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抗日(两部)(校对)第38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85/621

  大木苍野说话的声音有些怪,但却并不结巴,他围剿特勤队失败后,一直在考虑着相关的问题,“卑职认为敌人不外乎是这样几个目的:一是骚扰治安区,给皇军造成损失;二是袭击矿区,解救支那矿工,以此补充力量;三是以练兵为目的,演练新的战术战法……”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松下和大木相谈甚欢,彼此都感到颇有收获。勤务兵端来的饭菜,这是松下特意交代的,他要与大木共进晚餐。
  “呵呵,是到吃饭的时候了,我们边吃边谈,而且这气氛太沉重了,可以聊些轻松的话题,我们换换脑盘。”松下笑着说道:“万宝山事件(九·一八)后,帝国军队横扫满洲,夺得三千里江山。在奉天的庆功宴上,我有幸与坂垣阁下、矶谷阁下和土肥原阁下坐在一张餐桌上,当时每个人都要讲个故事来评价支那人,并用趣句结尾。但是不准用现在的名词,比如‘一盘散沙’、‘东亚病夫’等。”
  “能让松下阁下记得如此清楚,想来那一定是件很有趣的事情,卑职也很好奇呢!”大木笑着附和道。
  “那我就讲给你听听。”松下想起当时的对话,似乎也觉得很有意思,兴致盎然的讲述起来。
  当时是坂垣先开的头,那是一个完全真实的故事:从北大营到沈阳的关东军军用电话线常常被人割断,关东军司令官认为这是十分严重的事件,是中国爱国人士在活动。便命令松井特务机关负责侦破,松井特务机关有不少中国办事员,他们了解自己的同胞,所以破案神速,共抓到了八名罪犯。日本鬼子决定枪毙这几名切线犯,正要行刑时,竟来了不少木呆呆的中国人围观,想满足亲自看杀人的好奇心。于是松井又在看热闹的人中抓了四个壮汉,凑成一打,用机枪射杀。坂垣的趣句是:中国人——帝国士兵的活箭垛。
  紧接着是矶谷讲的亲自看到并问到的一件事:他在皇姑屯遇到一对年纪才三十多岁的夫妇,白天靠乞讨和别人的施舍生活,晚上在破瓦寒窑和荒凉寺庙中度过。但领着、背着、抱着,却总共有六个孩子,大的不过七、八岁,小的还在襁褓中。他便问他们,既然生活如此窘迫,难道就不能少生几个。男的回答:正因为又饿又冷,晚上又闲着没事,谁知刚碰了她一下,就又怀上了一个。矶谷的趣句是:贫蹙交加,但绝不闲着脐下三寸。
  “哈哈哈哈。”听到这里,大木不由得大笑起来,说道:“饱暖思淫欲,饥寒起盗心,没想到饥寒也起淫欲。”
  “这个很好笑,当时我就笑得喷了饭。”松下脸色一整,接着说道:“最后是土肥原阁下讲的故事,一点也不好笑,但却叫人深思。”
  大木愣了一下,赶紧收起笑容,认真的侧耳细听。
  “三国演义中的官渡之战,岛田君想必是知道的。”松下眯起眼睛缓缓地说道:“袁绍不听谋士田丰之言,招致惨败,狼狈逃回。很多人都以为被关押的田丰终于有了获释的机会,但袁绍所做的事情却是杀掉田丰。可谓是色厉而胆薄,志小不能容人。土肥原阁下的趣句是:支那,这个蜂攒蚁聚的地方,多几个袁绍,少几个田丰,乃是皇军之万幸!”
