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崛起(校对)第39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91/603

  然后吸入下方的环型设备中,最后将吸入的阳电子流,通过内部弧形静电场管道,送回去上方的阳电子流发射系统。
  圆筒型阳电子流层,可以阻挡向四面八方喷射的中子流,剩下的中子流,就是向上下喷射的中子流。
  要解决上下喷射的中子流,就要依靠那四台长方形的阳电子发射系统,这四台设备,可以形成两个水平平面的阳电子流层,插入圆筒型阳电子流层中,彻底封锁内部爆发出来的中子流。
  至于核聚变反应问题,万高峰团队放弃了托卡马克装置、仿星器,而是采用惯性束缚核聚变方案,即所谓的激光核聚变。
  魔都光机所也派遣了上百名研究员过来汤谷基地,辅助开发激光系统。
  在万高峰团队的设计方案中,核燃料靶丸从上方掉落,利用底部的超导磁悬浮系统,将靶丸悬浮在阳电子流层中间。
  随后启动激光打靶,利用高能激光点燃核聚变,由于中子携带了核聚变反应中70%左右的能量,当中子被转变成为高能质子后,很大一部分会被吸入底部的阳电子流回路中。
  确实在反应中,由于汤谷一号的设计中,采用了相对细长的圆柱体阳电子流层,让绝大部分的中子流,撞击在圆柱壁上,减少撞击在底部和顶部。
  黄修远指着系统说道:
  “高峰,你们还有一个小问题要注意,虽然整体系统处于真空状态,但忽略了另一个问题,那就是一部分高能质子,容易逃逸到真空系统中。”
  听到这个问题,万高峰也反应过来:“董事长说得对,我们需要考虑一下这个问题。”
  “其他都没有太多问题,接下来就看实际运行,再在运行中发现问题。”
  “董事长,言之有理。”
  汤谷一号的设计,并不追求核聚变中的氚素自持,因为靶丸中的核聚变原材料是氘素,即DD反应。
  虽然DD反应需要的温度高达9亿摄氏度,但是在激光核聚变中,温度和压力的问题不大。
  今年刚刚完成的神光3系统中,就将激光聚焦温度,提升到14.6亿摄氏度。
  这得利于黄修远研发出来的CSi纳米晶体,让神光激光器的威力提升了好几倍。
  光机所将神光激光器的技术,带到了汤谷基地,应用到汤谷一号系统之中。
  DD反应就是采用纯氘,进行核聚变反应,而氘素在蓝星的自然界中,丰度非常高,完全不用担心核燃料的来源。
  至于如何发电,采用光电发电板、热水蒸汽轮机、温差发电系统,三个系统复合发电。
  其实汤谷一号的技术方案,和老毛子的地下核聚变发电站方案非常相似,只是更加精细化,核污染也被压制到最小,中子照射问题也解决了。
  现在的问题,就是建造一个原型机,作为技术验证来研究。
  “高峰,你预计汤谷一号什么时候,可以建造完成?”
  万高峰想了想:“15年年初左右,汤谷一号可以完成系统的建造。”
  对此黄修远点了点头:“嗯!辛苦你们了。”
  地下基地建造区域中,大量穿着外骨骼的工人,操作各种设备,一点点构造着整套设备。
  黄修远和万高峰看完汤谷一号的建造后,又来到基地的科研中心里面,他问候了所有的研究员。
  然后万高峰带着研究团队,通过超算模拟计算系统,给他展示了汤谷一号的模拟运行。
  在模拟计算的三维立体图像中,一颗氘靶丸落下,稳稳的托在阳电子流层中间,瞬间12台激光器射出高能激光,聚焦在靶丸上,核聚变反应产生。
  大量的中子、中微子、光子向四面八方爆发出来。
  中微子以近光速,穿透了出去。
  光子照射在光伏发电板上,而中子则冲入阳电子流层中,被迅速转变成为质子,同时阳电子湮灭出一些能量。
  然后阳电子流带着高能质子,进入底部环型系统中,然后通过静电场管道,最后将热能传导出去,即烧开水。
  这就是整个系统的初步运行模型。
  当然,这只是初步模拟的情况,真正的运行过程中,肯定有许多问题,是设计过程中,没有意料到的。
  黄修远看完模拟实验,思考了一会,开口说道:
  “高峰,你和巴中基地那边多交流,他们也在上个月开始打造金乌一号,他们的技术方案和汤谷一号差不多。”
  “明白,我一定安排这件事。”万高峰点了点头。
  巴中基地的金乌一号,就是借鉴了万高峰团队的汤谷一号,然后优化设计出自己的方案。
  双方的技术路线,在本质上是一样的。
  黄修远自然要双方多加交流,避免闭门造车,别看现在汤谷一号的设计方案非常完美,但是到了真正运行时,肯定有非常多问题。
  而且现在的两套方案,都明显规模超大,要进行小型化,需要双方深入研究。
  大型的可控核聚变系统,只能用于地面的固定发电站,如果要使用在船舶、航天上,小型化是必须的。
  黄修远交代了一些事情后,便退出了虚拟系统。
第五百一十三章
未来
  就在漠北大雪漫天的时候。
  此时的巴中基地,由于秦岭和大巴山的阻隔,让这里的气温仍然处于零度附近,偶尔有一些冻雨。
  基地内。
  临近中午,大家都在食堂吃饭,李建刚院士和徐国盛等人围在一桌,餐桌上摆着一大盆酸菜鱼,还有各种川菜,比如回锅肉、麻婆豆腐、灯影牛肉和酸豆角炒肉之类。
  李院士吃了几口手撕包菜,笑着说道:“老张,咱们这边的进度有些慢了,你们可别掉链子呀!”
