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崛起(校对)第42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27/603

  而汤谷一号,利用阳电子流层转变了高能中子,将其变成高能带电质子,因此这一部分能量,才是整个反应中的大肥肉。
  而剩下的光子、电子、原子核,才携带20~25%的能量,其中电子、原子核携带的能量,同样会被利用起来。
  最后只剩下光子,核聚变反应中的光子,包含了X射线、伽马射线、可见光、紫外线和红外线之类。
  其中最危险的光子,当属伽马射线和X射线,因此必须设置铅板阻挡,另外重点的电子设备之类,也会使用厚厚的铅板包裹,确保不会被这些高能射线干扰和损伤。
  “高峰,辛苦你们了。”
  万高峰谦逊地摇了摇头:“都是分内之事,可以亲手打造出这台设备,实现可控核聚变,也是我的荣幸。”
  黄修远接着说道:“我看了你们的进度表,明年一月份汤谷一号应该可以完成。”
  “是的。”万高峰想了想回道:“现在设计的各项系统,已经陆续到位,就差最后一小部分零部件,相信很快就会完成建造。”
  黄修远提醒道:“虽然从模拟实验中,汤谷一号已近乎达到了当前的完美阶段,但是万事小心,毕竟这是核聚变反应。”
  “多谢董事长提醒。”万高峰点了点头。
  任何实验都要以安全为前提,虽然汤谷一号在设计中,已经考虑到方方面面的问题,但真正到了实际运行过程中,还是可能会出现一些意料之外的问题。
  可控核聚变,尽管叫可控核聚变,却不代表可以高枕无忧了。
  黄修远又说了一件事:“巴中的金乌一号进度也挺快的,估计明年五月份左右,就可以投入试运行了。”
  “我和那边交流过几次,确实挺快的。”
  俩人一边讨论,一边考察着整个汤谷基地。
  来到电子质子流循环区域,核心发电系统就布置在这边,尽管目前的发电技术已经非常先进,但本质上仍然属于烧开水。
  虽然国内外学界,一直想摆脱烧开水,采用磁流体发电系统之类,但目前磁流体发电技术仍然不成熟。
  特别是应用在核聚变的电子质子流中,这个难度更大。
  黄修远对此也无能为力,电子质子流循环管道内,采用静电场控制这些电子质子流。
  如果要复合进去磁流体发电系统,可能导致静电场控制系统出现问题,毕竟两者都是电磁系统,相互影响和干扰是必然的现象。
  因此不成熟的磁流体发电系统,自然没有被应用到汤谷一号和金乌一号上。
  汤谷一号仍然采用烧开水的蒸汽轮机发电,采用6台1000兆瓦级别的蒸汽轮机,装机总容量为6000兆瓦,以每年发电8000小时计算,年发电量可以达到4800万兆瓦,即480亿千瓦。
  而光电发电系统和温差发电系统,则每年可以发电120亿千瓦左右。
  计算起来,汤谷一号的总装机容量,达到了7500兆瓦,综合热效率达到72%左右。
  这个效率比起目前国内的裂变压水堆已经高了一些,国内的老式压水堆,经过多次升级改造后,比如加装了温差发电系统,使用了新型的北风重型蒸汽轮机,才将综合热效率,提升到62%左右。
  当然,可控核聚变就算是出来了,也不会马上取代裂变堆,因为裂变堆的副产物——碳14、钚之类,可以制造核衰变电池和稳定放射源。
  特别是现在航天领域中,碳14制造的核衰变电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而且目前的可控核聚变发电站,成本还是居高不下,主要的优势,还是核聚变的核燃料丰度比较大。
  毕竟汤谷一号可以只使用氘作为原材料,不需要昂贵稀少的氚、氦3,直接通过重水大量提炼即可。
  氘在海水中的丰度,大概是十万分之三左右,看似丰度非常低,问题是蓝星中的水资源总量足够大。
  把全球海水中的氘提炼出来,都有几兆吨了。
  如果按照当前人类的用电量,这些氘元素足够人类用几百亿年了。
  纯氘核聚变反应的优势,就是核燃料丰度非常大,足以支撑人类迈入星际时代,不像铀、钚、氚、氦3之类,属于稀有资源。
  原材料丰度大,提炼难度也不高,可以直接电离反蒸,或者采用膜过滤、高速离心分离之类。
  完全可以利用核电,作为能源提炼大量的氘元素。
  原材料成本下降,而系统的其他部件、配套设施,也可以用大量廉价电能,反哺这些制造厂,让其生产成本进一步下降。
