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崛起(校对)第58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84/603

  而且风速100米每秒的狂风,是这里的常态。
  浮空模块的辅助发动机不断调整喷口方向,用于抵消狂风带来的干扰,在金星海拔80~120公里的高度区域,这里是不适合展开浮空模块的。
  经过几分钟后角力,浮空模块0001终于成功抵达60公里的高度。
  “开始展开真空腔。”
  “收到。”
  电波带来指令,浮空模块的系统自动启动,开始展开真空腔壳体。
  与此同时,浮空模块的辅助发动机,开始启动滞空反推,以减缓浮空模块的下降速度。
  等待浮空模块展开20%的真空腔后,此时浮空模块的高度,已经下降到海拔45公里的位置。
  此时展开的20%真空腔,开始进行排空真空腔内的气体,真空腔产生浮力,让浮空模块悬浮在空中。
  由于现在浮空模块的总重量,只有467吨(67吨是储备的燃料),真空腔并不需要全部展开。
  毕竟单个浮空模块的最大承重是9000吨左右,没有那么多承重,如果全部展开真空腔,后果就是浮力过大,会直接上浮到60~70公里的高度区域。
  这样做,不仅仅是在浪费浮力,也是在浪费浮空模块的燃料。
  随着第一个浮空模块,成功悬浮在金星大气层的47公里高度区域,程粼等人乘胜追击,将剩下的三个浮空模块,陆续投放到金星大气层之中。
  然后开始组装起来,以第一个模块为中心,其他三个模块拼接在三边上。
  浮空模块的平面形状,是一个正六边形,刚好可以组成一个相对稳定的整体。
  另一边。
  比祝融级001号飞船,提前一个半月抵达金星的一艘前锋级飞船,携带了一套420吨重的碳粉储能发电机组。
  接下来就需要程粼等人,操作那艘前锋级飞船,将这个碳粉储能发电机组模块,投放到浮空城市之中。
  这些功能性模块,都是提前设计好的,就和搭积木那样,直接拼接上去即可。
  蓝星那边,那艘祝融级002号飞船,也在一个月前从蓝星近地轨道出发,将在127天后抵达金星轨道,和程粼小队汇合。
  不过祝融级002号飞船,是一艘无人驾驶飞船,上面的物资也只有3300吨。
  之所以出现在同样的飞船,运输的物资重量不一样,主要是因为金星此时和蓝星的距离,正在一点点扩大着。
  这也是行星之间的星际航行中,非常正常的事情。
  毕竟金星大冲要好几年一次,而为了尽快开发金星,联邦自然不可能几年发射一次飞船。
  在非大冲期间发射飞船,燃料的消耗自然需要大幅度提升,这是必须面对的现实。
  幸好这一次祝融级002号上,携带了风力发电机模块、N30燃料制造模块,还有一艘真空飞艇运输船。
  只要金星的N30燃料可以量产,到时候飞船前往金星,需要携带燃料,就可以减少40%左右。
  燃料储备减少了,飞船的有效载荷自然会提升上来。
  这就是航天部制定的金星开发计划中,初期的战略目标,在金星实现燃料补给。
  通过这种方式,变相提升运输船的运输力,然后逐步扩大浮空城市的工业规模,让浮空城市可以大规模量产原材料,实现浮空模块的本地制造。
  只要完成这个战略布置,那越到后面,金星的开发工作,就会变得越来越容易。
  两天后,成功将碳粉储能发电模块组装在浮空城市之中,接下来程粼小队的工作,是一边等待祝融002号的到来,一边清理金星轨道上的废弃航天器。
  没有错,是清理废弃航天器。
  金星的轨道上,有以前老毛子、NASA,还有联邦的废弃航天器,这些航天器大多数都是探测器、人造卫星。
  不将这些东西清理干净,迟早会变成隐患。
  随着时间推移,这些废弃物会逐步崩解,变成小块的碎片,危险性反而更加大起来。
  联邦在金星的基础,目前还相对薄弱,如果是无人航天器损坏了,那还承受得起。
  可要是载人飞船,或者大型运输船被损坏了,损失就会很大,甚至会造成人员伤亡。
  目前联邦在航天领域的开发过程中,可是一直保持着零伤亡,这种可以提前规避的风险,没有必要等到发生了,再来亡羊补牢。
