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抗日(两部)(校对)第52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26/621

  既然发动了战争,就该一鼓作气,什么联合国,什么美英法,一个纸面上的强制停火算个屁,只有既成事实才是让人闭嘴的最好办法。一群笨蛋,连这都看不清楚吗?阿卜杜勒为此而感到丢人,感到悲哀。难道阿拉伯人的智力退化了,精神衰减了,只剩下了逊尼派和什叶派的争斗,只剩下了对几百年前英雄萨丁的怀念,而再不会出现那样的史诗人物吗?
  阿卜杜勒可不光是一个特战士兵,他和艾哈迈德是这十二个人中最具头脑,最有领导能力的人物。相对的,他和艾哈迈德也受到加料的培训。中东各国形势分析,世界大势走向,战略战术选择,指挥和领导艺术等课程,特别是有些资料都是黄历根据记忆所提供的,让这两人具有了超乎常人的智慧和眼光。
  中东形势正向“518”所推测的那样在发展,阿卜杜勒和艾哈迈德在电报中感觉到了黄历对阿拉伯人的极度失望,心中竟燃起了一股要争气的意志。停火,就是阿拉伯国家在自杀,但我们绝对不能让犹太人的缓兵之计成功。对,我们就是萨丁,我们就是英雄,将重新书写阿拉伯人的骄傲。
  远处闪出了一点红色的电筒光,划了三个圈,阿卜杜勒猛地一挥手,率领着手下象猛虎一样扑了上去。机场的埃及警卫被艾哈迈德带人杀死,穿着埃及军士兵服装的家伙们开着两辆吉普车冲进了机场,接着是此起彼伏的爆炸,机场上停列整齐的二十多架飞机起火燃烧。
  等到附近的埃及军队赶来增援时,遭到了已经破坏完毕的小分队的阻击,他们用希伯来语高喊:“胜利属于犹太人,以色列万岁”随后,这帮家伙迅速撤退,脱掉军装,隐没在阿拉伯人的村庄里。
  ……
  黄历张大了嘴巴,将刚拿到的报纸看了一遍又一遍,然后连连苦笑,轻轻叹了口气。没想到,真没想到,那几个阿拉伯人竟然有这样的头脑,竟然有这样的狠绝。是的,不用传来情报,黄历已经可以确定是那些他训练出来的阿拉伯战士干的好事。我是不是教他们教得太多了,现在可玩大了,黄历抚着额头,有些头痛。
  这帮家伙不仅在几个月的时间里组织起了巴勒斯坦儿立建国联盟这样一个小组织,正在四处宣传巴勒斯坦建国,并鼓动居住在以色列国区域内的巴勒斯坦人回归。而且,这次袭击的目标还真他妈的准哪,埃及是阿拉伯联军的主力,其他国家都以其马首是瞻。埃及一动,另几个国家也都动了起来。停火只持续了一周,便彻底失效了,愤怒在阿拉伯人胸中升腾,战火在巴勒斯坦土地上燃烧。
  犹太人大概郁闷得在吐血吧,屎盆子扣了上去,想洗干净,谁信哪?可最后的结果将演变成什么样呢,黄历觉得搬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按他的预想,是想利用这十几个人在巴勒斯坦建立反抗组织,再利用中东战争阿拉伯国家战败,悄悄施恩结交未来的埃及总统,然后在以后的中东战争中施展妙手,在阿拉伯国家中建立威信,起码和埃及搞好关系。
  现在——黄历烦躁地将地图一推,人算不如天算,人到底不是机器,他们有自己的想法,不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思路和指令行动。打吧,打吧,打到最后再看结果吧黄历又郁闷又无奈地点着根香烟,整个身体窝在沙发里,缓缓地吐出一个个烟圈。
  ……
  一切尽在掌握之中,这种感觉已经让黄历形成了惯性思维。这次中东战争的突然变化,是一次教训,也彻底打醒了他。从这方面来讲,倒也不能说是一件坏事。
  人到底不是神仙,就算是神仙,也有算错的时候吧黄历走出办公室的时候,虽然还是那个人,但他知道,他的思想又成熟了。少了些狂妄自大,多了些深沉睿智。
