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的日常(校对)第62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25/2006

  贼人纷纷醒悟:“因知大哥不会杀他,故才先缠好蒲轮。”
  “此去必是陇右。”贼酋龇牙一笑:“兴许,日后还会与司马少年相遇。哈哈!”
  “杨大哥莫非……还敢领我等杀向陇右不成?”众贼无不咋舌。陇右大震关上,正虎踞一杀神。烧香拜神,求不遇到亦是侥天之幸。如何还敢自送门前。作死的,得有多不耐烦。
  便有人嘿声一笑:“我等白波,纵横河东。便去一趟陇右,又有何不可!”
  杨奉亦笑。这便领李乐、韩暹、胡才等人,打马而去。
  趁云霞殿大摆酒宴,问过数位氐酋,方才得知。原来梯田,并非刘备首创。
  如他所知,梯田来自阪田。刘备又称其为陂田。
  《诗经·小雅·正月》有“瞻彼阪田,有菀其特”之句。阪田的出现,必然早于创作该诗的西周幽王六年(前776年)前后。足以说明,约三千年前,华夏便有了“阪田”,这一梯田雏形。
  汉时又见“区田”。《汜胜之书》:“区田以粪气为美,非必须良田也。诸山陵近邑高危倾阪及丘城上,皆可区田。”
  区,间也。区田,便是将一大片土地,划分为若干田块,以便进行精耕细作,集约管理。于是,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在丘陵、谷地、陡坡上筑起高低错落、上下起伏的田块,便是最初的梯田。
  见蓟王将信将疑。便有氐酋,上呈“彩陶梯田明器”,给刘备一观。言,此乃他离世后,陪葬之物。此物,便是描绘时下山寨氐人,以梯田栽种水稻之情形。
  只见。该陶田,丘形狭斜,丘与丘相接如鱼鳞。将氐人依崎岖不平的山岭,修造梯田之情形,描绘的栩栩如生。该明器右上角,还有一长方形高台,台上垒有田埂纵横交错的稻田,与台下稻田呈明显级差。此,便是今汉稻梯的缩影(后世有实物出土)。
  氐酋甚至把随葬明器,取来一观。刘备焉能不信。试想,氐人居于陇坂之间,并无平地可耕。将荒山丘陵、河谷陂地辟为稻田,亦是常理。
  换句话说。融入汉族的氐人,或最早创造出梯田。
  挺好。
  高山辟为茶园。低丘垒成梯田。虽说陇右只得‘一分田’,却可向群山讨要。然随不断挺进西北,地势渐高。赐支河曲、赐支河首以西,天寒地冻,五谷绝迹。若再想向西羌深处挺进,刘备须寻着传说中,能耐极寒的“青稞麦”。
  奈何,天不遂人愿。煌煌天汉,未能将国土推进到喜马拉雅山下,实在是遗憾。
  刘备想试试看。
  为何如此执着于那片高原冻土。只因西羌一直未能汉化。总有羌人野性难驯。趁乱避入高原深处,不愿融入大汉。待过度繁衍,饥不择食,又会倾巢而出,抄掠大汉边郡。如此反复,长久为害。刘备断不能允许,毗邻大汉有一座不断暴兵的野外巢穴。
  “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为汉土。”蓟王英雄了得,自当荡尽羌人老巢,归于王化。
  该怎么办。
  筑城种田,徐徐逆进。
  青稞麦,乃成败之关键。只需寻到青稞麦,刘备便可围绕西倾山、在赐支河曲,赐支河首,积石山周围,乃至盐泽(柴达木盆地),昆仑山脉,筑城屯田。将百万钟羌,迁出屯守。再行教化,不出百年,当与汉人无异。逆进高原,刘备定要早于后世二千年。
  大震关首,云霞殿。
  “罪臣毛玠,拜见王上。”
  刘备欣然点头:“孝先请起,赐座。”
  “谢王上。”毛玠,字孝先,陈留平丘人。年少已为县吏,以清廉公正著称乡里。正因清廉,别无余财,亦未能幸免,被流徙陇右。入牢营为长。
  “孝先,疏献三策:‘奉天子以令不臣’、‘脩耕植’、‘蓄军资’。孤深以为然。”刘备言道:“今召孝先入殿,不妨细细道来。”
