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的日常(校对)第87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74/2006

  “涨也。”程中大夫笑答。
  “朕当亲试之。”新帝正欲将其抱入龙榻,忽随口一问:“太后偏殿豢养逐鬼童子,此事知否。”
  “此事人尽皆知。”怀中程中大夫媚眼如丝。
  “童子何人所选。”新帝吞涎又问。
  “乃掖庭令毕岚。”程中大夫又答。
  “闻太后亦常亲手喂养。”秀色可餐,新帝已急不可待。
  “何止太后?”程中大夫,勾魂夺舍:“贱妾亦‘常来常往’。”
  “大胆。”新帝眸中欲焰,一点即燃:“程中大夫不顾朕之饥,竟先喂食他人。”
  “陛下意欲何为?”程中大夫明知故问。
  “朕欲‘童口夺食’也!”
  蓟国长安城。
  遥见王宫车驾抵达。长安令甄逸,携属吏列队相迎。
  “拜见贵人。”
  彼时为披香博士,今为昭阳贵人。后人曰:“旧巢共是衔泥燕,飞上枝头变凤凰。”不过如此。
  蓟王寝宫,名“合欢殿”。故蓟国有民谚:“夕入合欢,朝出贵人”。亦是指此。
  王妃所居,曰“凤凰殿”。左国令士异,将受封“兰林贵人”,居西宫“兰林殿”。王太妃自居“增城殿”。西宫三殿,“增城殿”居中,“昭阳殿”与“兰林殿”,一上一下。
  须知,蓟国王城,东、西、南、北,四宫,以“回”字形相连。西宫走向乃“南北竖立”。三座宫殿,皆“坐北朝南”。并非“坐西向东”。四宫八殿,皆坐北朝南。切记。
  所谓“南面称尊”,“北面称臣”。宜当“相其阴阳之和,尝其水泉之味,审其土地之宜,正阡陌之界。”择风水宝地。
  “明庭免礼。”穆贵人天香国色,贵气逼人:“此来乃为‘兰林殿’择选宫人。夫君大婚将至,宜早做准备。”
  众人躬身答话,无人敢平视:“喏。”
  长安宫中,多西域诸妃陪嫁女眷。后又有倭人贵女百人入选。先前,穆贵人往来二宫,传授汉宫仪。最初那批西域女眷,皆已修习完毕。正分批迁入蓟王宫,补宫人之缺。女眷来历,也已查清。皆出身西域五十五国王室,本为媵妾。辈分年龄虽有参差,然却合乎礼法所规。至于年龄,对蓟王而言,更不是问题。
  “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然为入蓟国,又何须人辇?
  俗语曰:“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为能早日入选,女眷们颇多用心。未曾有一日倦怠。穆贵人依次遴选,颇为满意。
  王宫车驾列队宫门。入选女眷与各自好友,洒泪而别,又满怀希冀,登车远去。
  骏马香车逐后尘,绿珠垂泪滴罗巾。王宫一入深如海,萧郎本就是路人。
  与我何干?
第024章
一如旧典
  新帝大婚在前,蓟王成婚于后。
  恰逢金秋送爽。新帝以皇后之礼,聘娶汝南袁氏之女。
  汉初,“聘后黄金二百斤,马十二匹;夫人金五十斤,马四匹。”
  此乃高祖定价。待惠帝纳后,换作吕后定价。群臣商定,聘仪用宝马十二匹,黄金二万斤。此乃亘古未有之重礼也。从此,大汉天子立后,皆比照“惠帝纳后”故事。豪掷黄金二万斤。
  今汉亦如此这般。桓帝立梁莹为后,亦是黄金两万斤,另有雁、璧、乘马、束帛等,不一而足。此举,称“一如旧典”。
  换言之。新帝大婚,宜当给袁氏黄金二万斤。
  如今市价。金一斤,值一万蓟钱。黄金二万斤,便是二亿蓟钱。区区二亿大钱,新帝自当拿得出。
  袁氏得此巨款,声势一时无两。前司徒袁隗,司隶校尉袁绍,长水校尉袁术等,“袁氏外戚”府上累日高朋满座,声名越发显赫。
  细思极恐。时下洛阳竟有三门外戚:何氏、董氏,袁氏。煌煌两汉,四百年罕有。
  天家皆如此阔绰。可想而知,民间奢侈之风盛行。有少吏年五十,尚凑不足聘礼。酒后嚎啕大哭,引同僚怜惜,慷慨解囊方达成所愿。足见娶妻之难。
  常闻“捐资助学”,可曾听闻“捐资助妻”?
