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的日常(校对)第7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7/2006

第091章
英雄同契
  杀尽船上护卫,牵招没赶去与刘备相见。而是收拢四散在白湖的商船,又找来巡逻的水军部曲帮忙划到港口,重新系拢。
  刘备到时,牵招正在下锚。
  “牵招!”刘备远远招手。
  “刘备!”牵招笑着抬头。
  想着那年的安平马市,耿雍不禁叹道:“先公后私。牵招乃真英雄。”
  心境平和下来的崔钧,亦明白耿雍所指:“杀贼之后,先收拢船队,再去见好友。公私分明真英雄。”
  “没事吧?”刘备跳上船头,站在牵招身边。
  “没事。”牵招拍了拍腰间。两尺长的燕尾八面矛,正闪烁寒芒。说着又不禁长出一口气:“初次杀人。先前不觉,如今却有些后怕胆怯。”
  刘备不禁面露愧色:“却害你早早杀人。”
  牵招先是一愣,随即哈哈一笑:“如今世道,早晚的事。”
  刘备轻轻点头:“如今世道……不如,长留楼桑?”前有韩猛,再加上与牵招本就相熟,或许招募能成?
  牵招冲刘备笑道:“你我心有同契,又何须整日腻在一起。你若有事,(牵)招纵远隔千里,亦旦夕可至。拼死护你周全。然,楼桑是你的家业,却不是(牵)招之所念。江湖路远,大道日艰。(牵)招已有打算。”
  果然还是失败了。
  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又岂能委身好友,仰人鼻息?
  牵招有牵招的骄傲。
  虽然心里明白,可刘备还是有些暗自神伤。或许,他一辈子都无法与牵招共图大事了。
  送走牵招,刘备好几日都没缓过劲来。
  便是崔均崔元平,亲自到府,负荆请罪。刘备也难打起精神。据崔元平所说,其弟崔钧崔州平受职于楼桑邮驿后,商队便由他接管。邮驿诸事繁多,崔钧分身乏术,难以兼顾。便从商队中抽调人手到置舍,以司其职。崔元平便另行招募人手,填补商队空缺。也正是那个时候,让奸细混入,才生出诸多事端。
  至于为何护卫商队多年的家兵全体反叛,崔元平却百思不解。
  其中缘由,唯刘备知晓。
  太平道。
  信仰是唯一能够超越世俗的力量。这也是为何刘备口出‘苍天已死’的原因。
  至于崔氏家兵是先信奉了太平道,还是后来被逐一策反。刘备相信,应是后者。因为从概率上说,不可能安平崔氏招募的家兵,全都是太平道的信徒吧。
  若能有如此规模,黄巾之乱也不会如此快速的被剪灭。
  天下人,不信的居多。最不济,也一半一半。
  好言安抚崔均崔钧二人,刘备又回书崔烈,面见崔寔,消除两家心结。赀库之事,并未影响收割。楼桑邑民,齐心合力。赶在天寒地冻前,颗粒归仓。
  大雪封路前,女刺客终于露面。
  看着轻纱遮面,正襟危坐的丽人,刘备对幼年时的茅房夜话十分怀念。
  话说,虽将黑巾换成了白纱,可仍旧难睹其真容。刘备也是死了心了。
  七楼香阁。
  暖柜和香炉令阁中温暖如春。女刺客先已脱下貂皮大氅,端坐在刘备对面。
  目光清洌的打量着日渐长成,羽翼渐丰的刘备。女刺客心中忽生出颇多感慨:“小弟日精月进,令人瞠目。短短数年,楼桑能有今日气象,姐姐闻所未闻。”
  “姐姐谬赞了。”刘备笑着伸直双腿:“若非姐姐刀下留人,小弟又岂能有今天。”
  低头看了眼从案几下伸过来,以示亲昵的双足,女刺客不禁心中一软:“你啊,实在是天纵聪慧。做事亦滴水不漏。家……大贤良师难起杀心,还命我护你周全。不料却有人眼馋楼桑富庶,暗行苟且之事。”
  说着,女刺客从袖中取出一木匣。打开一看,乃是放在冰块中的一颗眼珠子。透过晶莹的冰晶,凝固在眼中的惊恐,正夺眶而出。
  “大贤良师口谕:便让有眼无珠者,有眼而无珠。”剜掉了幕后黑手的一颗眼珠子,算是对刘备的交代。
  刘备轻轻点头:“此事作罢。”
  女刺客观他语气、神情并不勉强,这便彻底松了口气:“对,对。就此作罢。”
  刘备笑道:“姐姐似乎很担心呢?”
  女刺客也不隐瞒:“姐姐担心你不肯罢休,闹将起来伤了和气。更担心因为此事,坏了你我的情谊。”
  刘备心中一暖,想起诸多旧事。不禁低声道:“姐姐可否常住我家?”