  坐在会客厅里的英国驻东南亚特别专员基勒恩勋爵和两个随员起立欢迎,南洋联邦合众国的大总统黄历带着惯有的笑容走了进来。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会见了,但基勒恩却明显感到黄历的精神面貌与以往有了很大不同。依旧是深沉内敛,但眼睛更亮,偶一凝视,就象利剑一般,仿佛能刺透人的心肺。
  马来亚的战争久拖未决,马共领导的抗日军虽然退出了大城市,但却在农村山林中展开了无止无休的游击战争,使英帝国这头老狮子不断流血、衰弱。在中东巴勒斯坦的纠纷中,越来越显得无力抗争,丢脸地屈从于美国的意志,退出了阿拉伯阵营,在阿拉伯国家中造成了极恶劣的影响。
  游击战啊,英国人想对付它,也只能从日本鬼子的战例中寻找经验,集团部落或者驱逐离境便是他们将要采取的措施。抗日军以华人为主体,只要割断华人平民与抗日军的联系,无水之鱼将不攻自破。
  但要把华人平民圈禁或者驱逐的风声刚一传出,便遭到了南洋联邦合众国联合中国政府共同提出的抗议和反对,认为这严重侵犯了人权,并对英国殖民政府在马来亚采取激化马来人与华人矛盾,给马来人特权等政策大加批判。
  
  第126章
风云诡异
  
  英国人很头痛,马来亚要求独立的政治势力有很多,英国退出是早晚的事情,但怎么退,却是问题的关键。是否会出现北婆罗洲那样的结果,英国人很担忧。在马来亚的华人数量太多,虽然逃出了不少,但也只比马来人少一点而已。如果因为措置失当,南洋联邦很可能扶植起一股强大的华人力量,政治的或军事的,都会对英国人的计划造成威胁。因此,英国人必须顾及到华人为主体的南洋联邦的立场和举动。
  “总统先生,想必您也获知了马共叛乱武装的最新消息了。”基勒恩摊了摊手,表示遗憾,“马共中央制定了其党在民族解放战争时期的斗争纲领,规定了武装斗争的目标是推翻现政权的统治,建立人民民主专政,并且建立了统一的马来亚民族解放军。”
  黄历淡淡一笑,说道:“基勒恩先生,对于马共的消息,我不感兴趣。我只关心贵国将要采取的对待马来亚华人的政策,这是严重的歧视和虐待,对此我们必须采取关注的态度。”
  基勒恩脸上的肌肉僵了一下,强辩道:“马共实行的与中国共产党一样的政策,叫做人民战争,军就是民,民就是军,军民合作打敌人军民混在一起,这让我们无法分辨。”
  黄历脸上依然是古井无波的淡淡笑意,说道:“你显然夸大了这种状况和困难,但我依然要指出,解决的办法有,只是你们所执行的僵化政策限制了你们的思维。”
  “总统先生有何见解,我洗耳恭听。”基勒恩勋爵的话里充满了怀疑。
  ……
  一九四八年六月,在坤甸,南洋联邦合众国分别与缅甸、泰国、菲律宾等国签署了友好条约:南洋联邦合众国将与这几个国家之间永久和平,世代和睦,互派外交和领事代表,并按照所在国的法律,给予对方侨民以最惠国的待遇。如给予侨民出入国境的权利,保障其人身和财产安全,给予旅行、居住和工作的权利,给予开办学校、集会、结社以及出版和宗教信仰的自由。
  至此,由南洋联邦倡导的“东南亚联盟”略具雏形,标志着南洋联邦在外交上的一次突破。而泰国更与南洋联邦合众国签署了军事互助协议,显然,他们迫切地需要得到近邻的支持,以对抗法国人的威胁。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无疑也给泰国带来了很多的麻烦,作为被日本胁迫,加入轴心国向盟国宣战的惩罚,泰国不得不将并吞的马来亚和缅甸领土归还,并承担免费供应巨量大米的条款。而法国为了重树在印度支那的威信,更要求泰国归还原来属于法国的领土。而这些领土本来是1893年至1904年间法国强迫泰国割让的。
  可是,自由法兰西从来就不承认维希政府出让领土是有效的。泰国政府自然不愿交出他们已经到手的东西,他们采取了这样一种态度,即认为这些领土是根据条约正式让与泰国的,泰国人据此而力争说,泰国归还马来亚和缅甸领土这一概成事实并不构成使法国的领土要求持之有据的先例。泰国人还指出,暹罗从未向法国宣战,法国也从未向泰国宣战,因此两国之间事实上并不存在战胜国与战败国的地位问题。