  一旁的张院士倒是淡定得很:“汤谷那边确实比咱们快,不过他们的一部分测试工作,还得靠咱们这边。”
  事实上,汤谷基地一开始的规划设计,就是作为地下核实验基地,利用激光惯性方案,制造微型核爆。
  因此在基础设施上的要求,和汤谷一号非常相近,不需要太大改动,就可以承担汤谷一号的设计建造。
  而巴中基地恰恰相反,这里一开始的规划,是作为托卡马克装置的秘密实验基地,一部分配套设施,需要改造后,才可以适应金乌一号的设计建造。
  另一个原因,则是因为汤谷一号是去年十一月份,由万高峰团队提出并设计的。
  巴中的金乌一号,则是借鉴了万高峰团队的设计思路,年底刚刚讨论完成,现在还处于初步设计中。
  不过好在,之前实验阳电子流层阻隔系统的时候,已经有了一部分设备,他们又从魔都光机所拉人借设备。
  虽然原型机还没有设计完成,但是并不代表不能做实验。
  李院士等人一边吃饭,一边讨论着做实验的事情。
  扒了几口饭,徐国盛说起实验的情况:“昨天测试了环型阳电子喷流器和吸流器,我初步看了实验结果,看来需要在阳电子流层的中间区域,加多一些反箍磁场。”
  张院士点了点头:“嗯!确实需要,特别是一旦核聚变反应开始,核心区的光子和中微子还好,但那些中子、核子肯定会产生一些冲击。”
  虽然反应区域内是真空状态,但是核反应后的产物,肯定向四面八方产生粒子冲击流。
  如果单凭阳电子流的喷射力、蓝星重力,以及上下整流器,在中间核心区的阳电子流层,可能会被核爆粒子流冲散。
  因此必须在外层加一些环型磁场,全部将绝大部分的阳电子和粒子流,压制在核心区内部。
  讨论了这个问题,徐国盛又说了另一个问题:“圆柱体阳电子流层,和两个水平阳电子流层的组合,存在一定互相干扰情况。”
  对于这个问题,李院士回道:“修远和我说过这个问题,因此汤谷一号采用了长圆柱的狭长布局,尽可能让中子和粒子撞击在圆柱壁上。”
  显然在利用阳电子发射器和激光器,做了一些实验后,研究团队陆续验证了很多问题。
  有些问题是他们意料之中的,有些则是他们没有意料到的。
  这种情况也非常正常,想要点燃金乌很容易,但要控制金乌,却非常困难。
  现在可以做到这种程度,其实已经是人类科学的伟大进步了。
  研究团队要克服所有的难题,特别是其中的各种磁场、静电场,核反应过程中的光辐射、中子流、核子流之类,这些都存在大大小小的问题。
  有时候,可能解决了一个问题,又会引出另一个问题。
  这种前沿的超级科技没有什么参照模板,在可控核聚变领域上,国内已经是全球第一的存在,现在只能自己跌跌撞撞过河。
  对于一般的小势力而言,可控核聚变背后的配套技术、设计建造、人才资金之类,都可以卡死一大堆中小势力。
  目前全球各地中,有资格研发可控核聚变的势力,满打满算不超过10个。
  这也是黄修远坚定的认为,未来的全球,必定是一个两极分化的世界。
  强者恒强,弱者恒弱。
  世界就是如此的现实和残酷,黄修远看到了这种未来,也在努力改变着这个世界。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91/60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