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的日常(校对)第9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6/2006

  见刘备心情渐已好转,母亲便将太史慈母子留在府中。
  既有西楼,自有东楼。
  本也是待客之用,然,来客多喜住邑中客舍。东楼一直闲置。正用来收留太史慈母子。母亲这便命人打扫东楼,让太史慈母子居住。
  累日提心吊胆,一路昏昏沉沉的慈母,直到入了东楼这才潸然泪下。
  虽不知少君候为何如此看重母子。但能有如此豁达炯慈的母亲,刘备又岂能是居心险恶之辈?
  再说,母子二人孤苦伶仃,孑然一身。还有什么可被人惦记?
  一通百通。
  生活难以为继,举家避入豪强。几是这个时代,普通人的共识。慈母又岂能例外。
  况且,刘备又远非一般豪强可比!
  此次此刻,满心都是劫后余生的复杂情绪,想着突遭横祸的前后诸事,慈母悲从心来,不能自己。
  母亲感同身受。说,能哭出来就好。
  刘备深以为然。
  这便收拾心情,为太史慈母子细细规划起来。
  自己大喜忘形,不曾细想。如今的太史慈,不过七八岁孩童,何来表字?自己却脱口喊出‘太史子义’。也不知吓着人家母子没有。
  文武双修,这是自然。
  史书上说太史子义,身长美髯,猿臂善射。信义笃烈,有古人之风。身长美髯乃父母所赐,无需刘备操心。猿臂善射,当拜师黄忠。信义笃烈有古风,当属恩师!
  黄忠、卢植,潜心教导,何愁大才不成!
  咩哈哈哈……
  刘备这便起身,向学坛奔去。
  白毦卫急忙跟上,一路护少主周全。
  然而,事与愿违。
  刘备虽给太史慈安排好了师承,不料小小少年却与清静无为,明礼让、善德化的大儒陈寔,对上了眼。
  急切间,刘备不由压低声音,多说了两句。
  不料耳尖的大儒轻咳一声,似笑非笑的言道:“少君侯,欺老夫不知兵法呼?”
  刘备冷汗直冒,这便跪伏道歉。再不敢多言。
  别说刘备,便是恩师脸上,也颇多遗憾。
  天纵之才,谁人不喜?
  奈何心有所属,强求而不可得!呜呼哉,呜呼哉。
  赢了恩师一筹,陈寔扬眉吐气,神采飞扬。名士斗而不破,妙哉,妙哉。
  刘备左右看过,还不快跑哉!
  居于东楼的太史慈和居于西楼的黄叙,很快打成一片。两人年岁相仿,都是他日之猛虎,惺惺相惜本就自然。
  见识过黄叙的家传武艺,很有些家传功底的太史慈,这便央求拜师。
  三岁看老。根骨奇佳的练武奇才,百年难觅。黄忠自然满口答应。
  虽不能两全其美,刘备却也终能松一口气。善哉、善哉。
第118章
陈寔遗盗
  阎柔刚走,太史即来。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前人诚不欺我。
  关于陈寔,刘备已从恩师挚友口中,知之甚多。
  母亲亦说起一个与他相关的典故。
  桓帝时,陈寔任太丘(县)长。他理政有方,秉公办事,心地醇厚。善于以德感人,深受人们的尊敬与爱戴。一天晚上,陈寔发现有个小偷躲在梁上。他并未声张,而是把子孙叫到跟前,讲了一番做人的道理。他说:人人都应自尊自爱,严于律己,防止走上邪路。干坏事的人,并不是生来就坏。只是平常不学好,慢慢养成了恶习。本也可以是正人君子的,却变成了小人。梁上君子就是这样的人。
  躲在梁上的小偷听得句句扎心,无地自容,遂跳下来磕头认罪。陈寔仔细盘问,方知连年歉收,生活贫困,才做了小偷。又见他不像坏人且确有悔改之心,便送与他两匹绢充作本钱,让他做小生意养家糊口。那人拜谢而去。
  此事传开,成为民间美谈。太丘县因而很长时间没有发生盗窃案。从此‘梁上君子’成了一个典故,后成为窃贼的代称。人们也把陈寔送给小偷两匹绢的事,称作“陈寔遗盗”。后世常以陈寔遗盗,比喻义行善举。
  能被着书立传,且留下典故之人,又岂是等闲之辈!
