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的日常(校对)第67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76/2006

  蓟王起于微末。大家与自家,等量齐同。所谓能者多劳,多劳多得。国医令华佗,不仅需时常入王宫治病,坐馆问诊万民,且还开馆收徒授业。与只服务于王宫及高官的六百石太医令,只看工作量,便不可同日而语。
  其他几位令君,亦是一样。太仓令刘文、赀库令刘修、上计令陈奔(逸)、大厩令张和(张世平)、家马令苏双、都船令李永、都水令钟演,皆任重道远,位高权重。当食高俸。
  大震关首,云霞殿。
  四月初夏,蓟王首开府议。于身后置垂帘。慧妃并钟瑷、当昔、当素“一妃三夫人”,帘后就坐,聆听府事。
  蓟王之意,不言而喻。先参政再议政。以求待东归时,四妇能与幕府群臣商议决策。
  “西部都尉宋建上书,麾下三千人马已募满。兵甲齐备,可堪一用。”左丞荀攸言道。
  “甚好。”刘备轻轻点头。
  长史盖勋起身奏报:“护羌校尉已领兵驻守归义城。监护杂羌牢营。”
  “护羌校尉熟知羌人习俗秉性,此去当不负众望。”刘备又道。
  右从事中郎傅燮又道:“陇西南部都尉人选,一直悬而未决。陇西太守李参上书求问。主公可有合适之选。”
  陇西南部都尉,领护洮水流域羌人。如今陇西亦牢营遍地。为防设在洮水河谷两岸的牢营,羌人暴乱,陇西太守李参已多次上书,求设南部都尉。
  刘备问道:“前任南部都尉是何人。”
  “老都尉姓姜,乃汉阳上邽人氏。因伤致仕,隐居艾亭。平日教书授徒,传授行军布阵,弓马武艺。临近郡县多遣宗人前来学艺。在西州颇有声誉。”左丞荀攸答道。
  今汉之汉阳,便是前汉之天水。听闻老都尉姓姜,刘备心中一动,遂看向门下督郑泰:“公业。”
  “臣在。”
  “替孤走一趟艾亭。问候姜老都尉是其一,招募馆中良才是其二。”
  “喏。”郑泰这便领命。
  “至于陇西南部都尉。”刘备已想起一人:“除居延属国都尉马翼任之。”
  右从事中郎傅燮再问:“居延属国都尉,又当授予何人。”
  刘备言道:“除中军假司马张辽,为新任居延属国都尉。领本部兵马,守护肩水金关,居延外道。”
  “喏。”
  待傅燮归位,左从事中郎毛玠起身问道:“武库令一职,悬而未决。请主公明示。”
  刘备问计群臣:“诸位可有良才举荐?”
  赀库令司马芝,起身奏报:“臣,举荐一人。”
  “何人?”刘备笑问。
  “门下督之胞弟,郑浑。”
  “原是‘门下小子’。”刘备记得此人,这便转问郑泰:“公业,以为如何?”
  “臣弟年幼,尚不及十五。如何能出仕长吏。”郑泰再拜。
  司马芝却进言道:“蓟国少年长吏何其多也。十五而仕,二千及冠,必为世人称道。”
  刘备欣然点头:“子华言之有理。如此,可令郑浑暂领武库令。”
  说完又问道:“可有表字?”
  “还未曾取字。”郑泰再答。
  刘备灵光一现:“如此,便取‘文公’如何?”
  “谢主公赐字。”郑泰肃容再拜。
  “西海郡守,诸位可有合适之人举荐。”此也是刘备心中所忧。
  左丞荀攸言道:“西海初创,杂羌新降。百废待兴。郡守人选,当老成持重,素有威望。”
  见众人无语,前军校尉,二弟关羽这便起身:“臣弟,想举荐一人。”
  “云长且说来。”刘备喜道。
  “乃臣弟麾下军候,姓郝名昭,字伯道,太原人氏。为人雄壮,少年从军,屡立战功。或可一用。”
  “太原郝昭。”刘备焉能不知:“便依云长之意,暂领西海太守。”
  “喏。”
  如此,陇右人事,皆各就各位。各级官吏,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只需政通人和,当后顾无忧。
  其中青史留名,被刘备熟知者,当是郝昭。阻诸葛丞相于砦下之人,必有真才实学。今世亦与孤,化干戈为玉帛。当长舒一口浊气。
  皆大欢喜。
  洛阳,西邸精舍。
  听完执金吾所言。帘后王美人,略作停顿,这才言道:“如此说来。兄长此去,非但未曾将宝钞归还,反又新得一枚。”
  “然也。”王斌苦笑:“贾丞,执意如此。臣百般推脱,终是功亏一篑。”
  王美人噗嗤一笑:“兄长乃谦谦君子,自比不上贾诩心思深沉……罢了。右丞此次,又求何事?”
  “乃求陛下赐婚。”王斌答道。
  王美人心中一动:“赐婚何人?”