  “臣,遵命。”毛玠便将上陈三策,娓娓道来。尤其是“奉天子以令不臣”,听得文武百官,不住点头。
  一语说完,意犹未尽。
  荀攸起身奏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孝先果然大才。”
  “孝先政绩,位列前茅。主公当重用。”长史盖勋亦进言。
  “如此,擢升孝先为幕府从事中郎。与南容同参谋议。”
  “臣,毛玠,拜见主公!”从三百石营长,直升六百石从事中郎。入幕府,成为蓟王身边近臣。便是清廉如毛玠,亦不禁难掩激动。
  《后汉书·百官志》:“从事中郎二人,六百石。本注曰:职参谋议,掾属二十九人。”
  傅燮与毛玠,正是成为幕府二位高级幕僚。
  按照蓟王的职权划分。幕府长史盖勋,与从事中郎傅燮、毛玠,共领流徙羌人,所募氐人,劳营事宜。大事小情,当与各自掾属,协同处置。若无可决断,便上报左丞荀攸。荀攸无可决断时,再上报辅汉大将军决断。如此层层上报,细枝末节便无需劳烦刘备。今有毛玠,刘备又做细分。右从事中郎傅燮,专职流徙羌人事宜。左从事中郎毛玠,专职所募氐人事宜。幕府西官、东官,则据各自营属,分投二人麾下。
  幕府军政并行。大营军事,则由军司空田丰,军正沮授全权负责。再六百里加急上报右丞贾诩。大震关距洛阳,不过千八百里。六百里加急,三日可达。若军情十万火急,亦可上报左丞荀攸,代为决断。左丞无决,大辅汉将军自当开府议,问策群臣。
  西域都护府,李儒、戏志才二位府丞,自当全权管理西域军政事宜。如此这般,分属清晰,责权明确;上下通达,各司其职。还有旗阁署与置邮署,绣衣吏、刺奸、贼捕,监察内外。吏治如何能不清明。
  大震关下。
  幕府马车,自下辩一路驶来。车内二女,各自心事重重。忽见雄关,今非昔比。心中更起惊涛骇浪。
  悬楼列肆,依山而建。危楼高耸,登峰造极。远超二人想象。尤其是街上行人,虽皆着汉服,然细观相貌,羌氐诸胡兼而有之。却不分彼此,共存于世。
  “蓟王真乃神人也……”车内卢姓妇人,不禁脱口而出。
  闻同伴暗自感叹,许师动了动嘴角,终未置一言。
第089章
未改初心
  “此间楼宇,竟如栈道般,悬挂陇山之上。”一路行来,卢氏发现端倪。
  细看立木上端。皆顶着一根插入山体内的横梁,梁上用木板铺成地面。楼阁基座,亦直接压在横梁之上。此梁,才是支撑悬楼之关键。蓟国匠人称之为“悬臂梁”。
  据说。悬臂梁,皆选用当地特产“铁衫木”,再经盐渍。防腐、防虫、防裂,又防火。工匠将“悬臂梁”打入沿山开凿的石孔时,还会先于横梁截面,竖开一槽,而后夹入一根长木楔。如此一来,悬臂梁打进岩石后,便会被木楔撑裂,再难拔出。细究原理,竟和后世膨胀螺栓,一模一样。
  木制悬楼,皆为榫卯结构。地震时,榫卯来回晃动变形,吸收并释放掉震力。待震力消失,榫卯连接处,又能自行恢复原状,不会折损。换而言之。即便经历多次悬崖地震,陇坂悬楼皆可幸免于难。除非陇山崩塌。以刘备的后世经验而言,应当不至于。
  一路行来,见便是许多街道,亦悬空而设。或依山势,或借楼势,或相互成势,或上下积势。处处彰显匠心独运。看的卢氏暗暗称奇。车行其间,十步一景,百步一街。重楼叠嶂,鳞萃比栉。却并不拥挤,亦不显局促。街宽数丈,数车并行。山石花木,点缀其间。招牌如林,彩旗招展。人文野趣,相得益彰。还有各式机关器。直让人目不暇给。
  “如何?”车入关首前,卢氏忽问。
  “初心未改。”许师答道。
  “此去,刀山火海,生死无怨?”卢氏又问。
  “有劳姐姐陪我走上一遭。”许师言道:“事若不成,你我姐妹,共赴黄泉。也好相互作伴。”
  “好,我与你同生共死,荣辱与共。”卢氏亦下定决心。当断不断反受其乱。二人此来行刺,焉能被外事所扰。
  见是幕府车驾,肩关守卫不敢怠慢。查验后,遂放入关首。
  入后院,车停偏殿。便有女御卫上前迎接。
  初入附楼,顿觉温暖如春。一路行来,见宫女甚少,多是身着软甲的女御卫,卢氏展颜一笑:“蓟王何在?”