  程粼三人分工合作,他本人远程操作前锋号飞船,对金星轨道上的废弃航天器,进行定点清理。
  王云海负责监控浮空城市,而秦天赐则负责和蓝星遥控中心保持联系。
  等待的时间,是枯燥又漫长的。
  太空的生活,也没有科幻电影描述的那般惊险刺激,在很多硬性规定的束缚下,宇航员是不可能违规操作的。
第七百五十九章
老古董
  枯燥无味的太空生活。
  位于8637万公里之外的异星轨道上,唯有那轮灼热的大日,在时刻散发着光和热。
  一艘前锋级飞船,慢吞吞地飞行在空旷无垠的真空中。
  而控制着这艘前锋级飞船的程粼,此时正在太白号空间站内,他看着轨道检测卫星的监控数据。
  距离前锋级飞船大约86公里的位置,有一颗废弃的轨道环绕器。
  随着飞船一点点逼近,终于在95分钟后,两者只剩下大约3公里的距离,飞船和废弃轨道环绕器平行飞行。
  通过飞船上携带的监测设备,程粼看到了这颗轨道环绕器的外观。
  联邦航天部早已经接收了NASA、露西亚航天局的数据库,程粼在执行任务之前,已经了解过金星轨道上,之前废弃的航天器。
  眼前这个轨道环绕器,是NASA在1975年发射的金星9号,金星9号由轨道环绕器、着陆器组成,全部重量为4396千克。
  其中着陆器已经在几十年前,着陆了金星地表,现在只剩下轨道环绕器,重量大约是2836千克。
  当时设计的使用期限,仅仅是两个月左右。
  对于这种相对完整的废弃航天器,处理起来还相对简单一些。
  只见程粼设定好程序,前锋级飞船就自动启动了太空垃圾回收程序,展开飞船腹部的运输舱,然后缓缓的靠近金星9号轨道环绕器。
  不一会,前锋号飞船就将金星9号轨道环绕器收进运输舱内部,内部的机械臂将环绕器牢牢地固定住。
  为了避免废弃环绕器,在前锋级飞船飞行过程中,零件散落到运输舱内,提前准备好的刚性泡沫生成剂,被喷吐到运输舱内部。
  这种比空气还轻,却有着不下于钢铁强度的泡沫,迅速在运输舱内形成,然后填满整个运输舱—甲1。
  如此一来,废弃环绕器就会被刚性泡沫包裹住,确保上面的零件不会散落出来。
  另一边。
  蓝星的休斯敦航天城。
  经过联邦航天部的重新梳理后,这里又重新焕发出生机,不少前NASA雇员、前太空探索公司的员工,也在这里工作。
  不过比起本土的几个航天城,休斯敦航天城要相对尴尬一些,主要是因为员工年龄问题。
  本土的几个航天城,员工平均年龄是32~35岁左右,特别是大沙航天城,员工平均年龄只有28.3岁。
  而休斯敦航天城,平均年龄是47.2岁。
  这还是航天部从本土,调派了很多年轻员工过来补充的结果,如果只计算前NASA的员工,平均年龄更是高达56.5岁。
  虽然老人经验丰富,但这是探索宇宙,不是航天学院,需要的员工,是年轻活力的新生代。
  平均年龄56.5岁,都差不多可以集体退休了,这个年龄怎么可能当主力军。
  因此休斯敦航天城、佛罗里达航天城,现在只能承担一些小火箭的发射任务,然后就是当航天学院、航天博物馆。
  今年63岁的霍金斯教授,已经在NASA工作了31年,看着窗外的发射塔,尽管经过升级改造,但他明白休斯敦航天城的困境,这里太暮气沉沉了。
  “霍金斯,下班!要不要去喝一杯?”老同事马丁一边走,一边笑着问道。
  夕阳的阳光,斜映在霍金斯的脸庞上,他笑着摇摇头:“不了,我接到了一个任务,需要整理一份关于金星9号的资料。”
  “金星9号?那个老古董有什么问题?”马丁不解的问道。
  霍金斯脸色复杂的解释道:“联邦派去金星的飞船,最近正在清理金星轨道上的废弃航天器,航天部觉得这些废弃航天器,有一定的纪念价值,打算运回蓝星。”
  “原来如此!这倒是一个非常棒的主意。”马丁眼神一亮。
  “确实,毕竟前锋级回来蓝星,也是空载状态,顺路运几十吨的废弃航天器,那是绰绰有余的事情。”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84/60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