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的日常(校对)第88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87/2006

  苍海郡守李进,年过七旬,舟车劳顿,闻讯而至。刘备以师礼待之。蓟王天家麒麟,文武双全,温润如玉。自带豪杰属性。接人待物,豪风爽俐。举手投足,无不令人心折。大汉乃豪杰奋取天下。高祖之风,便是泱泱大汉之风。
  李进得见蓟王,涣然冰释。心知大汉后继有人,国祚无忧矣。
  生食汉禄,死为汉臣。此,便唤做汉节。
  身无傲骨,再无节操。与走狗何异。
  如前所说,漠南前汉旧县,皆已重立。修缮一新,分封给南高车十二归义侯。设正副护高车校尉。蓟国营城,首屈一指。侯城、马邑、牛牢、草场……皆蓟国制式。待城外荒地遍种苜蓿。蓟国青储饲料,源源不断运来。便会彻底蜕变为农牧民族。漠北亦有匈奴所建城池。没鹿回部,六氏高车并求蓟王,改造城邑。刘备欣然应允。即日遣匠人北上,为二部修造城邑。
  蓟王“求立漠北没鹿回单于”的表奏,亦六百里送往洛阳。新帝知晓前后诸情,欣然应允。策封没鹿回氏为单于。牧守北疆,永为汉藩。然陛下却并不知晓,没鹿回单于,便是前雁门太守窦统。乃窦太后从兄。
  又策封北高车六氏为归义侯。牧守北海,同为大汉藩屏。
  此举,绝非新帝迫不得已,勉强为之。而是今汉处理边疆事务的一贯国策。先前檀石槐势大,连年寇边。桓帝甚为忧患,欲封为王,以求和亲。檀石槐坚辞不受,加紧侵掠,又立三部,各置大人统领,整军备战。此事,足见一斑。
  关于大汉和亲这件事,匈奴便是前车之鉴,鲜卑又岂能再上当!
  胡人贵少贱老,怒杀父兄,不害母亲。四百年前被陈丞相,窥破天机。从此埋下了匈奴分裂的种子。
  到了蓟王刘备。和亲又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改嫁女为娶妻。形势虽略有“出入”,然还是那个理。结亲如结盟。夫妻双方,互为最高等级的人质。
  彼此坦诚相见,言行举止,所思所想,对枕边人而言,几乎没有秘密。
  也得亏是刘备。表里如一。不然只能“吾梦中好杀人”。尔等切勿近身。
  悉知蓟王刘备奔赴北疆,劝说三家各罢刀兵,又筑坛盟誓。
  这还了得!
  如此盛会,焉能不置身其中。于是乎,南匈奴、三郡乌桓、四郡亡胡、挹娄、扶余、沃沮、小月氏胡、卢水胡、羯胡、鲜卑十四部,各部大人纷纷快马加鞭,奔赴北海。悉知诸情,刘备遂安心扎营。恭候各部大人与会。
  东胡共主,撑犁孤涂,遂被天下诸胡所公认。因其声势浩大。尤其诸胡,人尽皆知,史称“北海会盟”。
  通商、通邮、通婚。蓟国的诸多利好,逐次开放。设立使馆乃大势所趋,蓟王门下署,亦分设匈奴、鲜卑、挹娄、扶余、沃沮、月氏、卢水、羯胡等,诸胡属寺。处理与之相关的诸多事宜。
  帝国自西向东,整个北疆,趋于一统。
  蓟国横亘幽冀,南北六百里,东西千余里。一国济天下。胡人一切生产生活所需,皆可经由互市,向蓟商足量换取。四郡亡胡亦如此般。稳住北疆,刘备后顾无忧。蓟国便可全力南顾。
  待天下有变,一举平定乱世。
  北海九月便已飘雪。刘备与漠北各部大人依依话别。领军南下。漠南各部首领,一路随行。至于各部所赠牛马,刘备皆足量回馈。所赠仆从侍女,前后积有数万众,皆被刘备就地安置,令其各自成婚。兵车大营随后将被筑成城邑。称“北海城”,为蓟王漠北行宫。亦是与高车六氏的互市商邑。稍后,当有蓟国名产,水陆并进,源源不断,运抵城中。而漠北开拓大营,亦将在城中建立。刘备要尝试开拓被后世称为西伯利亚的,极北之地。
