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的日常(校对)第71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11/2006

  “谢陛下。”刘备再拜就坐。
  见身后二妃与刘备颇多默契共生,举案齐眉。所谓家和万事兴。陛下不禁感叹:“蓟王果然一世人杰。”
  刘备不解圣意,遂谨慎作答:“陛下谬赞。臣不过是十里楼桑,一少年耳。”
  “好个十里楼桑一少年。”陛下亦感同身受:“朕,何尝不是解渎亭下一少年。”
  刘备再拜:“臣,岂敢与陛下并列。”
  “朕知你有礼有节。接人待物,不曾有失。然此乃家宴,殿中亦只有宗室家眷。你我又同出高皇一脉,年龄相仿,无需见外。”陛下笑道。
  “臣,遵命。”刘备稍作放松。
  “王太妃可好?”陛下问道。
  “母亲一切安好。”刘备答曰。
  “国内一切如常否?”陛下再问。
  “一切如常。”刘备再答。
  “立冬之后,稻收伊始。今季蓟国有良田几何?”陛下三问。
  “我国今季,编户齐民当破五百万口,良田五十万顷。均产六石计,岁入新谷一亿五千万石。”刘备脱口而出。
  见王美人不禁惊呼掩口。何后展颜一笑:“如此说来。明春上计,蓟王当献岁币三亿一千五百万。”
  “正是如此!”陛下欣然笑道:“皆是蓟国上币否?”
  “然也。”刘备轻轻点头。
  “哈哈!”陛下大喜:“待开春,蓟王当与朕同下销金窟,共赏铜钱雨落。”
  “臣,敢不从命。”
  目视蓟王一身金玉,何后眸生春水:“岁入新谷一亿五千万石,一石谷作价三百蓟钱(大钱)。足可得四百五十亿。”
  刘备对曰:“此乃举国所得。三十税一,所剩无几。”
  一问一答间,何后竟已算出:“三十税一,得钱十五亿。”
  陛下长袖一挥:“蓟王当面,何必言钱。”
  此不过田赋一项之收入。算赋、口赋、户赋、更赋、市租、关赋……林林总总,再加蓟王自家营生,获利何止百亿。
  何后掩口而笑。眸中尽是深意。如何才能让蓟王,心甘情愿,双手奉上。
  刘备早已见惯不怪。不去招惹她便是。
  何后忽觉眼角刺痛。微抬螓首,只见蓟王身后,何氏目光清洌。随之收拢媚态,顿时母仪天下。
  所幸宗正署一众属吏颇为干练。接来送往,井井有条。勋贵入右殿,百官入左殿。礼单呈上,贺礼清点封箱,送入库房。待礼毕,自有心腹女中大夫,比对礼单,逐次清点。将贺礼按时令区分。鲜果、糕饼等不宜存放之物,或转赐亲眷,或赏赐内官。丝绸、钱币、金饼等贵重物品,分门别类,入帐内府。存以后用。
  皇太后寿,乃国礼。便是陛下亦有贺礼奉上。可想而知,宗室百官,又当如何。
  永安宫新修库房,一次装满。乐得长乐少府程璜,亦喜笑颜开。足见一斑。
  忙忙碌碌,一日已逝。
  华灯初上,宗正刘焉登台拜见。言,百官齐聚,万事皆备。
  陛下欣然起身:“且去为太后祝寿。”
  《晋书·礼志》曰:元正上寿,谒者引王诣樽酌寿酒,跪授侍中,侍中跪置御坐前。王还,王自酌,置位前。谒者跪奏:“藩王臣某等奉觞再拜上千万岁。”四箱乐作,百官再拜已,饮,又再拜。谒者引王等还本位。陛下者传就席,群臣皆跪诺。侍中、中书令、尚书令各于殿上上寿酒。登歌乐升,太官又行御酒。御酒升阶,太官令(一作大官令。秦置。为少府属官,掌宫廷膳食、酒果等。汉、魏同。)跪授侍郎,侍郎跪进御坐前。乃行百官酒。太乐令跪奏“登歌”,三终乃降。太官令跪请具御饭,到阶,群臣皆起。太官令持羹跪授司徒,持饭跪授大司农,尚食持案并授持节,持节跪进御坐前。群臣就席。太乐令跪奏“奏食举乐”。太官行百官饭案遍。食毕,太乐令跪奏“请进乐”。乐以次作。鼓吹令又前跪奏“请以次进众伎”。乃召诸郡计吏前,受敕戒于阶下。宴乐毕,谒者一人跪奏“请罢退”。钟鼓作,群臣北面再拜,出。
  仪程大致如此。
  景福殿内,金碧辉煌,堆光如昼。
  百官就位,陛下亲临。待窦太后步入帘后。
  程璜高唱:“太后为君兴——”
  陛下领群臣行叩拜大礼。
  窦太后自帘后言道:“赐酒。”
  便有永安宫中谒者,“樽酌寿酒”。
