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的日常(校对)第7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2/2006

  且与一般的市籍庸工不同,楼桑雇工都有田产。
  市楼建成后,市长耿雍的官舍便从赀库搬到了楼内三层。一层乃市中属吏公舍。二层为刺奸、贼捕。四层藏文书纪要。顶层阁中,置有钟鼓。开市鸣钟,闭市敲鼓。所以市楼又被称为钟鼓楼。
  市楼门侧置一布告栏。栏内张贴有各家各户的雇佣告示。受雇者只需到楼内签订劵书,便可受雇。
  十分方便。
  布告栏是刘备的发明。类似‘扁书’。
  所谓‘扁书’,就是将政令、法律,书写在木板之上,悬于高处的一种诏令、律法的公布形式。此或是匾额的正经起源。
  原先,最基层的官吏,要把朝廷诏书,一字不错的抄写在乡亭的墙壁上,告知世人。后来改为书写在木板上,或直接以‘扁书’悬挂在市里乡亭。刘备不过是将这块用于书写诏令的木板,做成布告栏,固定在市楼前罢了。
  之所以称‘布告’,是因各种告示,皆写在一块三指见方的布条上。所以称为‘布告’。
  少君侯自是一等一的用工大户。虽多是一月一签。干好却可续签。续满一年,便可再续一年。如此便不用每月续约。
  除了朝廷规定的赋税,少君侯不会另加盘剥。楼桑民众生活富足安逸,惹人艳羡。
  事实上,只三十税一的田租,成人(十五以上到五十六岁)每年一百二十钱的算赋,未成人(七岁至十四岁)每年二十三钱的口赋,每户每年二百钱的户赋。
  此四项相加,少君侯一年约有:四千石的田租,一百四十四万钱的算赋,十万钱的口赋,四十万钱的户赋。
  谷一石两百二十钱。换算之后,少君侯年入两百八十二万钱。
  除去向朝廷缴纳‘献费’等开支,刘备仍能盈余一百五十六万钱。
  所谓‘献费’,是指诸王列侯的封地,田租、算赋和口赋由诸王列侯征收,但要交一部分给皇帝专享。称为:献费。‘人岁六十三钱’。
  原本献费也是要另行收取的。刘备却选择代付。
  实在是不好意思再抽税了……
  正如前面所说,这个时代田租虽轻,赋税却重。以刘备家的租税收入来看,田租不过是总收入的三分之一。
  此是对编户齐民。市中商户,赋税非但数倍于齐民,还需另缴:市租。市租,乃是商业税。
  林林种种加起来,不算自家百亩良田、寝肆、酒垆、汤池、客舍的收益,只税赋刘备便年入两百万钱。
  他还只是一个亭侯。
  当然,以楼桑邑两千余户的规模来说,他的收入已堪比乡候。
  然,有辽东豪商田韶,为其幼子入学楼桑,一掷五百万钱!乃是刘备两年半的封邑收入。
  这个时代,真心别比富。
  收入颇丰,支出也大。治舍盖屋、伐薪作炭、种禾织垫、造船架桥、通渠铺路、都是刘备先行垫付。获利齐民逐岁返还,分期付款。总体来说,入能敷出,账面持平。
  两万余口的聚落,人手也渐不够用。刘备这便书信县中,从涿县各地广招良匠。
  旱地改水田,是重中之重。只可惜清溪水渠,芒种前未能完成。本季依旧种麦。按照进度,来年必不会误了农时。
  耿雍忙于市中,置舍(驿站)中的置长(驿长)一职,便交由崔钧兼顾。虽说都是斗食(月谷十一斛)小吏,却可除一切徭役!切莫小看了楼桑邮驿。因挂着少君侯的名义,百姓的书信包裹往来,皆可使用邮传。不要太方便!当然,书信包裹都要经过邮书史、邮书令史、邮佐的层层勘验,才能寄出。规矩都懂。万一混入奸佞细作,用书信诬陷少君侯,岂非万死莫辞。
  自崔钧一下,还有置丞、置掾、置尉、置啬夫、置佐,厩啬夫、厩佐、主办,厨啬夫、厨材、传舍啬夫、传舍佐,邮书史、邮书令史、邮佐,驿佐、驿令史,问通官(处理戍边书信往来)、外邮掾(处理涉外郡国书信往来)……
  加上邮卒、马夫、庖厨、仆从,崔钧竟管理百人!
