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抗日(两部)(校对)第52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28/621

  “不是报复,而是出于对南洋联邦发展的切实考虑。”黄历淡淡地说道:“对于中国这个大市场,我们非常需要。”
  阿特蒙德沉吟了一下,说道:“如果只从经济发展上考虑,或许可以有别的解决办法。而且,对于总统先生的想法的意见,我会如实向华盛顿方面反映,希望总统先生不要仓促作出最后的决定。”
  “我们南洋联邦是民主国家,事情不是我一个人说了算的。”黄历模棱两可地说道:“如果时间拖得太长,上议会作出了决定,我也是难以改变的。”
  “当然,南洋联邦是个民主国家。”阿特蒙德附和道:“但总统先生的威信还是会起到很大的作用,不是吗?”切,还民主,说得倒象那么回事,谁不知道上议会直接听命于民族自由党的便超过半数,你不点头,什么决定也作不出来。
  “本着美国和南洋联邦的传统友谊,我尽力而为吧”黄历很勉强地点了点头。
  切,美国与俄国一样,都是老旧的自动售货机。摇一摇,捅一捅,兴许会出点东西,如果再狠狠地踢上两脚,会哗啦哗啦掉下更多。嗯,在这方面,老蒋是行家里手,总能搞点小名堂,时不时刺激一下美国佬的神经,让美国援助源源而来。得学呀,敲竹杠也是一门技术活儿哩!
  
  第132章
朝鲜战争的前奏
  
  借款来了,虽然不是所要求的全部,也算差强人意吧保护性关税在美国国会未获通过,算了,不必说什么抱歉、对不起这样没用的话了,俺们可以采取灵活的政策,政、经分开,不懂?以后会明白的。给印尼共和国援助是为了东印度群岛的持久和平,呸,骗鬼呢?不过,这已经不是重点,俺们与荷兰人已经有了默契,爪哇岛嘛,就让给印尼共和国去折腾吧,其他的,能独立的就让他独立,不能独立的就看俺们的实力了。
  一场外交风波雷声大、雨点小的结束了,南洋联邦又有钱了。而南洋联邦的国债、股票继续发行,银行存款继续增加,这样从内部又筹措了相当一部分资金,算是暂时解决了问题。
  自从四八年六月开始,南洋联邦开始了建国后的外交攻势,国务卿慕容辰分别访问了亚洲的泰国、缅甸、菲律宾,又奔赴西欧,与联邦德国、瑞典、荷兰等国建立了外交关系,并与相关国家,主要是联邦德国签署了一系列协议。通过向联邦德国输出其短缺的成品燃料及粮食,换取其对南洋联邦在汽车、机械制造、化工、电气、钢铁加工、采矿、精密仪器、光学等产业的技术支持与合作。
  相比来说,从德国获取技术转让和援助比美国要宽松,要方便,要便宜。更重要的是南洋联邦开始寻找和联络与V1、V2火箭相关的技术专家和人才。美国对火箭技术有偏见,认为其精确度太低,没有大的发展前景。建立了战略空军后,天上有B-29重轰就够了。
  战略空军司令部雇用了三十七万人,计划用B-29轰炸机不停地在地球上穿梭飞行,以确保即使美国停止生存,还能进行被毁灭后的复仇。其实,战略空军司令部很难说有什么吸引力。它的每一名驾驶员飞行时所带的炸药比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盟军历次空袭时所扔总和还要多。它的将军们在标语牌上宣布“和平是我们的事业”。他们把飞机轰鸣声称为“自由的声音”,把他们一年一度的演习称为“世界轰炸冠军赛”。但是,将军和驾驶员都是人。作为人,他们不久就会成为匆匆过客。
  据说,战略空军司令部也曾考虑过使用火箭作为运载工具,但认为太不准确而放弃了。火箭的误差幅度还不能减低到十分之二以下,这意味着在五千英里射程内会偏离十英里,对原子弹来说还是太大了。
  这种认识上的偏差直到氢弹被制造出来才被纠正过来,暂且不说致命的放射性尘埃所降落的广大地区,光是由于热核弹头的毁灭力量的极大飞跃,氢弹投掷在目标中心八到十英里以内的地方,在军事上是可以接受的。而用火箭引擎推进,核弹不用半个小时就可横过大西洋或北极。
  偏见被纠正,并不意味着能追赶上与苏联的差距。到了苏联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时,才让美国人意识到他们在火箭技术上已经大大落后,引起了一股从总统到平民恐慌的浪潮。美国民众甚至要总统宣布那个星期为“国耻民危周”。
  趁着美国人的偏见和轻视,南洋联邦合众国开始在火箭技术上进行大量投入和研究,因为他们必须要有一两种领先的东西。在这个世界上,虽然口口声声在叫着各国平等,但国与国之间,还是要靠实力来说话的。
  借助于别人或别国在认识的局限,随着第一代涡轮轴发动机的出现,南洋联邦合众国首先在直升机项目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相比于原来的活塞式发动机,涡轮轴发动机的功率更大,使直升机性能得到极大的提高。试飞时的数据为时速150至200公里,航程252公里,空重1820千克,最大起飞重量4600千克。
  如果装人的话,可以装载二十多个;如果加载武器的话,一门航炮再加两挺机关枪也是绰绰有余。看来,可以生产两个型号,一种进行运输,一种作为火力支援。如果时间允许,或许还能赶上那场在朝鲜半岛进行的大战呢!