  大木苍野没有说话,皱着眉头仔细品味着,半晌才苦笑一声,“阁下,可惜投靠皇军的都是些不中用的袁绍,与皇军作对的都是有才的田丰。”
  “是啊!”松下慨然一叹,“皇军兵力有限,无法统治支那广大的地区,以华治华本是绝妙好棋,可惜没有皇军的助阵,那些皇协军却不是抗日武装的对手。这支小分队的指挥官,看来是很有两下子,你以后要特别留意。”
  “卑职明白。”大木抚着腰间的军刀,缓缓说道:“可惜,他们似乎从来不肯与皇军正面作战,想与他再次较量,还真是困难。”
  “机会总是会有的。”松下点了点头,微笑着鼓励道:“大木君,你是一个懂得总结经验教训的合格军人,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谢谢阁下的指教,卑职会时刻铭记在心。”大木苍野很诚恳地低下了头。
  ……
  人们一般认为特种部队最早源于德国。二战前的1936年,德国最高统帅部军事情报局局长卡纳里斯海军上将成立勃兰登堡特种部队,该部队成员均会说一种以上的外语,并熟知所在国情况,在二战爆发后,该部队成员潜入敌对国家中实施广泛的破坏行动,战果显赫,世界上特种作战部队的主要作战模式因此确立。
  然而,有名气不过是表面上的,真正的特种部队是不会曝光在大众面前的,而是国家藏起来的那些不为人知的部队,从来也没露过脸,也没有人知道他们的存在,以做为战场上的杀手锏存在的。在必要时刻力挽狂澜,甚至是为国捐躯,以换取决定性的胜利。
  他们都有死的觉悟,他们的任务是非常的艰难的,甚至是无法想象的恐怖。他们立了功无人知,救了人无人晓,甚至牺牲了也没有任何荣誉。默默无闻的为国奉献,不求回报,这才是真正的特种兵,而不是那些锦旗挂满荣誉室,时常把悠久的战斗力历史拿来显摆,人尽皆知的部队。
  一般来说,有名气且战功显赫的称为精锐特种部队,作为杀手锏的大多未知名的称为超精锐部队。
  虽然特勤队还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特种部队,但通过此次敌后奇袭,赵维光和黄历等人都意识到了特勤队的重要性,人不在多,要的是绝对的精锐。攀登、越野、游泳、格斗、射击等科目是这支部队每个成员必须精通的,而且训练量和考核标准都异于普通部队。
  再一次从被解救的矿工中优中选优,黄历起初挑选出来的一百多人,现在因为伤病已经淘汰了五十多,这还是所有的科目未全部训练的结果。为了方便渗透作战,这些人全部日式装备,还有一个老师每天上课教授日语。
  就在黄历正投身于新一轮的训练当中时,赵维光将他和沈栋请去陪客,军统天津情报站来了两位比较重要的人物。
  屋子里,今天特意多点了几盏油灯,显得很明亮。
  “条件简陋,两位切勿见怪。”赵维光指了指桌上的菜肴,邀请韩浩和赵天豪先入座。
  “赵司令客气了。”赵天豪谦让了几句,和韩浩坐了下来。
  吃着喝着,开始只是谈谈无关紧要的话题,黄历和沈栋也不多插话,听着赵维光和这两人讲电台通讯和建立特训班的事情。
  “在这里成立特别训练班没有问题,不过,我事先要申明一点。”赵维光郑重地说道:“抗日打鬼子是每个中国人的责任,我绝不卖国,绝不当汉奸,也绝不打其他的抗日武装,免得别人骂我是鬼子的走狗、帮凶。”
  韩浩眨着眼睛望着赵维光,觉得他申明的内容根本没有什么特别,现在正是国共联合的蜜月期,他并不理解赵维光话中的真正含意。
  “这是自然。”赵天豪点了点头,说道:“蒋总裁说过:临到最后关头,便只有拚全民族的生命,以求国家生存;再不容许我们中途妥协,中途妥协的条件,便是整个投降、整个灭亡的条件。我们只有牺牲到底,抗战到底,唯有牺牲到底的决心,才能博得最后的胜利。若是彷徨不定,妄想苟安,便会陷民族于万劫不复之地!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
  赵天豪笑着点了点头,说道:“那好,我希望二位将你我之间的谈话原原本本的记录下来,报告上去,这样赵某便放心了。”
  “这个没有问题。”赵天豪笑道:“那么,赵司令还有什么要求,要钱要物要情报,只要我们力所能及,皆可满足。”
  “情报是最重要的,当然,还有一些其他的东西。”赵维光拍了拍脑袋,苦笑着说道:“让我和参谋们商议一下,尽快拿出一个系统的单子。”
  “来,为我们的精诚团结,干一杯。”韩浩举起了酒杯。
  一杯酒下肚,赵维光又有些不放心地问道:“二位,我们抽调的人员素质如何,那电台的使用学得怎么样了?”
