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的日常(校对)第82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26/2006

  安置在易县数城,正当适宜。
  如此一来,年内蓟国当破九百万口。来年献费五亿六千七百余万。
  先前不知人口之重要。自迁入蓟国,政通人和,万事俱备。尤其是解决了最基本的温饱难题。人口红利开始持续释放。令蓟国国力,爆发式激增。须知,仅文安一地。便有十城大建,百二十里圩田。更有雍奴薮中,辰、弁二韩二十四城邑。环渤海,盐府五十三大夏牢城在建。便是已建好各城,改扩建,亦是常有。如楼桑大溪地新区,诸如此类。蓟国全线开工,可想而知,人手是何等充足。
  先前,盐府牢城皆规划在长芦、长汀二县。如今,蓟国几将整个渤海湾环抱。于是大夏令刘晔,因地制宜,当机立断。将牢城,扩展至整个环渤海沿岸。仍置五十三城。户户盐田一顷。皆选盐渍滩涂,不毛之地。不与农牧相争。
  十二令:
  太仓令刘文、赀库令刘修、国医令华佗、将作令苏伯、上计令陈逸、大厩令张和、家马令苏双、都船令李永、都水令钟演、武库令苏越、大夏令刘晔、上庠令郑玄。
  三守:薮东守乐隐、安北守阎柔、辽海守郭芝。
  五尹:蓟西尹管宁、蓟东尹钟繇、蓟南尹陈群、蓟北尹崔琰、蓟都尹娄圭。
  合称十二令三守五尹。
  十一校尉:
  荡寇校尉颜良、讨虏校尉文丑、锦帆校尉甘宁、楼船校尉郭祖,破贼校尉凌操、扬武校尉高览,鹰扬校尉太史慈、折冲校尉黄叙、黑山校尉杨凤、白波右校尉杨奉、白波左校尉韩暹。
  双壁:横海将军黄盖,护军将军黄忠。
  再有左国相崔钧掌外事。右国相耿雍理内政。左国令士异总摄宫内诸事。右国令夏馥管将作营造。
  蓟国自上而下,吏治体系堪称完备。
  所谓同流合污,泾渭分明。“清者自清,浊者自浊”。在蓟王亲手打造的吏治体系下,贪官污吏如何藏身。事实也证明。若吏治败坏,纲纪无存。往往由上而下,烂到根里。
  《后汉书·张堪传》:“(堪)乃于狐奴开稻田八千余顷,劝民耕种,以致殷富。百姓歌曰:‘桑无附枝,麦穗两岐。张君为政,乐不可支。’”
  “岐”同“歧”。一株麦子长出二穗。为丰收之兆,多用来称颂吏治清明,成绩卓著。
  信不信由你。
  今日朝会,与众不同。
  不仅诏封白波四将。还有一要事,需群臣商讨。
  待杨奉等人更换朝服,再拜入列。
  蓟王居高言道:“孤宫中无黄门,所用皆是女官。依汉宫仪,年三十五岁当出嫁。孤宜当按此例。左国相士异,年近而立,孤宜聘娶之。诸位以为如何?”
