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的日常(校对)第69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93/2006

  “废园如何作价?”陛下正踌躇间,忽见掖庭令毕岚亦在,忽灵光一现。细细思来,这便笑叹:“贾文和,果然智多善谋。”
  “陛下何意?”黄门令左丰斗胆仰问。
  窥破贾诩之谋,陛下亦甚是得意:“掖庭令善营造,贾诩将你二人一同请去。便是想让朕替蓟王重修菟园。”
  掖庭令毕岚这便醒悟:“原来如此。”
  左丰亦醒悟:“奴婢听闻蓟王与钟羌女豪成婚时,女豪陪嫁百车昆冈美玉。其中白玉无瑕者,蓟王此来必入贡。”
  “哈哈!”陛下岂能不知:“蓟王善与朕讨价还价。言外之意:美玉无价,求赐园一座。”
  再深想,陛下又言道:“蓟王向来有礼有节。此园若自行索取,必遭口食。或有人谗言:蓟王欲比‘跋扈将军’否?”
  “然若是陛下所赐,自可堵悠悠众口。”黄门令左丰亦醒悟。
  “蓟王一片苦心,朕焉能不成全。”说完,陛下便看向掖庭令毕岚:“即日起,从永安宫抽一半工匠,重修菟园。”
  “老奴,领命!”
  这些天以来。寸步不离,夜以继日。陪侍一旁的张让、赵忠等人,各自叹息。陛下聪慧如此,却不能心系社稷。是福是祸,未可知也。
  马市,胡姬酒肆。
  三楼春晖包房。
  风尘仆仆,回京述职的轻车将军曹操,常服入内。只见一众好友皆在。独缺大将军长史袁绍。
  “孟德!”骠骑将军董重,起身相迎。此次欢宴,便是董重相邀。
  “操拜见骠骑将军。”曹操含笑行礼。
  却被董重一把托起:“皆是昔日好友。何必见外。来来来,我与你介绍。”
  不由分说,便将曹操拖向人群:“文台何在?”
  便有一人,闻声出列。
  “富春孙坚,见过曹轻车。”
  曹操抬眼一看,见他容貌不凡,气势雄壮。不禁一喜,这便肃容回礼:“谯县曹操,幸会幸会。”
  董重甚是得意:“文台乃当世虎将,本以为当为玄德所得,不料却被我捷足先登。哈哈!”
  “呵呵。”曹操亦笑道:“孙将军勇冠三军,操亦有耳闻。”
  孙坚笑答:“区区蟊贼,何足挂齿。闻曹轻车为妇孺以身挡箭,坚相见恨晚。”
  “二位皆我朝肱股之臣。”董重紧打圆场:“来来来,先入席,你我把酒言欢,不醉不归。”
  “请。”曹操先请。
  “请。”孙坚回请。
  董骠骑被推上主座。众好友这才依次落座。
  须臾,包间开启。骠骑将军府主簿张逊,又引一人入内。
  正是新任永乐少府,杨彪。
  杨彪出身弘农杨氏。曾祖父杨震、祖父杨秉、父亲杨赐,先后官居太尉,且皆以忠直著名。弘农杨氏与汝南袁氏同为时下名门大族。
  董骠骑能请来文先公,席上众人无比振奋。与有荣焉。
  董重不敢托大,领一众好友,起身相迎。
  杨彪任永乐少府,食俸中二千石。乃文官之首。轻车将军曹操秩二千石,乃武官之首。五官中郎将孙坚比二千石,居其次。
  待众人依次落座,董重以目光相示。骠骑幕府主簿张逊,遂举杯出列,为众人歌赋助兴。
  文有杨彪,武有孙曹。此宴堪称群英荟萃。
  所谓闻风传十里。洛阳城没有秘密。今日董重设宴为旧友曹操接风洗尘,能请来永乐少府杨彪,当令人刮目相看。
  时人重名。
  所谓有幸在列,又所谓耻与为伍。
  是荣是辱,便看何人为东主,何为为主宾,何人为客首。
  董重与曹操、杨彪三人并列。足以助长声势也。
  杨彪至孝。老父杨赐沉疴卧床,奈何外出为官,日日心急如焚。得太后诰命,再为京官,如何能不心存感激。加之董重又从太医令张奉处取来杨赐病症,托右丞贾诩六百里传回蓟国国医馆。由华大夫再诊,开出药方,再从董太后处取来市面上难以寻觅的诸多珍稀药材,配成药剂,赠与杨彪。煎成药汤喂老父服下,病症已多有起色。
  提携之恩,赠药之义。双管齐下,董重开口相邀,杨彪又如何能拒绝。
  席间,董重离席敬酒。慨言道:大乱将止,朝政日非。身为外戚,又居高位,却恨才疏学浅,不能为国尽忠,为主分忧。府中缺长史,乃至无法尽其能事。如之奈何。
  杨彪落杯后,言道:我举一人。
  董重大喜:是何人也?
