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崛起(校对)第32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28/603

  维奇年轻的时候,是在赤露西亚的研究所工作的,进研究所还没有三年,就碰到了解体事件。
  一开始,研究所还维持了下来,只是随着时间推移,二毛被忽悠瘸了,自己自废武功,经济越来越倒退和困难。
  类似维奇这种人才,并没有得到重视,很多都移民到西洲、米国,或者跑露西亚、华国。
  2008年的金融危机下,那个激光研究所被迫停摆了,而维奇左等右等了一年多,最后等来了研究所解散,他被解雇了的消息。
  黄修远和维奇交流过几次,发现对方的水平不错,足以独立带领一个中小型的科研项目。
  在黄修远看来,二毛这种毫不尊重科研人员和历史的地方,基本已经无药可救了,除非天降猛男,不然迟早自己玩死自己。
  “博士,你的项目听说有进展了?”
  维奇博士一说到科研项目,表情更加兴奋起来:“是的,黄先生,我们进去里面再说。”
  来到研究所的一间实验室内。
  一台裸露着电线的激光器,大小和一台单开门冰箱差不多,激光器的发射孔斜向半空,一共有16个激光发射孔。
  “黄先生、陆先生,这是一台激光干扰器,可以攻击半径12公里内的无人飞行器。”
  维奇说完,点开电脑上的测试报告,上面还有一些实测视频。
  从视频中,可以看到高速飞行的无人机,在被激光器锁定后,仅仅不到十秒钟,就从空中失控跌落。
  而除了无人机,无人驾驶的多足机器人、机甲,一旦被激光器持续照射30秒,也很容易失控和停摆。
  维奇博士向他介绍道:“我采用了两种波长的红外光,作为激光的光波频率,可以干扰和破坏无人机、通信设备的电子元器件,让它们失控和损坏。”
  “作战半径十二公里,还不错。”黄修远知道目前的激光器发展情况,维奇博士团队研发的这一款激光器,主要用途就是摧毁无人机用的。
  在非对称作战的战争模式下,未来无人机集群作战,将越来越普遍,因此必须想办法对付无人机。
  毕竟无人机造价便宜,在大规模集群进攻的情况下,用导弹拦截又非常不划算;而用密集阵拦截炮,又容易被钻空子。
  因此在反无人机上,必须找一个廉价又高效的办法,激光器拦截就是一个大方向。
  而维奇博士研发的这一款激光器,是小型的车载激光器,可以装备在装甲车、坦克、大型多足机甲、船只上。
  别以为冰箱大小的激光器很大,实际上这已经非常小了,毕竟集成了16台子激光器。
  这一款激光器,采用了国内的强项——固体激光技术。
  目前激光器的种类,大致可以分为:气体激光、液体激光、固体激光、自由电子激光等。
  固体激光的优点,就是光热效率高,通常可以达到50~70%左右,容易小型化;缺点则是功率不大,距离有限。
  我们常听说的激光炮,通常不会使用固体激光,而多采用二氧化碳气体激光,优点是功率大、射程比较远;缺点同样明显,就是光热效率比较低、体积庞大、废热严重。
  不过国内在大型固体激光上,投入了不少精力,利用本身的优势,努力研发大型大功率的固体激光器。
  而米国那边的大型激光器,则是二氧化碳气体激光器为主的气体激光器。
  之所以出现这种区别,主要是因为材料问题,固体激光需要稀土元素,国内还垄断了一种非常重要的激光晶体。
  稀土元素稀少,又没有那种特殊晶体的米国,自然不想受制于人,所以他们选择了气体激光器的路线。
  目前大型气体激光器的重量感人,动辄四五十吨起步,而且耗能非常惊人,装甲车也扛不住这种庞然大物。
  黄修远看完这个项目后,沉思了一会之后,他开口吩咐道:
  “维奇博士,我看这个项目差不多成熟了,你将收尾工作交给一部分人,准备开展大型固体激光器项目吧!”
