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的日常(校对)第68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87/2006

  “禀王上,楼桑乃我国第一商邑。向来人多地窄,苦无立锥之地。若能向西扩建新衢,当解燃眉之急。”左丞荀攸起身奏报。
  “左丞言之有理。臣,附议。”长史盖勋亦起身奏道。
  “臣等,附议。”群臣附和。
  开年之后,刘备准陇右群臣所请。将宗族尽数迁往蓟国安居。临乡城内中外三郭,遂破万户。西凉刺史府众属吏,亦请举族迁入。临乡恐难安置,此时悉知楼桑扩建,正如左丞所言,可解燃眉之急。
  如前所说,异地为官,坐地为吏。西凉各郡县令长、郡守,多非凉州本地人氏。今既已投靠蓟王,从赀库领食四倍官俸,自当将家小一并迁入蓟国。如此,方能后顾无忧。且官吏之间,不同属系,也可减除猜忌。毕竟,陇右一地,分属辅汉大将军与凉州刺史,二府。
  二府官吏,皆将宗族迁入蓟国。其意不言而喻。“孤身来投,不带家小,必为诈降”。
  家小尽入蓟国,乃真投明主矣。
  如此,陇右官民同仇敌忾,同舟共济。同休戚,共进退。令行禁止,上下一心,事半而功倍。
  “传令将作馆,全力督造楼桑新衢。”刘备冲长史盖勋言道:“修书二位国相,多加督促。寄语楼桑令乐隐,妥善处理楼桑、西林二地民情。”
  “臣,领命。”
  何为明君,面面俱到。
  蓟王一话三令,分别“传令将作馆”、“修书二国相”、“寄语楼桑令”。
  言下之意:营造皆分属将作馆所辖。需二位国相统筹监督。若遇突发事件,当由楼桑令乐隐处置。
  分工明确,责任清晰。各级属吏,一目了然。
  “雍奴令钟繇,已全力督造安坻县。文安令陈群,正全力圩田文安大泽。高阳令顾雍,全力修造、增筑高阳城。范阳令管宁正原址重筑葛城、浑埿城二城。北新城、易县、鄚县,皆在收拢流民,通渠圩田,不一而足。”左丞荀攸,将蓟国吏治民情,娓娓道来:“据上计署估算,我国今季,编户齐民当破五百万口,良田五十万顷。均产六石计,岁入新谷一亿五千万石。岁铸新币二十五亿钱。”
  殿内百官,群情振奋。
  蓟国不过十余县,竟比陇右一州之地!
  “均产能达六石否?”刘备自幼种田,对亩产自当心知肚明。
  “可也。”左丞荀攸答道:“督亢、雍奴薮中良田,皆已驯化。亩产七石有余。余下稻田,水丰肥美,亦经多年驯田,亩产足有六石。今年新辟圩田,亩产即便略有不足,亦足可持平。”
  “甚好,甚好。”刘备不由天颜大悦。
  所谓万事开头难。后世称“滚雪球效应”。意指,一旦获得起始优势,雪球便会越滚越大,优势越发明显。只要有足够的恒心及动力,雪球自会滚出惊人体积。便是所谓滚雪球效应。
  少年时,刘备家中良田,皆为族叔所占。于是发奋,清溪石陷,辟得百亩溪谷良田。又在北地首始稻作。而后领全村人植稻,再到临乡、督亢大泽、东西掘鲤淀,乃至蓟国全境。如今终是大成。
  岁入新谷一亿五千万石,是何概念?产米七成,足可养活壮劳力,三百五十万。以全家老小计,可活民一千七百五十万口。
  蓟国今不足五百万口。换言之,凭一国之力,蓟王可活一千余万流民。
  须知,时下大汉不过五千万口。黄巾乱后,饿殍遍地。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今年岁首上计汇总,已不足三千万口。
  二千万汉民,或死于兵祸,或死于饥荒,或死于大疫,或被裹挟山林,或避入豪强坞堡,不一而足。
  宫内传闻。得知万民饥流,竟减口二千余万。陛下已多日未到西园游乐,与年十四到十八,皆穿开裆裤的宫女,醉生梦死。
  陛下虽不愿做明君,却“乱而无损”。具有成为有道明君的一切必要所需。奈何,人各有志。从河间走出的少年,视界只有这么大。
  不妨一切用数字说话。
  数年之前,煌煌天汉,足有五千余万,乃至六千万口。数年之后,只剩一半。史家笔笔记录在案,又岂是一句“天灾人祸”能够书录殆尽。当中有多少生离死别,惨绝人寰。又何须明言。
  于是乎。听闻蓟王给五百万羌氐诸胡,以“类国民身份”。陛下竟有些许的感动。
  五百万新增之口,让陛下多少洗去了减口二千万的负罪感。
  西邸热闹繁华,依旧。
  又传闻,陛下已开始进补虎狼之药,只为尽未尽之兴。
  陛下今年春秋几何?二十有八。
  如日中天之时,已食用丸药。命又岂能长久。
  想来陛下自己也心知肚明。
  于是才对蓟王百般荣宠。万一盛年而崩,蓟王当比周公,辅佐幼主,再续国祚。
  大震关,云霞殿。
  欢迎罗马使团的晚宴上。神圣与魅惑时刻交织,危险与死亡如影随形的圣火女祭司阿奇丽娅。自是全场最瞩目的焦点。
  罗马皇帝康茂德,酷爱角斗表演。甚至亲自下场参与角斗。上行而下效。整个罗马乃至更远的邻国,皆为角斗而疯狂。最著名的女性角斗士阿奇丽娅,应运而生。号称“死亡女神”。自然受到上至皇帝、元老院、权贵,下至公民、同盟、自由人乃至奴隶民的狂热追捧。又因圣火女祭司的崇高身份,让阿奇丽娅无法被世俗染指。
