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官(校对)第14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47/319

  想不到一次放松身心的猜灯谜活动,居然引出这种人物。尤其是什么“万世之谶”,听起来就不像是什么好东西。如果不是因为隆平帝在这里,叶行远几乎就想当即告辞。
  但现在未来的老板就在面前,这时候临阵脱逃,恐怕会给他留下不好的印象吧?叶行远评估利弊,也只能继续听安公公的解释说明。
  “而所谓‘万世之谶’,乃是前朝郑巨郑老先生留下的一篇遗作,一直在皇家秘密保存。这五百年来,凡是万世之谶中记载,都是从无差错......”安公公知道这是绝密,又看了一眼隆平帝,见他面色不变,这才期期艾艾的继续。
  万世之谶已经落在别人眼前了,还能算什么绝密?想到此处,隆平帝更是为司马诤所作所为而恼怒。
  叶行远悚然动容,前朝大儒郑巨乃是三千年来的谶讳大家,他著述有八种,只是早被禁绝。其中听说第八种《万世算经》最为厉害,将他死后万年大事一一罗列,民间多有流传其中传奇故事。
  比如说前朝倾覆,本朝崛起,靖难之变,事后查阅万世算经,都能得到应验。只是民间版本参差不齐,又有人刻意作伪文混淆视听,所以读书人亦不能辨其真假。
  皇家收藏的“万世之谶”应该就是所谓《万世算经》的完整版本,一向为太史令掌管,那司马诤怎么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将这东西带出来献于人前?
  安公公看出叶行远的惊疑,苦笑道:“司马诤是个痴人,二十年来研究万世之谶入了迷,连本职历法都不好好做了,这几年中推算冬至都经常差几个时辰。但朝廷看他钻研近年一句预言似有所得,所以一直不曾管他。
  没想到他几十年不出成果,终于丧心病狂,将这一句带出宫中,找人共商。不过以他再疯也不敢多带,应该只此一句。”
  一句还好些,叶行远略松口气。这种预测未来的记录,简直就是战略性的核武器。虽然郑巨多用隐语,一般在事发之前很难猜到到底是什么事,但终究会有些端倪。落在有心人手中,很有可能就平地生波。
  不过司马诤潜心研究的一句,想必也就是近年即将发生的一句,他因为推敲不出其中真意,居然敢拿出来找别人一起研究。那是不是说明,这一句中包含的信息可能极为恐怖?
  现在的朝廷就像是坐在一座活动的火山口上,随时都有可能激起巨大的变化,那这奇准无比的万世之谶,也许就会成为引爆的导火索!
  叶行远面色镇静,心中却如惊涛骇浪,一时间不知该作何反应。
  这时候陈简却哇哇叫了起来,“你们嘀嘀咕咕在做些什么?难道想要作弊么?这谜中之皇,大家公平猜测,你们还要联手?真是小人!”
  他懒得再去理会叶行远,直接奔到了隆平帝面前,指着他的鼻子便骂:“果然如那人所说,闲杂人等,正该驱逐出去,留在此处,徒然坏我们兴致!”
  隆平帝为他气势所慑,竟然瞠目结舌没说出话来。叶行远也目瞪口呆,深自佩服这位仁兄作死的勇气,要知道就算是叶行远这位穿越者,也绝对不敢指着皇帝的鼻子骂,还骂得如此酣畅淋漓。
  “休得喧哗!”白衣儒士看不下去了,横眉道:“你们都是闲杂人等,要不是因为谶言既开,你们都被卷在这命运漩涡之中,我早就把你们统统都赶出去了。现在全都给我闭嘴!天师,不要再耗费我的耐心,尽快打开遮世之障吧,免得我们几人联手,你脸上也不好看!”
  他一指彩灯上的红布,那红布猎猎作响,不知被哪里来的风吹起,晃动不停。
第237章
点谶之法
  红布掀开,谶言显现。灯笼之上用血色的墨水写着一行字,“马跳北阙,犬嗷西方”。
  八字直白浅显,却不知是何意思。隆平帝乍见之下,眉头紧蹙。招提法王和妖丐却相顾而喜,这“西”、“北”二字正是他们所在之地,万世之谶有所预示,莫非是大吉之兆?
