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的日常(校对)第75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51/2006

  与谁和亲,与谁联姻,与谁生子。便是顺序先后,心中皆有抉择。少时长姐,诞下麟儿嫡长子。谁还敢说不后宫!
  笼络世家,弊大于利。故蓟王宫中,少名门仕女。和亲西域五十五国,将遥远绿洲尽数归于都护府治下,为大汉藩屏,有百利而无一害。与三百单一亚马逊,诞生勇者血脉,为我大汉开疆辟土,布种天下。亦是大大利好。
  没有强壮坚韧之虎狼躯,百折不挠之英雄志,如何乘风破浪,远涉万里。
  世人只知青铜五小强,还有谁曾记得,城户光政“百子献祭”。
  若只寻一己之私欲。
  宫中歌伎舞姬,或早人满为患,当比肩陛下,不下万人。一路走来,世家大族,争相攀附。凡有所赠,蓟王皆婉拒。美色当头,利欲熏心。天下又有何人能孤身幸免。然蓟王,却忍住了。衣食住行,恪守王爵礼制。富有千里,不过百亩家田,余下悉数赐予国民。正如被陛下嗤之以鼻的那句“朕富有四海”。蓟国千里沃土,又有多少真正划在蓟王名下。
  连陛下都不能幸免。
  蓟王,因何能免俗。
  只因刘三墩,身具王者之心。天下如行尸走肉,欲仙欲死,何其多也。终其一生,不过为“口舌之欲,长短之争(正确理解)”。正因私欲太多,故古之君子,日三省吾身。道家不惜斩三尸,佛门不惜舍六根。更有旁门歪道,无所不用其极。
  在活尸眼里。世间万物皆肮脏恶臭,丑陋不堪。而在王的眼中,天地浩荡,正气长存。
  今日之丑陋,乃为明日之脱胎换骨,否极泰来。
  汉末国祚不继,大势且去。非人力能及,不可强求。
  故智深如郭林宗,归隐山林,与大汉同朽。
  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
  却有先主,众人皆醉我独醒。毕其一生,力挽狂澜。便是口灿莲花,指鹿为马,颠倒黑白,又能如何。且问,丞相因何鞠躬尽瘁,关公为何誓不降曹。便是偷得万里江山,又干得如何。可比前朝好。
  后世段子手,牛逼可休矣。
  人生在世,弹指一瞬。只看如何择选。是人如活尸,苟且偷生;还是不舍初心,砥砺前行,加冕为王:『成为自我的主宰』。
  先愉悦自己,再馈赠他人。
  在乱尸丛中,杀出一条血路。各中困难,何必多言。
  事出有因。人,总有理由。
  一言蔽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是真心还是假意,先不谈。能否如先主这般,恪守一生。乃至盖棺定论。
  母亲问刘备:从妹为妾,如何舍得。
  若是从兄,自然舍不得。若为蓟王,自欣然舍得。
  明枪易躲,暗箭难防。
  诸如甘宁这般豪杰。不怕枪林箭雨,只怕销魂蚀骨,情毒噬心。
  “温柔乡是英雄冢”。
  蓟王以备不虞。国之栋梁,不可不防。
  窥一斑而知全豹。此,便唤做王者之心。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勿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叹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谓“礼尚往来”。
  果不出众人所料。得蓟王豪礼馈赠,倭女王倾尽所有,尽其所能。不惜贩来数万倭女,充作回礼。何为恩义。受人以恩,报之以义。这便是我,大汉伦理。盗牛人得布半匹,因而悔过。其中所含义理,又岂只值布半匹。
  得五万倭女,又得对马岛开港之权。及女王许诺的“博多港”。
  换言之。时下邪马台国,立王都于后世九州岛北部。与大汉甚近。而那些“长人”倭女,传言乃东渡秦人之后。世代以秦为姓。乃岛上贵女。
  国中贵女皆被倭女王遣来,足见诚意。
  刘备对倭女,兴趣寥寥。然倭女王之意,亦不好推辞。此,关系到两国交好。当慎重。
  先前。蓟王在西域时,曾将疏勒篡位王和得,后宫三千佳丽,明码标价,公开招夫。竟被人诟病:轻视胡女。按后世说法,“有物化女性之嫌疑”。对此口诛笔伐,蓟王坦然接受。
  于是乎。此次反其道而行之。蓟王已命人将暂住济州港的数万三韩青壮,分批运来泉州。排设“游船”。青壮居舱内,倭女自舷窗窥探,择心仪之选。
  两情相悦不过是前提。至于成家立业,自当依照汉礼。不得有丝毫省略。
  礼法,礼法。无礼焉有法。
  梯秀此来,乃为常驻使节。将与蓟国商讨,通邮、通航、通商、客庸等,一系列的邦交事宜。刘备索性在泉州港城,立邪马台大使馆。与邪马台国,签订邦交协议。
  之所以是邪马台大使馆,而非倭国大使馆。因蓟王乃是大汉藩国,邪马台国亦是倭国之一。如此,国格相对,未曾僭越。即便如此,谨慎起见。刘备仍六百里上表朝堂,请陛下圣裁。
  想必陛下,定会成人之美。
  蓟王今季上计六亿三千余万,轰动朝野。
  蕞(zuì)尔小事,何必言钱?