  仆从侍女,一个不带,似有些不近人情。恐冷了各部一片赤诚之心。
  于是乎,为安其心,蓟王各收六氏美人一枚。皆大欢喜。若非刘备已与窦氏联姻。没鹿回单于,亦要用小女配之。
  月初,三万余众,浩浩荡荡。月末,十万牛马,迤迤逦逦。
  王上就没蚀过本。
  漠北野马种群,大厩令张和,家马令苏双,如获至宝。六氏美人,皆有宜男之相。绵羊,刘备一只未要,告知六氏如何剪毛后,悉数牵回。叮嘱道:先卖八年羊毛,再宰卖群羊。六氏大人,默记于心。生怕忘记,又小心书于胡袍襟底。早晚翻看不提。
第043章
天机莫测
  入卢龙塞。与关内各部大人,分道扬镳。刘备终于赶在立冬前,返回封国。
  一年一季的稻作,如期而至。稻作机关器,磨刀霍霍。各城农人,翘首以盼。
  为不影响稻作,归国大军,先陈兵国境,再命麾下各部,兵分数路,偃旗息鼓,返归驻地。刘备则早在入卢龙塞后,便在史涣等绣衣吏的护佑下,于“林兰津”换乘游麟号,沿濡水出海。横渡渤海上湾,再入巨马水路,沿蓟国黄金水道,泊入南港。
  恰逢夜深人静。于是轻车简从,驶入王城不提。
  待翌日城头升起王旗,国人方知国君已归。各自心安。常言道:“家不可一日无主,国不可一日无君。”大汉朝家国天下。蓟王即是家主,又是国君。乃蓟国定海神针,主心之骨。正因如此,刘备才日夜兼程,赶在稻作前归国。
  以震慑宵小。
  一路行来,尤其是纵览安北郡。安置扶余四加的夕阳、昌城、骊城、絫县等地,竟也圩田有成。举千里镜远眺,只见沿海滩涂,多辟为盐田;滨海盐渍,遍种苜蓿;广大陂泽,则用来筑堤圩田。
  正因人手充足,故安北守阎柔,沿水网路脉,将下辖数县,纵横分割。南北互通,东西相向,四面破土动工。通渠、圩田、拦水、筑堤,大张旗鼓,齐头并进。蓟国要钱有钱,要粮有粮。闲来无事,卖把子力气,又有何妨。日薪二百大钱,还包吃住。扶余四加,壮丁、健妇,群起响应。好比天上掉胡饼。胡麻溅满脸。
  新手亦无妨。蓟国营造,早立规范。各项规程,依次使来,足可确保安全、高效。
  不出三日便可上手,不出三月得心应手,不出三年滚瓜烂熟。
  二十万高句丽,四十万扶余四加,南下填补东部国境。实乃神来之笔。
  封建时代,编户人口等同于生产力。按照上计署精算。自耕农比佃户田的亩产,足足高出三成。多出近二石的稻谷。所以说,“编户人口”才最大程度的等同于生产力。
  自东向西,从南到北。整个蓟国,欣欣向荣。辽海郡,又如何能例外。沓津、金州港,凭借辽东半岛之便,源源不断吸引青徐民众,渡海来投。尤其得知蓟王竟足量垫付渡资,举家北迁辟祸者,比比皆是。
  山越强宗骁帅,更是举族北上,以辟江东猛虎。
  听闻朝廷已拜孙坚为“破虏将军”,择日领兵入汉中,替连战连败的荡寇将军周慎,平米贼之乱。
  江东山越,当可稍稍松一口气。
  又闻凭招降黑山群贼之功,曹操新领兖州牧。坐拥一州之地。麾数万兵士,正严加训练。待磨去匪气,当可一用。南阳局势动荡。新帝已敕令四郡亡胡,出五千突骑,渡河驰援。以震慑宵小,安抚陪都百姓。
  洛阳,南宫门外御道。
  百官下朝,列队登车。
  “太常留步。”忽听背后有人呼唤,刘焉这便驻足。见一熟人疾步赶来,遂含笑行礼:“原是董侍中。”
  董扶,字茂安,广汉绵竹人。时与任安、周舒齐名,乃名儒杨厚弟子。年前得大将军何进举荐,征拜侍中,甚见器重。
  “可否与太常同车?”董扶目露深意。
  “固所愿也,不敢请尔。”刘焉笑道。
  二人登车并坐,投上西门而去。
  “闻陛下欲放太常出为外官,不知然否。”途中董扶问道。
  “茂安善解谶纬,通晓占卜。何不掐指一算?”刘焉反问。
  “如此当八九不离十。”董扶又道:“敢问太常,欲出往何地?”