  王傅黄忠起身言道:“俗语曰:女大当嫁。左国令与主公自幼相识,又居高位,当已‘贵人礼’,聘之。”
  “王傅所言极是。”右国相亦起身言道:“年前,穆夫人为昭阳贵人。今太妃西宫,尚有兰林殿无主。主公宜当礼聘。”
  “国相之言,正和孤意。”刘备目视士异。虽只瞥见一抹侧颜。然千娇百媚,顾盼生姿,此刻心情又何需多言。士异与刘备相伴日久。情深义厚。“圣人不贵尺之璧(玉璧),而重寸之阴(光阴),时间得而易失也。”
  所谓“寸阴尺璧”,“田耕不坏”。岂能令其韶华空耗,独守空房。
  “有劳左国相,遣人携聘礼,往交州一行。”刘备言道:“待上表洛阳。择吉日,封左国令为‘兰林贵人’。”
  “遵命。”崔钧起身奏对。
  国事家事,双喜临门。
  年前太妃封穆夫人为“昭阳贵人”,蓟王封女王希雷娅为“函园贵人”,今再封左国令士异为“兰林贵人”。王爵妻妾不过四十。三贵人与安氏四美人、亚马逊十二(函园)美人,皆需新帝金口玉言。
  蓟王无难事。些许要求,不值一提。自当手到擒来。
  蓟王后宫,一王妃、三贵人、二东胡妃、七色妃、一羌妃、五十六西域妃、三羌美人、天师二美人、安氏四美人、亚马逊十二美人、二百八十八亚马逊宫姬。计三百七十九人。许师钟瑷,当素、当昔、骆晹、卢暒、等一众媵妾,亦获美人位。还有预订美人位的杜氏、邹氏与赵娥。及预订贵人位的甯姐姐。
  权且,便这么多了吧。
  再加女官、宫人、婢女,不过千人。远不如先帝万紫千红,春色满园。
  如何看待“后宫佳丽三千”。如前所说,时人自有观点,各有主张。
  若单纯为私欲,贪恋美色,乃是无道昏君。若为家国大事而行和亲之举,则是明君有道。
  于公于私皆利好。公私分明真英雄。
  古往今来,结亲如结盟。婚姻是最高等级的人质。切记,互相为质。
  细观蓟王后宫。王妃乃是真爱,毋庸置疑。东胡二妃,代表上郡乌桓与高车王庭利益。羌妃钟慧,代表羌人利益。五十六西胡妃,代表西域诸国利益。诸如此类。
  能如先帝那般,单凭所欲,信手拈来。自当羡煞旁人,亦足可诟病。然如蓟王这般面面俱到,自无可指摘。
  正如时人有官方、民间双重身份。刘备既已南面称孤,坐稳大位。家国天下,皆需顾及。断不可一意孤行,只求己之所欲。懂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亦须知“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自己站稳,也要让别人站稳,自己飞黄腾达,也要让别人腾达)”。
  便是所谓“博施济众”。
  子曰:“凡天下有三德:生而长大,美好无双,少长贵贱见而皆说之,此上德也;知维天地,能辩诸物,此中德也;勇悍果敢,聚众率兵,此下德也。凡人有此一德者,足以南面称孤矣。”
第158章
天下咽喉
  士异久居深宫。蓟王恪守君臣之礼,未曾有半分逾越。多年前,自迁居王城。太妃便时有相问。士异皆托言婉拒。眼看年岁渐长,后宫佳丽日众。若再行瞻前顾后,待后宫人满,恐无一席之地。
  家中长辈亦时常来函,字里行间,又何必多言。今汉国祚将尽。能再续国祚,三兴汉室者,又何必多此一问。
  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又说“阴阳互根”。妇道人家,总归要“向阳而春”。蓟王为人磊落,至刚至阳。此时还不负阴抱阳,缔结连理,更待何时。
  交州士氏,若能与蓟王结亲,当再兴二百年矣。
  今年开春,太妃又问。士异再难推脱。太妃喜告蓟王,遂有今日朝上之事。如前所说,士异乃近臣,知晓蓟国内外诸情,如何能轻放出宫。
  此去交州提亲,当乘海船。
  刘备请二叔出面,主簿孙乾相陪。携重礼,扬帆出海。顺下交州不提。
