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的日常(校对)第56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62/2006

  刘备以辅汉大将军的名义,先定羌人之罪,再表奏洛阳。正因有假节之权。
  故而,亦无需知会凉州官吏。然为便于行事,刘备还是相邀凉州刺史宋枭,领刺史府一众属吏,赶来大震关相见。
  “卑下等,拜见蓟王。”见刘备除戎装,着王服。宋枭这便心领神会。
  “诸位免礼,赐座。”
  “谢王上。”
  落座后,宋枭为刘备介绍随行人等:“别驾苏奇。”
  身后便有一人起身行礼:“下官拜见蓟王。”
  “功曹程球。”
  又有一人媚笑起身:“卑下拜见王上!”
  “兵曹范津。”
  第三人亦起身行礼:“下官拜见蓟王。”
  待三人落座,宋枭这才言道:“彼时,贼兵势大。州郡官吏多有被害、从贼或逃匿者。凉州一地,吏治衰败。本想为王上分担一二,却自顾不暇,惭愧之至。”
  “无妨。”刘备笑着安慰:“流徙羌人乃由羌人自行管理。凉州吏治不全,不妨由各地孝廉增补。若使君方便,孤想悬扁各县,募集人才。”
  “同为朝堂效力,王上当可放手施为,下官并无异议。”宋枭躬身答道。
  “如此,甚好。”刘备轻轻点头:“凡羌人刑徒,皆由孤来掌管。凡西州内政,皆劳烦使君与众属吏全权处置。不知可否?”
  “卑下敢不从命。”宋枭再拜。
  “马将军何在?”刘备未见到偏将军马腾。
  “卑下遣他去收复各县,招募义从。当可为王上所用。”宋枭答道。
  闻此言,麾下属吏皆面生异色。“为王上所用”,只此一句,宋枭之心,便昭然若揭。
  若非偏将军马腾收拢溃军,且战且退。又依山下寨,阻贼军于陇山之上,宋枭早惶惶不可终日。以前种种,不过纸上谈兵。设身处地,方知其中惊险。且若非刘备代为进言,早已削职下狱。岂还能窃居高位,在此清谈。
  所谓投桃报李。自当尽其所能,为蓟王分忧解难。至于投靠蓟王门下,以宋枭之能,尚未有此远见。
  别驾苏奇这便问道:“敢问王上,十万羌人青壮,拖家带口,流徙各城。不知官吏,从何而来?”
  刘备答道:“处理羌胡杂处,西域都护府一众属吏,驾轻就熟。官吏自当从关外调入。若不足用,则从各郡招募。”
  “原来如此。”别驾苏奇亦可称干吏。这便了然于胸。
  当然,辅汉大将军此举,亦无可非议。辅汉大将军本就都护西域。且如刘备所言,西域都护府,处理羌胡杂处得心应手。于情于理,皆无可指摘。
  外人虽看不出门道。然作为西州宿吏,苏奇、程球等人,又岂能不知!
  陇右汉人渐少,而羌胡渐多。只需尽收羌胡之心,陇右遂成蓟王都护之地也。
  蓟国雄踞幽冀,都护陇右西域。
  东西夹击,大事成矣。
  转而一想。本就是天家之事。蓟王如何行事,又岂轮到他去操心。
  心念如此,这便处变不惊,淡然应对。
  天将变矣。
  倾覆之际,为自己谋一个安身立命之所,亦是人之常情。
  于是乎,罕见的一幕,很快在陇右上演。
  许多身穿汉式官服,却高鼻深目的胡人官吏,纷纷入关,入驻各城,掌羌人刑徒诸事。
  这些被称为“西人”的都护府属吏,面见刘备时五体投地,口呼“主公。”据说,多是域外奴隶。被蓟王高价贩来,安居在各处绿洲。如今已与汉人“大同小异”。故称“西人”。
  “西人”,春秋时,用以称周都镐京人。《诗·小雅·大东》:“西人之子,粲粲衣服。”“西人,京师人也。”
  《大东》为谭人所作,谭为东国,故称周人为西人。一说“西人”亦指西周王朝贵族。
  古为今用,其意大有不同。
  此处“西人”,乃是指“帝国西方之人”。词意可比“北人”、“南人”。
  刘备曾叹曰:“‘南人驾船,北人乘马’,信有之也。”乃语出《淮南子·齐俗训》“胡人便于马,越人便于舟。”之句。
  《淮南子》成书于前汉。三百年后,“胡人”成“北人”。“越人”变“南人”。足见我大汉兼容并蓄,包罗万种。