  “豫州如何?”刘焉笑答。
  “豫州乃天子脚下,邻近京畿。‘知命者不立乎岩墙之下’。何必引火烧身。”董扶摇头道。
  “如此,徐州如何?”刘焉又问。
  “徐州乃四战之地。中原大乱,狼烟一起,腹背受敌。太常何必去蹚这趟浑水。”董扶又摇头。
  “如你所说,中原大乱,莫不如远避江海。交州如何?”刘焉终于道破心机。日前,陛下面授机宜,问刘焉欲牧守何地。刘焉答曰,愿去交州。
  “交州乃大汉极南。蛮荒之地,群盗蜂起。常有山越兴兵作乱,非稳妥之选。”董扶再摇头。
  “嘶——”刘焉不由轻抽一口凉气。稳住心神,这便问道:“依茂安之见,当往何处?”
  “何不去益州。”董扶脱口而出。
  “益州?”刘焉一愣,随即摇头道:“不可。汉中米贼势大,饶是荡寇将军周慎,亦不能敌。巴郡妖巫张修,时有南下益州之心。如今胜负未分,若此时入蜀,乃自投死地也。”
  “无妨。”董扶高深莫测:“朝廷已拜江东猛虎孙坚为‘破虏将军’,驰援汉中战事。料想,米贼必为其所破。今日危难,明日当迎刃而解。”
  见四下无人,董扶私谓刘焉曰:“京师将乱,益州分野有天子气。”
  “嘶——”刘焉猛吸一口凉气。此乃大逆不道,诛心之言。然又如一朵火苗,点燃腔中熊熊烈焰。
  “昔日高祖,数败于项羽。灭秦首功,却被封往汉中。励精图治,暗度陈仓。终一战而灭西楚,立煌煌天汉。二百年后,前汉气数将尽,又有光武中兴,再续二百年。时至今日,今汉亦难续国祚。天下皆传,能三兴炎汉者,乃‘宗王’也。”董扶字字诛心。
  “天下皆以为是蓟王刘备。”刘焉勉强言道。虽心中不服,然亦无从辩驳。
  “所谓‘天机不可泄露’。若蓟王当真‘天命所归’,又岂能令天下人皆识破此天机?”董扶再劝:“若真如此,还要天机何用?”
  “言之有理!”刘焉双眼一亮。道理很简单。有道是“天机莫测”。路人皆知的秘密,显然不是秘密。同理。天下人皆知的天机,必不是天机。
  “蜀中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号称天府之国。又有群山拱卫,雄关阻隔。只需学高祖,休养生息,待天下有变,再兵出陈仓,重整河山。”董扶滔滔不绝,忽言尽于此。
  “茂安,字字珠玑,如雷贯耳。今日大梦初醒,当言听计从。还望茂安不吝赐教。”刘焉目中尽是野火燎原。
  “明公在上,请受董扶一拜。”
  “得茂安,何愁大事不成乎!”
第044章
丰取刻与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87/20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