  “主人携百官外出狩猎未归。”女卫答道。
  “金麟宝铠”,为亚马逊专属装备。取龟兹百炼清钢甲片,涂搪金光釉彩。内衬第四代‘辟火垫片’合甲而成。因是亚马逊专属装备,甲片比寻常鳞甲,小而密。防护极强,为女御卫统一披装。
  除此之外,还有“防刺软甲”。以钢丝网为里衬,外裹丝绸战裙。华美轻便,为内室披装。
  内穿素纱襌衣,洒百花香露。金发流火,顾盼生辉。此来陇右,虽只有一百单一人。却也足够蓟王日常所需。
  “凹”字型关首,东西附楼,通高五重。宛如两只长臂,将云霞殿揽在怀中。内设厅堂馆舍,不一而足。甚至还有马厩、汤池、兵器室及演武场。
  亦足够女战士们,日常训练所需。
  简而言之。大震关首,便是一座功能齐备,防御严密的岭上坞堡。
  “二位请暂居于此。”女御卫领二人抵达一间靠近东北角的精舍。
  “多谢。”二人道谢。
  “不谢。”女御卫又叮嘱了一些日常须知,这便告辞离开。
  精舍内,暖柜先开。暖风徐来。二人取下皮毛大氅,又除去防风罩衣,仍觉得闷热无比。索性只穿内服,亦未觉寒。舍内,水暖水洗设施齐备。虽对蓟国家居,早有耳闻。然亲身尝试,方知舒适安逸到髓里。
  “无怪出山羌氐,乐不思归。宁愿举家挤进劳营,亦不愿返回老寨安居。”卢氏叹道。将心比心,人皆一样,向往高处。
  “汉人善奇技淫巧,蛊惑人心。”许女言道。
  卢氏摇头一笑:“就事论事,汉人确有诸多高明之处。我等望尘莫及。”
  “切莫被汉人器物蒙蔽心智。”许女小声叮嘱:“更莫忘了,你我为何而来。”
  “自为以身相试。”卢氏妩媚一笑。一切尽在不言中。
  陇山,陈仓狭道。
  大雪纷飞,滴水成冰。一支幕府车队,正行驶在陇山之中。
  陈仓狭道,又称渭水狭道,乃指陈仓以西、汉阳以东,渭水流域的狭长古道。即从陈仓沿渭水南岸西行,到燔史关,渡枝津(东岔河)直通陇县。此段道路,水陆并用,因水道数段狭窄,两岸山崖险峻,通行欠佳。前汉时,尚能勉强行走,两汉之交,因战乱废弃。时下商队皆走大震关,狭道久已无人问津。
  队伍先向东而行。出东口驿,途径陈仓城,又折向西,重回陇山。如此曲折,刘备便是要重走陈仓狭道。顺便到麦积山田猎祭祖。春搜、夏苗、秋狝、冬狩。古代国君四时而猎,以布武于天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25/20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