  后世有个笑话,说自己出身,乃是“国内混”。言指自己乃是某省与某省之混血。其实,还真有其道理。
  上溯到战国七雄,燕赵、韩楚,自可称混血。再上溯到春秋百余国,诸国混血更加明显。至于万千部落的上古时期,我们也是从“炎黄混”为始。
  随着越来越多的绿洲属吏,入驻陇右。
  “西人东来”,遂成典故。
第010章
雕版印钞
  洛阳,殖货里。
  辅汉大将军府。
  刚从金水小市返回府中,长史盖勋、从事郎中傅燮,便被请来与右丞贾诩见面。
  关东逆乱,各州粮秣无法送达。唯有蓟国粳米源源不断运来洛阳,解帝都缺粮之危。蓟国粳米更有取代五谷之势。
  黄巾一日未平,农人一日无法耕作。眼看入秋,关东八州,满地荒草。即便战胜,也早已误了农时。眼看饥荒不可避免,黄巾过后,必哀鸿遍野,饿殍遍地。
  那时群盗蜂起,国祚将尽。
  君以草芥待我,我当以仇寇报之。
  万千黎民,又如何独善其身。三人皆心情沉重。
  “右丞。”入精舍,二人先执礼。
  贾诩起身相迎。
  三人落座,贾诩便将刘备手书,递给盖勋。盖勋细细看完,又转给傅燮。
  待傅燮看完交还。贾诩这才言道:“西人东来,羌人流徙。陇右一地,百废待兴。洛阳金水小市,日积斗金。所得五铢钱,皆将运往大震关,支付羌人庸金。而朝中之事,亦需人打理。我等三人,何人前往陇右,助主公平羌?”
  长史盖勋与从事郎中傅燮,互视一眼,异口同声:“卑下愿往。”
  起身后,盖勋进言道:“洛阳自当由右丞坐镇,不可轻动。卑下长于西州,陇右风土人情,羌胡习俗,皆略通。此去,当可一展所长,为主公分忧。”
  傅燮亦道:“卑下亦出身西凉,此去陇右,求之不得。右丞切莫与卑下相争。”
  “主公已与凉州刺史商定。流徙羌人事宜,皆归幕府所辖。城旦所出,亦归幕府所有。为期四年。四年之后,时局究竟如何,亦未可知也。”贾诩目视二人:“此去一别,数年不得相见,二位保重。”
  “右丞亦保重。”三人互拜。
  三人同守洛阳,相交莫逆。互相影响,皆有精进。盖勋的“强直不屈”,傅燮的“刚直高义”,亦让贾诩深受感染。所谓正奇相济,正如三人这般。
  大震关城。
  得知盖勋、傅燮双双西来。刘备终是放心。有二人坐镇陇右,统领流徙诸事。必不会有差池。
  “包吃包住,日薪二百”的前提,是完成量刑。大体来说,每月有十到十五日,皆是城旦之刑。余下时日,羌人劳作才能获得薪资。
  即便如此,以每月十五日计,单单十万羌人的月薪,便是笔巨资。约有三亿钱。如此多的铜钱,刘备虽出得起,羌人却不便携带。于是乎,第一家陇右赀库,即在大震关城内设立。
  很快便会遍及陇右各郡治、各县治,乃至各城。
  刘备与三十六部羌渠,也早已商定。为流徙羌人开设家庭账户。
  在蓟国时,先有“编户”,后有“账户”。
  而在陇右,刘备一切皆反客为主。先设“账户”,再行“编户”。编户,便是齐民之始。
  羌人自无法理解,赀库在平羌中的强大功效。却不妨体会到,赀库带来的极大便利。试想,作为囚徒,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不可能整日滞留营地。铜钱又重,如何能皆装上身。一月辛劳,万一被盗,悔之晚矣。
  三十六部拖家带口,混居大营。鱼龙混杂,不可不防。汉人亦有民谚,‘日防夜防,家贼难防’。便是自家兄弟,也不可尽信。大量钱财,存于赀库,可随支随用。即便远赴西域,亦可正常支取。
  实在是太方便。
  对刘备而言。赀库的存在,瞬间解决了现金流的压力。每月只需在户头上添加一笔数字,就等于支付了三亿钱的现金。实在是太轻松写意。
  料想,四年刑期之内,羌人多不会大量支取。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62/20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