  “这就是郑巨老大人所排的第八象?天师,听起来对中原之地似乎不是很吉利啊。”白衣宗山先圣事不关己,乐得轻松,语气之中却也大有幸灾乐祸之意。
  司马诤淡然道:“不错,正是第八象。但这两句纯用比兴,不知吉凶。法王、丐兄,你们也不要高兴得太早。”
  郑巨排身后万世,以差不多百年为一象。如今据他死去差不多快八百年,前面七象都已验证,正是推究第八象含义的时候。
  妖丐冷笑道:“这还能有什么解释?自然是我妖族崛起于北方,西北蛮族景从,平定中原。所谓风水轮流转,正是这个道理。你不是解不出来,只是不肯承认而已。”
  万世算经在民间亦有残本,妖丐曾有心收集,第八象有传言便是这几个字。但未见真本,不能肯定,如今司马诤都亲自证明,妖丐心中笃定,沾沾自喜。
  “马、犬二兽,亦非吉兆,何况跳、嗷也是俗字,哪里就是你这般想当然的解法?”司马诤漫不经心的反驳,“又不是凤鸣西岐,说不定并非兴盛之像,反是灾劫。”
  隆平帝笑出声来,自从司马诤出现,皇帝心情一直比较沉郁。但听他这般说法,再看妖丐被噎得无言以对,顿时又高兴起来。
  司马诤还是忠心于朝廷的,他只是太痴,这才会汇集四方高人来共商谶言大事。这种行径虽然有点冲动,但作为天朝上国,隆平帝自认有这种气量。
  事实上要不是祖宗遗训,皇帝是挺愿意将万世算经刊行天下,让众人都来猜猜稀奇古怪的预言到底代表了什么意思。
  这两句话,他当然早就看过,但打死他也不相信这是西、北这些妖蛮之辈崛起的意思。虽然这二年边境不宁,有些野心家蠢蠢欲动,但是究竟只是癣疥之患。
  有圣人截取天机,造就三千年盛世,有天命降于皇家,就算再怎么气运变换,也轮不上异族来称雄。因此隆平帝也没有特别花心思揣度这句谶言,倒是作为太史令的司马诤一直陷在其中出不来。
  早就听说他在钦天监平日行事就有些疯疯癫癫,也不知他是怎么灵光一动出了这么个主意,在邀请四方高人来解象的同时,突发奇想用猜谜的活动来进行筛选人才,以此为中原更争些气运。
  只可惜不知道是天数抑或确实京中高人未至,最后过关的只有隆平帝和叶行远——皇帝直接没把敢于当面喷他的陈简计算在内。
  东儒、西僧、南影、北丐,本来就是当世仅次于太史令一族的谶讳高手。这几人要是能够齐心合力,或许真能猜出这一象中暗藏的意思。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万世算经之中的谶言被视作谜中之皇,也无可厚非。这短短八字之中藏着天机变局的谜底,能解出其中意味的,绝对可称解谜达人。
  另一边,叶行远差不多也被安公公科普完毕。他看到这第八象谶言的时候,只觉得识海之中剑灵快速的振动起来,仿佛因为这谶言而起了共鸣。
  剑灵承载了天命陷阱,天命陷阱虽然从创世之初就已存在,但是这个提法也是郑巨老大人提出来的,莫非两者之间还有什么缘分不成?
  叶行远压制住跃跃欲试的剑灵,他不像其他几人那样有明确的目的,因此并没有像别人一样立刻投入对谶言的思考,反而是退了一步,静静的观察着几位大人物。
  在司马诤反驳妖丐之后,众人都沉默了下来,即使是心中得意的妖丐和招提法王,都强自压抑兴奋,各自参悟着这一句谶言的意思。
  在场之人除了陈简充其量中人之资,其他人都是绝顶之才。隆平帝天命加身,天师司马诤世代掌管钦天监,另外这四方四人,来头大的也吓死人。
  宗山先生来自东海,但自幼就留在中原,还中过科举入朝堂为官。颇有名声,数十年前因为泄漏朝廷机密,这才返回东海,在东海传道授业,已经隐然是一派宗师。
  妖丐本为妖身,曾在数十年前昙花一现的妖族王庭担任国师之职,后来妖族的联盟崩溃。他却及早脱身,从此游荡于北方,乞讨算卦,铁口直断无有不准。
  招提法王自报身份,乃是西域金刚宗之人,而金刚宗又是西域蛮族笃信的宗派,有生杀予夺说一不二的权利,他这位法王与土皇帝也没什么区别。
  影人最为神秘,只知出生于南蛮六沼之地,无形无相。有人恶毒的认为他乃是沼泽之中瘴疠之气所化,故此不生不灭,成日变幻身份有戏人间。
  此四人合称“四凶”,朝廷通缉榜文上都挂着名,但他们都各有趋吉避凶之道,又有自己的根基。若不是灭国之战,根本不可能将这四人擒获,没想到居然会聚集在京城杨柳河上的一座画舫之上。
  与这四人对面,隆平帝只是惊怒了一刹那,旋即恢复镇定,冷静的没有暴露身份,也可以说有一代雄主的性情了。
  也正是因为四凶都来了此地,叶行远更能理解谶言的重要性。
  陈简虽然被宗山先生喝了一句有些惊惧。但酒壮怂人胆,他头脑不太清醒,也不不认得这几人,歇了一会儿便大叫道:“你这谜出得不对啊,没有打什么,却叫人怎么猜?此谜面如此粗俗,怎能称得上谜中之皇?真是斯文扫地!”
  这几人的对话他就完全没有听进去,继对当今天子咆哮之后,又毫不客气的呵斥了太史令司马诤。司马诤面色青一阵白一阵,恨不得将此人立时赶出去,心中只是懊悔。
  自己怎么就鬼迷心窍,居然相信猜谜之人有资格来解万世之谶?这下倒好,不但将隆平帝卷了进来,在承受雷霆震怒的同时,还得分心照顾皇帝的安全。此外还混进来一个脑残,听得就让人憋气。
  妖丐再度嘲笑道:“天师,你真是聪明一世糊涂一时,这些人不过就是玩些文字游戏罢了,有什么资格来参悟谶言?他们只怕连‘点谶’都不懂,更遑论‘解谶’?”
