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的日常(校对)第6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8/2006

  湖边多滩涂,以前无人问津,皆属官田,不敢轻动。如今全都是刘备的田产。围湖造田,破坏太大。且湖岸陡峭,难以填土。如今用来建房,却是极好。
  近水楼台,名叫水榭。
  造法不难。先于水边起一平台。一部分架于岸上,一部分伸入水中。平台跨水部分,以梁、柱凌空架设于水面之上。平台临水边沿,围绕低平的栏杆。靠岸的部分,则建有楼阁重屋。楼阁面水一侧,主要用于观景。常设落地门帘,开敞透亮。宾主既可在室内观景,也可步入平台,游憩眺望。
  与楼桑邑处处彰显出“坊宇显敞、高门纳驷”,博大气势的重楼高阁类似。
  白湖水榭的设计,也尽得楼桑真传。
  水榭分上下多层,座于白湖之中。湖中有鱼鳖嬉戏,房置楼梯可通上下。设角楼覆道以御卫,楼台之上乐舞百戏杂陈,嘉会宴飨,曼妙灵动。房前屋顶,可供凤鸟栖息。远远看去,云气仙灵,瑞气盎然。
  远离湖面的滩涂,则尽起高楼。围湖岸建起高墙,墙内和楼桑一样。左有水田、桑园,右有磨房、望楼。门前有双阙,前后有二楼,院内还多出一座水榭。
  与先前宅院最大的不同是,白湖水榭,前后倒置,只有阙而无院门。
  换句话说,岸边是后院,所以有阙无门。水面才是前部,水榭乃是前院门脸。水榭平台下,停靠扁舟,供宾主出入往来。
  与楼桑相接的白湖入口,南岸起船坞,用于造船。北岸起水军校场,用于训练部曲。
  白湖下游出口,起水寨。水寨亦作‘水砦’。滨水而建,用于防卫、通行的营垒。
  只需挖掘渠道,将旱地改成水田。白湖居民想要外出耕田,便可乘舟出白湖水寨,往来各处。十里之内,通行无阻。
  若去县中,可沿滨湖长廊,抵达桥楼街市。便可入官道,通行南北。
  ‘白湖水榭’一出,举族轰动。遂成楼桑八景之一。
  许多宗人附民,纷纷申请移居湖上。将原先家院转卖给新附乡民。
  白湖周长约五里。以普通齐民每户宅地九百方步计算,围湖造屋,可建数百户。
  若尽起高楼,可纳齐民数千。
  古有甘罗,年十二为上卿。今有刘备,年十封侯。北地世家豪门,皆投帖以求攀附。与卢植、崔烈、刘陶,交好者,纷纷密书来问:此子如何?
  崔烈、刘陶,皆言刘备人中龙凤。
  唯独卢植答曰:可比光武。
  众皆骇然。纷纷烧毁与卢植往来书信,剪灭物证,以防引火烧身。
  却暗中结交刘备不提。
  涿县虽多水网,却无善舟者。纵然能行舟船,水性也都一般。耿雍说,南人驾船,北人乘马。想要觅得水上良才,必去南方。
  南方?
