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崛起(校对)第29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90/603

  同时牛油果种植对环境的破坏,也非同小可,因为牛油果树的生长非常耗水,平均每一颗牛油果需要消耗270升淡水,而大番茄的成熟,只需要24升左右。
  牛油果树堪称抽水机,和速生桉有得一拼。
  作为生态养殖专业的李彬,了解非常多行业内幕,很多产品确实是智商税。
  特木呼勒笑着点了点头:“我一直在为这件事努力着,近期东方省的乳业协会,还计划召开一次乳制品展销会。”
  “我看好你,漠北的乳制品只要严控质量,凭借地缘优势,你们肯定可以挣大钱的。”李彬拍了拍他肩膀。
  “哈哈,借你吉言。”
  俩人来到另一边,那是乳清、淡奶油、黄油的混合物,工厂并没有深加工这些混合物的设备。
  倒不是设备买不到,而是没有必要,小厂每天加工的牛奶有限,为此专门采购提炼设备,就明显得不偿失了。
  特木呼勒指着储存罐,给他解释道:“这些混合液,可以出售给得益或者光明,他们的乳制品工厂专门收购这个。”
  “不错,我公司这两年在乳制品深加工投入了不少。”
  突然特木呼勒小声问道:“李兄弟,你觉得固体油市场如何?”
  李彬一愣,随即笑着问道:“怎么?你想投资?”
  “我在乌兰巴托有一个同学,他想投资一点畜牧业,却不知道哪个方向比较好,就找我合作。”
  “乌兰巴托?”李彬顿时明了,他思考了一会:“这么说吧!固体油的市场潜力确实不小,如果他有关系,拿到大量低价的牛羊油,未来还是利润可观的。”
  “我同学主要是担心你们国内没有吃固体油的习惯,可能销路很难打开。”特木呼勒有些迟疑的问道。
  李彬摇了摇头:“国内要击败ABCD在油料的垄断,就必须改变食用油的结构,从之前的大豆植物油为主,变成植物油和动物油并重,同时加大植物油的品种多元化,而且谁告诉你华国习惯吃植物油的?在以前,猪油也非常流行。”
  “这样吗?那我就放心了。”
  其实近两年来,国内在猪油、牛油、羊油上,加大了生产量,比如丰民农业的屠宰场,就将猪肉中猪板油、一部分太肥的脂肪,全部留起来炼油。
  反正民众喜欢瘦肉,肥肉还不好卖,将肥肉作为炼油材料,还可以减少浪费和增加食用油的多元化。
  而在植物油本身的小品种发展上,花生油、葵花籽油、亚麻油和玉米油,逐步稀释大豆油的比例。
  本来大豆进口,一方面是为了榨油,另一方面是为了豆渣,因为豆渣可以作为饲料使用。
  如今国内的饲料生产量,已经在逐步提升,进口的那一部分饲料,其实综合效益正在不断下降。
  这其中存在一个非常明显的经济学原理,ABCD在国内控股的榨油企业,进口大量的米国大豆,除了可以获得大豆油、大豆蛋白粉之外,还有豆渣。
  这些豆渣,无论是自己加工成饲料,还是出售给饲料加工企业,对这些榨油企业而言,都是一本万利的事情。
  但是这种模式,必须具备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本地的自产饲料不足,饲料市场价格居高不下。
  问题是,现在国内的饲料价格下跌了很多,降幅达到了30~40%,进口大豆的副产品豆渣,竞争力直线下降。
  哪怕ABCD陆续下调了大豆到岸价,仍然没有挽回饲料市场的冷遇。
  比起零关税的露西亚大豆,北美大豆受到很大的冲击。
  而这种冲击,将持续下去,直到粮食联盟彻底抢回食用油市场,才可能告一段落。
  在这种大背景下,在漠北投资动物油,其实是一个明智之举,国内吃植物油,那是因为植物油便宜。
  如果动物油价格下降到相对合理的区间,加上民众收入提升,动物油的市场潜力,会进一步释放出来。
  李彬提点了特木呼勒几句后,又在骆驼镇吃完中午饭,便匆匆赶路回去呼伦贝尔。
  皮卡车内,收音机传来一阵新闻广播:
  “近日,全球首座……”
第三百八十二章
杏花树下
  收音机传出的声音,在车厢里荡漾着。
  “近日,全球首座近红外联合金纳米棒治疗设备,落户泉城齐鲁医院,将为国内外的癌症患者,带来新生的希望……”
  一旁的乌冬,好奇的问道:“李组,这个设备是咱们公司的吧?”