  对了,还要改装舰船,直升机母舰可比航空母舰简单得太多,机库、升降机、起飞甲板,按照南洋联邦现在的能力,已经足以完成这样的改装。
  边继续试验,增加安全性,改进技术;边投产建造,进行相关训练。黄历下了限期的命令,这还是他第一次用如此急迫的口气下达类似的命令。
  “X作战计划”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筹划,十名参谋部的精英按照资料已经将实战沙盘模拟完毕,正在反复进行推演。他们不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只知道这是大总统和国防部长亲自下的命令,务必于五零年四月份之前制定出完整的可行的两栖登陆计划。
  海军陆战队第一师在四九年六月份就已经开至克鲁昂角,进行反复的各种环境下的模拟登陆演习。对他们的要求也在不断变化,或者是浅滩,或者是淤泥,或者是潮汐时间极短,从国防部派来的监督员则将演习的结果不断报告给在坤甸的大总统。另一支处于紧张训练状态的是第一空降旅,机降,伞降,高度越来越低,要求越来越高,以至士兵们都戏称这不象是跳伞,而是在跳楼了。
  到了四九年十月,以换防为名的调动开始了。海军陆战队第一师和空降旅分批与驻日军队换防,进行气候适应。
  时间在飞快的流逝,南洋联邦合众国在稳步发展,而黄历则在密切注视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关于朝鲜仁川的资料还在不断地增加,两栖登陆的计划越来越完整,越来越切合实际。就在这个最不适合登陆的地点,能否创造奇迹,黄历也不能预料,但成功是给有准备的人的,他必须为之去努力。
  一九五零年二月十五日,晨曦之中的前苏联塞米巴拉金斯克大草原,在一个五十米高的塔架上,吊起一只形同圣诞树玻璃球的巨球,他就是被美国人称作“JOE-1号”(斯大林-1号)苏制原子弹。数秒之后,它化作了一朵巨大的彩色蘑菇云,试验威力为2.2万吨梯恩梯当量。苏联终于打破了美国的核垄断地位,成为世界上第二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
  半年,黄历的从中作梗只使苏联拥有核武器的进程拖后了半年。当然,没有人知道这意味着什么,但黄历却知道一场战争有极大的可能要爆发了。因为朝鲜已经作好了常规作战,统一朝鲜半岛的准备,而不是在苏联有了原子弹之后才开始谋划战争的。
  这是两党的政争。至于军事战略,那又是另一回事了。在一九四七年,美国的参谋长联席会议就一致认为:南朝鲜并不值得一战。四九年三月,国务卿艾奇逊在对《纽约时报》的记者说:“我们对亚洲战略的防御部署,过去常常从美洲大陆的西海岸来考虑,把太平洋视为是敌人进攻美国的通道。但现在,太平洋成了盎格鲁—撒克逊的内湖,而我们的防线则是沿着亚洲海岸穿过一连串的岛屿。它从菲律宾开始,通过琉球群岛,其主要据点是冲绳岛,然后又弯回来穿过日本和阿留申群岛到阿拉斯加。”
  在地图上看看这条曲线就知道,最低限度从战略上来说,美国政府觉得如果敌对力量控制了台湾或者朝鲜半岛,他们还是可以接受的。
  但现在形势已经不同,美国舆论由于中国大陆上空红星高照所造成的震惊以及苏联拥有原子弹的事实,会让美国人认为如果共产党的武力再有扩张,是绝对不能够容忍的事情。
  错误地解读美国的政策,这很不象是艾奇逊的作为。事实上他也没有这样做。他在四九年三月排除了美国在亚洲大陆参与地面战争的可能性。但是,美国的趋向是会变的。斯大林将要犯这个严重的错误,北朝鲜的作战计划是这位苏联领导人一手决定的(那时根本没有告诉毛泽东),因为他相信艾奇逊说的是实话。