  刘备这便想到了士异。
  少君侯来访,自然蓬荜生辉。士异本以准备南返。可不日前收到家书一封,让她常驻楼桑。言下之意是让她与少君侯处好关系。刘备前来求助,士异岂有不帮之理。
  士异祖籍苍梧,乃交州大族。让她去觅一些水性好的良才,算是找对人了。
  这便满口应承下来。
  见刘备欢喜,士异美眸一转,计上心来。说,想在白湖建一座别馆,以供消遣。
  刘备自然没有反对。
  士异遂将茶馆高价变卖,转去白湖建造别馆。
  高价买来茶馆的也不是旁人。正是安平崔钧。
  刘备新建的造船厂,正是崔钧督造。前尚书崔寔来信说,想让崔钧常驻楼桑,好早晚耳提面命,向卢植、刘宠等当世大儒学习经文。
  还有一位大儒,不久前慕名而来。
  正是朝廷屡辟不就,数年前隐居邶山自锢,时号‘三君’、‘颍川四长’的陈寔,陈太丘。
  卢植、刘宠、陈寔,三人同住在校馆,刘备压力很大。
  索性将校馆拆成三座。三座互为犄角,围成圆环。环中设长亭、席位。正中用青石筑一高台,状如三瓣之幽兰,名曰:讲坛。以便三位大儒率徒众,慷慨互辩。
  平日在校馆各教所学。兴起,则围坐讲坛一较长短。
  三位大儒齐声称善。
  好酒美食,濯发沐浴。冬有暖气,夏纳凉风。再有三五知己对酒当歌,夫复何求。
  楼桑八景之‘三坛胧月’,随之出现。
  卢植所教,多为正经。刘宠曾为将作大匠,故多杂学。陈寔清静无为,明礼让、善德化。
  各有不同。
  河北才俊,尽来奔投。不出数年,楼桑大治。
  赶在芒种前,宗人附民,整理水田,育秧备耕。那些奉田而迁入楼桑的乡民,刘备也把他们的多余田地,转卖给无田的附民和顺阳卫族人,让这些人将户籍皆都迁入楼桑。因为,入籍邑中,才能得到陆城侯的最大庇护。
  ‘桥楼归市’尚未建好,白湖水榭也还停留在图板上。可楼桑上下,却无人疑有它。即便有暂居客舍的豪商忧心田产,也会有人向他说起‘牵招刘备’之事,以安其心。
  大丈夫一诺千金。岂会惦记你家那些个破砖烂瓦,废石木屑?
  豪商遂心结尽解。
  看吧,这就叫声名在外。
  建宁四年,刘备年满十岁。少君侯自幼食虎熊野味,身材远超同龄。即便是马镫上的软梯,也只剩两阶。想必年十五,就能向常人一样骑马射猎。
  大儒刘宠曾为将作大匠。见村中多弓手,而无弩手。便献上一图。
  刘备看后大喜,竟是连发弩!
  此时的连发弩,操作比较费时,而持弩又不便兼用其它武器,所以弩手常在兵士掩护下编成‘上弩’、‘进弩’、‘发弩’等组,轮番发射。弩手不善冲锋陷阵,‘守隘塞口’时,方能发挥其威力。
  楼桑望楼林立,多以自守。用弩更佳!
  刘备这便找来苏伯,按图中所绘,将零件分别造出,组装成弩。让兵士试之,箭发如雨,果然强悍。
  这便大规模督造连发弩,并在宗人附民中招募青壮,准备新建一曲连发弩手。
  人数也不必多,百人足以。
第080章
善水良才
  刘备从未如此忙碌。
  率众安置附民,交割田地。安抚居客,调配衣食住行。
  好在宗人齐心,附民合力。部曲武卒日夜巡视,未有灾异发生。
  这日,暂居白湖舫舟上的士异,请刘备船舱一叙。
  刘备便乘新购的轻舟,使往清溪下游,与之相会。
  只见湖上泊着一艘‘青雀白鹄舫,四角龙子幡’的舫舟。舫舟前后两座船楼,十分壮丽。据说乃是从渤海逆流而上入涞水,日前驶入白湖。
  耿雍手下刺奸曾上船查探,船夫皆言从比景而来。
  比景,又称匕景,乃是一座繁忙港口。在大汉朝疆域最南端之日南郡境内,隶属交趾刺史部。
  见耿雍表情有异,刘备这便追问,比景有何不同。
  耿雍答曰:自永平以来,仍连大狱,有司穷考,转相牵引,掠考冤滥,家属徙边。便有罪官“家眷徙于比景”。
  耿雍说,自永平年(东汉明帝年号)以来,常有大案,有司不断追查,抢劫拷打制造冤案,家属被发配边疆。便有罪官的家眷,被发配到比景。
  原来如此。比景除了是南端大港外,还是发配之地。
  登船入舱。方知舫舟精致华美,不输自家。
  堂中置一香炉,四面卷帘。此时清风徐来,美景如画。
  士异年长,刘备年幼。两人身高却已相差无几。宾主落座,士异这便娓娓道来。
  有两件事。
  其一,是买英女道,让她前往交州接回家人。
  其二,是刘备托她寻觅善水良才。
  两件事,她一起给办了。
  买英女道的家人,此时就暂住在后面船楼。一路颠簸,偶感风寒。正在舱中小憩。刘备也没有在意。关于买英家人的来历,他已想到,多半是流放的罪官家眷。不过女道既不愿说,他也不便强问。再说,楼桑不还藏着个陈逸么。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8/20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