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的日常(校对)第76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68/2006

  半岛多山。且大致呈东西走向。能令大军通行的平整大道,亦多为山间河谷。故东西向最为通畅,而南北向,若不想翻山越岭,则需沿滨海平原绕行。半岛三面环海,近海多平原。
  蓟国军备后勤,已全部机动化。
  崎岖山路,不利于机关兵车行进,粮草辎重转运困难。一旦陷入僵持,后勤不畅,对攻方不利。
  一言蔽之,当速战速决。尽遣精锐,身负数日之粮,一战而胜,再入城就食。方为上上之策。
  高句丽立国数百年,苦心经营。关隘要冲,皆有兵丁驻守。若逐一击破,费时费力不说,兵士耗损亦大。不利于速战速决。
  “牵发点”确定之后,如何快速破关,亦是难题一件。待兵临城下,如何在高句丽大军回援前破城,乃难上之难。
  以上种种,皆是此战难点。而蓟国谋主,已有万全之策。
  是夜。
  沃沮东湾渔村百姓,早已熟睡。海面上,蓟国水军船队,正趁夜色,徐徐靠岸。
  翻转船翼,人衔枚,马裹蹄。兵马次第登陆。先将渔村团团包围,万勿走漏风声。便有大队人马乘夜西去,直扑沃沮城。
  一片漆黑的城头,隐隐飘出血腥味。
  入夜后,绣衣吏已先行抵达。将守城兵丁,悉数砍杀。遥见海岸举火如龙,须臾直冲城下。这便放下吊桥,城门洞开。蓟国军马呼啸而入,兵不血刃攻占沃沮城。又直扑王宫,将沃沮王满门家小,悉数虏为人质。
  城内民众,蒙头大睡。一觉醒来,城头已变幻大王旗。
  可想而知,是何等惊慌失措。便有城内守军,趁乱出城,通风报信。
  谯楼之上。苏飞轻轻按下神射手弓开满月的三石角端弓,笑道:“放他离去。”
  “何故放走,必去通风报信。”神射手不解。
  “此乃主公之计也。”苏飞笑答。
  又举千里镜遥望东湾。见后续船队,列队抵达。为首正是蓟王座舰游麟号。苏飞笑道:“主公计成矣。”
  蓟王此来,非为参战,只为招降南沃沮王。蓟国国主亲来招降,南沃沮王,自当深信不疑。
  南沃沮王领军西去,驰援高句丽,已走二日。即便快马,亦需三日方能返回。蓟国水军趁机攻占渔村,修建滨水营地及简易港口。后续部队源源登岸,不日已有三千之众。由五弟黄叙统领:丹阳白毦一千,板楯黄弩手一千,机关连弩手一千。
  皆是蓟国虎狼上士。板楯黄弩、机关连弩队中,伍长、什长、队率、军候,皆曾随蓟王北上白檀。王傅爱子之心,蓟王焉能不知。
  苏飞自领麾下千余兵马,拱卫渔村港口。
  三日后,南沃沮王星夜赶回。
  遥看城头,赤鹿焰角,三足踆乌,旌旗蔽日,刀枪如林。两眼一黑,险坠马下。
  人名树影。
  蓟王赫赫威名,天下谁人不知,何人不晓。
  本以为,此战蓟王定会亲提大军,与高句丽王伯固一决胜负。岂料竟据我城池。
  蓟王所为何来?
  “大王!”高句丽多产美女,历代皆有佳人入贡。城内家小,皆被汉人所虏。再不攻城,恐不及也!
  气血攻心,一时竟手足无力。南沃沮王惨笑:“扶我下马。”
  “诸位莫急。蓟王惯掠人家小,却从未淫掠滥杀。”喝下一碗参汤,南沃沮王终恢复些力气:“我等奉命驰援,乃至城中空虚,被蓟王趁机攻占。今家小皆为人质,此战可休矣。”
  “若宗主(高句丽王)怪罪下来,又当如何。”便有心腹大将,抱拳问道。
  “如我所言,此非战之罪。我等已尽人臣之事。先全家小,至于后事如何,且听天命吧。”南沃沮王答道。
  也只能如此了。
  一声令下,丢盔弃甲。南沃沮王以降,大小将校,皆五花大绑,只着内服,自投城下。行负荆请罪。
  刘备命人落下吊桥,亲出相迎。
  “拜见王上。”南沃沮王跪地叩首。蓟王汉家麒麟,如此人物,如何能作假。
  “大王免礼。”刘备又亲为其松绑:“孤此来,只为辅宣王化,不为杀戮吏民。大王且安心。”
  “下臣惭愧。”闻此言,南沃沮王以降,皆暗松一口气。
  “且随孤入城吧。”刘备与南沃沮王把臂而行,共入城内。
  城外兵士,则交由白毦精卒,一路送入城内军营,严加看管。
  蓟王又设宴,为南沃沮王压惊。席间,蓟王但有所问,南沃沮王必有所答。不敢有丝毫隐瞒。
  罢筵后,黄叙赶来相见:“大哥。”
  “五弟。”打量着年少英发,依稀有王傅之英雄气概的义弟,刘备笑道:“义父之意,兄已尽知。然‘居家为兄弟,受事为君臣’。今有大功一件,五弟敢取否。”
  “有何不敢。”少时患病,今已痊愈。虽已无需佩戴面具,黄叙却早已习惯。