  这可以形成一个闭环,让电能生产成本和制造业成本不断下降。
第五百五十九章
竞争激烈
  国内在飞速发展,而国外也有了新变化。
  虽然西洲联盟内部一盘散沙,但他们中还是有不少聪明人,随着北美霸权衰落下来,他们也趁机挣脱了一些束缚。
  露西亚和西洲联盟之间的关系,也逐步进入蜜月期,显然他们双方都明白此时的局面。
  新霸主的实力虽然强大,但仅仅仅限于亚太地区和环锡兰洋地区,在地中海和大西洋,却还没有将手伸过来。
  而诺亚会现在龟缩在美洲,默默地舔伤口,准备全力进军外太空,那疯狂的太空计划,一个个推出来,仿佛要一口气完成一百年的太空计划。
  同样,东亚这边也爆发出超强的动员力。
  目前除了东亚本土的四个航天基地,加上雄鹰航天旗下的漠北东方航天基地,还整合了东瀛的种子岛航天基地。
  最近又计划在南沙群岛,建设一个南沙航天城。
  燧人系方面,也计划在西澳建立一个新的航天基地,弥补本身在南半球的航天力量。
  至于什么雷达观测站之类,今年一整年就建成并投入使用了13座,在建或者计划中的雷达观测站,还有17座。
  加上已经在近地轨道的天宫空间站,在月球轨道的蟾宫空间站、在月球表面的广寒宫基地。
  这些实实在在的东西,让全球都感到一种震撼和战栗。
  北美东亚在太空领域的投入,着实让其他势力无所适从,现在他们跟进也不是,不跟进也不行,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局面中。
  如果跟进,西洲联盟连发射场地都在南美洲的圭亚那,本土并没有航天基地。
  以前航天领域竞争还没有进入白热化状态,这种布置自然问题不大,毕竟一年都发射不了几枚运载火箭。
  问题是今日不同以往了。
  别说今年发射了79次航天任务的航天科工,以及28次任务的雄鹰航天。
  NASA今年就发射了39次航天任务。
  而西洲航天局今年才发射了4次任务,差不多只有NASA的十分之一,如果双方按照发射升空的有效载荷计算,那西洲航天局的有效载荷,还不到NASA的0.42%,少得有些可怜。
  西洲联盟现在是有苦说不出,由于经济衰退导致财政紧张,内部又要维持高福利,不少地区现在是靠举债过日子。
  哪里有钱来投入航天事业,这帮家伙的内部问题太多了,已经难以适应当前的时代突变了。
  而露西亚这边,同样好不到哪里去。
  他们虽然有三个航天基地,但核心的航天基地由于历史原因,现在处于哈萨克境内;还有一个位于远东地区。
  真正在本土核心的航天基地,只有一个老旧的西北航天基地。
  加上他们的财政更加拮据,如果也跟进东亚北美的航天规模,可能会把自己先搞死。
  因此西洲联盟和露西亚,会逐渐靠拢在一起,这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西洲联盟将一部分航天业务,打包给成本更加低的露西亚,既达到了抱团取暖的目的,又解决了本身航天发射成本高昂的问题,一举两得。
  尽管如此,但是双方的合作,仍然只是初步的互相利用,并不是那种不分彼此的通力合作。
  更重要的事情,是他们内部对于航天领域的发展规划,出现了严重的分歧。
  有人希望加大规模,尽快在月球上,抢占一块控制区,建立一个月球基地先。
  也有人异想天开,想孤注一掷殖民火星,提出10年移民火星的口号。
  还有人非常保守,不同意冒险式的航天计划,只同意近地轨道的空间站,和月球、火星探测器。
  然后就是航天规划中的主导权问题,经费出资比例问题,各种各样的问题,搞得双方很难全力以赴。
  在艰难的谈判中。
  普列谢茨克航天发射基地,也迎来了一次升级改造,这座航天基地位于露西亚西北部地区,是露西亚最大的发射场,也是最老的航天基地。
  该基地内。
  基地负责人阿谢克,和几个工程师正在讨论着发射场地扩建,以及配套设施升级改造的事情。
  突然电话响了起来,阿谢克接通电话。
  二十分钟后,会议室内,来了三位西洲航天局的人员。
  领头是一个灰发的白人老头,此人是西洲航天局的负责人,叫大卫·卢塞恩,高卢人,长期从事航天领域的相关工作。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27/60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