  韩浩笑着说道:“这个东西本来也不难,那两位兄弟都有知识,有文化,学起来自然很快,只是还要多练习才能熟练起来。”
  “光是两个人好象不够。”黄历在旁说道:“应该派人去部队里多找一些念过书的战士,先成立个小电讯班,等到电台都到位,他们也应该学会了,正好派上用场。”
  “还是老三目光深远。”赵维光笑着点头,表示赞同。
  
  第185章
军统来人
  
  “这没有问题。”赵天豪很爽快地答应下来,继续说道:“华北忠义救国军原有二十几路人马,可惜有些已经被日军击败,有些意志不坚,当了汉奸,所以赵司令的人马就显得更加重要,北平又是极重要,极有影响的城市,在此地活动更加可以振奋人心士气。”
  “游击队的实力有了很大的增长,但依然不具备正面挑战日本鬼子的条件。”赵维光有些遗憾地说道:“老三组建的特勤队毫无疑问是精锐,但条件很高,人数始终上不来,小规模的袭扰还是可以,大行动恐怕力不从心。”
  黄历淡淡一笑,没有发表反对意见,赵维光以及游击队的很多干部都有一种拼命扩充队伍,然后与鬼子打大仗才过瘾的想法,这与他的思路有所不同。游击队,顾名思义,就是要以游击为主。
  有多大地盘,才能养多少兵,这样老百姓们才不会因为负担过重而产生反感。而且,治下百姓越多,军队的责任也越大。一旦百姓遭受到重大伤亡,对军队的负面印象和影响将十分巨大。控制一地,稳固一地,不急不缓,徐徐扩大农村的根据地,控制农村后没有粮食缴上去看那些鬼子吃什么!
  另外,黄历还认为,只要侵略者还占领着国土,游击队就不能让局势稳定下来。一稳定下来老百姓就不想再乱了,游击队就没有市场了。要想成功驱逐侵略者,游击队一天都不能停止对占领秩序的破坏。毕竟对于普通百姓来说,没被逼到不斩木揭竿就活不下去的地步,一般还是宁愿以接受异族统治的代价换取相对安定的局势的,哪怕是做二等公民也认了。
  所以,黄历加大特勤队的训练力度,就是为了要利用小分队的灵活机动,主动出击,通过长时间低强度的“慢性病”折磨侵略者的神经,吞噬傀儡政权的肌体。
  “赵司令的意思,我们明白。”韩浩作恍然大悟状,问道:“不知司令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搭不起黄金台,招贤台还是盖得起吧?”
  “只要是有知识的热血青年,我都要。”赵维光很贪心地说道:“人才是事业的根本,一个优秀的团队,最关键的是要有互补性。包括互补性的成员构成、互补性的性格类型,有人激情就要有人稳重,有人天马行空就要有人脚踏实地,有人超前就要有人压后阵,通过互爱、互敬、互勉、互慰、互让、互谅、互助、互学,逐渐磨合,形成优势互补,取长补短,相互克服,相互激发,最终实现最高的效率。”
  黄历抿嘴一笑,对赵维光的人才论大感兴趣,盯着赵维光看了一会儿,钦佩地说道:“赵兄见解精辟,我是受益匪浅哪!”
  “少来了,老三。”赵维光这一阵子和黄历相处得不错,说话也很随便,笑道:“兵贵精而不贵多,古训在耳,可除了你,又有几个人能领悟?士兵不是拉个人就行的,打仗也不是凭人多,拉一万个刚放下锄头的庄稼汉,一人发支枪就算完了,嘿嘿,到了战场,听到炮声不作鸟兽散就见鬼了。而且,队伍要壮大,首先便是需要人才,咱们的根基太浅了。”
  “也不是不能领悟,而是有些人私心太重。”黄历对这个观点并不太同意,“对于别的队伍,人多了,可以多要军饷,多要枪支,有人有枪,到哪去也能混得不错。当然,前提是保存实力,消极避战。而咱们,不是自夸,打鬼子那是一心一意,绝不含糊。我没说错吧,赵司令。”
  “那是,那是。”韩赵二人连连点头,对黄历的大言不惭表示赞赏。
  “还有一件事情。”赵维光看了一眼黄历,郑重地说道:“老三和我说过,在这山区,虽然比较安全,但人力和粮食资源也限制了队伍的发展,我们决定向西向南拓展,在情报方面,还请二位多多协助。”
  “要放弃这里?”赵天豪急着问道,从影响来看,他自然希望在北平这个大城市附近活动。
  “不是放弃。”黄历接着赵维光的话说道:“而是这里并不能养活太多的军队,大部队向人烟比较稠密的地区发展,留下一支精干的小部队在这一带活动。二位不必担心战绩的问题,这支精干的小部队完全能够将鬼子搅得人仰马翻。在适当的时候,大部队还可以杀回来,两下配合,敌人更加难以防范。当然,这通讯方面,还需二位多多协助才是。”
  “老三训练的队伍,那自然是战力强大,不同一般。”韩浩笑着奉承道。
  “通讯方面不成问题。”赵天豪举杯敬酒,“那我们就敬候佳音,预祝赵司令大展宏图。”
  ……
  欢迎宴结束,韩浩和赵天豪又来到了黄历的住处,他们除了为游击队培训电讯人员和特工人员外,还带来了曾澈的指示。
  “老三,我们是闻名久矣,如今一见,名不虚传哪!”韩浩虽然喝得脸红红的,但头脑还清醒,坐在椅子上打着酒嗝。
  “虚名而已,二位可是给我带来好消息了?”黄历叼上根烟,关心地问道。
  “嘿嘿,这个,恐怕要让你失望了。”赵天豪尴尬地挠着脸,吭哧了半天,说道:“曾站长说,没有你,他就象失去了左膀右臂,心里头不踏实啊!所以——”
  黄历翻了翻眼睛,说道:“所以我就得回北平,对不对?这个家伙,以为给我戴了顶高帽,我就高兴了?”