  杨彪答道:海内名士,鲁国孔文举。
第178章
一门争义
  “可是孔夫子二十世孙、太山都尉孔宙之子。孔融,孔文举。”董重焉能不知。
  “正是。”杨彪对曰。
  孔融少有异才,勤奋好学,曾受李膺赞许。后与平原陶丘洪、陈留边让并称于世。
  十三岁时,其父孔宙去世,孔融悲痛过度,需人扶才能站起,州里因赞其孝行。逢党锢,名士张俭为中常侍侯览所恨,密令州郡捉拿。张俭与孔融兄长孔褒为至交好友,于是便逃到孔褒家中。恰逢孔褒不在。时孔融年仅十六,张俭以其年轻,未告知原委。孔融看他窘迫,便对张俭说:“兄长虽未归,难道我就不能做主收留你吗?”遂留张俭藏于家中。
  后事发,自国相以下,皆暗压此事,张俭得以逃脱。孔褒、孔融则被逮捕入狱。但不知兄弟二人,是谁犯了窝藏之罪。官吏审问,孔融答曰:“收匿张俭的是我,有罪归我。”孔褒却说:“张俭来寻我,非弟之罪。罪在我,甘愿赴死。”又问孔母,孔母答曰:“年长之人承担家事,罪责在我。”见一门争着赴死,郡县迟疑不决,遂向朝廷请示。诏定孔褒之罪,死于狱中。孔融因此事而闻名。州郡徵辟,皆不就。
  后受时任司徒的杨赐征召,为司徒掾属。年初,何进升任大将军,杨赐遣孔融登门道贺。因门人怠慢,未及时通报,孔融怒把名刺夺回,自责而去。大将军以为有失脸面,欲派剑客追杀孔融。便有宾客进言:“孔文举有盛名,大将军若与其结怨,四方之士皆会相随而去。不如以礼相待,使天下人皆知将军胸怀广大。”
  何进纳其言,征辟孔融为大将军掾属,又举其为高第,迁任侍御史。不久,孔融便因与上司,御史中丞赵舍不和,托病归家。
  正因是老父的掾属,杨彪这才举荐孔融给骠骑大将军。
  “闻此人刚直不阿。曾奉司徒命,核官僚之贪浊者,将加贬黜。孔融多举宦官亲族。尚书梁鹄害怕得罪宦官,于是召孔融等属官诘问斥责,孔融陈述宦官子弟的罪恶,毫不隐讳。”董重讪笑:“海内名士,如何能屈就我之门下。”
  杨彪进言道:“孔融一门争义,长兄孔褒因而被害。故孔融对十常侍等人,切齿生恨。将军贵为外戚,他日若掌大权,宦官焉能不除?”
  外戚与宦官相杀,几成惯例。
  董重这便醒悟:“因可假我之手,铲除内宦。孔文举才愿屈就我门下。”
  “然也。”杨彪又道:“如将军所言,孔文举乃海内名士。若得他鼎力相助,天下有识之士,必纷纷来投。那时,将军府中人才济济,何愁大事不成。”
  “妙极!”董重抚掌而笑。笑罢又忙举杯道谢:“多谢少府,解我心忧。”
  “区区小事,不敢言谢。”杨彪亦举杯。
  待董重起身归位,一直侧眼相看的曹操这便离席,请董骠骑同去更衣。
  董重欣然应约,与曹操同往。
  曹操这便已密语相问:“杨少府举孔文举,董骠骑可知其深意?”
  “未知也。”董重一愣。
  “今朝外戚,设有二府。大将军何进所用,皆豪门。大将军府长史,便是本初。何进能有如今声势,本初居功甚伟。正因大将军府权重,才显骠骑府权轻。今杨少府举孔文举为骠骑府长史,便欲借士人之力,为将军壮大声势也。”曹操笑道。
  “原来如此。”董重这才醒悟。
  两府背后的明争暗斗,实则为豪门与士族之争。世家豪门,借大将军何进之力,掌握大权。而两汉以来,逐渐壮大的士族,亦想借董重之力,分一杯羹。
  剩下寒门,或依附宦官。或入鸿都门学。或北上四方馆、西进四海馆,投奔蓟王。不一而足。
  熙熙攘攘,利来利往。
  说白了,阵营分立,还是利益之争。
  话说。幕府车驾出东口驿,入关中。车过汧县,渝麇侯耿协,出迎十里。
  盛情难却。刘备遂入城赴宴。
  都护西域辅汉大将军,蓟王刘备。高官显爵,自入主座。渝麇侯为蓟王引荐。席上作陪之人,皆是今汉世家之主。所谓兴今汉之六大家族,多已名存实亡。更有如窦融、梁统二家,因后人弄权而身死族灭。
  然六大世家依附帝国,二百余年。开枝散叶,相互攀缠,已是树大根深。与其同气连枝的世家豪右,多如牛毛。
  光武帝为笼络功臣宿将,多与之联姻。以至于今汉选后,不出窦融、邓禹、马援、梁统等,六大家族之外。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93/20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