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崛起(校对)第43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38/603

  对于这种技术的推出,黄修远和一众高层,都是非常小心谨慎的,避免一下子破坏目前的脆弱平衡,引发难以预测的突变。
  在保密级别比较高的内部,逐步应用常温超导体,最后在形成绝对优势后,将这些王炸全部甩出来,变成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只要不给其他势力一点反抗的希望,同时将差距扩大到天壤之别,那他们就不会有拼死一搏的勇气,反而会直接投降。
  这就好比两军交战。
  如果一方是大刀长矛,一方是黑火药火绳枪,那大刀长矛一方,还有拼死一搏的勇气。
  而如果一方是大刀长矛,另一方则是现代化的飞机大炮,还配备核弹,那大刀长矛一方,根本没有一丝胜算。
  现在大中华的综合实力,还不足以形成绝对优势,存在一些变数。
  黄修远和蒋海霖讨论好了常温超导体后,又马不停蹄前往漠北,视察雄鹰航天的发展。
  距离蟾宫空间站、广寒宫基地的建立,已经过去了大半年。
  此时的蟾宫空间站,被扩充到385吨,内部空间742立方米;广寒宫基地也进行了二次补充,由7舱变成14舱,总重量164吨,内部空间348立方米。
  不过值守的宇航员,仍然是第一批的五人,他们需要值到今年6月左右,下一批宇航员才会前去换班。
  黄修远这一次过来视察,主要是为了下一批宇航员的安排。
  根据计划,下一批宇航员,将达到8人,除了空间站和月面基地日常运行人员,这一次还有3名科研人员,会前往月球。
  第一批月球宇航员的性质,其实是工程兵,不是专业的科研人员,这不利于充分发挥航天设施的科研价值。
  因此这一次前去换班的宇航员中,必须配备一些专业的科研人员,让上面的科研设备运行起来。
第五百七十三章
技术发展
  雄鹰航天的漠北基地中,此时已经有了三架金翅大鹏号,而超大型飞行跑道,也建立了三条。
  黄修远和新任基地长张镇海,谈论着雄鹰航天的一些安排,上一任基地长被公司调派过去西澳基地了。
  “镇海,漠北基地的规模足够了,短时间内没有必要再扩大了。”
  一丝不苟的张镇海点了点头:“确实,我会尽快将一部分人手转移到西澳。”
  目前的漠北基地,确实非常庞大,各种配套设施加起来,整个基地的面积,已经达到了87平方公里。
  此外在距离主基地100公里内,拥有三个附属工厂,两个防御基地,三个雷达站。
  单单是各种运载平台的规模,就足以碾压西洲联盟和露西亚加起来。
  金翅大鹏号3架、长11运载火箭15枚、长12运载火箭6枚,加上今年即将研发成功的雄鹰1运载火箭,以及可以快速装配运载火箭、航天器的工厂。
  雄鹰航天的实力非常强大。
  而航天科工的规模,自然是更加庞大,东风航天城和文昌航天城的规模,都和漠北的东方航天城差不多,这三个航天城,在大中华联邦内部,被称为一级航天城。
  有一级,自然有二级和三级。
  二级航天城是太原航天城、西昌航天城、南沙航天城;三级航天目前只有一个,那就是东瀛的种子岛航天城。
  而雄鹰航天在西澳建设中的大沙航天城,规模属于一级航天城。
  另外还计划在南太平洋的所罗门群岛,建立一个二级航天城,作为南半球的航天备份基地。
  黄修远以前在漠北布置航天城,那是没有什么合适的位置,现在有了澳洲这个好地方,自然要减漠北航天城的投入。
  毕竟这个地方的安全性不高,距离毛子太过于靠近,对于虚弱又敏感的毛子,黄修远的警惕性非常高。
  为了以防万一,他甚至在漠北航天城周围,埋设了15枚氢弹。
  不过这样做,也仅仅是在紧要关头,可以用于同归于尽,避免漠北航天城落入敌人手中。
  因此黄修远和燧人系的管理层,才迫不及待的建设西澳航天城。
  按照计划,从今年开始,漠北航天城的人员和一部分航天配套工厂,将陆续搬迁到澳洲或者国内的南方。
  在航天城的航天员培训中心,张镇海向他介绍了三名航天员。
  黄修远和程存武握手后,严肃地问道:“你确定要亲自上去?”
