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崛起(校对)第7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3/603

  由蓝色时代管理的鲁省水务总公司,在这一次旱情中,在保证了城市用水的同时,也给各地的农业区,紧急供应了12亿立方纯净水。
  而且随着三个海水淡化工厂的投入使用,目前三个海水淡化工厂,已经进入满负荷运转中,平均每天供水150万立方。
  在受旱灾影响严重的德州、泉城、滨州,由于淡化厂的水管没有铺设过来,现阶段只能依靠污水处理厂的循环水,以及去年刚启用的储备水库。
  幸好去年接手鲁省各地水务后,蓝色时代将一部分老水库,纳入了管理范围,通过加深、加固改造,变成战略储备水库。
  比如德州地区,基本就是每个县城,配备一到两个战略储备水库。
  然后设立简易的污水过滤站,所谓的污水过滤站,就是只有过滤系统,没有污染处理能力的设施。
  这种污水过滤站,主要是建设简单,可以减少污水管道的铺设,过滤后的污水,也同样是纯净水。
  而过滤站过滤后的废渣,则由蓝色时代的德州综合回收工厂,定期运输回去处理。
  基本是一个县城,就配备一个污水过滤站,污水过滤站处理后的纯净水,注入附近的战略储备水库。
  德州,平原县。
  平原县附近的污水过滤站,就设置在平原县城的西南不远处,名为相家河水库。
  占地面积1.5万亩,库区蓄水面积1万亩,没有改造之前,最大蓄水量为2000万立方米,平均水深3.1米左右。
  经过改造后,平均深度达到7.5米,最大蓄水量为5000万立方米,目前蓄水量为4200万立方左右。
  事实上,平原县多年平均地表水的径流量,才4558.6万立方;每年向地下开采水资源达到了1.36亿立方,这一部分的地下水,主要是用于农业灌溉,然后是工业生产用水。
  今年蓝色时代入驻后,由于一部分大企业,都和蓝色时代合作,改用了工厂用水内循环,减少了大约1400万立方的地下水开采量。
  而城镇每天大约排放的15~22万立方污水,小工厂、养殖场等每天排放7~12万立方污水。
  由于污水在管道中,被渗透了大约10~20%。
  目前平原县污水过滤站,每天可以获得循环纯净水18~30万立方,这些纯净水被源源不断注入水库中。
  为了缓解旱情,相家河水库已经陆陆续续,开闸放水了五次,给下游提供了大约600万立方的库存水。
  而那些没有和相家河连接的乡镇,目前只能通过打机井,开采地下水来补给农田。
  不过打机井,也没有那么快,由于多年来大量开采地下水,目前华北平原的地下水位,已经平均下降到五十多米,局部地区的地下水位,甚至到了两三百米。
  2000年之前,打一口机井,一般在十几二十米,而到了今年,就来到了五十多米。
  如果农业灌溉用水的问题不解决,华北地区每年超量开采的地下水,到达了60~80亿立方,预计每年地下水位下降0.5~3米,局部地区可能每年下降十几米。
  这种行为,导致了华北平原大漏斗的出现。
  而地下水位下降,可不仅仅是农民开采地下水更加困难,更会导致地面下沉、建筑物崩塌、沿海地区海水倒灌。
  不少等不及打机井的农户,只能自己开车去相家河水库,或者相家河中下游,运水回去救急。
  平原县自来水管道,由于建设时间比较久,水务公司通过加压,将自来水水压从0.7公斤,提升到2.4公斤。
  目的就是通过加压,提高供水量,将之前的日供水量提升到60万立方,给一部分乡镇的农户供应一些水。
  按照目前的供应量,相家河水库库存的4200万立方,只能支持七十天左右。
  所以超压供水,都是计算好时间的,一般在凌晨一点钟开始供水,让农户准备储水容器,浇灌效果也比较好。
  因为凌晨浇水,可以减少蒸发量,让植物农作物充分吸收水分,剩下的水,还会渗透到深一点的土层,进一步保住土壤水份。
  经过这种计算,以及每天的定时放水,库存水量的支撑时间,可以提高到150天左右。
  加上每天18~30万立方的循环水补给,维持当前的供水量,平原县可以保证未来200天内的维度供应。
  德州其他县镇的情况,都大同小异,或者说鲁省各地中,除了稳坐钓鱼台的东营、日照、岛城,其他区域都差不多。
  鲁省水务总公司的未雨绸缪,让受影响的两千多万亩农田,没有出现大面积干旱的局面。
  而同样遭受大旱影响的冀省、豫省,则是同人不同命,尽管官方已经出手抗旱,但是没有系统化的措施,损失是在所难免的事情。
