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的日常(校对)第64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47/2006

  先前,贾诩命阎行夜入中常侍吕强府。托王美人以重开党锢为由,向陛下进言。陛下果然采纳。
  此计,一石数鸟。既得开党锢,又得足量钱币,且令王美人得宠于陛下。
  主公欲铸钱百亿。若得陛下五十亿私钱,距事成不远矣。须知,入西园的钱币,皆精挑细选,乃两汉五铢精品。虽多有耗损,未能“足重”五铢,却皆“约重”五铢。相差无几。只需调整铜锡配比,分批回炉重铸,便可得等量四出五铢。
  表面上,一进一出。陛下获利五十亿。实则,一进一出,蓟国空得三十亿大钱。
  且见陛下如此行事。洛阳勋贵必群起仿效。将囤积旧币,皆换成新币。
  一进一出,铸钱百亿,又有何难。
  贾诩妙计。
  刘备得贾文和,当真如鱼得水、如虎添翼。
第116章
一进一出
  两汉五铢与四出五铢。皆重五铢,不过是铜锡配比,稍有参差。
  为何四出文钱,却可“以一兑五”。比照的正是谷价。
  天下缺粮,唯蓟国有粮贩卖。一石不过三百钱。但需用四出文钱。而与两汉五铢相比,四出文钱数量稀少,多只在蓟国内流通。于是,为了兑换足量四出文钱,粮商只好不断提高兑换比价。
  参考全国各地粮价。一石已暴涨至二千钱。故以五兑一,用一千五百钱买一石蓟国新谷,当有利可图。运回各地以每石二千钱贩卖,尚能赚取三百钱利润。
  这便是,蓟国四出文钱可“以一兑五”的原因。
  或有人问,铸钱一百亿,会不会造成货币超发,而产生通货膨胀。
  不会。
  原因不复杂。汉末,非但未曾超发,且还缺铜。究其原因,乃自上而下,皆大量窖藏铜钱用以辟祸。类陛下西园销金窟,大量铜钱被人为囤积,不再参与流通。故才会有不法奸商,打磨裁剪盗铸五铢。
  还有一种原因是,两汉厚葬风气浓烈。时人视死如视生。于是大量铜钱亦被用作陪葬。深埋地下,亦造成缺钱之困。
  而蓟国四出文钱,多为旧币重铸。比如此次尽取陛下窖藏五十亿钱,回炉重铸成四出五铢,一进一出,货币总量并未增加。再加上陇右、西域,皆需大量铜钱填补,亦稀释了超发风险。铸钱百亿,正当其时。
  汉人的开放习气,在方方面面。最早的助兴药,最早的导引术,最早的房中术,最早的奇技淫巧。不一而足。
  上有太后垂帘监国,下有寡妇居家主事。皆平常。女子再嫁更是常态。童娈季女,男宠面首。断袖分桃,亦不足为奇。
  “朗父名宜禄,为吕布使诣袁术,术妻以汉宗室女。其前妻杜氏留下邳。布之被围,关羽屡请于太祖,求以杜氏为妻,太祖疑其有色,及城陷,太祖见之,乃自纳之。”
  设身处地,此事在时下,实属平常。既是前妻,如何不能再嫁。
  关羽所求,又短在哪里。私欲无损大义。不掩真性情,此乃真英雄。
  既心有所想,又理所应当。何必掩藏。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舍生取义,与舍鱼而取熊掌,又矛盾在何处。
  若抱此狭隘思想,与“血洗一部分人而拯救另一部分人”的区别对待,有何不同。
  清廉非薄情。私欲非寡义。公私分明,真英雄。
  蓟王爱民如子,敢为天下先。
  又悬钟后顾,妻妾成群。私欲从未有损公义。有这个能力,又有这个身体,还有这个权利(王爵),再无人反对。
  天经地义,何乐不为。
  再者说,百子尚未达成,岂能自废人伦。
  陇右又见飘雪。
  天寒地冻,冻土成铁。梯田难以修造。却无碍城中大建。羌人分属十城。氐人亦分十城。刘备又命人再择十城,用于钟羌出山安居。还有裹挟宋建兵谏的三十六部杂羌。亦需择地安置。
  重开西海郡,便为安置杂羌。羌人久居苦寒之地,极为适应是其一。陇右汉人太少,杯水车薪是其二。其三么,刘备亦不想失去一支强兵。生于患,死于安。到哪皆是此理。
  首批一亿枚两汉五铢,自西园送往赀库。换回四千万四出五铢。