  自从对日战争胜利以来,俄国人本来一宜希望,华盛顿会让他们放手摆布朝鲜。现在斯大林肯定认为南朝鲜象一九三信年的捷克斯洛伐克那样,是个熟透的苹果,该是摘下来的时候了。
  朝鲜战争会打起来的,黄历综合各种情报加以分析,得出了这个他不愿意看到的结果。能否将它遏制在摇篮之中,他不知道,但他已经做出了努力。陈嘉庚老先生已经退出了民族自由党,以民间组织南洋华侨总商业协会会长的身份前往中国大陆。政经分开,保持与大陆的经济交往和民间联系,这是南洋联邦走出的第一步。
  除了经济交往和民间联系之外,黄历还有一件任务要陈嘉庚老先生去办,那就是试探的提醒。陈嘉庚老先生德高望重,曾是国共两党都敬慕,或者说是表面上都敬慕的人物。黄历很希望他能够带回来令人振奋的消息。
  
  第133章
政经分离
  
  中国北京中南海,丰泽园菊香书屋的紫云轩内,毛泽东慢慢抽着烟,听完周恩来总理的汇报后,陷入了沉思。半晌,才缓缓说道:“陈老先生是一个有骨气的中国人,作为华侨领袖来说,他是一个杰出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是他的母国,南洋联邦是他的居住国,但这并不妨碍他的爱国热情。”
  “是的,陈老先生有着博大无私的胸怀,此次前来也充满了热情。”周恩来总理说道:“至于他的提议,虽然也掺杂着南洋联邦的意愿,但总的来说,对我们并无损害,甚至可以说是一种援助。但从长远来看,南洋联邦的那个总统所谋极深哪!”
  毛泽东点了点头,重申道:“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不可改变,如果不违反原则,与海外炎黄子孙保持一个联络的通道,也是可行的。何况,如果真的能开采出石油,对于新中国的建设将起到多么大的作用?那位总统先生送的这份大礼还真是不轻呀!我们共产党人也是通情答理的,不能让人笑话我们连开扇小窗的勇气都没有。”
  周恩来总理笑了,说道:“那就以广州作为双方物资交换的港口,另外在香港建立一个空头公司,总抓与南洋联邦民间经济交往的工作。”
  毛泽东点了点头表示同意,脸色变得郑重起来,询问道:“朝鲜可能要发动军事行动,武力统一,这个情报要加紧证实。金日成同志在这个时候展开行动,对我们解放台湾很不利。”
  “好,我马上去办。”周恩来也知道解放台湾已经开始准备,军队也正在向南调动,如果朝鲜半岛出现意外,国际形势很可能随之改变,影响到计划中的统一大业。
  ……
  一套重力探矿和地震计探矿的先进设备,一个编造出来的美国美孚石油公司在二十年代华北的勘探报告,将中国共产党人的目光集中在了华北平原,更准确的目标是定在了山东东营村一带。
  中国贫油论在黄历的金手指下变得不值一提,胜利油田的影子已经开始闪现。开发出石油,对于新中国意味着什么,那将是不亚于“两弹一星”的伟大成就。
  至于大庆油田,现在还不是时候,饭要一口一口的吃,不提新中国刚刚起步的勘探技术,单说朝鲜半岛的紧张局势,现在就不是开发的时候。
  南洋联邦以民间交往为幌子,开始与新中国进行以物易物的贸易,钨矿、煤炭、猪棕等物资越过南海,直抵古晋或泗务港。粮食、日用品则源源不断地进入了大陆市场,一个双赢的模式终于建立起来了。
  两边都透露了消息,也不知道能不能阻止朝鲜战争的发生。黄历翻看着各种反馈回来的情报,对此毫无信心。
  说来奇怪的是,五角大楼有意削弱李承晚的六万五千人的大韩民国部队。南朝鲜与北朝鲜都曾一再宣称,他们不借流血牺牲,要发动进攻,统一这个半岛。尽管北朝鲜人民军经常派出巡逻队越过三八线——有些巡逻队达一千五百人——但华盛顿主要担心的还是那位七十五岁的李承晚。