  然而,到了一九四六年一月,法国政府宣布,它已得到英美两国政府保证支持它的要求。这个消息使泰国人非常失望,他们原来希望,他们在这个问题上的立场,由于有着种族方面的根据,是能够博得某种程度的同情的。此外,泰国政府宁愿通过国际会议而不是通过双边谈判来解决这一争端。由于意识到泰国地位虚弱,泰国政府被迫在新加坡同法国人开始了谈判,后来又在西贡继续举行谈判。但谈判僵持不下,毫无结果;到四六年十二月份,边界上已经出现了事实上的战争状态。
  无疑,泰国政府想借与南洋联邦合众国签订的条约,以使自己的胆气壮一些,以便使法国人因为在印度支那的困难而做出让步。而南洋联邦与泰国签署的协议,却可以同控制着泰国大米贸易百分之六十的当地华商进行更紧密的合作,从而可以掐住正闹粮荒的马来亚和香港的脖子,这对英国人是一种无形的钳制。
  同样的,在南洋联邦合众国的帮助下,泰国与中国政府随后也签订了友好协议。因为法国人抵制泰国申请加入联合国,还将抵制泰国方面任何企图求助安理会干预争端的建议,理由是泰国是一个敌国,同泰国之间的争端不包括在联合国宪章的范围之内。其时中国是世界大战中的主要战胜国之一,又是泰国很想加入的联合国的主要会员国之一,泰国方面对与中国达成协议,感到很满意。
  法国要谈就陪他谈,要强行占领,就让他占领,就是不能签署任何协议,这是南洋联邦合众国除帮助泰国培训一批军官,以便重整泰国军队外的另一条措施。法国在印度支那的败退是早晚的事情,吃进多少都得吐出来,只要不给法国任何书面上的承诺。
  泰国民众对于当初在1893年至1909年间把领土丢失给法国一直感到愤慨,现在时隔不久,这些领土又要得而复失,他们自然很不情愿。再者,现在的泰国内阁地位虚弱,经不起由于如此明显的一场外交失败而丧失民心。所以,泰国就以耍赖和拖延战术与法国耗了下去。
  而法国军队与越盟部队在印度支那的冲突愈演愈烈,越南民主共和国政府从河内撤退,现在它从东京(越南)山区发出广播,呼吁人民起来反对法国人,它指责法国人犯了帝国主义阴谋的罪行,并违反了临时协定。一九四六年十二月十九日,三万越盟部队,在切断水电供应和阻塞通往河内的道路之后,对城里的法国居民进行了有计划的袭击,大规模的战争爆发了。同时,在法国人重新控制的柬埔寨南部,越盟运动在那里赢得许多拥护者,骚乱也不可避免地发生了。
  一九四七年二月,南洋联邦便与法国达成了协议,开始从印度支那即安南撤侨。先是法国,之后是美国,在安南这块土地上,十几年的战乱已经开始,黄历抱着冷眼旁观的姿态,将大批华裔安置进入北婆罗洲,一举两得。
  一九四七年七月九日,第一次中东战争在英美紧急出动的联军制止下,终于落下了帷幕。结果当然是让黄历哭笑不得,以色列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遭受重创,耶路撒冷的旧城和新城都被外约旦国王阿卜杜拉派出的“阿拉伯军团”所占领,阿卜杜拉如愿成为“耶路撒冷之王”。伊拉克军队占领了纳布卢斯、杰宁和离地中海只有十一英里的图勒卡姆,并威胁着犹太城赫德拉,几乎达到海边。埃军占领了比尔谢巴、希布伦以及内格夫的一些要地及公路干线,兵锋已迫及特拉维夫。叙利亚军队攻克了约旦河两岸的四个犹太居民点以及太巴列湖南端地区。
  尽管以色列丧失了很多联合国划给它的土地,但其顽强的抵抗依然令阿拉伯联军付出了很大的伤亡。战争在英美直接介入后暂告结束,以色列死亡一万余人,阿拉伯方面死亡一万五千余人,可以看出两者的战斗精神有很大的差别。
