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官(校对)第13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2/319

  “这也是正理。”叶行远的苦衷隆平帝当然明白,皇帝虽然代表天命,但是文武百官掌控天机。所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他很多时候并不能够随心所欲,而是必须按照既定的规则来办事。
  如果只是给一个举人受低品级的官位,那当然可以由皇帝一言而决,内阁也犯不着为了这个来与皇帝争执。但是日后的前程,却不是隆平帝可以轻许,升官评判,一看政绩二看功德,皇帝的意愿反而要排到最后,这也是无可奈何之事。
  所以叶行远想先博进士再当官,这才是清醒的想法,并没有因为皇帝的好意而昏头,倒是个可造之才。
  隆平帝笑道:“听闻你诗名远扬,又是一省解元,想必文章也是不错的,不过会试可非易事,你可有把握?”
  定湖省的文教还算不错,不过毕竟不能与江南文风兴盛之地相比。会试极难,纵然是解元也不能保证得一个进士出身,就算没有落榜,若是落到三甲同进士,未免就有些美中不足。
  敢情我封印如今的三篇大文章,圣上你是根本没看过吧?叶行远心中嘀咕,真不知道这封印入京的文章到底送到了哪儿去,不过隆平帝大约确实不耐烦这些八股文字,没看过才是正常。
  以这位君主流传在外界的名声来看,他不能算是耽于享乐,也能说是爱好广泛,精力充沛,但绝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明君。当然朝中诸位大人为尊者讳,虽然谏言都不客气,但已经算是文过饰非了。
  隆平帝在位期间甚为怠政,除了登位的头三年之外时常罢朝,军国重事多托付于内阁。又多次采选后宫美人,兴江南花石纲,各地进献祥瑞之风四起,听说还有白龙鱼服的荒唐行径。
  唯一值得称道的就是一直坚持轻徭薄赋——可惜这一点差不多尽数被地方上名目繁多的各种征收提留给掩盖了,老百姓的负担仍然极重,也没人会念皇帝的好。
  由于圣人教化,天机系统的存在,即使代表天命的皇帝不关心政事,在内阁的带领之下,朝廷仍然能够正常的运转。大概就是因为看透了这一点,隆平帝才充分放权,也算是某种意义上的圣天子垂拱而治。
  听说皇帝对科举盛事都不甚热衷,前几届琼林宴上还发生过认错状元的糗事,封印入京的文章固然都是惊天动地,但这位天子不看却也理所当然。
  叶行远思忖一阵便答道:“圣人天机奥妙,岂是吾辈俗人所能轻解?会试乃国家大典,学生不敢妄言,不过尽力而为,必不负陛下厚望。”
  隆平帝拍掌笑道:“少年人就该有些志气,我看你这样子便是状元也当得,不过若是让我来点,却让你小子中个探花。”
  安太监听隆平帝今天高兴越说越不成话,连忙抹着冷汗阻止道:“万岁爷慎言,这些话儿要是让外朝那些大人听到了,只怕又要上书规谏......”
  隆平帝也知道自己调笑过头,不过还是老大不乐意,恼道:“我们自己人关起门来说说话,只是玩笑而已,他们又岂能当真?这科举排位,皆属天机,我也不能置喙,难道还不能说说笑话么?”
  会试主考应该是本朝的大学士,此时大约还未确定,但即使是主考官也不能决定考生最后的名次,当然皇帝就更不能干涉,能到这一步的举子取与不取,有何名次,都是天机确认。
  皇帝与大学士也无非是代天选才罢了,所谓会试金榜题名,便是天机涌现,已不是凡人书写。
  权力与权威对会试结果的影响,在圣人所定的规矩体系之下,已经尽可能被压缩到最小,保证最基本的公平。只可惜之前的两关考试,已经有太多的漏洞存在,所以即使最后一关能够矫枉过正,依旧不能阻挡社会的选才形成逐渐累积的偏差。
  这些话叶行远也只能藏在心里,他听得出来隆平帝的不快,身为天子,行事却处处掣肘,尽管掌握天命,自身却不得自由,这种滋味应该也不好受,叶行远至少不会这个时候乱说话来戳他心窝子。
  总得等到日后..叶行远暗暗记下了皇帝的态度,在这天机森严的世界里面,能够与天机抗衡的只有天命,也就是皇家的力量,叶行远若要有所作为,每一处细节都不能放松。
  隆平帝发完了牢骚,看着叶行远皱起了眉头,回头又向安太监笑问道:“这下子可有些难办了,这小子暂时不愿为官,科举之事,朕也帮不了他,只能看他自己的本事。
  但他今日立下大功,总要有所封赏才好,安公公,你见多识广,跟在朕身边日久,觉得该赏这小子些什么?”
