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的日常(校对)第79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90/2006

  “臣等,遵命。”孙坚与王越,收兵入鞘,草草包扎,并肩登台。
  大堂之内。正襟危坐的陛下,远没有看上去这般淡定。
  “臣等,拜见陛下。”二人浑身披创,浴血奋战。皆世之虎臣也。
  “二位……免礼。”陛下佯装镇定,颤声开口:“乱贼灭否。”
  “乱臣贼子,悉数屠灭。”孙坚答曰。
  暗出一口气,稍稍稳住心神。陛下又问:“王芬何在。”
  “王芬在此。”话音未落,位列“八厨”之一,冀州刺史王芬,五花大绑,被虎贲郎推搡入内。
  见他披头散发,半脸披创,深可见骨。陛下冷声一笑:“因何谋逆。”
  “无道昏君,祸国殃民。人人得而诛之,何差我王芬一人!”王芬破口怒骂。
  自入宫为帝,何曾听过如此大逆不道之语。陛下怒急而笑:“好一个牙尖嘴利的竖儒。何人是你同党,如实招来,免受皮肉之苦。”
  “哈哈哈!”王芬昂天长笑,涕血横流:“天下有识之士,恨不能啖汝肉,寝汝皮。又何须同谋!”
  “报——”言语间,便有虎贲堂前通禀:“轻车将军杀尽余贼,掘地三尺。从刺史府密室,搜出往来密信数箱。粗略算来,王芬同谋,不下百人。”
  王芬捶胸顿足:“好你个背信弃义曹阿瞒!”
  陛下这才道破谜底:“正是轻车将军,入京揭发。朕方知,堂堂一州刺史,竟密谋废立大汉天子。殊不知,天子大位,尔等心中,所属何人。”
  王芬切齿冷笑:“正是‘合肥侯’。”
  陛下目光瞬间清冽无比:“却不知,是哪个‘合肥侯’。”
  “普天之下,还有第二人不成。”王芬横眉冷对。
  陛下目光又阴毒无比:“尔等欲废长立幼,不惜同室操戈乎。”
  “合肥侯礼贤下士,庄敬恭顺。陛下差之远矣。”王芬言道:“臣,亦未曾想以下犯上,弑杀君长。事成之后,陛下退位让贤,足可富贵终老。”
  “好一个退位让贤,富贵终老。”陛下切齿生恨:“先前,母后欲迁合肥侯为勃海王。朕本已有此意。不过是恰逢黄巾逆乱,恐群臣反对。故而徐徐图之。岂料合肥侯竟怀恨在心。不惜与尔等裹挟谋反。”
  王芬先是一愣,跟着仰天长笑:“一人做事一人当。此事皆我一人谋划,与合肥侯何干。”
  “放肆!”陛下怒急叱骂:“尔等欲废立新君,当事之人,焉能不知!”
  “言尽于此,要杀要剐,悉听尊便。”王芬反叱。
  受此一激,陛下两眼一黑,险些晕厥。稳住心神。再开口,陛下忽有些意兴阑珊:“将此獠押下,严加看管。此事未了前,勿伤其性命。”
  “喏。”虎贲郎领命而去。
  待收拾心情,陛下又冲孙坚、王越二人,好言宽慰道:“二位忠心护主,回京必有重赏。且先下去疗伤,替朕安抚兵士,收拾残局。”
  “遵命!”
第108章
积重难返
  浑身披创,肤如刻画的孙坚,顾不得休息。包扎好伤口,便领人收拢船筏,清理战场。被坍塌的高楼,埋在废墟下的袍泽,已无力挖掘。这座将将建起,又顷刻间化为废墟的华丽宅第,便是大好儿郎,埋骨之地。
  众人心头隐隐约约,尚有数不清的疑团,未及梳理。
  奈何一场血战,死里逃生,刀下留人。筋疲力竭,倒头便睡,已无力去深思。
  滱水潺潺,长流向东。待打捞出沉尸,疏通沟渠。流水鱼群,自会将血水残躯带走。
  龙楼内灯火通明,彻夜不息。陛下安然无恙,军心乃安。血战一日的数百江东儿郎,与数百黑山众,就地宿营。孙坚与王越,全身披甲。守在楼前。
  夜风中泛着的浓烈血腥味,令人作呕。直到后半夜,才稍有消退。
  翌日。轻车将军曹操,领麾下人马,星夜驰援。破晓已至。
  遥见十里解渎亭,一片白泽。残垣断壁,高矮废墟,立于水面。居中独剩一座孤楼,巍峨高耸。心头一时,百味陈杂。
  数座高台,堆尸成丘。破晓前,由孙坚亲手举火点燃。三千江东儿郎,一日血战,只剩不足八百。饶是见惯生死的江东猛虎,亦不由虎目含泪。余下八百江东儿郎,更是对王芬等乱臣贼子,切齿生恨。
  驱马涉水,穿越废墟。又换乘革船,抵达龙楼。
  “臣,曹操。护驾来迟,有罪。”曹操身披甲胄,单膝跪地。
  “曹将军请起。”陛下和颜悦色,似无大碍:“赐座。”