  “这个没有问题。”维奇博士其实也想进军大型固体激光器了,反正激光干扰器也完成得差不多。
  倒是陆学东有些迟疑起来:“修远,大型固体激光的难度非常大,目前的材料还不太行。”
  黄修远摇了摇头解释道:“大型固体激光才是王道,气体激光器需要消耗气体原材料和大量电能,而且上限毕竟明显。”
  “可是目前的材料问题?”陆学东提醒道。
  对此黄修远当然知道,他胸有成竹的回道:“材料上的问题,这方面是我们公司的强项,在我看来,要实现上百公里以上的激光炮,固体激光器是必经之路。”
  看着信心满满的黄修远,陆学东最后还是同意了,毕竟激光器并不是燧人系核心业务,就算失败了,也没有什么关系。
  对于新材料的问题,黄修远确实胸有成竹,因为未来就有相关的固体激光器材料。
  除了新材料,还需要改进一些配套技术,让效率、功率和凝聚度都跟着提升。
  他和陆学东、维奇博士等人,在激光研究所讨论了几个小时,最后确定了一个初步的大型固体激光研究项目。
  然后陆学东又带着他,在一众研究所逛了一圈。
  黄修远看完这些科研项目,虽然成果寥寥无几,但多少有些回报。
  有时候科研投资就这样,撒钱投资一百个项目,能有十分之一项目成功,就要谢天谢地了。
  燧人系在科研投资上,基本就是全球各个企业中,最舍得花钱,又投资最大的企业。
  这些投资,给燧人系带来大量技术、累积了庞大专利,同时还锻炼了一大批科研工作者。
  他考察了各个科研项目后,又通过替身机器人,考察了巴中科研基地、德州科研基地、陇县科研基地,以及在漠北的中戈壁科研基地、南太平洋区的埃利斯群岛科研基地。
  一圈下来,时间已经来到了10月22日。
  黄修远开始静下心来,完成等离子体运行规律模型的初稿,以及准备研发固体激光的新材料和新技术。
第四百三十四章
东方超环
  11月06日。
  合肥,等离子体研究所。
  黄修远通过替身机器人,来到该研究所的东方超环基地里面。
  “修远,好久不见。”负责该项目的李建刚院士,笑着和他握了握手。
  黄修远也笑着点了点头:“李院士,别来无恙。”
  俩人寒暄了一番,而一旁的合肥等离子体研究所所长钱思真,则表情有些尴尬。
  燧人系当初组建核聚变研究所的时候,就直接从合肥等离子体研究所挖墙脚,拉走了八十多名技术骨干,差点瘫痪东方超环基地。
  而留不住人的钱思真,差点被上面给撸下来,最后还是迅速改革了内部管理机制,又提高了研究员的待遇和科研环境,等离子体研究所才渐渐恢复元气。
  现在黄修远亲自跑过来,钱思真生怕燧人系又来挖墙脚,要是再来一次,估计他这所长就不用当了。
  东方超环基地内。
  黄修远自然察觉到等离子体研究所的行政管理人员,在提防着他,而科研人员们则态度热情得多。
  对此他笑而不语,不给点压力,让这帮家伙长长记性,他们是不会做出改变的。
  一旁的李院士也乐见其成,国内很多国营研究所,确实存在不少问题,让燧人系这一条鲶鱼,搅一搅才会让他们自己动起来。
  在东方超环基地的实验机房旁边。
  黄修远站在三楼的走廊上,向下俯视这台实验设备,东方超环的原型机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从露西亚买回来的,属于托卡马克装置。
  经过十几年的改造升级,特别是这几年,由于燧人系在材料和精密仪器的进步,带动了东方超环的进一步升级。
  目前采用氦原子作为反应原材料,形成等离子体,主要是实验磁束缚控制、等离子体加热,并没有进入真正的核聚变实验。
  因为真正的核聚变实验,需要使用氘氚作为原材料,会产生大量的热中子,对设备损伤非常大。
  国内以前做研究,都是精打细算过日子的,自然不可能直接采用氘氚反应,而是利用氦4原子作为原材料,可以延长使用寿命。
  “修远,你要求的改造,我们这边已经初步完成了。”李院士指着东方超环的机组设备说道。
  在半个月之前,黄修远就发了一份改造细节,拿出一笔5亿的资金,让东方超环配合做实验。
  钱思真也比较配合,毕竟国内又不止合肥等离子体研究所,在做托卡马克装置,还有其他几个研究所,同样在搞托卡马克装置。
  配合做一次实验,有5亿的研究经费,双方又共享数据,自然没有拒绝的理由。
  黄修远的改造方案,也相对简单,只是加了210个磁场协控器,以及三套独立的控制系统。
  “开始测试吧!”他说完,从萧英男手上拿过一个手提箱,打开手提箱,里面只有一个特制的储存器。
  控制室内,他将储存器插入机箱,从储存器里面,就设定好的参数,植入那三套独立的协助控制系统里面。
  首席研究员徐国盛,转过头来小声的说道:“黄先生,我这边准备好了。”
  “我这边也快了。”黄修远敲下回车键后,磁场协助控制系统参数加载完成: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28/60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