  “是的,我必须亲自去一趟。”程存武坚定不移的回道。
  对此黄修远只能勉励几句:“存武,虽然我们的运载火箭非常安全,但还是存在一定的风险,我只能祝愿你们平安归来。”
  程存武露出一丝笑容:“一定,我还要完成电场合成的理论整合。”
  这一次程存武选择前往月球,主要就是为了验证电场合成技术,在蓝星的引力环境下,很难模拟微重力环境。
  而程存武和谢清等人研究出来的电场合成技术,最重要的应用场合,就是外太空化学工业。
  作为电场合成技术的领军人物,程存武、谢清等人,经过几次激烈的争论后,程存武还是决定自己去一趟月球。
  上个月,文昌航天城就利用一个发射窗口,将两套电场合成设备送上了月球。
  一套安装在蟾宫空间站,一套安装在广寒宫基地。
  由于目前在月球服役的宇航员中,没有专业的科研人员,要在微重力环境下,进行复杂的实验,还真的力有不逮。
  本来黄修远是不建议程存武等人上太空的,但是要快速完成微重力环境下的电场合成技术验证,必须要有资深的研究员上去。
  而现在上太空,对于人员的身体素质,有明显的要求。
  没有经过训练,年龄又超过三十五的不合适;而年轻一辈,有身强力壮的,却没有足够的知识。
  在电场合成项目的三名核心研发人员中,谢清身体薄弱一些,而熊玲惜是女性,更不适合上外太空。
  最后只有程存武这个最佳人选,符合身强力壮,又有科学素养。
  黄修远和程存武等几名宇航员,在培训中心聊了一个多小时,他一直在关注着电场合成技术的发展。
  这个技术,在黄修远未来的记忆中,也没有发展起来,被整合起来的大中华区,随着新一代科研人员的成长,以及燧人系的刺激,爆发出巨大的潜力。
  如果黄修远没有改变这一切,按照原来的历史轨迹,国内的科研实力,最多只能勉强抵抗西方科学界。
  而现在,历史已经变得面目全非了。
  资源、能源和农业格局的改变,造成国内经济力量,反过来压制北美,有钱有决心有人才,科技发展自然突飞猛进。
  这种大环境下,催生出很多新的技术,也是一种必然的结果。
  和程存武交流后,他了解到目前电场合成的最新进度,目前电场合成技术可以完成一些相对复杂的化合物合成,比如聚乙烯、硅纳米分子、富勒烯和金刚石之类。
  特别是富勒烯上,电场合成在这个化合物上,找到了一条非常快速的合成路径。
  如果用电场合成进行富勒烯的工业化量产,不仅仅成本可以下降到千分之一左右,而且产量可以轻易达到每年1000吨以上。
  受到富勒烯项目的鼓舞,谢清正带人在做碳纤维、碳纳米泡沫和各种新材料的研究。
  由于电场合成比传统化学合成,更加简单粗暴,也意味着电场合成可以将很多理论上的物质合成出来。
  黄修远在最新的内部论文中,就发现谢清团队成功合成了氮60,一种类似于富勒烯的球型分子。
  这种理论上的化合物,被合成出来后,谢清团队在氮60上发现了一些奇特的物化特性。
  比如氮60分子在电磁波吸收上,出现了微型法拉第笼效应,用氮60分子复合聚乙烯薄膜后,氮60—聚乙烯薄膜可以屏蔽绝大多数电磁波和一部分光波。
  这是一种非常优秀的材料,目前产业部已经在讨论氮60分子的应用。
  特别是在抗电磁干扰上,轻薄又高效的氮60—聚乙烯薄膜,在0.8厘米左右的厚度时,可以硬抗核爆的电磁干扰。
  实验室拿这个薄膜,去神光—4做过核爆抗电磁测试,经过仔细的实验测试后,只要不在核爆的核心区内,厚度超过0.8厘米的氮60—聚乙烯薄膜,就可以硬抗电磁干扰。
  这种材料,对于人类大规模进入外太空,也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毕竟外太空的辐射强度很高,而太阳风也时常出现,人造磁场的能耗太大,必须想办法实现低成本的抗辐射抗干扰。
  氮60—聚乙烯薄膜,在航天领域是一款优秀的产品。
第五百七十四章
民用
  电场合成的出现,以及谢清团队接连不断的成果,让燧人系看到了其中的巨大价值。
  黄修远在三月初,就批准了一笔80亿华元的投资,在秦皇岛、汕美、澳洲帕斯,建立三个电场实验室。
  显然黄修远也看到了其中的巨大价值。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38/60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