  女刺客浑身一颤。眼中一时星光灿烂,却又渐渐隐去:“不可。”
  其实。此时的刘备,心中并无多少男女私情。正如他之前邀请牵招一样的心思。
  大乱将至,他不想与好友为敌。
  可女刺客心中所想,又是另一回事。
  好在,有了牵招的前车之鉴,刘备对女刺客的拒绝已能承受了。
  谈完公事,刘备又和她叙了些闲话。生怕先前移步廊内的女道和妇人染上风寒,刘备便请二人入内。陪着三人说了会话,便起身告辞。话说,三人身份悬殊,却能端坐在一起。
  不知是忧是喜。
  女刺客盘桓数日。落雪方归。
  邑中人力充足,即便雪大风急,通往县城的官道也未被淹没。路上行人渐少。往来车马却如常,甚至比平日还多。如此辗轧,路上积雪便留下了两道深深的车辙,供车马往来。
  汤池生意最好。其次是酒垆和客舍。赶到义舍医治冻疮的,也不在少数。
  暖柜、火炕,堪称神器。只要是少君侯家的技艺,不久便会由工匠遍传楼桑邑。锅炉房、陶水管、暖柜,便是入冬前家家户户抢着置办的家什。当然,蒙皮窗扇,挡风木窗板也必不可少。窗扇与窗扇的间隔处,再填充锯末。即可解窗口潮气,亦能阻挡冷风灌入窗底缝隙。如此内外相加,保管密不透风,室内温暖如春。
  年前,学坛闭馆。
  几位大儒家人如今都在楼桑,无需远行,乐得悠闲。
  各种祭祀庆典的主祭,也就非几位大儒莫属。
  恩师在场,刘备自然也要在场。隆重的礼仪看似繁缛无趣,却补上了刘备自幼缺失的,汉室宗亲所必备的各种典礼。
  恩师说,早晚要用到。
  刘备笑着缩了缩脖子。
第092章
轻身为国
  不知为何,刘备越来越喜欢下雪的冬季。尤其是连日大雪,世界一片皑皑。所有的一切都被冰封覆盖。即便是那些涌动的暗流和编织的阴谋也被一起冻毙。
  让一切都变的纯粹。
  楼桑连绵的楼阁,变成了冰雪的丛林。陶管传送的沸水和热气,通过暖柜将屋内和屋外变成了两个世界。汤池更是将冬日洗浴,变成了一种难得的享受。临近郡县因为路远无法到达,而十里外的涿县却车马不断。
  楼桑的大建一直没有停止过。桥楼归市明年就能完工。而后就将全力建造白湖水榭。
  有了太平道劫船抢掠赀库的先例,刘备决定将清溪上游的港口与楼桑邑隔开。只需在港口下方水道,另建一座水砦便可。
  许是天车、翻车时常汲水,搅动水流。即便隆冬,天寒地冻。清溪流经楼桑邑的水道,也从未冰封。
  出下游水砦,才重新结冰。
  家中那只斗鸡,越发年迈。打鸣都懒得再卖力气。怏怏叫唤几声了事。刘备也不去管它。家中人手充足,每日总有人来喂它。鸡埘又靠近锅炉房,温暖干燥。日子过得不要太舒适。
  鸡的寿命,平均六到八年。也有十年以上的老鸡。那属于长寿种。刘备家这只,因为太过痴肥,估计没有太长的寿命。
  仓楼四层的蜂房,蜂箱已有八座。平日专门有女婢按时割取蜂蜜。温度稍低,便蛰伏箱内。万物凋零,也无处采蜜。留够足量花蜜,让它们安然过冬。
  后院两排大马厩,马驹渐多。千金之子坐不垂堂。刘备出行多是乘车。青駹马已不经常骑乘,专门配种。苏双也渐渐喜上了刘备书房内的众多杂书。尤其是各种马经,不要太痴迷。要说耿雍家的杂书,当真无敌。五花八门,无所不有。杂七杂八,无所不含。就连那种书,也颇多。
  黄叙的黑武士面罩,刘备进行了多次改进。如今黄叙已能熟练的自行更换药包,过滤各种敏感微粒。奔牛儿被病患压榨的生长因子,正茁壮迸发。加上侯府伙食又是一等一的好,还有严父慈母、名师好友的从旁教导。早早的被打上了万人敌的标签。
  母亲的绣房,如今人满为患。艳婢们的日常,除了随公孙氏舞剑,大半的时间都在绣房学习女工。除去细心缝制的各自襦裙,最多就是刘备的衣衫鞋袜。
  反正少君侯新衣是怎么也穿不完的。
  艳婢,算是刘备蓄养的妾。和这个时代一样,妾的数量也有着森严的宗法等级限制。
  蔡邕所著的《独断》中,记述过当代纳妾的规定:“天子一娶十二女,象十二月,三夫人九嫔。诸侯一娶九女,象九州,一妻八妾。卿大夫一妻二妾。士一妻一妾。”
  刘备属于诸侯等级。可以一妻八妾。
  正妻自是公孙氏。八妾还有富余。艳婢们各自憧憬,对刘备自然愈发的关爱。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7/20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