正是年少烂漫时,何须无故平添如此多的,烦扰。
第063章
泰山贼众
  课时改在晚上,刘备的日程又回归原样。母亲耳提面命,习文学字。公孙氏言传身授,习剑击之道。还要往来校场,跟黄忠学弓马骑术。难得有些空闲,刘备便会去五楼书房看看耿雍送来的杂书,或者去二楼的药膳房给女道添加些新的水果食材。亦或者和苏双一起在后院遛马,铡草磨料。
  这日,大舅又托人送来书信。说,下月中为外祖母过寿。
  年前是外祖父,年后是外祖母。天大的喜事,母亲自然是要去的。这便找来三叔和黄忠,商定时日,前往范县。
  来去要一月。家中诸事皆托付于公孙氏。钱货收支交给耿雍也不会有错。村中诸事自有老族长出面协调。还有卢植恩师从旁出谋划策,断不会短了分毫。
  反而是刘备自己。所谓‘千金之子,坐不垂堂’。意思是说,家中积有千金的富人,坐卧不靠近堂屋的屋檐,避免被屋瓦掉下来砸伤。楼桑少君,声名远扬。若半途被人劫走,如何是好。金钱事小,万一伤及性命,那可大大不妙。
  老族长言之有理。刘备此行,便把万夫莫敌的黄忠也捎带上。
  张小胖家送来的白蹢狶皮,一直封存箱中。为了此次远行,刘备便找来苏伯,以白蹢狶皮为底衬,黄忠量身订做了一套‘极品搪瓷札甲’。将铠甲披挂上身,外面又套了件罩袍遮挡。落月阴木弓、坠星凤嘴刀,分别置于座鞍两侧。胯下龙爙枣红马,黄忠一马当先,在车前开路。
  三叔骑乌桓战马,护在车后。
  刘备右驾,母亲居左。两匹驽马日行七十里余,十多日方才抵达范县。
  寿礼和上次一样。果礼绸缎,金饼十枚。唯一的不同是,多带了两张寝垫。
  大舅出迎十里。将刘备的车马迎回田庄。
  今昔不同往日。拉车的双马虽换成了驽马,然而有人马如龙的黄忠在前开道,路上行人纷纷侧目。枣红马本就是一等一的良驹,得苏双好生活照料,今又觅得良主,一路欢腾。若不是黄忠时时勒紧缰绳,日行千里也不在话下。
  金饼果礼已是重礼。再加上烙有天下名士崔烈手书的两张上品锦垫,外祖一家焉能不喜。金银乃是俗物。名士锦垫,实乃大雅之物。如此雅俗共赏,这份寿礼置备的,那叫一个周全。
  亲族上下,母亲都带了礼物。装满了整整后半车厢。依次分与众人,更显情义无价。
  三叔和黄忠自当被请去赴宴。这个年代,宴会是一件大事情。请客吃饭,可没有后世那么简单。想我高祖,堂堂沛县泗水亭长,都要去席上蹭饭。为了入上席就坐,吃些好酒好菜,还诈说‘出贺钱一万’。
  万钱值马蹄金一块。
  刘备豪掷十万钱,范氏亲族恨不能把他供在寿案上。烧香拜谢。
  只可惜,十年方能祝一次寿。不然年年请来,岂不妙哉?
  本想明日就走。大舅苦留。这便连住三天才启程归乡。刚过范水,天色渐黑。头顶乌云盘踞,似有大雨。又行数里,急雨倾盆。这便驶入路旁的亭舍避雨。
  三叔去拴马,母亲撑伞下车,与刘备先入亭舍。
  避雨的旅客已有不少。黄忠找到一张靠里的案几,在旁边脚垫上蹭去靴底的泥水,这便请刘备母子落座。自己却独自站在案前。
  刘备正要喊他同坐,却见黄忠手握刀柄,蓄势待发。
  察觉到情况有异,刘备随即偷偷抬眼查看。果见馆舍内泾渭分明。两帮人各占半边,手握刀柄,彼此睨视。
  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一群人,浑身短打,脚穿草鞋,敞胸露怀,十分彪悍粗野。而另一帮人束袖绑腿,穿短衣大袴,头戴平巾帻,草帽皆背于脑后,气氛肃穆。
  “都是何人?”刘备小声问道。
  黄忠轻声道:“泰山贼。”
  泰山郡和东郡同属兖州刺史部。
  此时的泰山郡,身处乱世又地接山海,人民流窜,据山为寇作乱,官府屡禁不绝。是为泰山贼。多次聚众造反。
  延熹三年九月,琅邪贼劳丙聚众谋反。攻没琅邪属县,残害吏民。朝廷以御史中丞持节督州郡兵进剿义军,不能胜。十二月,朝廷又以中郎将宗资带兵攻打,劳丙兵败。延熹三年十一月,泰山郡人叔孙无忌聚众而反,攻杀郡都尉侯章,又攻破郡县。朝廷使讨寇中郎将宗资督州郡兵进讨,未服。于是朝廷专派公车征任皇甫规为泰山太守。皇甫规就任后广设方略,不久便平定了叛乱,叔孙无忌兵败投降。
  回想着数年前的旧闻,刘备顿时了然。
  那群衣衫不整的粗野悍匪,便是泰山贼。而与之相峙的一群人,应是县中‘贼捕掾’了。贼捕掾,主捕盗贼的小吏。亦称‘贼捕’。
  两拨人是巧遇还是约战,刘备并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自己一家却平白无故的撞了进来!难怪进来时,总觉得少了些什么。现在想来,亭卒亭吏一个都不在。不是跑了,便是死了。
  气氛越发凝重。
  刀刃划鞘之声,不绝于耳。忽听咚的一声响,斗笠齐齐散开,露出了被围在正中的贼酋。
  将空酒瓮掷与案上。疤脸壮汉,一把拂去钢髯上沾染的酒渍,只手提刀,猛然站起。
  “来来来!谁来与某厮斗!”
  贼酋身长丈二,孔武有力。站在贼人之中,竟有鹤立鸡群之势。
  对面的贼捕相互看了看,猛然扑来!
  三人在前,钢刀高举。两人在后,抬手便射!
  血花迸溅。
  弩箭后发先至,立刻结果了两个贼人的性命。
  贼人战阵顿时不整。仿佛断了两颗大门牙,露出破绽。持刀贼捕大吼一声,顶盾撞入缺口!
  手起刀落,劈向贼酋胸口。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5/20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