  “城外有沃沮兵甲旗帜,且已问清沿途关隘及通关密令。命你领麾下三千兵马,乔装打扮,诈称南沃沮援军,一路过关斩将。直取尉那岩城。”
  “为何不取纥升骨城?”黄叙早有准备:“尉那岩城不过是陪都。纥升骨城才是高句丽王都所在。”
  刘备欣然点头:“纥升骨城,交给你四哥。”
  “喏!”黄叙这便领命。
第080章
毋论大小
  事不宜迟。黄叙领三千兵马,乔装打扮,即刻出发。刘备又从沃沮降兵中,择选头脑机辨数人,从旁策应。若有人用濊貊土语相问,亦可自圆其说。全家老小,皆为人质,如何敢阴怀叵测。
  黄叙少年时,常与太史慈相伴讨贼。年前又随王傅勇为先登,屠灭黑山四径。笔笔军功,记录在案。然,虽积功升为军曲候。却也无法独领三千兵马。故王傅所遣,皆是成建制精兵。各有伍长、什长、队率、军曲候统领。数位军候,名义上以黄叙为首。
  正如先前扬武校尉高览所部五千营士,皆是成建制配备。蓟国无私兵。军俸如薪俸,皆由赀库发放。换言之,蓟国将校,只管统兵御敌,余下诸事,皆有专人打理。各级官吏,各司其职。“管控分离,分而治之”。
  时下。从何处就食,兹事体大,不可不察。
  在蓟国。无论官吏、兵士、匠人、百工、佃户、客庸,皆从赀库足额领取约定薪资。劵书亦不可私自拟定。入市楼,各行各业,皆有蓟国官方版本范例,只需照本宣科即可。所谓霸王条款,根本不存在。签了也白签。
  没错,正因有春秋决狱。
  那些暗设陷阱,反人类的霸王条款,即便再信誓旦旦。一旦上告,也会被各级令长,逐一剔除。罗列恶意条款之雇主,还会被问责。轻则鞭笞,记录诚信污点。重则杖刑,流徙三百里,完城旦舂。若以劵书为据,私自加害雇工,惹出人命官司,还有极刑伺候。正如蓟王所言,要杀要剐,煎煮烹炸。但凭所选,孤随意。
  蓟王与南沃沮王,相谈甚欢。席间二王便拟定,将南沃沮东湾,划给蓟国建通商口岸。酒足饭饱,再入王宫。见家人无恙,沃沮王终是放心。
  三日后,蓟王辞行。
  城内不留一兵一卒。竟如此磊落。
  沃沮王感其恩义。领文武百官,亲往东湾渔村送行。短短数日,见蓟国已将东湾渔村,建成滨水营壁。高墙环抱,进出有度。不由心生敬畏。又见明轮大船,犹如海上宫殿,水面坞堡,更是惊惧莫名。一艘游麟号已敬畏如斯。待绕过渔村后墙,再见无数大船,列队岸边。可想而知,是何等壮观。
  坚船利炮,高不可攀。如何能敌。
  恭送蓟王乘船远去,南沃沮一行人等,各自长吁短叹。又不禁心生庆幸:高句丽灭国在即,当再无人追不战之责矣。
  正当苏飞领麾下千余众,护佑蓟国工匠,改造渔村,督造“南乌稽”港时。黄叙已势如破竹,长驱直入,攻占尉那岩城。
  与此同时。太史慈所部,八百具装神射“飞翼卫”,正沿马訾河谷,一路疾驰。直奔纥升骨城。
  二十余万高句丽,满打满算,能战者,不过数万之众。善战者,不过数千。然蓟王刘备,却猛虎搏兔,不曾掉以轻心。二位义弟,一人奔袭尉那岩城,一人奔袭纥升骨城。足见重视。
  整条浿水航线,早被蓟国大小船只所占。港口津渡船只,悉数焚毁。便有援军抵达,亦无从渡河,唯望河而泣。
  二百年来。帝国北疆防御重心,多是鲜卑、乌桓。何曾轮到高句丽。正因如此,当遥见城头高悬蓟国王旗,南沃沮王险惊惧坠马。所谓“大炮打蚊子”。不过如此啊。
  当然。对整个半岛局势而言,此举,一本万利。
  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蓟王温润如玉,如沐春风。虽从未口出此狂言。然五胡四夷,早深切体会。前人吹过的牛逼,自有后人逐一兑现。此,便是我煌煌天汉。
  高句丽趁帝国抵御强敌,无暇他顾。行拔葵啖枣,偷鸡摸狗。如此小打小闹,小偷小摸。换做一般人,捏着鼻子,忍忍也就算了。奈何,遇到了蓟王刘备:“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换言之,有恶必惩,凡善必赏。毋论大小。待人以宽,却非烂好人。孤王眼里,容不得沙子。
  蓟王嫉恶如仇,睚眦必报的性格。为人处世,以直报怨,以德报德的利落。读者君,定要能体会。
  恩不度日,仇不过夜。就是这么爽快。
  “(高句丽)其马小,便登山。”
  小马登山,仅此一句,便知国中无良马。
  山地还好。一旦到了平地,小马的劣势,显露无疑。马訾河谷的高句丽游骑,皆被蓟国斥候拍马追上。手起刀落,砍翻马下。无有例外。实在是跑不快啊。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68/20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