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的日常(校对)第93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31/2006

  “何人吟出?”门下祭酒司马徽,抚掌笑问。
  便有一女童,俏生生站起:“蔡琰多嘴。”
  见她不过总角童子一枚,司马徽打趣道:“何其急也?”
第106章
百般不利
  蔡琰小脸通红,正不知该如何作答才好。
  蓟王已笑道:“蔡师有女能传业。”
  “主公谬赞。老臣得此女,足慰平生。”蔡邕宠爱之深,只眼可辨。每逢宴饮聚会,必带在身边。凡有好友登门,亦令蔡琰抚琴款待。伯喈女公子,声名在外。三岁看老,必是才女。
  蓟王遂取随身玉佩相赠:“琰儿既续接下句,理应得赏。”上下句,犹如后世对联或行酒令。并非诗词歌赋。不过是信手拈来,博众一乐。
  “谢王上。”蔡琰亦不扭捏。大方出列,双手捧过。再拜后,自行入后列。
  门下署四方馆长朱建平,笑道:“蔡师此女,贵不可言。”
  朱建平号称铁口神断。蔡邕大喜过望:“承蒙先生,赐赠金玉良言。”
  “主公既开少府女官,依琰儿之博学才辩,妙于音律。二千及冠,亦未可知。”司马徽亦赞。
  “孤与诸君拭目以待。”蓟王欣然笑道。
  俯瞰白琉璃落地舷窗外,百舸争流。君臣同契,其乐融融。
  千里国土,欣欣向荣。
  蓟王沉稳大度,喜怒不形于色。公正严明,好恶不浮于表。张弛有度,亦不穷兵黩武,急于求成。一切顺其自然。
  乱世激流,江山板荡,蓟国中流砥柱,稳如磐石。尤显难能可贵。
  国力蒸蒸日上。今日强过昨日,明日必超今日。反观洛阳朝堂,尔虞我诈,你争我夺,血流不止,日渐衰弱。
  此消彼长,高下立判。
  蓟国之美好,非身临其境,设身处地不可尽知也。
  归根结底。乃海纳百川,化繁为简的汉家风尚,与奇思妙想,包罗万象之蓟王,互相成就,相得益彰。
  洛阳西郭,平乐馆。
  新帝被废,遣归封邑。太皇董太后,重置卖官。少帝年幼,由太皇窦太后垂帘。二宫太皇,关系融洽。虽说太皇董太后凡有所请,太皇窦太后必有所应。然长此以往,亦难免遭人诟病。万一,有侍御史胆大劾奏,岂非不美。故先前卖官百无禁忌,如今却颇多取舍。凡入馆求官者,非重利不应。如此勉强维系,然获利却不及先前万一。
  一言蔽之。三宫鼎力,谁也不敢恣意妄为。
  适会正腊,公卿罢朝,洛阳城内城外,俱贺岁。得亲随小黄门快报,封谞顾不得安居守岁,顶风冒雪,入馆相见。
  “竟是尔等。”见求官之人,竟是赵忠、张让。永乐太仆,颇多讶异:“二位常侍,侥幸留得性命。不谨守先帝陵,了此残生。何故再生是非。”
  “封常侍言之有理。然,住惯深宫大殿,习惯前呼后拥。如何能守先帝孤陵,就此终老一生。”张让直言相告:“此来,为求重入宫门。若能如愿,愿奉一亿大钱。”
  “嘶——”惊闻大钱一亿,饶是封谞,亦不由倒吸一口凉气。
  俗谓“财帛动人心”。总归是“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世人皆不能免俗。封谞又如何能例外。
  “二位常侍,竟还有此等身家。”封谞将信将疑。
  “呵呵!”张让耸肩一笑:“承蒙先帝厚爱,西邸卖官得财,半数交由我手。城内窖藏铜钱,又岂是区区掖庭令能尽知也?”
