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的日常(校对)第65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56/2006

  王上花钱如流水。贼人财货,正解燃眉之急,缺钱之危。
  话说,黑山贼本打算捡个软柿子来捏。故与有蓟国水军驻守的六国,各自相安。只围攻太平道根深蒂固的钜鹿郡。岂料黄巾乱后,太平道如过街蚁鼠,人人喊打。旧时根基尽被连根拔起。便是约好的内应,也临时变卦。与一众豪强齐力守城,还将渠帅张牛角乱箭射死城下。
  正因如此。张牛角临死前,才命张燕等人弃黄巾旗号,只举黑山大旗。
  黑山,白波。河北两大贼寇,皆已先后与黄巾切割。换言之,两股贼人,已放弃“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宿命论。退化成了纯粹的贼寇。
  没有了崇高的教义和伟大的梦想。完全由流寇、流民裹挟而成的暴乱组织。
  换言之。太平道正自北向南,渐渐退出历史舞台。
  “司马直,字叔异。洁白,美须髯,容貌俨然,乡闾奉之如神。”
  幕府车驾,日夜兼行,抵达河内时,正好赶上朝廷公车,亦同时抵达。
  幕府征辟使,不是旁人,乃蓟王门下督郑泰。
  入闾门,见朝廷公车亦在。郑泰遂命车夫,放慢车速,停在道旁。
  司马直院前,已围满宗亲四邻。郑泰大袖翩翩,信步而至。见他华服高冠,腰悬美玉,众人纷纷避让。
  郑泰穿过人群,自在门前站定。
  正欲开口,却听堂前有人尖声细语:“司马君可知,朝廷以君有清名,已减责三百万。钜鹿太守乃二千石高官,若是旁人,需捐二千万‘助军修宫钱’方可受领。今值用人之际,陛下酌情减免。二千石官,却只取三百万钱。何其便宜。此乃天赐良机。司马君且速速奉诏,切莫因小失大啊。”
  “一郡之守,本应为民父母。如今,非但不能为民做主,反要盘剥百姓,以应朝廷索取。如此行事,岂非舍本逐末,倒行逆施。‘世溷浊而不清:蝉翼为重,千钧为轻;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天使请自回,恕司马直,绝难从命。”
  “你……”
  眼看言语激烈,不可收拾。郑泰自门外高喝:“辅汉大将军幕府,门下督郑泰,代主辟司马——”
  “哦……”人群纷纷惊呼。原是蓟王门下。
  须臾。便有一中年宦官,负气出门。斜眼打量郑泰:“你是何人?”
  郑泰单手握剑,横前一步:“辅汉大将军府,门下督郑泰。”
  宦官面色骤变:“可是……蓟王门下?”
  “正是。”郑泰平揖相问:“敢问内官,现居何职。”
  “这……”宦官旋即醒悟,这便躬身行礼:“中黄门解步,拜见上使。”
  “中黄门,奄人居禁中在黄门之内给事者也。”秩比百石,后增至比三百石。
  “内官可归矣。”郑泰微微一笑:“我奉王命,辟司马君为新昌令,秩一千石。”
  闻此言,中黄门解步亦掩口一笑,眉宇间颇多妩媚:“奴婢乃奉皇命,征司马君为钜鹿太守。秩二千石。”
  郑泰傲然笑道:“我主所授,皆蓟国上币。四出五铢,可‘以一兑五’。便是鄙人六百石俸,亦高出太守多矣。”
  “这……”解步顿时语塞。
第127章
徵辟天下
  正如郑泰所言。
  今汉千石之官,月谷九十斛,年俸一千零八十石。二千石官,月谷百二十斛,年俸一千四百四十石。所差不过三百六十石。然蓟国上币,却可“以一兑五”。蓟国领食千石俸者,折两汉五铢一百六十二万!