  “是兄弟企业的,之前项目还挂咱们公司名下。”李彬闭目养神着。
  千里之外。
  泉城的齐鲁医院,由于这几年的经营不善,齐鲁在全国医院的排名中,下降得非常明显。
  今年一月份,在新一轮改制中,神农集团凭借燧人系在鲁省的影响力,成功入股了齐鲁医院。
  其实神农集团投资的医院不在少数,从去年成立开始,就一直在全国各地买买买,并购了17所经营不善的公立医院。
  之所以投资这么多医院,一方面因为投资医院,可以补充神农集团在医疗领域的综合实力。
  另一方面,有自己的医院,方便药物的临床测试,以及燧人系广大职工的医疗保障。
  作为燧人系核心投资区域,鲁省的燧人系员工不在少数,不少员工都反应,就医治疗不太方便。
  刚好这几年齐鲁医院的每况愈下,神农集团注资收购了齐鲁医院51%的股份,获得全部的经营权。
  作为旗下控股的医院,自然优先作为新设备的临床测试点。
  从汕美赶过来泉城的莫思迁,与齐鲁医院的院长赵辉东、肿瘤科主任医师常直文,参观了刚刚调试好的近红外光—金纳米棒治疗系统。
  设备布置在类似于核磁共振的工作室内,整套系统由近红外光激光器、定位传感器、可调节病床、伺服系统和软件系统等组成。
  “老赵,有患者申请参与测试吗?”
  赵辉东拿出一份文件:“目前有17名患者申请了参与测试,我们都签署了相关的临床测试合同。”
  莫思迁翻了翻,17名参与临床测试的患者,年龄从27~59岁;癌症程度有初、中、晚期;类型包括了结肠癌、乳腺癌、子宫癌、肺癌、肝癌、胃癌和胰腺癌。
  “第一个患者,什么时候开始?”
  肿瘤科主任医师常直文,翻了翻那份文件:“今天下午三点钟,是这个结肠癌的年轻人。”
  “近些年来,癌症发病率有年轻化的趋势,27岁就得了结肠癌,确实非常不幸。”莫思迁摇了摇头。
  就在众人讨论临床测试工作的时候。
  住院部的五楼。
  病房内,一个斯斯文文的年轻人,躺在病床上,目光空洞的看着天花板,那慢悠悠的电风扇,似乎一个张开的血盆大口,准备将他的魂魄勾走一般。
  病床一侧,是默默垂泪的新婚妻子。
  俩人都沉默着。
  床头柜上,水杯垫着一份合同。
  没一会,两个老人从外面走进来,那饱经风霜的脸庞上,写满担忧和茫然。
  其中一个老妇人,双手颤抖着抚摸年轻人的脸颊:“金榜,妈这里还有三万,你爸也……”
  感受到脸颊上的刺痛,那是母亲沟壑纵横的双手,看着那发丝间,又不知不觉添了几缕华发,眼泪顿时模糊了王金榜的双眼,他挣扎着起来:
  “妈,这钱你留着,爸你也别去借钱了,这都是儿子我的命。”
  呜呜呜……老妇人号啕大哭,一旁的老大爷也显得手足无措,或许是不善于表达,只能沉默着擦眼泪。
  王金榜的妻子振作起来,安慰着公婆,然后以不放心家里的孩子为理由,支两位老人回家照顾孩子。
  病房内,再次沉默下来。
  突然面如死灰的王金榜,从床头柜的抽屉里面,拿出一个档案袋,温柔地拉着妻子的手:
  “海珊,这是我的遗书,如果我撑不过去,你就带着小麦改嫁吧!档案袋里面有房产证和7万块钱,钱给爸妈,房子给你。”
  杨海珊泪眼婆娑的怒骂着:“你这个挨千刀的,你走了谁照顾我母子俩,我不准你走,你这个负心汉……呜呜呜……”
  用尽全身上下的力气,王金榜死死地搂抱着妻子,胸膛的病服被泪水浸湿了。
  哭累了,杨海珊安静了下来,静静地依偎在王金榜的怀抱中,往事一一浮现于脑海。
  懵懵懂懂的第一次牵手,又从如胶似漆的热恋,到第一次吵架,在冷战了一个星期后。
  俩人又出现在第一次牵手的小公园,在那一树杏花下,铸铁长椅两侧。
  仿佛陌生人一般,拿着一束玫瑰的王金榜,有些腼腆的问道:“你好,请问你是杨海珊吗?我是张阿姨介绍的,我叫王金榜,金榜题名的金榜……”
  而拉着行李箱的杨海珊,则有些泪眼朦胧的接过玫瑰花,俩人如同初恋一般,在小公园的鹅卵石道上,有一句没一句的闲聊着。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90/60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