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的日常(校对)第77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72/2006

  得扶余四十万众填充,苍海、玄菟二郡,人力充足。得南北沃沮二十余万众填充,临屯一郡,亦人丁兴旺。三郡皆可堪大用。
  立郡之初,非名守、良将不可镇守。且陛下有言在先,凡岛夷之事,蓟王可自决。
  于是,蓟王当仁不让,保举苍海、玄菟二郡太守,及属国都尉。
  表交州高兴人李进,为苍海太守。李进,字子贤。初为郡功曹,累迁骑都尉。顺帝永和二年(137年),任武陵太守,在任九年,政绩显着。朝廷“赐钱二十万”,以为褒赏。文武双全,正当大用。
  表琅琊临沂人王叡,字通曜,为玄菟太守。
  各属国都尉,尽遣良将领任。
  蓟王就国不满一年。先后光复三郡:真番、临屯、苍海。扩地二千余里,东及大海。纳化外野民,二百万口。
  名震宇内。
  风雨飘摇的帝国,忽现一丝中兴曙光。
  洛阳小市,金水汤馆。
  尚书令曹节,驻足眺望。与右丞贾诩四目相对,这便心神领会。
  “见过老大人。”
  “右丞免礼。”
  宾主落座,略作寒暄。贾诩直入正题:“化外野民,内迁边郡。幽州一地,人心惶惶。今幽州刺史一职孤悬许久,无人问津。我主欲保举一人,不知老大人以为然否。”
  “王上欲举何人?”曹节老眼骤亮。
  “前豫州刺史,王允,王子师。”贾诩笑道。
  “这……”曹节心中一惊:“此人为张让所深恶痛绝。欲杀之而后快。虽有大将军何进、老司徒杨赐等人,联名上疏,亦未得赦免,足见恨之深切。且尚是戴罪之身,如何能再任要职。”
  贾诩言道:“王子师虽有小过,然瑕不掩瑜。郭林宗曾赞曰:‘王生一日千里,王佐才也。’故,我主怜其才,欲破格复用。还望老大人鼎力相助。”
  说完,贾诩便将一饕餮锦囊,推到面前:“区区薄礼,不成敬意。”
  “既是王上心仪之人,老奴自当全力以赴。只是……”曹节咬牙应下:“张常侍那里,还需有人说项。”
  贾诩笑道:“老大人所言极是,若无张常侍高抬贵手,此事难成。”言外之意,曹节只需望风而动即可。无需强出头。待得张让息怒,陛下首肯,赦免王允。再顺水推舟,外放幽州,重为刺史。
  西邸,鸡鸣堂前。
  听完黄门令左丰,耳语相告。张让两眼一翻:“少令且换个人选。”
  左丰苦笑:“此乃王上之意,奴婢如何敢忤逆。”先把自己撇清。
  “唉……”张让顿足道:“王上何必强人所难。”
  左丰心有戚戚:“老大人所言极是,奈何王命不可违。王上亦知老大人心意。这才命奴婢前来纾解。”
  “恶气积胸,如何得解。”一想到所受屈辱,张让恨意丛生。
  “老大人息怒。”左丰进言道:“奴婢窃以为,此去福祸难料也。”
  “哦?”张让一愣:“少令何出此言。”
  “奴婢听闻。幽州一地,数十万扶余南下,据前汉旧土。沿途州郡,深恐异族祸乱,皆望风解印而去。足见势如水火,祸福旦夕之间。正因民情如火,蓟王才重用王允。以奴婢所料,此去不啻刀头舐血。稍有不慎,粉身碎骨,万劫不复也。”左丰言道:“再者说来,陛下已赦王允死罪。活罪虽难逃,却罪不至死。然若外放,令其远赴幽州,或可假扶余异族之手,杀之而后快。老大人,岂不闻借刀杀人乎。”
  “嗯……”张让颇为意动。
  见时机成熟,左丰这便亮出杀手锏:“奴婢献上宝钞千万,息老大人雷霆怒也。”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张让如何能免俗。
  “既如此,且饶他一条狗命。”张让当即松口。
  “老大人之恩义,奴婢必告知王上。”左丰双手一送。
  “好说,好说。”张让顺势纳入袖中。
第085章
帝国拼图
  蓟王先将南沃沮,划归于东盖马县,立为属国。
  又并前汉所置半岛岭东七县:东暆(yi)、不而、蚕台、华丽、邪头昧、前莫、夫租,计八县一属国,重开临屯郡。郡守陆骏,已从釜山港启程,奔赴郡治东暆县。
  先前七县,除夫租外,余下皆为二韩所占。城池残破,皆需重筑。万幸人手充足。半岛亦不缺山石大木。只需募集良匠,假以时日,重建不难。
  蓟王辟土二千里,东极沧海。纳半岛入怀,与倭国列岛隔海相望。白山黑水,皆为汉土。三万户高句丽被迁入蓟国。四十万扶余南下,南北沃沮,二十万众,立为属国。真番与临屯,背靠背,据半岛大半,南部则为马韩属国。乐浪与玄菟串联辽东,玄菟东界与苍海接,苍海郡东极大海,北部暂以北海(贝加尔湖)为界。
  与习惯陆地推进,不断圈地筑城的前汉郡县不同。蓟王构建的帝国新版图,则以半岛珠链串起的航线与港城为轴心。而后向内陆辐射。