  怎么突然问我?安太监心中更是咯噔一下,隆平帝平日这些小事都是兴之所至乾纲独断,根本不在乎别人的意见,常常都要让内阁的诸位大人为他善后。
  今天他先问叶行远,再问自己,可见隆平帝对叶行远的重视。万岁爷啊,你这样可是很容易让别人误会的啊!
  安太监看周围诸人脸色都已大变,看向叶行远的目光都多了敬畏,只怕今天事情一过,叶行远这皇家遗珠的谣言要愈演愈烈了。
  偏偏这话还不好解释,也没办法提醒皇帝,安太监只能咬牙道:“叶行远进献祥瑞,其功非小,只此功非其一人独享,乃定湖一省之力,陛下要封赏,须得先赏了定湖省诸官,又这唐师偃、朱凝儿等人。
  不过今日叶行远有救驾护卫之功,两功合并,老奴不敢妄言。不过依前朝惯例,或可有封爵之赏。”
  他前半截话说得在理,隆平帝微微点头,叶行远却觉得有些不对,难道这老太监的意思是要压制自己的功劳?不对啊,今天鸦神如此表现,皇帝这么满意,就算是眼睛瞎了也知道今天叶行远是绝对压不住了。
  等听到安太监下半截话,叶行远心中凛然,更是不敢置信的望着这宦官,猜不透他是善意还是恶意。
  封爵之赏,岂是等闲?
  本朝爵位极严,功臣也都降等世袭,凡三百年下来,当年开国的勋贵之后大多都不知去向。倒是皇朝中期有靖难之变,留下了不少勋贵,现今也是朝堂上暗涌的一股力量。
  这帮子人好勇斗狠,又有天命神通护身,家中往往还藏着丹书铁券免死金牌,在京中最是跋扈,抱成一团互为姻亲,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就是掌握朝政的清流和权势滔天的阉党都不愿惹他们,反而为了朝局的平衡和稳定,要想办法将他们拉拢。
  勋贵之后,最讨厌的当然是新贵,这等于是在他们的特权之中分一杯羹,谁能乐意?对于军功封爵之人,他们或许还没话可说,但对于幸进封爵,这帮人可一点儿也不客气。
  勋贵之子当中殴打宠臣之事在京中也不是没发生过,隆平帝脾气好,不过只是劝诫双方,息事宁人而已。
  如今这安太监提议要给叶行远封爵,这是好意捧他一把?还是想要借刀杀人,把他抛向这群磨刀霍霍的凶人?叶行远一时之间倒不好判断。
第213章
破例封爵
  隆平帝也略微有些诧异,他确实想要给叶行远一个大大的封赏,但是叶行远还是举人身份,虽有品阶却无官职,这让皇帝能给的东西有限。
  有一些荣誉性的头衔和赏赐,也因为叶行远的身份不足,显得不够分量。
  封爵倒是另一条皇帝未曾想过的路,安太监果然是脑子灵活。隆平帝心中暗赞,认真考虑封爵的可行性。爵位贵重,一般是酬以军功,文人封爵除开国、靖难时并不多见,而且这体系与天机系统又有区别,一般读书人并不重视。
  官职所附的神通,来自于天机,虽借天命而成形,但来源却是读书人自身的灵力与对天机的理解。而爵位所附的神通,则是完完全全隶属于天命,相应的爵位便会有相应的神通。这也意味着封爵者与皇家的关系更为紧密,有可以保障的基本忠诚。
  所以开国之时,皇帝都会大封宗室与功臣,用以与文官集团平衡,只可惜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几代之后各位国公侯爷的后人难有几个扶得上墙,自然而然就会被拼杀上来的官僚压制。
  隆平帝懒政怠政,但揽权之心却与一般帝皇无二,他当然不甘心只是在天机系统之中充当天命的象征,不愿意让内阁一手遮天。他刻意扶植宦官与勋贵的势力,无非也是为了一种朝廷中的平衡。
  但是勋贵们终究能力有限,步步退让,在朝中几乎已经没有什么话语权,这时候要是丢进去一条搅局的鲶鱼,会不会让局面有所改观?