  陈寔虽不知兵,却熟读各家兵法。
  更加上刘备那日耳语。大儒这便将各家兵法倾囊相授,至于太史慈能领悟多少,那就看他自己的造化了。
  当然,以太史慈的能力,通兵事,晓兵法。那是必然。
  刘备实无需过多担心。
  算上黄叙,黄忠共收三徒。刘备的二兄刘武,还有渡海而来的太史慈。
  刘武和黄叙都喜用大刀。可太史慈却偏爱用枪。
  黄忠见他爱枪如痴,这便找来崔霸和黄盖,三人同时传艺。崔霸使的是双钩镰枪。黄盖善用双鞭。枪法脱胎于棍法,又与双钩镰枪颇多相通之处。如何合练,或有奇效。而黄忠,只教他射术。
  现在想想,太史慈猿臂善射,背持双戟,是否便是此因啊!师从黄盖学双持。师从崔霸学双钩镰枪。又师从黄忠学射术。自己非但没有精神错乱,还融会贯通,合三家之长,武艺大成。只能说,天资无敌。
  安顿好太史慈母子,刘备这便去港口邸舍,向田氏商队的主事,当面致谢。
  沿桥楼闹市一路西行,路过宗祠、演武场、义舍医馆、抵达清溪港口。
  港口下游不远,便是顺阳卫族人的滨水桥楼。为防备水上来敌,刘备又在港口上游不远,新建了一座横跨河道的桥式重吊。名曰:桥吊。设计图早已想好,只因先前导轨和滑轮制造困难,暂而未建。匠人们不断重铸,终于完成钢制导轨和重型滑轮。
  如此一来,百石商船便可泊于桥下,船上所载货物,皆可被吊钩抓取,沿导轨平移到岸边,或堆积港口,或直接送上牛车。十分方面。比起力臂有限的塔吊,覆盖整个水面的桥吊堪称全能。
  桥吊即是重器,亦是堡垒。梁下设有闸门,梁上建有重楼水砦。砦内设床弩弓手,以御上游来敌。
  沿青石堤岸再往上行,便是刘备家的百亩良田。以及藏身野林之中的西林邑。
  寝垫颇重。即便是牛车,也载不了几张。用船贩运,最是便利。皆因贩运楼桑特产之故,清溪水道商船往来,十分繁忙。大量的铜钱随船载来,一张张包裹整齐的寝垫随船载去。一来一去,收入颇丰。
  卖八百钱的鼠胶麻垫,销量一般。南阳郭氏、交州士氏,皆有贩卖。正如前面说过,百里不贩樵,千里不贩籴。高昂的运输成本让鼠胶麻垫只能在涿郡和临近州郡贩卖。
  楼桑乃寝垫正宗。销量最大的便是作价三千钱的锦垫、一万钱的名垫、十万钱的磁垫。传送中的极品垫,可遇而不可求。
  购买者多为诸侯贵胄、世家大族、名士高官、地主豪强。单寝垫一项,少君侯月入五十万钱。
  实在是令人咋舌。
  金铜各半。上好的五铢钱,用来发放佣金。马蹄金饼存在赀库,以备不时之需。
  刘备入了邸舍,直奔田氏包下的精舍,见到了主事。
  见少君侯亲自登门道谢。主事惊喜莫名。这便躬身请入舍中。宾主落座,身后艳婢送上一盘金饼。主事大惊,连连摆手。只说是举手之劳,何足挂齿。
  刘备笑道,千里送来麒麟儿,正是大功一件。又说,但凡以后有人欲搭船北上楼桑,便只管送来。
  主事连连称是。只是这十枚金饼,说什么也不受。
  知他心中顾虑。
  刘备这便说道,我且去信一封,将此事告知田氏家主。金饼你权且收下,至于如何处理,且听你家主之言,如何?
  少君侯想的妥当。
  主事这便长揖及地,将金饼收下。
  白湖水榭,沉月阁。
  微风习习,莲香扑鼻。
  身前置一青铜博山薰炉。
  珠帘帐内,阁主士异,正坐听乌莲滔滔不绝的口述。
  “师傅,不,长姐,你倒说说看,刘备是不是看上那小娃儿母亲了?”
  “乌莲妹妹。刘备何人,你岂会不知?他灵秀天成,号称麒麟子。你亦知牵招刘备之事。纯良如他,又怎会对一个素味平生的妇人,狂喜而忘形?”士异笑虽轻,可眼神中却暗藏深意。
  乌莲麾下千余聚落,百名突骑,皆虎狼之士。若能为刘备驱驰,必是一大助力。既已心有所属,又自带嫁妆。见刘备身边诸事,让她如何不急?
  话说刘备正妻已定。余下八妾,或有空位。乌莲的诸多不满,在士异看来,多是想与公孙氏,争上一争这正妻之位。只是,此事难比登天。乌莲全无机会。士异旁观者清。可作为当事人的乌莲,却犹不自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6/20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