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的日常(校对)第99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98/2006

  啪!
  又是左脸。
  啪!
  还是左脸。
  三巴掌,拍碎半张面。颗颗断齿,随涌血流出。蹇硕左脸肿大无比。天旋地转,眼冒金星。
  何进来回握拳,驱散掌心麻意,嗤鼻一笑:“且看,谁是猪狗。”
  “咳……咳……”喉咙一阵水响。有血无言。
  “来人。”何进懒得废话。
  “老婢在。”正是告密者,黄门署长赵忠。
  “有劳老大人,为反贼签押。”何进言道。
  “喏。”供词已先拟好,只需按下蹇硕血手印即可。时下名曰:“下手书”。《周礼·地官·司市》:“以‘质剂’结信而止讼。”注曰:“质剂,谓两书一札而别之也,若今‘下手书’。”又疏:“汉时下手书,即今画指券,与古‘质剂’同也。”即为整只手掌印。
  唐时改称“画指券”,签订双方及中间人,皆需画下食指上三条指节,亦叫“画指为信”。宋时称“点指画字”。大同小异。
  任由赵忠手捧白绢,与自己合掌,印下血印。
  此时此刻,蹇硕如何还不知晓。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动了动嘴角,却难发一声。
  趁人不备,赵忠缩手袖中,屈指一弹。
  一枚毒丸,逆入嘴角。
  四目相对,窥破赵忠真心。蹇硕双眼一亮,终可瞑目。何进必不得好死。
  赵忠手捧白绢,谄笑转身:“回禀大将军,人证物证俱全。”
  何进居高下看,深长一笑:“有劳老大人。”
  “老奴不敢。”赵忠谄媚之极。
  “鞭笞到死。”取供词在手,何进遂去复命。
  “遵命。”赵忠等人,躬身相送。
  许久,直到脚步声亦杳不可闻,赵忠这才徐徐起身。
  忽听身后一声尖叫:“大事不好,蹇硕已毒发身亡。”
  “必是‘服毒自尽’。无需惊慌,如实通禀便是。”赵忠头也不回,自行离去。
  “……喏。”一干人等,惊疑不定。
  长乐宫,长秋殿。
  大将军捧书入殿时,见一人五体投地。正是曾不可一世。散尽千金只求家奴一跪,又每每险象环生,死里逃命的玉堂署长,张让。
  长乐太仆郭胜,将供词转呈帘后。何太后细看后,吐气出声:“黄门傍汉而生,附内得兴。出为恶豺,入为忠犬。服侍汉室天家,已有四百年。因何至此?”
  “老奴,悔不当初。”张让以头触地,老泪纵横。
  “既已查明,蹇硕之事,与老大人无关。且老大人举报在先,朕焉能生疑。”何太后和颜悦色:“速速请起,赐座。”
  “老奴,叩谢太后。”张让踉跄起身,艰难落座。凄惨面貌。我见犹怜。
  便在此时,有黄门来报。言,蹇硕已服毒自尽。
  何太后叹道:“蹇硕倒知进退。见事不可为,遂畏罪自杀,免受皮肉之苦。”
  闻此言,张让骤然缩颈。悲从心起,声泪俱下:“老奴行将入土,时日无多。诚如太后所言。黄门子弟,乃天家忠犬。死我一人不足惜,然若除尽黄门,禁中再无恶犬,忠心护主。宗室、勋贵、党人、豪右、草莽、贼寇。心怀叵测之徒,暗行不轨之辈,如群狼环伺。那时,二宫无备,洛阳空虚。何以护太后、少帝、麟子,周全。”
  此言一语中的。何太后,轻轻颔首:“中官统领禁省,自古及今,乃汉家故事,不可轻废。若无宦者,唯用士人。男女有别,授受不亲。先帝新弃天下,朕守丧之期,如能与士大夫共事乎?”
  见张让只顾垂泪,何进张了张嘴,却无话可说。
  何太后无故孕身,本就有悖人伦。若见士大夫出入宫闱。久之,必起流言蜚语。名声有污,倒是其次。若被蓟王见疑,岂非延祸上身。千里投怀,本就匪夷所思。令蓟王无故起疑,乃太后所深忌。
  见何进无语。何太后又目视张让:“大将军当面,老大人何不自请其罪,听候发落。”
  张让会其意,当堂下拜:“求大将军,网开一面。”
  见太后有意饶命。何进遂假言道:“天下纷扰,皆因诸宦为害。今豪杰名士齐聚,京师已陈兵十万。张常侍何不早日就国,颐养天年。”
  张让喜从天降。正欲拜谢,眼角余光一瞥。见何进杀心未退,顿时醒悟。乃是缓兵之计也。
  正如先前,遣死士于广成苑,伏杀废帝。若信以为真,举家离京。满门老小必惨死于半道。诈称亡于贼寇之手!