  点谶乃是研究万世算经的术语,意思是以秘法激活谶言之中蕴含的天机。将其化为短暂的虚像,通过观察和参与,来理解谶言真正的含义。
  然而这点谶手段也非常人能够运用,便是天机领悟甚深的大儒,若不是常年研究谶讳之学,也难以成功点谶。就算勉强成功,看到的虚像也不过只是刹那间事,根本没有细节,更无机会参悟。
  这解谶本来就是专业性极强的工作,妖丐等人觉得司马诤真是疯魔了才会想要找两个猜谜的人来解这一句,或者是说病急乱投医?
  妖丐话音未落,却见叶行远从容不迫的走上前去,伸出右手随意的在灯笼上轻轻一拍,灯笼一晃,火光闪烁不定。
  “兀那小子!莫要自取其辱,你以为胡乱引动,便有点谶之能么?”妖丐大笑,鄙夷不屑摇头道:“怎么一个两个都是这种不知天高地厚的浑小子,中原真无人矣......”
  妖丐还有一肚子讥讽之言还没说出口,就听耳畔呼啸风声,犀利的咸涩沙子冲进他口鼻之中,忍不住便是一阵剧烈的咳嗽,涕泪齐流,狼狈不堪。
  “怎么可能?”宗山先生失声惊呼,不敢置信的转头对着叶行远。他双目仍然未曾睁开,身上的白衣在剧烈的狂风之中震颤不停,在他身后,不再是船舱板壁,而是一片黄沙茫茫。
  这个少年随手一动,居然点谶成功了?而且,点出来的虚象若有实质,这分明是最高明的“现世所见”之法!历代大师呕心沥血,掐准时辰,费尽半生心力,偶然才能有一次“现世所见”。哪有一个未及弱冠的少年随随便便就能如此成功?
  这人是久已成名的高人,还是后起之秀?司马诤如儿戏一般的猜谜选人,居然真被他钓上来一条大鱼?
  叶行远的手臂依旧半举,神色从容。他静静的未曾开口,只好奇的望着四方。
  隆平帝、安公公、保柱三人站在东面,朱凝儿跟在叶行远身后,这五人靠得最近。司马诤与四凶立于西面,另成一团。摸不清楚状况的陈简稀里糊涂的独自占据一方,嘴巴半张,茫然不知所措。
  船舱中的十一人,在叶行远伸手拍打灯笼之后,一个不拉的出现在这片苍茫的沙漠上,远处只有依稀的山影,望不见人烟。
  这就是点谶么?叶行远好奇的看着自己的手掌。在剑灵的推动之下,他自然而然的做出了刚才的动作,却没有想到竟然会将众人都带入这么神奇的情境之中。
第238章
现世所见
  不过对于突然转变的环境,不管是真实还是虚拟,叶行远已经有了一些经验。点谶只是让人观察虚像的演化,理论上来说应该比省试的推演幻境更虚化些,但光从这风沙来看,却又显得尤为真实。
  “请问这位公子尊姓大名?是哪一派门下?小小年纪,竟然有‘现世所见’之能,真是了得!”司马诤压抑着激动询问。
  “在下归阳县叶行远,无门无派,只是一个小书生。”叶行远拱了拱手,微笑道:“只是刚才听这位老前辈说我们连点谶都不懂,心中不服,姑妄一试,没想到侥幸成功。”
  这种事哪有侥幸!妖丐心中吐槽,只觉得脸被打得啪啪响,苦笑道:“公子莫要取笑,是老乞丐有眼不识泰山,想不到中原除了天师一系之外,还出了你这样的人物......”
  叶行远最近也算已经小有名气,但是对于四凶这个级数的高人来说,还犯不着关注他。因此妖丐确实未曾听过他的名字,但不管是什么无名小卒,能够施展出“现世所见”这种点谶的能力,这就让人不得不服。
  点谶其实就是以自己的灵力,以特殊的方法来与谶言之中潜藏的天机共鸣,营造出一个更直观的影像,让人可以从中推测真实的未来。
  未来模糊不清,窥测天机本身也是凶险之事,就算是一个成熟的谶讳大家,在点谶的时候能够做到“浮光掠影”就算是达到了基本的标准。
  如果能“以虚见实”那一定就是高手,至于叶行远这一招“现世所见”更是可遇而不可求,一方面对体内的灵力量需求极高,另一方面也需要能够感应谶言之中的天机。
  就算是四凶或者司马诤亲自动手点谶,顶多也就是达到以虚见实的层次。此刻由叶行远创造的幻境更为丰富,时间也会宽裕许多,意味着他们解开这谶言的几率大大增加。
  所以妖丐虽然心中不愤,还是不得不暂时低头。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47/31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