  先前长信太仆程璜,严词逼问。掘来子钱无数,正大兴土木,修缮长信宫。此事宫人尽知。有漏网之鱼,亦是人之常情。心念至此,封谞遂言道:“有道是‘一朝天子一朝臣’。少帝继位,多用新人。二位大人,根基尽失,此时入宫,又能如何。”
  “不求权倾朝野,只求安身之所。”张让言道:“大长秋并长信太仆,年岁已高。以十年期,当不久于人世。十年之后,你我三人,正值壮年,远未称老。三人联手,可保董太皇万事无忧,我等富贵荣华,长命百岁。”
  “原来二位觊觎两位老大人身后之位。”封谞摇头道:“长信太仆乃窦太皇三卿,董太皇如何能许。”
  “大钱十亿。”赵忠一锤定音。
  封谞胸有激雷而血气翻涌:“二位稍待,容我去去就来。”
  这便车驾入宫,细说详情。
  太皇董太后亦大吃一惊:“二阉奴,竟还有此等身家。”
  “民谚曰:‘百足之虫,至死不僵’。赵忠、张让,服侍先帝,深受所器。大事小情,皆需过二人之目,中署进项,皆需过二人之手。传闻孟陀散尽家财,只求张让府中苍头一跪。二人手握大钱十亿,不求隐居深山,反乞重入禁中。所求,乃大。”封谞语透深意。
  太皇董太后,略作思量,便心领神会:“重掌大权,一雪前耻。”
  “太皇明见。”封谞再拜。
  “刀锯余人,睚眦必报。”太皇董太后心有余悸:“合肥侯乃朕之骨血。阿阁兵乱,亦因我儿而起。若令赵忠、张让,重掌大权,董氏一门危矣。”
  “敢问太皇。若二人求之不成,反投何太后,又当如何?”封谞再问。
  太皇董太后心头一沉:“必与朕百般不利。”
  “二人出手便是十亿。财能通神,当无往不利。何太后精于商贾之术,善买卖交易。且二人与何氏一门,并无仇怨,平白无故得一笔巨财,再得忠犬二人,何太后必欣然接纳。此消彼长,与太皇及董氏一门,皆不利。”封谞字字珠玑。
  “言之有理。”太皇董太后一声长叹:“大钱十亿,着实诱人。”
  “宜当纳之,以观后效。”封谞进言道。
  “二人乃兵乱主谋。洛阳贵胄死伤无数,能保全性命,已殊为不易。若再入宫,必有人暗生间隙。如何行事,方能堵悠悠众口。”太皇董太后仍心有忧虑。
  “当效仿毕岚、宋典故事。可借口宫署有缺,不能尽职。事急从权,故将二人招回一用。”封谞对曰。
  “如此,当授予何职?”太皇董太后又问。
  “凡四百石以上,六百石以下,皆可。”封谞笑答。
  “豪掷十亿,却只得稗官,二人岂能心甘。”太皇董太后再道。
  “六百石足以。”将心比心。同为刀锯余人,封谞自心知肚明:“只需能重入禁中,二人必感激涕零。又岂会挑肥拣瘦。”
  “如此,朕当允之。”太皇董太后笑道:“二人可为四百石署长。”
  “遵命。”封谞欣然领命。
第107章
忍辱偷生
  封谞车驾出宫,重回西郭平乐馆。
  入堂与二人相见。遂将太皇董太后之言,如实相告。
  “黄门署长,玉堂署长?”张让并赵忠,脸上表情,可想而知。
  玉堂署,宫署名。位于南宫玉堂殿。属少府,其主官称“玉堂署长”,掌玉堂署诸事。《后汉书·百官志》:“黄门署长、画室署长、玉堂署长各一人。丙署长七人。皆四百石。本注曰:宦者。各主中宫别处。”
  而黄门署长,犹在黄门令左丰之下。赵忠、张让乃中常侍,秩比二千石。永乐董太皇却授此稗官,极尽羞辱之能事。
  然张让、赵忠,电光石火,已各自收拢表情,换作感激涕零,齐齐下拜:“老奴叩谢天恩。”举手投足,颇多忍辱偷生。
  俯瞰二人如两只老狗跪在脚下,摇尾乞怜。封谞志得意满,皮笑肉不笑:“既已得偿所愿,二位署长,当兑现承诺。奉足十亿大钱。”
  张让、赵忠,四目相对。遂各取一漆木钱匣,双手奉上:“请封常侍过目。”
  封谞眼中,贪念横生:“莫非是……蓟国琉璃宝钞!”
  “然也。”张让肉疼一笑。
  如今宝钞,足已升值十倍。为入住函园三千栋九坂悬楼,洛阳勋贵,险挤破头。话说,京师权贵,多如过江之鲫。你争我夺,房价越炒越高。然市面上,琉璃宝钞本就稀少。又谓“物以稀为贵”。诸如太皇董太后等,倍加深藏惜售。“有市无价”,多重成因,助推宝钞市价,一路走高。
  十枚千万面值琉璃宝钞,时下确可作价十亿。
  赵忠、张让,言之凿凿,并未欺瞒。
  此,亦是乱世将至,物价飞涨之端倪。一言蔽之。与性命攸关的一切,皆会扶摇直上九万里。令寻常人等,遥不可及。便是普通权贵,亦高不可攀。
  与日渐衰败的洛阳城,风光迥异。
  函园阳港,蓟国明轮船队,贩来本季新谷。九坂客堡,陇右商队,转运陇上小麦。更兼园中名产,汇聚东西。“舳舻相接,帆樯如林”,“车水马龙,日无暇晷”。
  终归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园内百姓,衣食无忧。凡迁入园中,皆可获蓟国民籍。坐享蓟人一切便利。即便园外没有良田,单凭祖传手艺,一身本领,亦或是应募工匠市卒,刀笔小吏,甚至巧言善辩,为人市侩,助人帮闲,足可饱食安居。
  园中游人如织,无处不可营生。
  有五位长公主珠玉在前。洛阳子钱家,宅前里道,车马如龙。封君列候,日日盈门。皆要以食邑举债,十年偿还。子钱家,笑脸相迎,命人书录成册,束之高阁。美其名曰,细细斟酌。实则右丞贾诩已由秦太仓传令,暂且搁置。
  原因不复杂。接连放债,太过瞩目是其一。乡亭列候,食邑太过分散为其二。知陈王宠暗结七国联盟,大有可为,乃其三。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31/20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