  但随后产生了有利于以色列的变化,各个阿拉伯国家争论不休,联合国所规定的巴勒斯坦国还是未能建立。外约旦部队占领了联合国分治决议划归巴勒斯坦人的约旦河西岸的大部分地区和耶路撒冷城所属的大约四千八百平方公里的土地,并不还给巴勒斯坦人,颇有要据为己有的意思;埃及则控制了越过卡梅尔山脉到埃斯雷德郎和加利利山谷的战略公路,想继续保持对特拉维夫和哈德腊东部沿海平原的军事威胁;其他阿拉伯国家也各有心思,对建立巴勒斯坦国兴趣缺缺。
  哼,哼,没有办法的事情。打虎不死,反受其害,以色列有了咸鱼翻身的机会,凭借世界各地犹太人的经济实力,以及美国的大力扶持,必成大患。只是美国被迫跳到前台,与阿拉伯国家的矛盾激化,倒也让黄历颇有幸灾乐祸的感觉。慢慢来吧,中东无战争,怎么能浑水摸鱼。从这一点来看,黄历倒是稍感满意。
  但紧接着发生的事情,却让黄历很不爽,美国佬真的向东印度群岛插手了。从长远来看,美国人现在显然已经与印尼共和国的右派势力勾结起来,逼跑荷兰人是第二步,第三步便是扶持起一个既不是荷兰人管辖的,又不是南洋联邦的独立国家,以防止南洋联邦合众国的一家独大。
  茉莉芬事件表面上是印尼共和国内部共产党与右派势力的冲突,但黄历却看到了美国人的影子。在整个事件中,左派势力在印尼共和国遭到了沉重打击和无情清洗,沙利佛丁、慕棱、陈马六甲等印尼共领导人物被杀害,右翼势力登台。
  
  第127章
马来亚华人新历程
  
  政府必须坚持以民众利益为主导的方针,过分重视少数利益集团的利益,而忽视最大多数民众的利益,势必累积出大问题,而产生爆发性的崩溃。在中国大陆败退的蒋政权便是一个最好的例子,而最最根本的问题便是没有解决中国的农民和土地问题。
  南洋联邦合众国作为一个新兴国家,自四五年便已经开始正面这个问题,并将之作为一项重中之重的工作进行了研究和落实。经过筹备和调查,第一阶段土地改革自一九四六年率先在婆罗洲开始。
  而作为比较成功的经验,台湾在历史上的土地改革措施被精心改善后加以施行。由于婆罗洲地广人稀,土地开发尚不发达,也给建国初期资金缺乏的南洋联邦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到一九四八年九月,婆罗洲的土地改革已经初见成效,大批农民获得了土地,自耕农数量大幅增加,这大大的提高了农民的生产劳动积极性,提高了单位生产量。每公顷稻米产量为2600公斤(1938年为2242公斤/公顷),木薯产量达到14000公斤/公顷(1938年为12828公斤)。
  同时,大量地主由于土地改革得到了不少的土地赎金和债券,转而进入工商业界,发展工业。农业的发展为工业积累了原始资金和劳动力,推动了南洋联邦工业的发展,为南洋联邦的经济腾飞作出了“基础性贡献”。
  而第一阶段的土地改革总体上是成功的,巩固了民族自由党的统治,为联邦政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提高了工作能力,开始向外推广实行。南苏门答腊州,北婆罗洲,楠榜州议会都相继通过相关土地改革的法律条文。
  当然,由于保护农民的小土地所有制,限制了土地兼并和转让,也阻碍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和实施大型水利工程的建设。虽然这看起来还不是很严重,但第二阶段土地改革方案“小地主,大佃农”的农业生产方式,已经提上了日时议程,预计于五零年开始推行。如果成功,便能使农业生产走上规模经营,更大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更快地推动农业发展。
  显然,南洋联邦合众国实施的土地政策令大陆移民感到很新鲜,很惊讶。对于贫苦农民来说,自然是喜出望外,多少代的梦想啊,终于拥有了自己的土地,嗯,还不能算是自己的,但凭借勤劳的双手,十年二十期的还款并不是困难的事情。而对于已经习惯于将金钱和财富购买土地的地主富绅来说,这条路子被堵死,只能将注意力集中到别处了。投资债券、股票,借此而进入工商业,或许是他们最好的选择,实现从地主到资本家的华丽转身。