  大批农田无水灌溉,不少城市自来水供应都出问题。
  这一次旱情的影响,让各个城市也认清现实,独善其身的鲁省,就是蓝色时代的活广告。
  虽然国内拥有净水技术的公司,一共有三个,但是所有人都明白得很,蓝色时代才是隐形霸主。
  目前北控水务虽然积极开拓市场,但是仍然不具备大规模管理水务的能力,不是冀省、豫省看不起北控水务,而是蓝色时代太耀眼了。
  在这两个省看来,北控水务只适合给北平、津市供应自来水,即单一城市服务型。
  而让对方承包一个省的供水,还要协调工农业用水,估计只能让蓝色时代来。
  当然联合水务也有这个潜力,只是最近联合水务的业务,都在西北地区,根本没有精力进入华北。
第九十四章
旱情(下)
  作为此次旱情最严重的冀省、豫省,尽管熬过了二月份和三月份,但是接下来夏季,同样非常关键。
  蓝色时代泉城总部。
  分公司经理赵晓兵,正接待刚刚升任鲁省水利部门负责人的张广河,以及来自冀省、豫省水利部门的两位二把手。
  “赵总,我们省想邀请贵公司,共同开发利用好华北的水资源。”冀省的李兴国抬了抬眼镜说道。
  赵晓军并没有立刻答应,而是说了一个问题:“今年以来的北方旱情,就算是我们公司立马介入,也是远水解不了近渴。”
  李兴国心里面一清二楚,就算是蓝色时代立刻介入,估计也要等到下半年,从有可能实现初步改造。
  “赵总,如果在紧急状况下,贵公司在沧州沿海建一个海水淡化工厂,需要多久?”
  赵晓军一愣,反倒是一旁负责技术的副总经理孟建业,思考了一会,给出一个答案:
  “如果采用露天场地,只要供电配合,加上总部的设备及时,一个月内可以初步形成产能,问题是生产出来的淡水,也运输不出去。”
  这个问题确实非常现实,产能再庞大有什么用,关键是水运不出去。
  就像南水北调工程,规划了三条线,上个世纪开始提出设想,从2002年开始勘探规划,到今年(09年)还没有开工的迹象。
  南方的水资源相对丰富,可是没有办法输送到北方。
  同样道理,沿海的海水淡化工厂生产的纯净水,同样没有办法在短时间内输送到内陆地区。
  众人陷入了沉思中,突然张广河提出了一个思路。
  “晓军你们不是要修建鲁省输水管网,如果将东营北线接入京杭大运河的南运河段,应该可以供应沿河的土地。”
  孟建业摇了摇头:“东营老黄河口厂,目前才修建了17公里的输水管道,而两地的直线距离是288公里,就算是沿途都是平原,管道总长度估计要到320~330公里。”
  “除非管道直接铺设在地面上,在用地没有纠纷的前提下,加上管材充足,一天修建一两公里是可以做到的,如果多线提升开工,以330公里的长度计算,可以快速完成建设。”
  孟建业说的管材,是使用蜗牛工业特制的硅纳米管,如果是普通管道,根本没有办法快速铺设。
  而蜗牛工业还真有铺设地面水管的准备,只是城市的输水管道建设中,并没有应用到,这个技术的研究,只进行过内部小规模测试。
  张广河、李兴国等人,讨论了两个多小时,还是没有下定决心,因为这个项目太大了,一旦出差错,他们都难以承担。
  赵晓军建议道:“不如这样如何,先修建50公里,作为实验测试,如果效果达到预期,我们就加速推进如何?”
  “这是一个办法,我同意推进,征地方面我会全力配合。”张广河也觉得,这是目前最妥当的做法。
  筹备输水管道的事情,三方初步达成共识,如果实验管道效果达到预期,那他们就一边推进东营北线,一边规划他们省内的输水管道。
  ……
  和德州一河之隔的衡水,遭受的旱情更加严峻。
  面对这种情况,连水库的储备水,都陆续亮红灯,水位下降到警戒线下,不少水库更是濒临干涸。
  而本来就没有多少水的京杭大运河(南运河),也快被沿岸农户抽干了。
  不少打井队,天天都有活,只是他们发现今年的机井,越来越难挖了,往往要打到七八十米的深度,才会出地下水。
  衡水,辛庄。
  一片冬小麦田旁,农户辛广茂看着正在抽水的机井,那水量只有往年的三分之一不到。
  面对这个情况,他也是愁容满面。
  要知道打一口机井的造价,至少要几千块钱,多则上万都有可能。
  他这口井是前年打的,当时打了58米,一共花了七千多块钱。
  没有想到,还没有用上三年,出水量就下降到这个地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3/60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