  “乃故国窦氏之女,名琼英。”王斌不明所以,脱口而出。
  王美人眸生异彩:“右丞好计谋。”
第153章
下阶之梯
  王斌以为是自己中计,急忙发问:“美人何不明言。”
  “与兄长无关。”王美人笑着安慰:“先前,黄门令左丰来报,何后欲以小妹嫁蓟王。后闻董太后进言:党锢既开,群臣称赞。当为彼时‘三君’、‘八俊’、‘八顾’、‘八及’、‘八厨’中因锢而亡者,平反昭雪。”
  王斌欣然点头:“此举,当大快人心。”
  王美人又道:“陛下遂问:‘所谓倒行逆施。群臣若不上表,朕又如何能顺水行舟’?”
  王斌随即醒悟:“陛下亦需顾忌天家颜面。不可自食其言。”
  所谓“就坡下驴”。无论如何狡辩,“二次党锢”皆因陛下而起。今要为党人平反,陛下终归要找个“下阶之梯”。然朝中百官迫于宦官势大,明哲保身,皆不敢上疏直言。那些忠言逆耳,敢于直指弊政的忠良贤臣,不是下狱身死,便是流徙边郡,最不济也被调离京畿,眼不见心不烦。而朝中能称贤良着,也多已如杨赐,老迈昏聩,所剩无几。
  因而朝政日非。
  王美人继续说道:“董太后又进言:‘欲开言路,当行抛砖引玉。所谓上行而下效,陛下何不以身作则?’”
  王斌忙问:“陛下又是何答?”
  王美人答道:“陛下遂问:‘如何抛砖引玉,又如何以身作则?’董太后答曰:‘听闻窦大将军尚有一妹,孤苦无依,不如同嫁蓟王,也算有个好归宿。’”
  王斌一愣:“同嫁蓟王……”
  王美人笑道:“董太后之言,一石二鸟。即博美名,示好党人。又以窦氏孤女,牵制何后之妹。于己于人,皆有裨益。”
  “原来如此。”略作沉思,王斌这便醒悟。转而又问:“董太后之事,又与美人何干?”
  “此,便是贾诩之谋也。”王美人笑叹:“永乐宫与长秋宫,明争暗斗。骠骑将军与何大将军,形同陌路。董氏一门与何氏一门,虽同为外戚,却势如水火,无法相容。贾诩乃蓟王肱骨重臣。何后嫁妹之心,焉能不知。为平各方角力,对窦氏孤女同嫁,贾诩自当乐见其成。若何氏与董氏同嫁,蓟王与两家外戚,同结姻亲。如此一来,便可左右逢源,而立不败之地。”
  说到此处,王美人终是吐露心机:“正因不想何后得势,称霸二宫(南宫和北宫)。故董太后才想扶保我儿登临大位。此时,我门(王氏一门)最为势弱。表面行事当不偏不倚,谨小慎微,与二后(董太后与何皇后)若即若离,皆不讨好,亦不得罪。然暗中,却要与董太后一心。助董太后一臂之力,便是助我儿登基之力。我儿若能登临帝位,我门才能飞黄腾达,位极人臣。”
  见素来与世无争的小妹,眸中燃起无尽欲焰,王斌如醍醐灌顶,瞬间顿悟:“美人之心,臣已,尽知也。”
  “兄长请起。”说话间,王美人又变回清白无垢,别无心机的素人:“自入宫以来,小妹生死两难,步步惊心。先前曾想一死了之,奈何陛下不许。眼见协儿日渐长大,聪明机灵,惹人爱怜。母子连心,我又如何能坐视他命丧虎口。心念至此,终是奋发,死志全无。此生此世,便是粉身碎骨,亦定要护协儿周全。”
  王斌在心底一声长叹。
  先有宋建表为金城西部都尉,再有马翼除为陇西南部都尉。孟德亦曾为洛阳北部尉。
  “部尉”,便是“部都尉”,属“郡都尉”编制。
  “部都尉”的设置,视各郡位置大小或战事频繁与否而定。每郡设置情况,皆不相同。或设一部都尉,如武威郡置有北部都尉;或设二部都尉,如上谷郡、辽东郡有西部和东部二都尉;有的郡则置有三部都尉,如酒泉郡、辽西郡、定襄郡有北部、东部和西部都尉;有的则置有四部都尉,如敦煌郡、五原郡。
  大体而言,边郡多设二到三个部都尉。在各部尉防区,边郡官兵集中屯驻,主要职责为:谨候望、通烽火、备盗贼。担负烽燧候望的警戒任务,且随时候命,参与作战。
  “都尉”最多者当属张掖郡,多达八都尉。
  张掖八都尉,除去“部都尉”外,还有“关都尉”及“属国都尉”。
  都尉和校尉,同是“尉官”。最大的不同之处便在于,都尉除去驻军还掌民政。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76/20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