  正因荥阳,东有鸿沟,北临大河,南望京索,西接洛阳。为南北绾毂,东西孔道。通行四方,皆要经由此地。故曹操等人,才会在此相会。
  也正因其地势险要。黄巾余孽才欲夺此地。以为先手。
  时人皆知。楚汉相争时,高皇取敖仓之粟,扼项羽于荥阳东,终以鸿沟为界,中分天下。进而四面楚歌,一统天下。
  换言之。暗中策划的“荥阳之战”,极有可能是黄巾余孽后续计划之“起手”。兹事体大,故须由“神上使”亲自出马。
  时局暗流汹涌,一触即发。州郡竟一无所知。只有一个可能。荥阳当地官吏,多裹挟其中。刻意隐瞒不报,故州郡未知。
  万幸。机缘巧合之下,曹操等人已有所觉察。
  依服虔所言。年前,荥阳多有流民涌入。所操口音,乃出荆襄。其中多有奉黄老者。散居县境,四处乞食。如蝗虫过境。县吏恐聚而生事,于是尽数驱赶境外。后一干人等,纷纷前往敖仓乞食。亦有部分心怀叵测者,暗中潜伏,相互串联,阴怀不轨。
  服虔家中老仆,幼子便被裹挟入伙。早出晚归,行踪诡秘。后为服虔所知。虽语焉不详,然以服虔之智,又岂能不心生警惕。于是暗加留意,渐有所获。遂知晓“神上使”张曼成,竟潜伏入境。
  荥阳扼守要冲,兼有敖仓之粮。再加流民散布,便于举事。细思极恐。待雪化路开,这便轻身北上,一为寻访故友,二为迁居辟祸。
  不料在都亭僦车时,与何苗等人偶遇。
  “虎牢关上,驻有三千精骑。守将乃骑都尉丁原。麾下多并州狼骑,骁勇善战。黄巾余孽如何敢在此地起事?”何苗犹不能全信。话说,先前并州刺史丁原剿贼不利被黜。除为骑都尉,屯兵河内。先帝崩后,奉大将军命,驻守虎牢关。谨防关东逆乱,奔冲京畿。
  虎牢关,乃洛阳东部门户。此关南连嵩岳,北濒大河,山岭交错,自成天险。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今汉以来,曾多次修缮。建武元年更名“成皋关”,先帝中平元年,又改“旋门关”。因在汜水之西,时人亦称汜水关。
  曹操亦点头道:“虎牢距荥阳县城,不足五十里。狼烟一起,瞬息可至。择此地起事,智者不为。”
  孙坚一语中的:“敖仓之粮。”
  “济水又东经敖仓北,其山上有城,秦置敖仓其中,故曰敖仓。”敖仓始建于秦,废止于宋。因地处咽喉,储粮巨大,在秦汉时,尤显重要。
  “洛阳有武库、敖仓,当关口,天下咽喉。”
  《汉书·孝安帝纪》:“(永初七年)九月,调零陵、桂阳、丹阳、豫章、会稽租米,赈给南阳、广陵、下邳、彭城、山阳、庐江、九江饥民;又调滨水县谷输敖仓。”《东观汉记》:“滨水县彭城、广阳、庐江、九江谷九十万斛,送敖仓。”
  正因系天下安危,举足轻重。故两汉以来,朝廷专设“敖仓令”一职,掌敖仓。前汉时,敖仓官属大司农,今汉改属河南尹。
  河南尹何苗,正是敖仓令上官。
  “现任敖仓令,乃是何人?”曹操试问。
  “陈宫,字公台。乃东郡人氏。”岂料何苗竟知晓。
  “此人似有耳闻。”曹操亦觉熟悉:“敖仓令并非显官,又远在京畿之外,叔达因何知晓仓令姓名。”
  何苗皱眉一笑:“此人常直言上书,直指时弊。亦多有献策,字字……珠玑。某不厌其烦。然政绩常列第一,故而知名。”
  “原来如此。”既是东郡良吏,此去东郡的曹操,遂暗中留意。
  孙坚又道:“年前,蓟王冬季兴兵,攻灭黑山。张燕等人分兵逃窜。一支或已南渡。欲取敖仓,亦未可知。”
  “里应外合,声东击西。”曹操幡然醒悟。
  “敖仓周遭山谷,饿殍遍地。若黑山贼开仓放粮,必有流民裹挟入伙。”孙坚当机立断:“速去敖仓,迟恐生变。”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26/20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