  半岛多山,众所周知。然三面环海,沿东海岸线,可逆上后世海参崴。只需据守沿岸港城,以此为基,汉人便可源源不断内迁,直至东西通连。将整个东北大陆,纳入怀中。
  从战略上而言,此乃东西包抄,前后夹攻之势。任何夹在原大汉幽州边郡,与新半岛锁链间的异族,终逃不掉覆灭的命运。向化是唯一出路。
  大汉造船术,独步天下。不善加利用,着实可惜。刘备觉得,归根结底。还是农耕文明的局限性使然。
  若要走向远海,海洋民族意识,不可或缺。半岛和倭岛,便是帝国至关重要的海洋拼图。再深想,诸如南匈奴、鲜卑、乌桓等东胡部落,便是帝国的游牧拼图。换言之,在蓟王的心中。大汉,当是以农耕为主,兼具游牧、海洋、绿洲等各式文明于一身的,封建帝国。
  看似一城一地的得失,实则是新文明的纳入。新文明以新种族为载体。当族群融合,诸夏共存。便是文明的融合。
  所以,半岛与倭岛,这些看似处于蛮荒时代的化外野人,自从纳入大汉,正急速孕育着属于大汉的海洋文明。所谓“龙生九子,子子不同”。从文明的角度而言,同样来自一个强势文明(大汉为龙),不同族群会孕育出不同的次文明形态(九子)。
  而孕育出的所有次文明,皆继承了强势文明的先进性。在各自领域,皆处于领先地位。
  纳入,怀揣海洋文明“原初火种”的岛夷,在无可匹敌的大汉文明的滋养下,急速成长的过程,便是所谓“传火”。汉以火兴。故称“炎汉”(深不深刻?)。
  而刘备要做的,便是将熊熊燃烧着的,不同文明的火种,呵护在大汉的星空下,便是所谓“注火”。俗语曰“众人拾柴火焰高”。
  此举不难理解。七娃为何会认妖作父,正因离开了原先的土壤,剪断葫芦藤,被蛇妖养大。“由人变妖”。便是文明孕育中的异变及劣化。
  “田要亲耕,子要亲生(养)”。切记。
  这些战争背后的深谋远虑,家国大义。碌碌无为,欲仙欲死,如何能领会。
  一言蔽之,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活在大汉的星空下,还蝇营狗苟,党同伐异,官场现形,区别相待。着实暴殄天物,令人痛心。
  农耕对土地的渴望。游牧对草场的渴望。绿洲对贸易的渴望。岛夷对海洋的渴望。
  种种渴望汇聚大汉,一言蔽之:欲壑难平。如何纾解,见仁见智。刘备先将火种点燃。
  至于后事如何,整顿江山待后生。
  需能看到不同族群的恶劣与美好。
  人无完人。文明也是一样。唯有不断融合,取长补短,去芜存菁,才能日新而月异。
  大道理先搁一旁。单就既得利益而言,五十万马韩岛夷,正为蓟国孜孜不倦,耕种百万亩盐田。大夏令刘晔,大刀阔斧,行围海造田。欲将环渤海盐田,增至二百万亩。亦是借岛夷之力。
  三万户高句丽,刘备分迁入薮中七县,文安七县。二地各纳新民十万。蓟国十六县,不计海外港城,国民增至六百余万。为大汉五分之一。稳坐第一强国。
  蓟国献费,将破七亿。
  乃陛下销金窟,第一利税大户。
  作为大客户维系的一部分。陛下已下诏命,金秋时节,巡视新建河间宅第,并顺去蓟国一游。
  洛阳,西郭,寿丘里,大将军府。
  何进居中独坐,眉头紧蹙。听司隶校尉袁绍,娓娓道来。
  待袁绍言罢,何进这才耐心问道:“重立州牧,兹事体大。年后宗室、党人多有上疏。皆石沉大海。陛下不厌其烦,本初为何旧事重提?”
  “此一时彼一时也。”袁绍答道:“蓟王先灭三韩,再灭高句丽。扶余不敢忤逆,南下入汉,充塞边郡。放眼帝国北境,再无掣肘。蓟王一家独大,声势日隆。反观大将军,因年前之事,声势大衰。时若不遣心腹,外放州牧,引为外援内助。江山社稷,或拱手相送矣。”
  袁绍此语,暗合何后“合九州之力,与蓟王相抗”之说。
  何进心中一动:“奈何,陛下并无此意。”
  “如我所言,此一时彼一时也。”袁绍答曰:“白波、黑山、黄巾余贼,荼毒各地。州郡灭而又起,无法除根。陛下西邸卖官不利,收效甚微。此时若开州牧,正合陛下心意。”
  何进摇头:“以陛下之精于算计,必不会大开其口。”
  袁绍笑道:“大将军所言极致。大汉十三州,亦无需皆置州牧。可先启用一二。”
  “当从何处入手。”何进已然心动。
  “新任幽州刺史,王允,王子师。”袁绍眸中尽是深意。
  “哦?”何进猛然起身。又徐徐落座。苦思许久,终是醒悟:“驱虎吞狼。”
  “然也。”袁绍方道破原委:“蓟国横亘幽冀。此战虽名著青史,然多为我大汉光复旧地。新番、临屯、苍海等郡国,皆隶属幽州,不属蓟国。若置幽州牧,掌一州军政大权。大将军不妨试想,合幽州之力,虎踞后背,能否与蓟王相抗乎。”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72/20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