  一刹那间,在场几人脑中都不知道转过了多少念头。
  只有唐师偃懵懵懂懂,只顾着为好兄弟欢喜。这可不得了!叶行远还未曾高中,就能得到封爵,就算只是最低阶的民爵,那也就意味着日后他入朝堂的时候有了一条底线,文官而有爵位,朝堂之上又能有几人?
  说时迟那时快,隆平帝沉吟思索了一小会儿,当机立断便下旨,“叶行远进献祥瑞有功,封恩骑尉。”
  勋贵那边的情况已经不可能更坏,既然有那么一点可能改变的机会,隆平帝当然不想放过。这个忠义而讨人喜欢的少年看上也不蠢,他能够在定湖省中让三位方面大员都心甘情愿让出首功,在京中这险恶的环境之中也该找得到自己的活路。
  更何况,还有自己这做皇帝的罩着他,这少年又怕什么?
  “谢陛下隆恩!”叶行远大喜,这一次的收获可大大超出了预期,虽然肯定会造成一些小麻烦,但对于所得而言,简直就不值一提。
  恩骑尉正七品,乃是本朝爵位之中最低的一个,一般是降等袭爵已尽,父辈又有殊功,或于阵前战殁,则子可袭恩骑尉。这既可以说是封爵的最终,也是爵位的起始。
  因功而封恩骑尉的,在本朝的历史上还真是少见。因为这个爵位终究有些尴尬,若是立下大功,封爵以此始未免太轻,但功劳不够,又不必以爵位相偿。
  叶行远这身份这地位,恰好对口封这个恩骑尉,比他本身的品阶提了一级,又不堕他举人身份,又显尊贵,隆平帝仓促之下能做这个明智的决定,也可以算是多智之君。
  其余诸人各有封赏,定湖省官场诸人,有处分在身的,原本的处分罚俸都取消,没有处分的普升一级。唐师偃、朱凝儿得大笔财物,他们虽然不在乎钱,但皇家的赏赐也是一份荣耀,可说是皆大欢喜。
  这本来该是一场正常的进献祥瑞,皇帝封赏的活动,却因为叶行远意外的封爵,引起京城之中纷纷扰扰的流言。
  赏什么不好偏是一个封爵?虽然只是最低级的恩骑尉,但这也是传递出一种信号,难道以后封爵要放开,还是只针对叶行远一人?
  因为有之前的流言打底,有不少人是坚信隆平帝这个封爵完全只是为了叶行远。有人神神秘秘道:“遗珠在外,不可亲认,但也不能亏待了,故此才破格封爵,也算是分享一点天命。”
  有人不信,“要真是自己的孩子,怎么不分个一字并肩王?要不然也是个国公侯爷,怎么是小小的什么骑尉?”
  之前开口的人嗤笑道:“你懂得什么?无功岂能受禄?叶行远这次不过随便进个祥瑞便得了别人一辈子都求不到的封爵,日后还不是随便立些小功劳便一阶阶往上升?我跟你们说,不出十年,这小子少说也是个侯爷,你们可瞧好了!”