  斗食是朝廷的俸禄,刘备还有一份封赏。十分优厚。
  置舍建在楼桑正南。楼高五层,入双阙后可见。乃是一栋横跨官道的门楼状建筑。传舍邮驿,分列左右。后院还建有马厩,车房。十分雄壮。前汉末年,天下大乱。王莽纂权,诸侯并起。传舍邮亭多遭焚毁,十不存一。刘备主动要建置舍,县中自然是满口同意。
  然,与东西两处入口一样,也未增建邑门。
  恩师卢植言道:此乃开门揖盗。
  好在邻里和睦。部曲精卒守土有方。人员往来虽密,却不见贼寇。
  立秋前后,楼桑白湖终于连成一片。桥楼已造过半。顺阳卫亲族半数迁入新居。桥楼归市,渐成气候。
  水军部曲,也算初成。
  潘鸿、朱盖二将,率领麾下部曲,乘舲舟来往于清溪沟渠,日夜巡逻。防止即将丰收的稻谷,被贼人纵火抢掠。
  学坛的宿馆也扩建完毕。宿馆背靠前院左右侧墙而建,分三层。与酒垆类似。一层是通铺,隔成数间大屋。二层是精舍,四人一间。三层是别馆,供世家贵族子弟携婢女家仆起居。
  寒门子弟的食宿学费,一概由刘备支付。世家贵族子弟的一切用度,则需自费。若愿住通铺,吃简餐,即便是贵族子弟也无需付费。除此之外并无不同。
  同堂课业,因材施教。皆出自四位大儒,未有偏颇。
第085章
学而实习
  想要管理好一个两万余口的邑落,绝非易事。市长耿雍、置长崔钧,皆来相告说,缺少人手。
  市中、邮驿,看似职位卑小,却非习文断字、颇通算术者,不能任。
  宗人和附民中,识字者少之又少。不然,刘氏一族也不会每代只选出四人,送入私学。足见学资很贵。
  刘备这便去找恩师。
  恩师说,又有何难。学坛中的适龄弟子均可出任。斗食小吏,豪门贵胄看之不上。却是寒门庶子的出头良机。这便找来另外三位大儒,筛选合适弟子,充入门庭。以解缺人之忧。
  说是斗食,其实并非如此。朝廷俸禄,加侯府封赏,可秩比百石。年俸五万钱。已算丰厚。
  类似以授业弟子入公职者,刘备称之曰:实习生。
  楼桑邑市繁华。老鸦渡的耿氏制陶,索性举家搬到楼桑。买了一处靠近港口的宅院居住。
  这么做,也是为防止搪瓷等工艺被有心人盗取。
  如此一来,陶瓷也成为楼桑的特产之一。
  清溪能行百石商船。与老鸦渡并无差别。楼桑邑本就富庶,更是南北货物,往来行商聚集之地,把陶瓷商肆开到这里,自然是上上之选。耿雍家不愧世代经商,很有眼力。
  崔钧忙于邮驿,崔氏商队便交给了从洛阳返回的兄长崔均。日进斗金的茶馆也一并交由兄长打理。崔均,字元平。为人忠直,一直在其父身边行走。如今从叔崔寔在学坛授业,故而崔氏族人滞留楼桑者,颇多。
  封邑事情繁多。虽不需刘备事事操心,却也要听属下时时通报。得到他的首肯,方能实施。
  无奈只能滞留家中,无法远行。
  家中艳婢各司其职,谨守规矩,未曾有失。宗人附属皆呼公孙氏:少夫人。坐实了正妻的身份,让公孙氏病情大为好转,也让刘备心安不少。
  盐渍木虽能防火,却不能绝火。若有人故意纵火,木材总归会燃烧。刘备问过苏伯。苏伯命人端来一罐色灰白的漆料。刘备搅了搅,似乎是一种类似熟石灰的矿物质胶,又像是一种掺了水的黏土。当是白垩掺杂了些纯天然的阻燃物质。
  苏伯说,此乃白漆,能辟火。先涂抹于梁柱,风干后再上木漆,便可辟火。加之时人防火意识极强,亭中亦有亭卒专职灭火。楼桑所建重楼又不用茅草而是砖瓦青石,户户置大缸蓄水防患于未然,故能免灾。
  中庭的七层重楼住了不少人。前院的五层高楼除了日常待客,并无它用。交由苏伯慢慢装饰。所谓‘雕楹漆铜’,就是这个时代的高级审美。凭栏而望,楼桑尽在眼底。回想数年前的茅屋黄犬,陌上篱桑,已是天壤之别。
  若底层着火,又该如何?
  刘备心中一动:滑翔伞。
  《墨子·鲁问》中提到,公输子削竹木以为鹊,三日不下。还造了能载人的大木鸢,在战争中侦查敌情。《渚宫旧事》亦有记载:“尝为木鸢,乘之以窥宋城。”
  ‘乘之以窥宋城’,只此一句便已说明,大木鸢不仅能载人,还能飞高,越过城墙。
  先人能做,当下亦能做。
  刘备找来苏伯,将杂书中所说的木鸢画出草图,让他依样制作。木鸢有两个关键:射高和滑翔。
  将木鸢从地面射向半空,然后展翅滑翔。
  想将木鸾射出,必用床弩。
  床弩最早出现于春秋战国,由绞盘上弦,射程较远,但精度不佳,一般多为齐射。
  本朝,床弩已大规模使用。《后汉书·陈球传》记载,陈球曾“弦大木为弓,羽矛为矢,引机发之,远射千余步,多所杀伤”。此弩仅用手擘、足踏之力难以张开,故称床弩。其大型铜弩机,长一尺七寸,宽四寸,通高一尺三寸。弩臂长丈余,用于弹射木鸢或许够用。
  滑翔自然靠双翼。
  材质也不复杂,薄蒙皮便可。关键是三角翼的展幅角度,以及人员吊挂其下的重心支撑。
  这些都不是问题。只需多次试验,便能找出关窍。以防万一,苏伯在船坞旁另起一高台,将木鸢向白湖发射。又找身形瘦小且颇通水性者试乘,可免损伤。
  连发弩,并不能连续射击。而是能一次射出五支弩箭。所以连发弩又叫并发连弩。由战国时的双矢并发连弩,改进而成。根据并发出的弩箭的数量,名称各不相同。有三矢、四矢、五矢。楼桑弩手装备的连发弩,全称:五矢并发连弩。
  大儒刘宠曾为将作大匠,杂学渊源深厚。
  除了并发连弩,还有刀车。
  刀车,又名塞门刀车。
  乃守城器械。城门被破时,可用来塞门。前刀壁上装有十二四把钢刀,使用时将车推至城门缺口处,既可杀伤敌人,又可挡住敌方的矢、石。因设有刀障,对方亦很难攀援,形成活动壁垒。车上开有箭窗,还可居高向外射击。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2/20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