第002章
西邸惊变
  比起九品中正制的魏晋,汉家更崇尚自由之风。更显“家常”。
  席间并无这许多仪式化的仪程。太后口出“赐酒”,便有宫中谒者,合力抬出一座座酒樽,依次为百官斟满耳杯。时下,青铜重器多已不用。正如“樽”的流行。显而易见,时下盛器,多是漆木质地。既美观又轻便。
  陛下、皇后,王美人,蓟王与二位王侧妃,则由太官令亲自斟杯。
  而后陛下捧杯离席,自跪殿前。蓟王及百官依次捧杯,列跪陛下身后。
  太官令跪奏:“陛下、蓟王,与臣何进、董重等,奉觞再拜太后千万岁。”
  “臣等,奉觞再拜太后千万岁!”百官齐声高唱。
  四周钟鼓乐作,百官再拜。饮,又再拜。
  太官令引陛下、蓟王,还本位。
  长乐少府程璜高唱:“百官就席——”
  群臣皆跪诺(跪地称喏),依次入席。
  侍中、御史中丞、尚书令,各于殿上,上寿酒。奏“登歌乐升”,太官又行御酒。
  上古时,“登”、“升”通用。故“登歌”又称“升歌”,乃礼乐文化之一种。约源自周时宗庙祭祀,亦用于乡饮酒礼、大射礼等。亦是时下朝廷祀典、朝会宴飨等仪式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简言之,乃是特定的礼乐仪式。
  永安宫谒者,抬御酒自堂下拾级而上(注意走位),太官令跪授侍郎,侍郎跪进御坐前。乃行“百官酒(为百官斟酒)”。太乐令跪奏“登歌(固定伴奏曲)”,“三终乃降(奏毕三个乐章)”。
  换言之。在“登歌”奏响的这段时间里,是与会人员的宴饮时间。奏毕三个乐章,宴饮结束。
  接着,太官令跪请“具御饭(一起吃饭)”,(御饭)到阶,群臣皆起。太官令持羹跪授司徒,持饭跪授大司农,尚食(官职,掌供奉皇帝膳食)持案并授持节,持节跪进御坐前(先给太后、陛下盛饭)。群臣就席。太乐令跪奏“奏食举乐”。太官行“百官饭”案遍(再给百官盛饭)。
  和先前饮酒类似,吃饭也要伴奏。
  食毕,太乐令跪奏“请进乐”。乐以次作(按照乐章,依次奏乐)。鼓吹令又前跪奏“请以次进众伎”。
  酒足饭饱,再欣赏歌舞伎表演。
  宴乐毕,谒者一人跪奏“请罢退”。钟鼓作,群臣北面再拜,出。
  看完表演,退场曲响起。群臣再拜,依次出宫。
  简言之。整个“上寿礼”,大约分四个仪式:祝寿、饮酒、用膳、歌舞表演。每个仪式,皆有固定的礼乐与之相配。礼乐即是仪轨,又用于分隔、计时。“登歌乐升”时,饮酒。“奏食举乐”时,用膳。“请进乐”时,“请以次进众伎”,欣赏歌舞伎表演。“请罢退”时,钟鼓作,群臣再拜而出。
  看似严肃无趣,实则不然。
  席间觥筹交错,便有朝中雅士长揖而出,引吭高歌。先敬太后,再敬陛下,三敬蓟王。隔席互饮,隔案对饮,皆是常态。并无半点拘束。只需不袒胸露背,衣衫不整,口出不敬之语,皆无伤大雅。
  汉家便是如此。庙堂和江湖,相隔不过咫尺。
  陛下喜食胡饼。窦太后特意准备。由长乐少府程璜,亲自承给陛下。
  陛下又与皇后、王美人分食。一家三口,其乐融融。
  当真羡煞旁人。
  群臣离席敬酒时。敬蓟王者,尤其多。不敢灌陛下。蓟王生性洒脱,百无禁忌。又有重名,正当适宜。
  蓟王亦是来者不拒。喝了不少蓟国进贡的翠玉琼浆。
  见蓟王千杯不醉。反倒是敬酒百官,脚步虚浮,摇晃归位。帘后窦太后亦不禁掩口。听闻翠玉琼浆,陛下连喝三杯,便长醉不醒。蓟王怕只多不少。果然有容乃大。
  酒足饭饱,陛下起身罢筵。
  不等太官令出声,先已察言观色的永乐少府程璜高声唱喝:“请罢退——”
  这一声吆喝,悠远浑厚,中气十足。
  群臣闻声落箸,离席再拜。鱼贯而出。
  刘备亦与太后、陛下道别。在二妃的搀扶下登车。出上东门御道,入殖货里辅汉大将军府。
  洗漱更衣,大被同眠,温香软玉,一夜无话。
  鸡鸣时分,府门忽被人大力擂响。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11/20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