  嘿嘿,韩浩和赵天豪对视一眼,无奈地苦笑。韩浩先开口劝道:“其实回城里也不错啊,在这里生活很艰苦吧,哪比得上城里。”
  赵天豪也陪着笑说道:“老三,你在游击队的工作让站长很满意,我们的人已经基本控制了这支军队,特别是那支特勤队,上面也很感兴趣哦。”
  “却,我倒是后悔做得太好了。”黄历轻轻叹了口气,无奈地说道:“要是不那么顺利,我想留下来,应该也不是没有可能。好了,二位的话带到了,虽然令人失望,我还是要表示感谢。”
  “老三,言重了。那我们就回去休息了。”赵天豪见黄历心情不佳,冲韩浩使了个眼色,起身告辞。
  
  第186章
月夜
  
  怯懦的夜的光辉,犹如一块透明的面纱,轻轻地张在大地上,散播着烟雾。夜里的清凉中藏有一种柔和的温暖,无论哪里也不刮起一丝儿风。
  黄历坐在院子里的靠背竹椅上,微微仰着头,眯着眼睛,望着罩在头顶上的稀稀疏疏有几颗星星天空,似乎进入了一种冥想的状态。
  在这种极为放松,极为玄妙的状态中,黄历能想起更多的事情,他在尝试着用这种方法来打开记忆的闸门,让那些被牢牢桎固的回忆能够奔涌而出。这样做是有效果的,但也是令人心焦的,因为他最想知道的却象被铁链锁住一样,始终不能显现而出。
  呼,黄历缓缓吐出一口长气,终究还是没有想起有关自己身份来历的信息,他习以为常地苦笑摇头,起身走回了屋子。尽管没有收获,但他并不准备放弃,这个东西有时就象发明创造一样,当深入研究问题的人对某个难点长久地百思不得其解,长久地寝食皆废,天天“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时候,就很可能在一个特定的场合和时刻,发觉那个问题和困惑,与当前的事件有些雷同或相似,二者存在着某种逻辑联系。两件事情“撞”在一起,大脑会突然“闪亮”,一下子会冒出智慧的火花而骤然发现,人们称之为灵感。“灵感”女神喜欢“男子汗”!她只青睐流汗甚至流血的人。而且只有百折不挠、如痴如迷、特别专心的人,才不会错过她那妩媚灿烂的瞬间一笑。
  程盈秋还没有回来,他也没有睡意,便随手拿起桌上的一本书看了起来。女人可能大多都喜欢自己的丈夫是个有本事、有能耐的人,而且女人还喜欢改造自己的男人,尽可能的改造成自己心目中最完美的形象。
  程盈秋很为自己的男人感到骄傲,但也希望他能变得更让自己喜欢,那就是有学识、有胆魄、风度优雅的将帅。而能熏陶人的思想,改变人的气质的,书籍便是一个好工具。
  黄历本来就很喜欢看书,而现在手中所拿的这本书更让他觉得受益匪浅。这本书是中国近代军事史上的传奇人物、近代军事理论家蒋百里的著作,这位已故的陆军上将同时还是徐志摩的密友,西方美术史专家,为兴登堡器重,舌战过墨索里尼,用个副官都叫蒋纬国少尉,若是谈他的传奇,那得用一本书来写。蒋百里学识渊博,文武全才,一生著述宏富,大部收入后人所编《蒋百里先生全集》,其中《国防论》尤其著名。后人这样评价他:“门生故旧满中华,声誉影响及世界。”
  “国防的部署,是自给自足,是在乎持久,而作战的精神,却在乎速决,看似相反,实是相成;一味靠持久,而忘了速决,其过失正与当年之德国相等……”黄历仔细琢磨着这句话,越琢磨越觉得意味深长。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85/62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