  一亿钱等大河解冻,便装船运往蓟国。回炉重铸成一亿四出文钱。此钱,足可再换回二亿五千万。如此一进一出。待将陛下五十亿私钱,皆铸成四出文,只需交还二十亿大钱,蓟国可独揽三十亿。
  如此,当比开山取铜,二炼铜锭,三铸成钱,来得便捷。
  四千万大钱入库,又一亿钱运出。陛下遂开朝议,论重开党锢。
  本以为群臣必然针锋相对,各抒己见。岂料一片和气,几无悬念。陛下心中暗叹。果然大势所趋,人心向背。虽心中颇多不愿,却也只得令尚书台拟诏,除党锢。
  遂昭告天下。
  天下士人,无不翘首以盼。
  先时,因党锢所累,隐姓埋名,流窜藏匿于深山老林,洞穴石窟内的名士,纷纷现身。
  太尉、司徒、司空、辅汉大将军、大将军,“五府”纷纷征辟、保举天下名士。
  没错。辅汉大将军幕府,亦有公车征辟(徵辟)之权。此举,乃为召布衣出仕。朝廷召之称征,三公以下召之称辟。
  与日发数十骑的大将军府迥异。位于殖货里的辅汉将军府,却少有信使发出。
  “八俊”,“八顾”,“八及”,“八厨”,凡知下落。不等三公出手,大将军何进已发快马。
  三公亦紧随其后。开价自然节节升高。车马狂飙,你追我赶。一时间,洛阳城鸡飞狗跳。
  唯独殖货里一切如常。
  陛下悉知,微笑颔首。到底是自家人。
  “……表王芬为冀州刺史。”使者气喘吁吁,犹在汗滴。这一路赶得何其着急。
  “臣,领命。”王芬跪地接诏。
  身后一众门生故吏,密友宗亲,无不欢呼雀跃。
  王芬却风轻云淡,举止如常。一举一动,颇多名士风范。
  便是使者,亦不禁心折:“此乃大将军所举,明公当悉知。”
  “下官,自当上京面谢。”王芬对曰。
  “如此,甚好。”使者欣然而去。
  王芬手握诏书,缓缓直立。眸中精光,一闪而逝。
  延熹九年,河内方士牢修,诬告李膺等结党营私,桓帝震怒,起“党锢之祸”。时,王芬有大名于天下,亦在废锢之列。
  自此,党人皆被废除、流放,奸邪之徒更肆无忌惮,互相纠结,狼狈为奸。眼看朝政日非,国祚难存。中原大地之清流士人,遂共相标榜,指天下名士为之称号。上曰“三君”,次曰“八俊”,次曰“八顾”,次曰“八及”,次曰“八厨”。
  王芬位列“八厨”之一。厨者,言能“以财救人也”。
  建宁元年,清流领袖太傅陈蕃、大将军窦武被宦官杀害。次年,陛下又掀“二次党锢”,大肆屠戮天下名士,王芬不得已再度流亡。前后遭禁锢长达十九年。
  今,终见天日。
第117章
盗亦有道
  天下名士,诸如王芬者,何其多也。
  此举不啻一记晴天霹雳。足可振奋人心。所谓国难当头,齐心勠力。宦官、党人、外戚、宗室,难得患难共处。暂且偃旗息鼓,罢置撕斗。
  洛阳一扫先前颓势,朝政日新月异。颇有些否极泰来的意味。便是路上行人,亦多笑容。
  陛下之所以不再纠结于无人入西园买官。乃因正紧盯金水赀库。转手五十亿成百亿。试想,需卖多少二千石官,才能赚足此数。陛下乃当世皇商。孰轻孰重,自当拎得清。
  恰逢二月初开。需等“桃花水”后,大河方能通航。
  所谓“桃花水”乃是指每年仲春二月,大河上游冰凌消融形成春汛。当冰凌流至下游时,恰逢沿岸山桃盛开,故称为“桃花水”。
  《汉书·沟洫志》:“来春桃华水盛,必羡溢,有填淤反壤之害。”“月令‘仲春之月,始雨水,桃始华’,盖桃方华时,既有雨水,川谷冰泮(融冰伴水),众流猥集,波澜盛长,故谓之桃花水耳。”
  待春汛过后,存于赀库的铜钱,方能运回蓟国。而来自蓟国的上币,亦才能随船运来帝都。所谓无铜身轻。海量铜钱,无从搬运。便是一座钱山堆在眼前,亦有心无力。故少有人打满船铜钱的主意。
  再说。大河之上,蓟国横海纛,纵横驰骋。便有水贼出没,不等抵近,已被一网打尽。
  蓟国机关术,实在是匪夷所思,令人瞠目。
  灌了半腔冷水,又被提上甲板。满身扎满倒刺的水贼,纷纷醒悟。一头撞上蓟国,黄巾输得不冤!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47/20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