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的日常(校对)第78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82/2006

  董重风头正盛,形势一片大好。若裹足不前,亦或铩羽而归。乃至声名狼藉,赫赫威势坠地。又有大将军何进压制,此生再无复起之望。于是便硬着头皮,从后将军董卓手中,接下了这趟苦差。
  连夜密会贾诩,询问出征事宜。奈何蓟王麾下兵马,不宜轻动。正因骠骑将军与蓟王关系密切,此次河东讨贼,蓟王当避嫌。免落人口实。
  恰逢张济登门求救,贾诩计上心来。
  “可有西凉豪杰,一并前往。”贾诩又问。
  “张掖郭汜、金城樊稠、北地李傕,素与我交好。三人皆是西州豪雄,与我生死之交。只需一封书信,便可召至帐下。”张济略作思量,这便言道。
  “可是马贼郭多?”郭汜又名郭多,贾诩亦闻其名。
  “正是郭多。”羌人祸乱时,郭汜曾为马贼。蓟王荡平陇右,后洗心革面。改名郭汜,善御骑兵。李傕,字稚然,性格勇猛诡谲,有辩才。后有董卓长史,侍中刘艾,以为:“(孙)坚用兵不如李傕、郭汜。”
  樊稠,果勇敢战,羌人逆乱,守护乡里,颇得人心,亦是金城本地豪雄。
  得此四将,董骠骑当无忧矣。
  事不宜迟。贾诩手书一封,六百里传回蓟国,信中备说前事。更将黑山、白波二贼,欲趁北巡河间,袭杀大汉天子之事,事无巨细,和盘托出。
  静待蓟王定夺。
  洋洋洒洒,直抒胸臆。多日淤积腹中的郁闷之气,竟一扫而空。得此淬炼,贾诩心境趋近完满。世间再无重利,可令贾文和动心。试想,还有何物,能比“万里江山”,更诱人。
  是夜。右丞贾诩,设宴马市胡姬酒肆,款待张济。
  席间作陪,如阎行等,多出西州。众人闻名已久,今终得相见。自然推杯换盏,把酒言欢。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
  张济起身击掌。便有一队歌舞女伎,登台献艺。
  见居中佳人,姿容殊丽,艳盖群芳。饶是贾诩亦不禁问道:“此女,何人也?”
  “邹氏佳丽,欲献给王上。”张济面上痛惜之情,一闪而逝。
  贾诩欣然点头:“如此,诩替主公(敬)谢不敏焉。”
  再开口,张济已面色如常:“能得王上网开一面,某敢不效死!”
  代主纳邹氏美人,以安其心。贾诩又谆谆善诱:“董骠骑,乃永乐太后之亲侄也。素与我主交好。此去若能助董骠骑,旗开得胜,屡立战功。高官厚禄,唾手可得也。”
  “谢右丞提携之恩!”张济大喜过望。
第098章
正大光明
  蓟王持黄钺,征伐三韩及高句丽。扩土二千里。光复前汉郡县。
  朝廷因功增封河间国之北平,右北平之夕阳、昌城、骊城,辽西郡之絫(累)县、辽东郡之沓氏,计六县,并入蓟国。以为褒赏。
  然细细一看。除河间之北平县、辽东之沓氏县外,余下四县,早在今汉之初,或并入他县,或已废去。如“絫县并属临渝矣”。骊城亦一并入临渝。
  乃新任幽州牧王允,抢先上表,旧县重立。朝廷紧随其后,将滨海四县,不毛之地,转手划归蓟国。
  增封一出,举世哗然。又闻是蓟王所求,天下无不扼腕。蓟王乃为辟祸矣。
  有识之士却不以为然。以己渡人,除去前汉中山靖王祖陵所在,余下数县皆环渤海。
  两汉之交,县境毁于海侵。或废或并,不一而足。今海水已退,境内散布大小泽淀。虽是不毛之地,却极利晒盐。更有如碣石港这般,天然北方良港,亦利于通航。
  “碣石山在(右)北平骊城县西南。”
  航海对蓟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四县南北一分为二,环渤海的南部滩涂,用来晒盐。北部泥沼盐渍较轻,晒干后,可用来遍种苜蓿。一边畜牧,一边改善土壤。不出数年,便可尝试轮种或套种。再转为农耕。
  最关键是,时下地广人稀,用来安置扶余四十万余口,正当适宜。每县安置一加,绰绰有余,亦不觉拥挤。