  伴随着移民的大量进入,带来的不仅是人口,还有技术和财富,联合银行和发展银行的存款额连续攀升,为南洋联邦的经济发展提供着越来越有力的支持。
  随着土地改革的推行,为了提高运作效率,增加政策透明度,有效制止腐败现象发生。联邦政府于四八年六月成立了农业银行,并专门把农业银行作为“土改”的资金核算单位和政策执行机构。除此之外,一个直接隶属于大总统的新部门在联邦政府建立起来,名为“廉政调查局”。随后,联邦政府制定颁布了《政府官员财产公示制度》、《公务员奖惩办法》、《举报奖励法》等相关法律,向刚刚出现苗头的贪污和腐败宣战。
  自从“联合警卫行动”以后,南洋联邦合众国进入了一个和平时期,并着力于国家制度的建设和经济的发展,起码从外界来看是如此。但和平并不意味着毫无作为,在东南亚各国处于新旧政权交替的动荡时期,南洋联邦作为最稳定的独立国家,势必要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
  英国显然有限度地听从了南洋联邦政府的秘密建议,在着手实施一项耗时而温和的政策。因为,根据1947年的人口统计表明,新加坡殖民地和马来亚联邦的总人口是五百八十万零八千人,其中华人约为二百六十一万五千人,而马来人则只有二百五十一万三千人。在这个国家里,华人成为占人数最多的居民,如果再加上南洋联邦的支持,将有英国人所难以预料的骚乱发生。
  而且,对于英国人来说,干净利落地消灭马共并不符合他们的利益。因为他们需要使在马来亚驻军有一个合理的借口,就象后世的美国以反恐的名义四处四击一样,英国人最理想的目标是保留马共,并使其在可控制的范围之内。嗯,英国佬就是这么干的,他们宣称马来亚受到了共产主义的威胁,马共的活动是源自外国的阴谋,不是真正的民族主义运动。当然,这样一来英国人驻军马来亚便成了“保护,而不是重新征服殖民地人民”(蒙巴顿语)。
  既然定下了长期反共的基调,对马共的军事压力有所减轻,英国人开始双管齐下,着手对付马共的群众基础——马来亚华人。一个策略是彻底放开了移民的限制,并为马来亚华人迁往南洋联邦创造了很多方便条件;另一个策略则是在马来亚的东北部哥打巴鲁和瓜拉丁加奴划出了一片区域,作为马来亚的华人自治区。因为丁加奴的素丹死于一九四二年,日本人册立了他的儿子,现在英国人以与日本合作为由,逼使其让位于他的伯父。同样的,在雪兰莪,日本人曾废黜了原素丹,册立了他的哥哥。现在,这个觊觎王位者被撤了职,原素丹恢复了名义,也自愿或被迫地划出了一个区域的土地,作为华人自治区的地盘。
  英国佬还真是——狡猾,黄历虽然对此还不是很满意,两个或三个分散的华人自治区与他所计划的一个完整的大的华人自治区还是有所差距,但也只有这样了。因为,这比历史上作为马共群众基础的马来亚华人不幸成为英军与马共战争的“夹心人”,受尽苦难,被英军拘禁,或被逐出境,甚至被抢杀,已经强得太多了。
  
  第128章
猜疑年代的开始
  
  南洋联邦合众国按照与英国人的协议,出动了几个工程队,开始在丁加奴和雪兰莪帮助迁移而来的马来亚华人建设新家园。同时,马来亚华人成立了政治组织——马华公会,宣称代表马来亚华人的利益,与马共断绝任何联系,在自治区内建立自卫团,并积极准备参与马来亚大选,为马来亚华人争取同等的权利进行合法的政治斗争。
  而有几十万马来亚华人毅然选择加入南洋联邦合众国,因为那里才是能真正享受平等自由的国度。
  一九四八年十一月,北婆罗洲的沙巴和沙捞越如期举行了全民公投,经过一年多来的华人迁入和马来人移出,以及南洋联邦对北婆罗洲的经济支持和建设援助,公投的结果不出预料。沙巴和沙捞越宣布正式独立,随后经过一系列的磋商,宣布加入南洋联邦,成为南洋联邦合众国的第十一个和第十二个州。