  市井中人将信将疑,但叶行远这人的名字却借着此事在京兆府民众的脑海之中留下了印象。但与这破格封爵之事息息相关的勋贵们,却对此事有着不同的看法。
  昭宁侯为了此事特别去拜访安国公,他们的先祖在靖难之时同封公爵,只是安国公府上更享荣宠,数代得恩旨不降等袭封。因此三代下来还是国公,昭宁侯家却已经降了一等。
  虽然如此,两家的交情还是与以往一般,也没有刻意分出高低。安国公的年纪比昭宁侯大些,昭宁侯的脾气比安国公急些,所以是他抢先拉拜访。
  安国公正在与清客们闲谈,他们这些勋贵之后在朝堂上难有作为,兵权也难拿得到,成日里也就只能吃喝玩乐。安国公好附庸风雅,所以养了一群清客,时常与他们对谈,聊以消解寂寞。
  看到昭宁侯急匆匆进来,安国公笑道:“早料你沉不住气必来寻我,怎么,区区一个恩骑尉,就让你坐不住了?”
  清客们乖觉,知道他们所谈之事必涉忌讳,赶紧都先告退。昭宁侯苦笑,“国公爷,虽然只是一个恩骑尉,但却破了这百年来的规矩。我这两天心思恍惚,只怕要出什么大事。”
  安国公看他着急,蹙眉道:“你真担心是皇上有意多开封爵,这一次便是试探我们?”
  爵不可滥封,天命有限,所以爵位也是有限的,当皇朝大盛,天命炽烈之时,当然可以大封群臣,以此为皇家之基。但是若是天命不足,强封多爵,那只有两种后果。
  要么是一个萝卜一个坑,新人换旧人,干掉老爵才能有新爵崛起;要么,就是天命都不堪重负,以至于被拖累到朝廷倾覆。
  现在日子还勉强算太平,但任何人都不好意思吹牛皮说现在的隆平朝算得上盛世,那无论哪种结果,都是养尊处优的勋贵们所不愿见到的。
  昭宁侯叹气道:“陛下虽非英主,却也是有主意的,这次封爵正是因为捉摸不透,所以我才来找国公爷讨个主意。”
  隆平帝手腕高明,他总不会想要把自己玩死。他原本觉得原来这批勋贵太过惫懒,不愿意为他冲锋陷阵去对付文官,为此还培植了阉人势力,但效果也不佳,所以才想引入新贵?
  安国公微闭双目,沉吟道:“坊间不是传说那叶行远与皇室有关,所以陛下才给他一些补偿么?如果是这样,那应该只是个例,我等一切照旧便是。”
  昭宁侯跳脚,“这种话也就能骗骗无知小民,陛下虽然荒唐,时常白龙鱼服,但最多也不过就是到过京畿周边,哪里去过西南定湖省?十几年前他初登大位,宝座未稳,更是须臾不能稍离,哪里生的出这样的儿子?”
  安国公大笑,“那你说得也是,但天心难测,我们这几个散淡之人,又能有什么法子?不过得过且过便是。”
  昭宁侯不愿坐以待毙,急道:“国公爷是咱们的主心骨,怎可如此颓废?皇上若不体恤老臣,说不得我们也得想想办法。”
  “不可轻举妄动!”似是看出来昭宁侯的心思,安国公脸沉了下来,正色道:“我们能过得安稳富贵,本身就已经是陛下性子仁厚,才有的好日子。如今你家大姑娘在宫中正自得宠,便算陛下有什么心思,也不至于赶尽杀绝。
  你们若是沆瀣一气,串通了搞什么鬼名堂,到时候可真是将祖宗传下来的家业给败了。你就听我的,老老实实安生等着,我们两家百多年风风雨雨都这么过来了,何必去淌浑水?”
  昭宁侯眉头一蹙,似有不服,但终于还是没有开口,只黯然告退。安国公看着他的背影,长长的叹了口气。
  树欲静而风不止,如今皇帝与太子失和,一众皇子又已成人,难免就会有些不该有的想法。这种事最好就是冷眼旁观,千万不要涉及进去,反正他们公侯世家再怎么都有富贵。要是贪心不足,碰到了忌讳,那可真是粉身碎骨,万劫不复!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2/31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