  扶余四加,善畜牧,不善农耕。先从畜牧入手,再徐徐改变,亦合常理。
  青储饲料可从雍阳源源不断运来,辅以就地种植的苜蓿精料,足够饲养百万头牲畜。
  扶余四加,比照蓟国官制,正全面汉化。
  五胡四夷,皆以汉化为荣。从不缺内在动力。
  待长芦、长汀二县,百万亩盐田屯毕。盐府五十万口盐户,徐徐东进。将渤海上湾区优良泥质海滩,尽数辟成盐田。
  那时,蓟国铸山煮海,盐铁之利尽显。唯一需要顾及,海盐产量是否供大于求。
  食之不尽亦无妨。蓟国名产中有太多火腿香肠,咸鱼腊肉,诸如此类。需要腌制的山珍海味,举不胜举。青盐的用处,实在有许多。
  蓟王之事,向来迅捷。
  不出半月,诸将封赏诏书,随增封诏书一并而来。
  十日大会,百官上朝。
  深居简出,迎接百子降生的蓟王,今日终于临朝。
  所谓人逢喜事精神爽。蓟王喜上加喜再添喜。满面红光,喜气洋洋。
  百官恭祝不断。余音绕梁,君臣同喜。
  待终于告一段落,左国令士异,趋步上前,取蓟王诏书,朗声诵读:
  “表横海中郎将黄盖,为横海将军,秩中二千石。加赐车盖,特高一丈,长史主簿车,缇油屏泥于轼前。另表赐爵关内侯,秩中二千石。同赐黄金千斤,铜钱百万,蜀锦千匹,翠玉琼浆百瓮,以章其功。”
  “臣,谢陛下,谢王上。”黄盖下拜。
  待女官上移座位,与二位国相及王傅黄忠并排。黄盖再拜就坐。
  继王傅之后,黄公覆得食双中二千石,位极人臣。
  “封太史慈为校尉,号:鹰扬。秩比二千石,‘银印青绶’。另赐黄金万两,战袍十件、四季朝服各一。”
  “臣弟,领命。”太史慈龙骧虎步,少年英雄,引百官赞不绝口。
  “封黄叙为校尉,号:折冲。秩比二千石,‘银印青绶’。另赐黄金万两,战袍十件、四季朝服各一。”
  “臣弟,领命。”奔牛儿一朝揭面,翩翩少年,玉树临风,亦不逞多让。
  蓟王义兄弟五人,各个英雄了得。可称满门英杰。
  蓟王身后垂帘内,太妃与二位义母,相视而笑,皆大欢喜。
  可怜天下父母心。知独子因功升迁,荣耀时刻,二慈母焉能不亲眼所见。
  之所以赐金万两。乃因二人早有千里马。于是将本该赏赐给校尉的千里马,折算成黄金。黄金有价,千里马无价。
  余下诸将,各有封赏。
  笔笔战功皆录入军功簿。不会短去分毫。校尉再往上,便是中郎将。非立大功不可晋升。将军号更属难得。
  横海中郎将黄盖,抄掠百万三韩。这才积功升将军号。
  黄汉升手刃黑山大小贼酋三十有九,完败黑山贼寇,又掠太行四径贼人家眷数十万口。因封将军号。
  蓟国封号之难,足见一斑。
  再添二校,蓟国亦称八校。比起西园八校,有过之而无不及。
  不客气的说。蓟国八校,远非陛下西园可比。
  待国事毕。
  蓟王设宴,君臣同殿而食。主臣相惜,上下相契。其乐融融,欢喜无尽。
  国力蒸蒸日上。国情日新月异。国民日积月累。国土日滋月益。国士四方来投,国中英杰辈出。少年长吏,二千及冠。年十五出仕一城之长,已屡见不鲜。
  人口组成,亦多少壮。身强体健,年富力强者,充塞各处。一语蔽之,人丁兴旺。
  六百万国民,齐心合力。如齿轮联动,合力驱动蓟国这艘明轮巨舰,乘风破浪,奋勇向前。
  究竟航向何方,又行至何处。无人能预料。只因这艘大船的掌舵人,蓟王刘备的彪悍人生,至今仍不见上限。
  华灯初上,酒足饭饱。宫门大开,蓟国精工机关马车,列队入宫门。琉璃风灯接光如龙,将百官逐一接回。
  路途太远,亦不必着急往返。国宾馆内精舍,足够安眠。
  话说。便是这长长的车队接龙,足可见北疆大国之冰山一角。明以照奸,高薪养廉的前提是,能养的起啊。
  待百官离去。大殿内灯火通明,肱股重臣悉数留位。
  刘备遂取贾诩手书,传阅众人。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82/20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