第055章
负阴抱阳
  洛阳西邸,万金堂。
  自蓟王六亿三千万献费入库。陛下累日心情大好。
  龙颜大悦,随手封黄门令左丰,都亭侯。令一众中常侍侧目。左丰与蓟王相交莫逆。宫内宫外人尽皆知。陛下爱屋及乌,亦多另眼相待。
  且左丰,年富力强,岁与陛下相当。比起年纪渐大的十常侍,新人气象,更被陛下所喜。
  听左丰道出蓟王所求。
  陛下洒然一笑:“蕞尔小国,民弱地窄。听闻旧时东渡朝拜,皆高不及六尺。与侏娈无异。故取名‘倭国’。蓟王可是看上了倭女王?”
  左丰讪笑:“奴婢,倒未曾听闻。”陛下,蓟王并无如此下作好吗。
  “蓟王向来有礼有节。然此等琐事,何须问朕。传语尚书令,凡‘岛夷之事’,皆让蓟王自决。”陛下金口玉言。
  “奴婢领命!”左丰再拜而出。
  “岛夷之事,蓟王自决。”此八字,遂被尚书令曹节,录入诏命。用玺后,六百里发回蓟国。
  “弁辰与辰韩杂居,城郭衣服皆同,语言风俗有同。其人形皆长大,美发,衣服洁清。”
  因是秦人后裔,二韩身材高大,美发、干净整洁。与汉人相若。
  反观三韩之马韩。“马韩为倭之兄弟宗邦也。”换言之,马韩与倭人类似,皆五短身材。年前。锦帆司马苏飞,船入釜山港,泊在弁辰渎卢国境内。因而随船贩来的青壮,多出自弁辰与辰韩二国。
  当亲眼所见。倭女多不足六尺之身时,二国青壮又岂会甘心。须知,以倭女之身高,在我大汉,甚至无爵位继承权。于是,蓟王“拉郎配”的效果,可想而知。
  倭女虽对二韩青壮,青睐有加。奈何青壮却看之不上。若令强行结合,双方必生间隙,亦非成人之美。
  五万倭女渡海而来,已随“大舡无楼”的典故,遍传附近港口。不料。本以为被弁辰与辰韩抢占先机,拔得头筹(正确理解)的马韩青壮,却闻风而动。身材亦短小的马韩青壮,竟一夜之间,挤满千楼竦峙,气象一新的釜山港。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所谓麻雀虽小,长枪短炮。终归要彼此“呼应”。过犹不及,粗细不均,皆不美。
  便有辰王及马韩大小渠帅,百般阻挠。亦挡不住族中青壮投奔欲海。所谓欲壑难平,正如此这般。
  倒是渎卢国主一语中的:春天到了。
  饱汉不知饿汉饥。更何况,饥不择食,寒不择衣。再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吹灯拔蜡,大被同眠,自当快活赛神仙。心念至此,各个如同红了眼的公牛。此情此景,此时此刻。谁拦也无用。各自拥挤,争抢上前。
  只因僧多粥少。
  饥不择食,抢着去“喝粥”哇。
  纳渎卢国主之言。苏飞以降,港口内兵士,听之任之,放任自流。只需满载,立马开船。便有人惊叫落水,亦在所不惜。见又走一船,剩下人等,心中倍加交集。再晚,恐不及也。
  被欲壑所驱,再加身边同伴与港口海船,气氛共同渲染。许多人,渐失理智。也不管究竟离港多少船。只需有大舡停稳,放下艞板。便一拥而上。即便被推搡落水,也不吵不闹。闷头上岸,再挤一遍。
  之所以如此,正因马韩“邑落杂居”,“无长幼男女之别”。类似情形,或比禽兽:一个种群中,只有王者才拥有交配权。发情期来临,余下雄兽,若不敢去挑战兽王,便只能干瞪眼。试想。土冢之内,必有一家之主。家中妇人,皆属家主所有。作为子嗣,只需未另立门户,便不可造次。夜夜听声辨物,孤枕难眠。
  今,得知泉州港滞留五万倭女。竟无人聘娶回家。
  己以度人,可想而知。
  不出三日。竟有十万余马韩青壮登船而去。而后续鳏、寡、孤、独,正如狼似虎,嗷嗷奔来。
  天地万物,负阴抱阳。乃亘古不变之真理也。
  人伦大道,干柴烈火。如何能灭。
  “且夫以地事秦,譬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终归要将积攒的薪柴,燃尽。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51/20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