  “谢陛下。”宫女搬来胡床,曹操起身落座。
  “此行如何?”陛下笑问。
  “幸不辱命。”曹操抱拳道:“臣领兵杀尽死士,攻入刺史府。掘地三尺,翻出往来密信十余箱。信中同党,不下百人。”
  “信函何处?”陛下面色如常。
  “正陈列楼外。”曹操答曰。
  “孙校尉。”陛下轻唤。
  “臣在。”孙坚神色坚毅,披甲而入。
  “取来一观。”语出,陛下终是动怒。
  “喏。”孙坚又领命而出。
  须臾。一卷卷细细收拢于锦囊中的信函,检视无误,依次呈到陛下当面。
  陛下耐着性子,逐一亲阅。
  时间分秒流逝,堂内落针可闻。忽见孙坚疾步入内,亲呈一锦囊。
  陛下展开一看,遂轻声诵读:“夫废立之事,天下之至不祥也。古人有‘权成败、计轻重’而行之者,伊尹、霍光是也。伊尹怀至忠之诚,据宰臣之势,处官司之上,故进退废置,计从事立。及至霍光受讬国之任,藉宗臣之位,内因太后秉政之重,外有群卿同欲之势,昌邑即位日浅,未有贵宠,朝乏谠臣,议出密近,故计行如转圜,事成如摧朽。今诸君‘徒见曩者之易,未睹当今之难’。诸君自度,结众连党,何若七国(前汉七国之乱)?合肥(侯)之贵,孰若吴、楚(前汉吴楚二藩)?而造作非常,欲望必克,不亦危乎!”
  不等陛下来问。曹操已起身跪地:“此乃臣,《拒王芬辞书》。”
  “若非曹将军进京密告,朕此行危矣。”陛下笑道:“无需自责。”
  “臣,惶恐。”曹操再拜:“悉知王芬欲行大逆不道,废立天子,义之所向,遂回信规劝。不料王芬死不悔改,断难回头。再三权衡,这才上京密告。虽忠于国事,却愧对挚友。臣,心中有愧……”
  “成大事者不拘小节。”陛下宽慰道:“曹将军恪守臣节,朕心甚慰。”
  跟着话锋一转:“冀州刺史王芬、南阳许攸、沛国周旌、平原陶丘洪等,连结豪强,欲谋废天子,立合肥侯。铁证如山,不容狡辩。传命各州郡,海捕王芬余党。”
  “喏!”
  “带王芬。”陛下心中仍有疑问。
  “喏。”
  须臾,草草包扎的王芬,五花大绑,押入大堂。
  与曹操目光一碰。恨从心起,破口大骂:“曹阿瞒,曹吉利!背信弃义,两面三刀,小人耳!芬,耻与你为伍!”
  曹操面色如常:“尔等乱臣贼子,有何颜面说别人。”
  “竖子不足与谋!”王芬含血顿足。
  冷眼旁观,待他骂完。陛下这才开口道:“王使君当知,大逆不道,夷三族。为家中老小计,可愿和盘托出,以求朕法外施恩。饶过家中老母幼子。”
  “无国,岂有家。”王芬一声长叹,不觉涕泗横流。胸前血衣斑驳尽染。颇多悲怆。
  须臾,强忍悲愤,续言道:“臣闻,陛下曾问侍中杨奇:‘朕比桓帝如何?’杨奇答曰:‘陛下比桓帝,犹如虞舜比唐尧。’仅此一语,足见人心向背。陛下自登基以来,天灾人祸,四海板荡。上苍如此示警,仍起二次党锢。海内名士,多遭屠戮。人才凋敝,奸佞当道,至黄巾逆乱。今山河残破,百废待兴。陛下犹不悔悟,卖官鬻爵,大兴土木。年前更诏命州郡,尽输天下纹石秀木,只为重修宫室。劳民伤财,怨声载道。见我大汉四百年国祚,便要断送在陛下之手。臣,唯有拼死一搏。若成,另立新帝,再续国祚。不成,陛下当引以为戒,有所收敛。”
  此话,字字诛心。却又,发自肺腑。
  常言道:“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王芬只言国事,对身后事闭口不提。有道是“家国天下”。名士大儒,多以天下为己任。王芬位列八厨,有重名于天下。今时今日,果见一斑。
  陛下却不为所动:“所谓‘积羽沉舟,群轻折轴’。大汉煌煌四百年,国祚至此。乃朕一人之过乎?”
  时至今日,窃居高位,仍不思进取,反一味推卸责任。无道昏君,无可救药。王芬怅然一笑,不再言语。
  话不投机半句多。
  见他早有死志。
  机辨如陛下,又岂能不知。正欲挥手,命人将其带下。
  “报——”亲卫虎贲来报:“平难中郎将,殿前求见。”
  “所为何事。”陛下眉头微蹙。
  “白波渠帅郭太,已被平难中郎将斩杀。枭首装匣,呈于陛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90/20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