  这种源自信仰深处的“贞操带”,与来自神性的禁欲折磨,让整个罗马为之暴躁而疯狂。每次观看阿奇丽娅的竞技表演,观众就如同发情期的公马,歇斯底里,异常暴躁,却又无从发泄。
  与今晚宴席上,齐聚一堂的各族豪帅,一般无二。
  只不过。比起罗马异教的禁锢,各族豪帅们深深惧怕的,却是虎踞关山的蓟王。
  与会之人皆已发现。罗马国使阿奇丽娅裙摆之下,丝光华彩一闪而逝。显然,她穿着只有蓟王女伴才许穿着的素纱足衣。
  绝色尤物,自是蓟王的禁脔。
第169章
白玉之精
  蒲桃美酒,斟满夜光杯。
  酒泉夜光杯,采祁连山“酒泉玉”精工雕琢而成。造型多样,玲珑剔透。抗高温,耐严寒,酒烫不炸,酒冷不裂,碰击不碎。如在夜晚,对皎月斟杯,杯体生辉,光彩熠熠。
  河西四郡,素有“金张掖、银武威、玉酒泉”之称。酒泉夜光杯历史悠久,享誉海内。早在穆天子时便有记载。时,西域献“夜光常满杯”。传言“杯是白玉之精,光明夜照”。特别当杯中斟满蒲桃美酒时,月下波光粼粼,煞是好看。穆天子,圣颜大悦。下令重赏使节。夜光杯从此诞生,也因此得名。
  推杯换盏,把酒言欢。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再仰首,主位已空。
  门下督郑泰,起身罢筵,代主送客。
  与会来宾,尽兴而归。乘幕府马车,出关首,绕肩关,赴西坂陇右大使馆。馆中精舍,美轮美奂。重楼飞阁,好似天上人间。三十六部东羌,三十六部杂羌,十二部氐酋,卢水义从胡酋等,陇右各部豪帅,皆常驻馆中。
  罗马使节,圣火祭司阿奇丽娅,被蓟王留宿云霞殿,自不出意外。
  “希雷娅何在?”圣火祭司星眸流转,顾盼生姿。贵为蓟王座上主宾,让习惯被权贵围绕的圣火女祭,意气风发。
  “女御长已安寝,圣祭请随我前往客舍安睡。”引路宫人,乃钟存羌女。为大月氏裔。
  古羌,其实是陇右许多不同族群的统称。有着各自不同的文化、传统、习俗、服饰、语言等。唯一相同,皆逐水草而居,善驯养家禽。故而。“古羌人”与后世羌族,并非同一概念。早在上古时,殷人便把西方许多部落,统称为“羌方”。
  换言之,钟存古羌,亦包含许多不同部落,乃至不同人种。
  那么问题来了。判断族群归属,是根据血脉传递,还是文化传承。
  后世,关于匈人和匈奴人的争论,甚嚣尘上。
  双方争论的焦点,乃是双方基因差异很大,但习俗相近。事实上,通过基因来判断族群归属,其实是西方“血统论”的延续。所有据此而得出的结论,归根结底,皆属于血统论范畴。
  那么。若羌人是陇右不同族群的统称。出身东胡的匈奴、鲜卑、乌桓,是否又是不同时期,农耕文明对草原文明的不同称谓呢。据此再上溯到神话时代,女娲造人时,是否有一个“通用模板”,而后不断人为干预基因异变,于是诞生出五花八门的种群呢。
  换言之,若只论血统,则万法归宗。华夏皆为女娲后代,本不分彼此。
  于是在刘备看来。匈奴人与匈人的争论,其核心乃是:东西方两种思维方式,普世价值观,以及“文明话语权”的对立与冲突。简言之。族群的划分,究竟是唯血统论,还是文化认同。亦或是,兼而有之。
  《左传·成公四年》:“史佚之《志》有之,曰:‘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楚虽大,非吾族也,其肯字我乎?”
  本意为:不是同家族之人,必不与我同心。
  后经放大,“族类”成为“族群”的代称。
  何为“我族类”。刘备倒觉得,“着汉服,行汉礼;说汉话,书汉隶”的羌户,亦“我族类”。
  言归正传。
  “凹”字形关首,东西偏殿与云霞正殿,自二层之上,以飞阁相架,呈“凵”字形相通。
  “圣祭,请走这边。”转角下楼时,宫女将习惯左转的阿奇丽娅,引向右手。
  “左边通往何处?”阿奇丽娅轻吐酒嗝,一时暗香浮动。
  “通往浴室。”宫女低头答道。
  阿奇丽娅不置可否。便随宫女前往客舍。
  推门视之,富丽堂皇。汉人内敛而克制的简约之风,收放自如。室内陈设,样样精美。放眼望去,无处不华。
  “圣祭请早些安寝。凡有所需,只需唤一声便可。奴婢便候在廊下。”宫女躬身后退。
  “多谢。”阿奇丽娅久居陇右大使馆,对汉式陈设皆不陌生。这便入盥洗室沐浴更衣,再入寝室安睡。
  梦中。她乘小船,从一处悬崖底部的细缝,划入巨大的洞穴。四周一片漆黑,伸手不见五指,等双目渐能是视物,只见洞中海水,闪闪发光。随波荡漾,彷如蓝色火焰。舟行其间,又好似漂浮在湛蓝的天空之上。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87/20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