  至此,黄历心目中的南洋联邦合众国版图除新加坡外,已经基本完整。而英国佬所要推出的马来亚联邦却遭到了挫折,当联邦总督在吉隆坡就职时,没有一个素丹参加就职仪式,而是寄去了一封信;除柔佛邦的摄政者以外,各邦的统治者都签了字。他们在信中声明,虽然他们对英王并无不敬之意,但是他们不准备采取任何步骤去破坏现时向英国政府提出的反对建立联邦的抗议。
  素丹们认为,英国政府没有给素丹们足够的机会去考虑该计划的含意。他们看到的是修改过的协定,而且要求他们无保留地接受这些协定;在他们看来,他们受到了过分的压力,在某些情况下甚至等于是以废黜相威胁。除各邦统治者以外,还有来自其他方面的反对意见。在马来人中第一次出现了政治团体,其中最重要的是新成立的“全马来亚马来人大会党”,后来称为“马来民族联合机构”,更是具有明显的反对联邦的意向。
  同样的,各邦素丹们也反对“马来亚联邦”这个名称,因为这个名称看来是意味着毁灭各邦的独特性;他们也反对英国所拟协定中的条款,根据这些条款,英国获得了在这些邦中“完全的政权和司法权”。因为素丹们觉得,这样一来,剩给他们的除了宗教事务方面的权力以外,就没有其他任何主权了。各邦的人民也表示反对,他们支持各邦统治者的批评。
  看来英国佬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还需要做出相当的让步才能让这个马来亚联邦建立起来呀这也就是殖民者的弱点,无法在殖民地取得主体民族的优势地位。
  两个新州的加入使南洋联邦据有了除文莱外所有婆罗洲的领土,周围是辽阔的海洋,南海、苏拉威西海、爪哇海、苏禄海,又扼制了望加锡海峡与马六甲海峡,战略布局变得非常完整。如果再加上新加坡这个转口贸易的中心和交通枢纽,那就堪称完美。
  整合军队,提供建设支持,统一货币流通等等一系列工作完成之后,时间已经到了四九年的三月份,而此时世界的局势已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美国人把同克里姆林宫谈判比做面对一台老式的自动售货机。“你要的物品它总不出来,但一般你总会得到些什么东西。有时你得把机器捅几下,出货就会快些。可是和它讲道理却毫无用处。”
  罗斯福在雅尔塔同俄国人讲了道理,但他还没来得及向国会汇报俄国作出了什么承诺,俄国人就己公开不认帐了。在斯大林看来,他肯和这些西方盟国打交道,就已经够宠宏大量的了。从他的观点看,打赢德国,英国只是为战胜希特勒赢得了时间,美国提供了供应品,而俄国则有六百万人战死,“付出了血的代价”。
  从莫斯科看来,杜鲁门看上去象个脓包,美国正在分崩寓桥。苏联的经济学家向他们的领袖保证,美国快要陷入大萧条,行将一片混乱。介时,共产主义的红旗将插遍全世界。因此,斯大林提出要控制达达尼尔海峡,割占土耳其一块领土,在中东石油产地分杯羹,割占里海一块领土做巴库油田的屏障,由铁托控制里雅斯特,由奥国管理卡林西亚,还要参加占领日本。
  “一个幽灵在欧洲徘徊”,1848年马克思与恩格斯曾写道——那是“共产主义的幽灵。”现在,在《共产党宣言》发表一百年以后,同样一个幽灵的影子又笼罩着美国。美国就要进行史无前例的政治迫害了,怀疑一切的阴霾就要降临在美国人的头上。
  一九四九年四月中旬,美国通俗歌曲作家粗心泡制了一首名为“我想乘上一艘慢船到中国去”的引人入胜的曲调。它在电台的最新流行歌曲节目中刚取代了另一支流行曲,局势就突然起了变化。由于亚洲大陆所发生的事件,美国人发现,他们不能再到中国去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26/62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