  马肃、马腾父子两代,家贫无妻,皆娶羌女。亦可见一斑。
  此足可说明,蓟国先有“鲜卑婢”,后有“倭女妻”,再有“高句丽姬(妾)”。胡女盛行,并非偶然。
  《蓟法》:民爵五等“大夫”,岁俸二百五十石,受田五顷,受地五宅,可纳妾一人。
  由郑玄勘定的《蓟法》一出,不知有多少“斗食佐史”,弹冠相庆,痛哭流涕。尤其是非本国国民,千里求学蓟学坛。学而优则仕,如愿入职蓟国的少吏,家资不算丰厚,且将将举家迁来蓟国定居,需要花钱的地方实在有很多。蓟国虽行高薪养廉,然聘礼亦水涨船高,乃至高不可攀。无法娶妻,可先纳妾。然尊卑有别。切不可“乱妻妾位”。
  只需按部就班,由斗食佐史,晋升为二百石少吏,民爵自然而然,升至五等大夫。便可达成所愿。
  如此看来。汉胡融合,果是大势所趋。
  现在想来。公孙长姐嫁刘备时,一无所求。自是情深所致。
  结亲如结盟。门当户对,协同应对。趋利避害,亦是人之常情。无可指摘。蓟王明以照奸。然牵扯到婚姻大事,家长里短,却也不便一味强求。常言道:“清官难断家事。”总归是“强扭的瓜不甜”。无论对个人,还是家族而言。皆如此。
  聘礼多寡,关键看娶谁不娶谁。明码标价,童叟无欺。愿者上钩。
  大汉朝“郡国并行,列候次减”。
  新帝纳后,宝马十二匹,黄金二万斤。
  蓟王联姻,宝马九匹,黄金二千斤。
  无论多寡,百官皆大欢喜。只因我主联姻,稳赚不赔。
  左国令士异,终成正果,获封贵人。国令一职当授予何人。百官各执一词,并无合适之选。此职需久居深宫,宜亲不宜疏。乃蓟王近臣。本该由宦官担任。然蓟王宫中并无宦者,故由女官担任。女师赵娥,乃蓟王心中不二之选,可先行继任。
  若有朝一日,赵娥亦“夕入合欢殿,朝出为贵人”,再另行择选不迟。
  左国令士异曾为沉月阁主。后改沉月女校。因处白湖之滨,故被国人省称为“白湖女校”。蓟国适龄女子,皆以入女校为荣。
  两位长公主,被蓟王视为掌上明珠。早早便有汤沐邑。自幼请赵娥为女师,言传身教。上行而下效。蓟国女子,既多学识。又多见识。虽不敢说男女平等。然蔚然成风,远超时下。
  蓟王大婚,可谓轻车熟路。
  一如先前,百官献帖为贺。楼桑摆十里长席。余下各城,如同往常。无需大肆铺张。
  士异与刘备自幼相识。情谊久远。以贵人聘娶。金章紫绶,理所应当。
  士异亦婉拒家中媵妾陪嫁。反托穆夫人从长安宫中优选。刘备厚积薄发,所向披靡。岂是士异能够自始至终,相伴终了。有始无终,半途而废乃是必然。群策群力,集思广益。博采众长,方有一战之力。
  又谓“熟能生巧”。亦需几个过来人“捐躯摩顶”,从旁帮衬,新婚之夜方可“尽善尽美”。
  左国令一声令下。观天阁众女仙,悉数入选。
  华灯初上,彩灯高悬。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将殿内百官,交由王傅、义弟,二位国相及门下属吏。蓟王这便起身离席,入后宫合欢殿。
  人逢喜事精神爽,春风得意马蹄急。登楼时,刘备忽想起,芳踪难觅的甯姐姐。
  话说,甯姐姐是否当真姓“张”,还是姓“黄”?
  家中可有丑妹,名唤月英。
  多年前,甯姐姐知刘备欲试种水稻。便有一队骡马,自大河之南,运来成屉秧苗。那时,刘备本以为是张教主手眼通天。后遇郑玄,闻刘备少时从河南移稻,遂笑问:王上何必舍近求远?
  又道:渔阳太守张堪“于孤奴开稻田八千余顷,劝民耕种,以致殷富。”
  原来。有渔阳太守,“圣童”张堪,早刘备百五十年,在北地稻作。
  若秧苗之事,当真出自张教主之手。以钜鹿张教主之学识,又岂能不知孤奴便有稻田。何须舍近求远。从大河之南,千里迢迢运来。
  如此想来,甯姐姐先前所求之人,并非“大贤良师”。而是“神上宗师”。
  故才远从河南之地,送来秧苗。
  若“神上宗师”世代居于大河之南,又是墨门钜子。必是南阳人氏。
  将种种线索串联,再加司马徽之言。“神上宗师”之真身,便呼之欲出了吧。
  如此说来。从刘备种田始,线索早已埋下。只不过,未能想到罢了。
  乘天梯直升寝宫,验明正身。亚马逊御姬,含笑放行。今夜不同以往,稳妥起见,乃由亚马逊女王“函园贵人”希雷娅,领函园诸美人,彻夜守备。以求万无一失。函园诸美人,乃亚马逊一族最强大的女猎人。听声辨物,觅迹寻踪。凡合欢殿内有风吹草动,高能示警,便当即丢盔卸甲,入内驰援。
  虑及士异深闺待嫁,体质柔弱,不似胡女,身强体健。方行万全之策。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74/20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