  为了防止他蠢动,美国只让韩国部队有一些古老的日本步枪、近射程的M—3型105毫米榴弹炮、过时的2.39英寸火箭筒。迫击炮口径都是81毫米以下。没有无后坐力炮,没有坦克,没有进攻性的炮兵部队,也没有战斗机群。显然,美国对南朝鲜的防御,只寄希望于美国军事顾问团上。
  而北朝鲜政府已经装备了九个装备精良的师,这十二万北朝鲜人民军由两万余名曾经在德俄大战中和国共内战中,饱受战火洗礼的朝鲜共产党员领导。
  从军事上看,无论从那个标准来衡量,北朝鲜人民军都是一支精锐的部队。他们配备有122毫米榴弹炮,师属79毫米榴弹炮,79毫米白行火炮,120毫米迫击炮,各式各样的苏联高射炮。各种步兵兵器,从反坦克炮到冲锋枪,无不应有尽有。令人生畏的是,北朝鲜军队还有一百多辆苏联的T-34型坦克——这些钢铁巨兽曾在库尔斯克前沿摧毁过克虏伯虎型装甲车,此外他们还有雅克式和斯多尔摩维克式战斗机群。
  力量对比之悬殊,再加上对美国政策的误读,难怪北朝鲜信心满满地发动了统一战争。从目前的数字来看,确实稳操胜券。
  而美国方面显然对南洋联邦情报部门的提醒不以为意,反倒很关注南洋联邦的“政经分离”政策,并对此表示了不满。或许,更大的指责马上就要来了。因为,那个混蛋加恶棍,迈卡锡蹦出来了。
  没错,就是恶棍加混蛋,即使从外貌来看也是如此。迈卡锡目无定睛,经常暗自窃笑。讲起话来尖声刺耳,喜欢奚落别人。在参议院里,由于胡子稠密,人们很快就可以认出他来。实际上他就是一个所谓下等爱尔兰人的典型样板:体格魁梧、肩膀宽大、眉毛隆起,是在波士顿码头和在芝加哥市南部的贫民区常常看到的那种人物。
  迈卡锡没有什么才干,同时对自己也没有多大信心。他的有利条件就是他是个撒谎能手,是个根本不要脸的超人,他利用了美国电讯广播事业的发展,再加上不择手段。如果他有什么信仰的话,那就是虚无主义,就是不相信任何东西。他最爱看到自己的名字见报。
  黄历在分析了这个家伙的性格和履历后,非常地纳闷,他想不通这样一个家伙竟能将美国搅得鸡犬不留,甚至在某种方面显得比美国总统还要权高位重。
  为什么呢?是对共产主义的极端恐惧,让美国民众盲目而幼稚地相信了这个谎言家的夸大其辞。只能这么说,对,现在还没有什么多元化世界的理论,即便有,也会被斥为大逆不道,无人问津。非左即右,没有什么中间路线可选择。
  悲哀的世界,动荡的秩序,两个超级大国在叫劲,刮起的飓风让人身不由己。
  
  第134章
爆发了,朝鲜战争
  
  历史其实是极易被改写的,只要当事人撒谎,并用一代人的时光维持这个谎言。等到现实在岁月的流逝中变成了历史,后代人便不再有兴趣去追究过去了的事件的真相。
  而所谓“真相”,到了下一个世纪,它因为被阉割而失去了社会爆炸性,充其量不过是历史学家们学术争论的课题而已。好在这代人还没死光,当事者尚未完全退出历史舞台。苏联体制轰隆一声解体,当年的秘密档案开始陆续解密。人们便有了机会了解那些正在丧失轰动效应的历史真相。
  五零年三月十三日,斯大林通过外交途径给苏联驻北朝鲜大使什特科夫回了一封电报。这封电报是斯大林为首的苏联改变以往犹豫不决的态度,明确表态统一并支持北朝鲜发动朝鲜战争的第一手证明。
  此时,苏联爆炸了自己的第一颗原子弹,因而有了足以自信的军事实力;而中国共产党夺取了全国政权,并与苏联建立了中苏友好联盟,从而在亚洲形成了对抗民主势力的冷战第二阵线;美国国务卿艾奇逊在华盛顿的新闻中心发表演说,在申明美国在远东的战略防御范围时,没有提及朝鲜和中国的台湾。