  相差足有百万。远非寻常二千石官可比。
  “石之美者,价高者得。”郑泰这便拱手承让:“内官此去洛阳,当代我主,如实回禀陛下。”
  “哼!”解步拂袖而去。转而一想,买卖不成仁义在。再者说来,陛下、蓟王皆同气连枝。切不可在蓟王门下,有失体面。便又急忙回身行礼:“奴婢告辞。”
  “不送。”郑泰肃容回礼。
  如此,有礼有节。皆不失体面。
  目送解步登车离去,再回首,司马直已出门庭,自跪道旁:
  “臣,司马直,谨奉辅汉大将军命。”
  本还心存一丝忐忑的郑泰,涣然冰释。便从袖中取出蓟王诏书,双手奉上:“诏书在此,明庭速速请起。”
  “谢上使。”司马直,奉诏起身。郑泰门下督的官位虽不高,却是征辟使。代主宣诏,如蓟王亲临。司马直自当深谢。
  “新昌虽远在幽州,主公却近在陇右。明庭且与我同上陇山,面见主公。”郑泰又道:“家人当同往。再共赴蓟国上任不迟。”
  “敢不从命。”司马直再拜。
  “叔异,此去蓟国,断不可少了我等啊。”便有族中长辈自人群中呼喊。乱世之中,蓟国乃极乐净土,世外桃源。旁人求之而不可得。如今良机便摆在眼前,又岂能失之交臂,抱憾终身。
  “这……”司马直面露难色。
  郑泰却朗声道:“凡司马君宗亲,皆可同往。”
  一时山呼海啸。
  “我一人应辟,岂能拖家带口。”司马直急道。
  郑泰却笑:“无妨。明庭可知,郑某领宗亲好友,数万之众,奔赴陇山。主公非但亲迎,还授我门下督之职。又修造城邑、梯田,令我宗人安居。更何况。蓟都临乡城,非爵民功臣不得迁入。明庭既得千石俸,当可将宗亲一同迁入。”
  “原来如此。”司马直,愁肠顿消。大乱将至,能举族迁往蓟国。自是上上之选。
  这便与宗人收拾行囊,变卖田产,同赴陇山。
  话说。刘备筑临乡之初,便未雨绸缪。将王都分为内中外三郭。内城横竖一里。乃比照古礼督造之王城。中郭为百官治所与居所。外郭则为蓟国爵民与百官宗亲所居。外郭向南,已与南港连成一体。如此巨大之城郭,足够安置十万余众。随六县之后又并五县,黄金台捷报频传。多有人举族迁入。临乡城编户,也已破万。
  南港亦多次扩建。呈“喦”字形。
  其上半部“品”字之“大口”为内中外三郭之临乡王都。“品”字下部二“小口”,左为民港城,右为军港城。
  “喦”字下半部“山”字,三竖一横。“竖”为七条轨路列肆。“横”便是港口堤上长街。长街濒临水岸,岸下排设“非”字形轮船泊位。因往来商船太多,泊位爆满,常拥堵无法停靠。年前,河道随之拓宽一倍有余。南港水路,本就是人工开挖,刘备先前便留有余量。再挖不难。
  南港亦有编户,五万余口。与泉州港,一上一下,一内一外,并列为蓟国第一良港。有“南河泉海”之称。
  会其意不难。
  南港是内河港口,称“南河”。泉州乃外海港口,称“泉海”。并称“南河泉海”。
  郑泰马到功成,还未启程,便将喜报,六百里传回陇山。
  刘备大喜过望。转而深思,灵光一现。
  “徵辟制”,不就是自幼时便梦寐以求的人才招募系统吗!初来时,刘备曾感叹“低武低魔”也就罢了。怎么连个系统也没有。待逐渐长大,融入当下。刘备这才如梦初醒。后世那些讨巧的设定,老祖宗都有啊。
  不过是等级不够,没有开放啊。
  比如徵辟。待刘备中西域而立幕府,位同三公。便自动获得徵辟权限了哇!
  领先世界一千年的两汉。可不是后世一个所谓的“系统”能够设定。先前的自己,得有多……孤陋寡闻,不学无术;千人一面,井底之蛙。一知半解,不求甚解,乱入三国。能活过三集,已是祖坟冒烟。
  言归正传。
  思绪如脱缰野马。一发而不可收拾。
  稳住!
  让孤想想,还有哪些猛将奇谋,未曾出山。未曾出世,非人力可为。便先缓一缓。
  郭嘉今年多大。十四?可先徵辟入蓟国太学坛。
  徐福青春几何。不知道?再去寻找。
  诸葛丞相……开春才四岁。哦……还是虚岁。他兄长多大?
  法正、庞统、周瑜、鲁肃、陆逊……哦,周瑜是孤师弟,早在碗里。
  淡定。
  “来人。”
  “臣在。”史涣闻声入殿。
  刘备张了张口,却又无言以对。
  天下人才,何其多也。然从何处下手。还有便是,若离开了旧有环境,历史上的那些风流人物,是否还能闪烁星空。切不可揠苗助长。万一急功近利,杀鸡取卵。弄巧成拙,悔之晚矣。
  “六百里传令门下督,司马氏乃河内大姓,若别有贤良,当自行辟之。俸禄六百至千石,可自行定夺。”
  “……喏。”史涣遂去传令。
  史涣刚出云霞殿,正遇李儒觐见。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56/20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