  何屠无信。
  张让心中恨意丛生。面上感激涕零:“若能保全家小,愿奉宝钞一亿。”
  帘后何太后并殿内大将军何进,异口同声:“此言当真?”
  “老奴若有半句虚言,天诛地灭,死无葬身之地。”张让指天为誓。
  听闻“死无葬身之地”,何进阴森一笑:“老大人何须发此毒誓。说起来,若无老大人爱护有加,我何氏一门岂有今日富贵。”
  “老奴,万万不敢居功。”张让越发谦卑。于十常侍而言,一亿宝钞,又何尝不是,缓兵之计。
  未得巨财,何氏兄妹,必不会加害。
  张让出长秋殿,遂与赵忠等人相见。
  “如何。”与张让四目相对,赵忠已有觉悟。
  “一线生机,可愿与我同进退。”张让目光如炬。一改先前委曲求全。
  “愿与阿父同生共死。”兔死狐悲,物伤其类。宋典、毕岚等人,虽不知内情。然蹇硕之今日,便是众人之明日。置之死地而后生。此时再不放手一搏,更待何时。
  “计将安出。”赵忠又问。
  “熙熙攘攘,利来利往;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张让字字见血。
第012章
二戚之争
  为赴七月七王母盛会,封君列候,齐奔洛阳。
  为造声势,何太后并大将军何进,因势利导,乐见其成。祝麟子弥月之喜,乃其一。能一睹王母风采,尝三千年一生之瑶池蟠桃乃其二。
  只因王母掌不死药。
  求长生不老,羽化升仙。时下无人能免俗。除去蓟王刘备,及四方寺,方技馆王学门徒,无有例外。
  收宗正请柬。蓟王专开朝会,问计群臣。
  右相耿雍起身奏曰:“洛阳大乱在即。主公千金之躯,不可亲身涉险。”
  左相崔钧亦奏曰:“臣亦如右相所想。何进先与党魁张俭盟誓,诛尽内宦。引洛阳十万黄门,转投永乐董太皇。二宫针锋相对。今又假西王母降世,壮大声威。先扼洛阳八关,又命董卓、丁原,据大河要津。已将洛阳围成铁壁。待王母会后,必兴兵诛尽内宦。迫二宫太皇退位,独霸朝政。那时,董氏与何氏,二戚之争,在所难免。主公当避嫌。”
  蓟都尹娄圭亦言道:“二位国相,所言极是。洛阳周遭,已陈兵十万。函园有一万幕府精卒,足以自保。若起兵祸,可大开园门,护四郭百姓。至于南北二宫,有羽林、虎贲镇守,三宫帝后及少帝,亦当无虞。主公大可不必亲临。”
  与会皆蓟国肱股重臣。蓟国能有今日之气象,蓟王刘备居功至伟。千金之子坐不垂堂。自先帝崩后,蓟王已连立二帝,威名赫赫,已无人出其右。此去参会,不过为人做嫁衣。借蓟王之赫赫威名,树西王母之神威。于己于国,得不偿失。
  左右国相,及蓟都尹,深知蓟王所虑,乃江山社稷及天下百姓。故分别进言,为天下计,当不宜与仙门过于亲近。
  神权与王权,不可混为一谈。更不可让仙门染指社稷。
  刘备心领神会:“如此,右国相且替孤去信宗正,婉言谢绝。”
  “喏。”耿雍欣然领命。
  刘备又道:“董骠骑、何车骑、孙破虏,皆孤故交。宜去信叮嘱。”
  中书令赵娥亦领命:“喏。”
  朝会时,中书令侧坐于王下,与先前左国令席位相同。中书仆射荀采,稍居其下。
  参考左国令。暂以十年期。中书令致仕后,多入后宫为贵人。中书仆射,当为美人。
  外事毕,内政起。
  “曹轻车欲仿效孙破虏,购潜轮船队。愿付二十亿角钱。”右相耿雍问道:“请主公定夺。”
  “孟德牧守兖州,治昌邑。临济水,近巨野(泽)。闻已在雷泽、菏泽,兴港津,立水砦,操练舟楫士。”刘备笑道:“必为兴漕运之便。宜当允之。若资财不足,可分期支付。”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98/20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