  这被世界舆论认为,美国向全世界宣布它将不会卷入远东的内部事务。斯大林从而相信,一旦金日成进攻南韩,南韩的盟友美国将不会出兵干预,因而苏联不必与自己的对手美国在远东再次对抗。除了上述重大事件外,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以及那之后,苏联社会主义同盟国与西方关系的恶化,也是斯大林改变主意,转而支持金日成南侵计划的一个原因。
  一系列的事件作为推手,又有对美国政策的误读,即便黄历使尽解数,朝鲜战争依然是箭在弦上。可恶的朝鲜战争,最大的赢家竟是日本。是这个黄历为之深恶痛绝,恨不得灭之而后快的国家。
  “美国中央情报局已经向政府提交了报告,认为朝鲜半岛很可能会发生武力对抗。在报告说:北朝鲜人民军正在沿边界大量集结,认为只有策划大规模进攻,才能解释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吴沧重站在黄历身旁,低声向他做着汇报。“如果说其他人没看到中央情报局的报告的话,至少国务卿艾奇逊是看过的。其中有一份三月份的电报甚至估计北朝鲜人民军将于六月份进攻南朝鲜。”
  “嗯,估计得还是很靠谱的。”黄历举起了望远镜,他正坐在“翔龙号”重巡洋舰上观摩演习,海上的两艘直升机母舰正频繁起飞,载运士兵向岸上投放兵力,几架武装直升机在假想敌的阵地上空盘旋,用航炮和机关枪提供着火力掩护。
  在技术发展和应用上,先进的理论比先进的技术手段更为重要,没有理论的指导,先进的手段也将失去意义。一种新发明搞出来,要想应用到实际,往往需要一段时间。而南洋联邦的直升机却直接应用于了军事,目的明确,运用得当。形成战斗力,也就不足为奇了。
  现在已经是六月份了,美国人并没有把朝鲜半岛的局势放在心上,应该说是还处于麻痹大意的状态。政府官员康·相斯特在一个国会委员会上作证时还说“(在南朝鲜)实行严格的训练计划以后,已建立了一支人数为十万的训练有素的军队,准备好对付北朝鲜军队的挑战,还在南朝鲜各个地区先后把游击队组织扫除净尽。”
  美国驻南朝鲜军事顾问团团长威廉·罗伯获准接见《时代》周刊记者时,还说在他训练下的南朝鲜部队是“除了美国以外最好的军队。”
  狗屁,南朝鲜的所谓军队不过是按照武装警察标准在训练,而且美国本身的军事力量也处于软弱无力状态。自从“我们要回家去”的骚动把战后复员弄成一场溃乱以来,它就开始走下坡路了。
  正象某些人所说的那样,“美国打太平洋战争就象踢一场足球,胜利之后就离场回家,庆祝胜利”。国防部长路易斯·约翰逊宣布,他要对“臃肿的军队进行精简”。到了1950年,俄国拥有的作战飞机,已和美国相等,部队是美国的四倍,坦克师是美国的三十倍。美国只有一个步兵师保持最强的作战能力。全部在役陆军人数总共才有五十九万三千人。
  而驻日美军的四个师更是完蛋,他们几乎要变成了一支松垮软弱的部队了,老是“和日本女人胡混,啤酒喝个不停,连靴子也要找仆人擦亮。”
  当然,朝鲜当时只不过是许多危险地区之一。柏林问题一直有再度爆发的可能,法国在印度支那面临败局,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的军队也在南斯拉夫边界集结,美国政府总不能在世界各地都同时紧张备战。问题正在如此,这就是采取遏制政策的问题所在。
  而从军事安全的角度说,美国在朝鲜并“没有什么战略利益。”也许确是如此。但是现在的美国舆论和民意,不管是哪位总统,在共产党国家发动新的侵略面前而不进行对抗,就有受到弹劾的危险。美国卷入朝鲜战争,更多的是政治方面的考虑,而不是军事利益上的问题。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28/62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